绿林网

“自我”迷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与民族性建构的读后感大全

《“自我”迷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与民族性建构》是一本由孙璐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我”迷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与民族性建构》读后感(一):新书 |《“自我”迷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与民族性建构》

本书选取了冷战结束后出版的10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说。 美国民族性与美国小说 :双向建构与跨界互读 第二章 美国 “自我” 的审视 :冷战结束后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反思 第三章 美国“自我”的拯救:21 世纪 “悲剧现实主义” 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协商 第四章 美国“自我”的展望:“9·11” 之后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重构 一、“他者”想象与“自我”认知 二、个体危机与文化战争 三、民族认同与多元文化主义之殇 本书为读者深刻认识美国文学与美国社会、政治、历史、宗教和文化之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不仅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反思——重构。是这本书着重探索的主题与反思,就美国而言,"伟大的美国小说"在美国民族性的建构、反思、重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1世纪之交的"伟大的美国小说"出现了"后族裔"和"新现实主义"转向,成为"美国世纪"走向终结时重构美国民族性的一股重要力量。 小说与民族性建构。西方小说的兴起与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几乎同步发生,小说及其创造的精神情感空间更为那个时代的作家在思想文化层面找到了共同的归宿,从而为他们建构了兼具政治和文化双重维度的身份认同。 部分小说通过戏剧化的表现方式使人们具化了对国家结构、生活方式的感知。通过对众多具有强烈民族国家代表性的人和物的刻画,小说激发的是读者对一个存在于文字虚构世界的共鸣,将这些共鸣串联起来,便形成了一系列对民族国家特征的共识,所谓的“民族性”也应运而生。 “伟大的美国小说”美学风格批评流变。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20年代初,“伟大的美国小说”简直成了美国文学报道的口头禅,虽然没人能给它一个比福莱斯特更清晰、更令人信服的定义,甚至可以说,它“根本不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而是一种狂热的追逐,是一个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梦”。挖掘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性”、建构美国“民族文学”成为众多文评家的一致使命,而对“伟大的美国小说”的评判也随之逐渐清晰。 在50年代的评论家眼中,霍桑、麦尔维尔、马克·吐温、詹姆斯、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福克纳等人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伟大的美国小说”。 “美国梦”:美国版的成长小说。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小说家热衷的题材之一就是出身卑微的小人物在与大环境进行抗争、妥协中走向成熟的故事。 “美国梦”的幻灭:“美国性”的反思与强化。20—21世纪之交的美国,有冷战结束带来的自豪感,也有失去“他者”后的自我迷茫,更经历了9·11事件的莫大创伤,正因为这些小说“承载着集体的良心和国家的自我批判”,它们成了关于这个民族集体想象的“监护人”。 如今,重新阅读此书,全新解析出重构美国民族性的积极内涵和深远展望,使得美国小说所赋予的社会意义愈加彰显。

《“自我”迷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与民族性建构》读后感(二):新书 |《“自我”迷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与民族性建构》

本书选取了冷战结束后出版的10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说。 美国民族性与美国小说 :双向建构与跨界互读 第二章 美国 “自我” 的审视 :冷战结束后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反思 第三章 美国“自我”的拯救:21 世纪 “悲剧现实主义” 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协商 第四章 美国“自我”的展望:“9·11” 之后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重构 一、“他者”想象与“自我”认知 二、个体危机与文化战争 三、民族认同与多元文化主义之殇 本书为读者深刻认识美国文学与美国社会、政治、历史、宗教和文化之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不仅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反思——重构。是这本书着重探索的主题与反思,就美国而言,"伟大的美国小说"在美国民族性的建构、反思、重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1世纪之交的"伟大的美国小说"出现了"后族裔"和"新现实主义"转向,成为"美国世纪"走向终结时重构美国民族性的一股重要力量。 小说与民族性建构。西方小说的兴起与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几乎同步发生,小说及其创造的精神情感空间更为那个时代的作家在思想文化层面找到了共同的归宿,从而为他们建构了兼具政治和文化双重维度的身份认同。 部分小说通过戏剧化的表现方式使人们具化了对国家结构、生活方式的感知。通过对众多具有强烈民族国家代表性的人和物的刻画,小说激发的是读者对一个存在于文字虚构世界的共鸣,将这些共鸣串联起来,便形成了一系列对民族国家特征的共识,所谓的“民族性”也应运而生。 “伟大的美国小说”美学风格批评流变。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20年代初,“伟大的美国小说”简直成了美国文学报道的口头禅,虽然没人能给它一个比福莱斯特更清晰、更令人信服的定义,甚至可以说,它“根本不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而是一种狂热的追逐,是一个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梦”。挖掘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性”、建构美国“民族文学”成为众多文评家的一致使命,而对“伟大的美国小说”的评判也随之逐渐清晰。 在50年代的评论家眼中,霍桑、麦尔维尔、马克·吐温、詹姆斯、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福克纳等人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伟大的美国小说”。 “美国梦”:美国版的成长小说。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小说家热衷的题材之一就是出身卑微的小人物在与大环境进行抗争、妥协中走向成熟的故事。 “美国梦”的幻灭:“美国性”的反思与强化。20—21世纪之交的美国,有冷战结束带来的自豪感,也有失去“他者”后的自我迷茫,更经历了9·11事件的莫大创伤,正因为这些小说“承载着集体的良心和国家的自我批判”,它们成了关于这个民族集体想象的“监护人”。 如今,重新阅读此书,全新解析出重构美国民族性的积极内涵和深远展望,使得美国小说所赋予的社会意义愈加彰显。

《“自我”迷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与民族性建构》读后感(三):新书 |《“自我”迷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与民族性建构》

本书选取了冷战结束后出版的10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说。 美国民族性与美国小说 :双向建构与跨界互读 第二章 美国 “自我” 的审视 :冷战结束后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反思 第三章 美国“自我”的拯救:21 世纪 “悲剧现实主义” 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协商 第四章 美国“自我”的展望:“9·11” 之后美国小说中的民族性重构 一、“他者”想象与“自我”认知 二、个体危机与文化战争 三、民族认同与多元文化主义之殇 本书为读者深刻认识美国文学与美国社会、政治、历史、宗教和文化之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不仅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反思——重构。是这本书着重探索的主题与反思,就美国而言,"伟大的美国小说"在美国民族性的建构、反思、重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1世纪之交的"伟大的美国小说"出现了"后族裔"和"新现实主义"转向,成为"美国世纪"走向终结时重构美国民族性的一股重要力量。 小说与民族性建构。西方小说的兴起与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几乎同步发生,小说及其创造的精神情感空间更为那个时代的作家在思想文化层面找到了共同的归宿,从而为他们建构了兼具政治和文化双重维度的身份认同。 部分小说通过戏剧化的表现方式使人们具化了对国家结构、生活方式的感知。通过对众多具有强烈民族国家代表性的人和物的刻画,小说激发的是读者对一个存在于文字虚构世界的共鸣,将这些共鸣串联起来,便形成了一系列对民族国家特征的共识,所谓的“民族性”也应运而生。 “伟大的美国小说”美学风格批评流变。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20年代初,“伟大的美国小说”简直成了美国文学报道的口头禅,虽然没人能给它一个比福莱斯特更清晰、更令人信服的定义,甚至可以说,它“根本不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而是一种狂热的追逐,是一个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梦”。挖掘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性”、建构美国“民族文学”成为众多文评家的一致使命,而对“伟大的美国小说”的评判也随之逐渐清晰。 在50年代的评论家眼中,霍桑、麦尔维尔、马克·吐温、詹姆斯、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福克纳等人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伟大的美国小说”。 “美国梦”:美国版的成长小说。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小说家热衷的题材之一就是出身卑微的小人物在与大环境进行抗争、妥协中走向成熟的故事。 “美国梦”的幻灭:“美国性”的反思与强化。20—21世纪之交的美国,有冷战结束带来的自豪感,也有失去“他者”后的自我迷茫,更经历了9·11事件的莫大创伤,正因为这些小说“承载着集体的良心和国家的自我批判”,它们成了关于这个民族集体想象的“监护人”。 如今,重新阅读此书,全新解析出重构美国民族性的积极内涵和深远展望,使得美国小说所赋予的社会意义愈加彰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