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羊道·深山夏牧场读后感1000字

羊道·深山夏牧场读后感1000字

《羊道·深山夏牧场》是一本由李娟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羊道·深山夏牧场》读后感(一):深山夏牧场:生命中,那明亮的

《羊道·深山夏牧场》是“羊道三部曲”第三本书,李娟把生命的力量蕴藏在如流水般的散文中,有一种很接地气、绝不说教的温馨和柔软,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鲜为人知的大门,带领读者感受哈萨克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不但是一场追求审美艺术的成功体验,还是地理与人文完美融合的独特叙事。 这世界,纷纷扰扰、熙熙攘攘,但我从哈萨克族人民身上感受到了真实,贵在真实的珍贵情感。一件件小事让我也开始反思当下的自己和生活:比如牲畜明明是无法明白司机的善意的,但所有的司机都十分地道,如果路面上有羊群经过时,无论再赶时间也会放慢速度,一点一点耐心地经过。有时索性停下来,等牲畜过完了才重新打火,而且司机他尽量不按喇叭,以防止惊散牛羊,令赶羊的人不好收拾局面。比如宴席上老人热情讲述古老的歌谣,孩子恭恭敬敬地听着,面对美味的食物,气氛也足够融洽和谐,在一年之中最舒适、最丰饶的时光里,感受这美好的生活。 扎克拜妈妈一家有时候似乎也与李娟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对李娟而言,雨是入侵物,是一种伤害,得躲避之。然而对卡西他们来说,雨则是和阳光一样不用去理会的身外之物。,衣服湿了总会晒干。卡西那些寂静微弱的梦想和幸福,平凡而又闪闪发光。 看似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与我们相差甚远,但真正融入文字的时候,感觉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又相隔那么近。哈萨克族大概有很多像莎拉父亲那样的人:经历过艰苦生活与种种变故后却仍坚强而骄傲的穷困老人。也有很多像扎克拜妈妈、莎拉那样的人,统统不把健康当回事,哪怕卡西灌满了暗色的脓水,也不把这当作是病,并非刻意轻视疾病,而是没办法去重视,“一个人的生命当然比一群羊重要,将来也许会因为一群羊而失去一个孩子,可是,“将来”不是现在,人却只活在现在。现在羊在受苦,而现在人尚能忍受……这是愚昧吗?”毕竟他们过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 读完《羊道》三部曲,在嘈杂到来不及后悔和懊恼的快节奏社会,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看起来又遥不可及,我无比向往哈萨克族人们的生存体验,然而又是囿于现实因素,还是始终缺乏勇气,当然也没有那样恰如其分的契机。读来身临其境,也许是对心灵净化的最好旅行。

《羊道·深山夏牧场》读后感(二):多希望卡西的耳朵没有坏掉

看到李娟说有人说她的文章在粉饰苦难,但是我觉得看过她的《深山夏牧场》的读者都会清楚地认识到,李娟并没有在粉饰什么,她只是将自己看到的经历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她作为一个外族人,并不想干涉这些牧民们的生活,有时她惊讶,有时她困惑,有时她悲哀,但是她只是写下来,给大家看。

在这本书里李娟把草原牧民的艰辛更加细腻直观地写了出来。哈萨克牧民们对于疼痛和生死似乎并不敏感,他们因为活计粗重,生活条件艰苦,饮食上维生素的缺乏等而罹患各种慢性病:胃疼、手上长倒刺、脚气……似乎每个人都有疾病,比如卡西的耳朵,比如小孩子玛妮拉的残疾,比如扎克拜妈妈的牙疼。比起李娟的大惊小怪,他们已经习惯忍受,即使李娟给他们买了药,他们也会胡乱保存,然后乱吃一气。

然而他们明明对于生活又是那么得充满着期待,每一次拖依他们都会盛装打扮,每一次待客都尽量得周到。哈萨克人有一句俗语:财产的一半是客人的。看到这句话就不难想象,他们有多重视待客了。在书中李娟也不止一次说过,在转场的路上,每经过一家牧民,都会收到来自主妇端上的酸奶,转场的人也不下马,就在马上轮流喝光数量不多的酸奶,继续上路。

这个民族的原始和质朴令人动容。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草原上守着牛羊骆驼过一生,偶尔去城镇中采购,看看花花绿绿的世界,然后仍然回来,继续不动声色地忙碌着。牲畜们除了供他们吃喝,还可换来为数不多的钱,比如羊毛、干酪素。牧民们把自己的生活就固定在这样一个圈子里。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广泛普及的时代,游牧生活近似神话。

李娟,用自己清澈的文字搭建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的一头是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另一头是辽阔而又艰辛的阿勒泰草原;这一头是高精尖的技术装备,另一头是牛羊和铺着花毡的毡房。李娟心疼这些牧民,但同时也尊重着他们。我们读者也一样。但是仍旧希望牧民们的生活能够更加方便一些,特别是医疗方面,多希望卡西的耳朵没有坏掉,多希望卡西还在这个世上。

《羊道·深山夏牧场》读后感(三):云端的孩子,高处的故乡,天堂的青春,波澜壮阔的云海天空

“夏牧场的确过于悄寂,少有盛大的相聚和庆典。但繁盛的夏牧场本身就是一场盛宴啊。餐布展开之处青草繁生,食物与安宁甜蜜地并置,哪怕是最普通的一道茶饮都能令人目眩神迷。这正是一年之中最舒适、最丰饶的时光。”

在深山夏牧场,多雨的六月,越发漫长的白昼,遥遥无边的下午时光,裹着大衣,长久地午眠,睡得天昏地暗,醒来不知何年何月……如此循环,没完没了,令人疲惫。

李娟在本书里记录了哈萨克牧民在阿尔泰山脉高海拔地区的吾塞夏牧场的原生态生活日常,其中比较吸引我的是深山夏牧场美轮美奂的景致及牧人与羊的命运。

“自然的美景永远凌驾在人的情感之上吗?”

李娟笔下的天空与云朵似乎都焕发着无限的勃勃生机,让人觉得那枯燥乏味的高山草原夏牧场生活一下子充满了诗情画意,我想目前应该没有人比她写得更细致入微,引人入胜了,比如一粒冰雹其实就是一颗钻石。

李娟的细腻恬静有温度的文笔,不止在写景方面一绝,在写牧羊女平凡而辛苦的生活与羊的命运上,更是温柔有度,充满了怜爱之情。

比如牧人妻子莎拉,一个焦虑的、浑身烟土的劳碌妇人,繁重忙碌的生活使她才二十多岁就有了中年人的沉默与沧桑和性情温和,沉默寡言海拉提。

还有不修边幅,深暗而自卑且安静的莎拉古丽,虽然长得不漂亮,又矮又黑,衣服又脏又破,有着老人一般扭曲、粗糙的双手,与世隔绝,过着不顾一切的简陋生活。作为家中唯一的女性,她努力照顾大家,维持着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这一些牧羊女,因生活的艰辛和环境的闭塞而生得粗糙、邋遢,却用她们刚毅的力量与善良,在游牧民族艰苦的生活环境里,活出了自己的姿态。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多加关注她们的生存困境,尽自己所能改善她们的生存环境。

只是这哈萨克族牧民们游牧生活中,那难以保障的健康与原始、野蛮、邋遢的生活作风,实在太让人揪心了,古老的游牧习俗与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从目前来看,我想给牧民配套游牧医生的愿景应该还是很难实现的。

李娟写小羊羔的命运,虽说有些无奈却又合情合理,我仿佛学到了自我安慰,减轻负罪感的话术,以后也能心安理得地吃着美味可口的羊羔肉,哈哈:“是啊,我们一定要原谅山羊的固执任性,以及它犯下的种种过错。因为无论如何,它终将因我们而死。它只作为我们的食物而存在,而消失。同时,我还要为它庆幸。只为它从不曾经历过冬天,不曾经历过太过漫长的、摧残生命的严酷岁月。它的一生温暖、自在、纯真。”

所以现在很多中小学将李娟的《羊道三部曲》纳入课外读物,我觉得蛮适合的,尤其是对于没感受过高山草原夏牧场生活的人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纪实散文书籍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