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羊道·春牧场》经典读后感有感

《羊道·春牧场》经典读后感有感

《羊道·春牧场》是一本由李娟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羊道·春牧场》读后感(一):春牧场:身体盛装前行,心灵流浪天堂

“我笔下的阿勒泰,是对记忆的临摹,也是心里的渴望。”对牧场的书写反映了李娟所见所思所感的一切。在这个内卷盛行、贩卖焦虑的快节奏社会,通过李娟的文字,我们在感受静好情怀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对草原、游牧民族、质朴人情的无穷无尽的想象。 正如李娟在序言中所说,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最为纯正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民族一年之中的迁徙距离之长,搬迁次数之频繁,实在令人惊叹。通过“羊道三部曲”,可以了解到哈萨克牧民的牧场主要分为春秋牧场、冬牧场和夏牧场三个类型,在“羊道三部曲”系列散文之中,李娟把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民风民俗、文化音乐……以动人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记叙和写景之外,有浓厚的情感抒发和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返璞归真的生活把我们带入纯粹原始的状态里,真切地感受哈萨克民族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我们透过书本,似乎能够看到感受到许多美好可爱的画面:家里的羊看到卡西踢翻一块大大的干牛粪嫌弃地冲它吐口水的样子;热衷于骑马但没有马可骑只好骑羊的胡安西时,羊群们一看到他就四散哄逃的样子;在吉尔阿特的生活时如同寂静得如漂流在大海上,在那儿感受海天一色,四面茫茫的安静;卡西有时候走在路上就可以捡到一枚自己去年春天遗落在路边的塑料发卡的神奇与惊喜;当一行人和羊群要离开吉尔阿特时,这时候才搞清楚沙吾列居然是个女孩的诧异……通过原生态的文风和笔触,在质朴平实的非虚构文字中,有时候坦诚而平淡,在待人接物时又真切地感受到温暖、喜悦和幽默。 纸笔之间,游牧生活看起来似乎没什么波澜起伏,但在平静之中又总能感受到惊喜和美好,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心灵也早已回归本真。在流淌的时间长河里,感受游牧生活,远方的远,是一场流浪,有时感觉那么缓慢,那么轻柔…… 李娟的文字一点也不华丽矫饰,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辽阔的草原,在一个清新的雨后,感受清新的空气、泥土的芬芳,在浮躁喧哗的世间,偷空闲忙感受一丝安静与柔和。

《羊道·春牧场》读后感(二):她带领我们进入游牧人的生活

李娟是一位我久闻大名的作者。最近一次听到别人夸她是在孙郁老师介绍自己的新书,提到萧红时,他同时提到了李娟,说她们二人都是那种天籁似的作家,没有上过太多学,但是天生对于文字有着细腻的感觉。

这次读了《羊道》系列的《春牧场》,确实感受到了李娟与萧红的很多相似之处。她们对于自然都有着天然的亲近,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李娟笔下新疆寂寥的草原,都让人感觉到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但是其中也有不同,萧红还是更加细腻、温柔、浪漫一些,李娟的生命力更加强劲一些,也更加接地气。这也许是生活环境造就的。

李娟进入老邻居扎克拜妈妈家,跟随他们一起生活、放牧、转场,虽然时间只有三个月,但是接触游牧生活的深度足以让她写出动人的《羊道》三部曲。虽然李娟本人在体验游牧生活之前也生长在新疆地区,但是牧民们的生活对她来说仍然像是进入了新世界。

哈萨克人扎克拜妈妈与她十几岁的女儿卡西和儿子斯马胡力带着几百只羊、几匹马、两条狗及一头骆驼生活在新疆北部游牧地区。在《春牧场》一书中记述了他们从吉尔阿特到塔门尔图、又从塔门尔图到可可仙灵的两次转场。这是一群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牧民,从李娟的笔下,我们了解到他们食物短缺、生活条件艰苦的现状,同时也为他们对生活的饱满热情而感动。

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们转场时的情景:气候严寒,道路坎坷,要涉水又要翻山,十几个小时不能吃喝。然而扎克拜妈妈他们则将转场搬家视作过年一样隆重对待,穿着单薄的新衣赶路。李娟则认为穿着破旧衣服比较经济,第二次转场她还穿上了自己买的斗篷式雨衣。结果虽然舒适,但是到达目的地时大家都穿着新衣庆祝,只有她衣衫破烂。

但是同时他们的生活无疑又是粗糙的,李娟对于卡西做馕的描写让人忍俊不禁。卡西对待烹饪的态度完全没有精致可言,她直接把做馕的面团放到盛过牛粪的盆子里,然后在烘烤时,牛粪渣及各种灰尘会不时地掉落到馕上。李娟见此情景心里不禁惊呼,但馕做熟之后的香味还是失去了抵抗能力。

李娟的文字非常简单,跟草原的寂寥非常搭配,她低调地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世界,或者说更加原始的人类生活状态。期待阅读夏牧场。

《羊道·春牧场》读后感(三):5年一轮回

李娟“羊道三部曲”又再版了——第三版,从2012年到2017年,从2017年到2022年,每次再版中间正好相隔5年。5年一个轮回,好似一次浩浩荡荡、长途跋涉的迁徙转场,就像李娟笔下一直所写的那样。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生活其实是不同的。农耕民族安土重迁,老老实实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游牧民族“四海为家”,随着气候与植被的变换,跟着牛羊群,南来北往、忽上忽下。这一段旅程很长,这里面的故事也很长。李娟用她灵性的笔触,纯真的文字、诗化的语言,将哈萨克族牧民盛大的迁徙写得活泼有趣,引人入胜。

当今,我们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总想问:这本书能带给我什么?以前,我可能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我有了答案:这本书,乃至所有书能带给我们一个共同的东西:满足好奇。别忘了,对宇宙的好奇、对世界的好奇、对地球的好奇、对历史的好奇、对未来的好奇……作用于实践,促使着我们不断向前发展。在“羊道三部曲”初版自序中,李娟写道:“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最为纯正的游牧民族了,他们一年之中的迁徙距离之长,搬迁次数之频繁,令人惊叹。” 那么,如果非要找出一个理由的话,对哈萨克牧民迁徙的好奇就是支撑我阅读本书的理由了。

“光秃秃的沙砾坡地连绵起伏,阴影处白雪厚积。遥远而孤独的羊群在半山坡上缓缓漫延,倾斜的天空光滑而清脆……阳光畅通无阻地注满世界,荒野的阴冷地气在阳光推进下深暗而沉重地缓缓下降……” 《春牧场》的第一篇《荒野来客》,先声夺人。“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开头充满诗情画意,把读者一下子带进了深远、神秘的吉尔阿特。 虽然不到五月,但春天已经到来,浩浩荡荡的迁徙将从吉尔阿特开始。一路上翻山越岭、涉水渡河,顶严寒坚冰,冒大风狂沙,吃馕饼、喝粗茶、烧牛粪、骑马牧羊,朝着冬库尔前进。一旦抵达了冬库尔,不仅意味着“春牧场”旅程的结束,更意味着“夏牧场”旅程的开启,而这两段旅程之间的承载的,是时间,是春去夏来。

也许我们没有那份闲情逸致去体验游牧民族的迁徙生活,或者,说得直白点,吃不得迁徙之艰苦、受不得转场之疲劳,但通过李娟的文字,却能让我们最大限度精神上前往、云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