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嘉峪關外》读后感1000字

《嘉峪關外》读后感1000字

《嘉峪關外》是一本由[美]米華健 (James A. Millward)著作,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USD 29.00,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嘉峪關外》读后感(一):从清朝的新疆到现代中国的新疆

美国乔治城大学历史系教授米华健(James A. Millward)的第一部专书《嘉峪关外:1759-1864年新疆的经济、民族和清帝国》(Beyond the Pass: Economy, Ethnicity, and Empire in Qing Central Asia, 1759-1864)被视为清代新疆史与美国新清史的经典之一。本书最初于1998年由史丹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译本由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副教授贾建飞译出。本书最初打算作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一部分成果出版,但由于其他原因一直未能正式发行,译稿初版也只能在网络上流传。几经波折后,这部中译稿终于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发行,而且增加了作者的中文版序以及另一篇关于香妃的论文。本书运用了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文献,探讨了清朝征服新疆的过程以及后来在新疆所实行的财政与民族政策。作者主张新疆与内地的商业贸易以及商人活动有助于将新疆整合入清朝,而对新疆穆斯林文化习惯的尊重与政策的灵活性则是清朝成功统治新疆的重要关键。而满洲人与内地汉人在新疆的共同利益也使清朝向中国民族国家转型成为可能。在今日“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新疆与中亚的重视下,我想本书所探讨的历史议题仍旧具有当代意义。

《嘉峪關外》读后感(二):完成度还是不够好

清朝正式将新疆纳入版图之内是乾隆时期,而乾隆时期朝廷对是否要在新疆设立常驻军是有争议的,廷臣普遍认为新疆属于化外之地,不应该耗费国家那么多财富于这样的地区,可以说此时朝廷官员对于新疆的态度是它并不属于“中国”的涵义之内,连新疆这个名字,都是高宗设立的,之前一直统称为西域。

而高宗的态度是,新疆与蒙古、满洲、西藏以及汉族一样,属于清皇室统领之下的五族之一,同时新疆是可以实现以新疆养新疆的财政自足的,乾隆实现这一点的方式是通过鼓励内地商人进入新疆开展贸易,但是有清一代,贸易只能满足新疆本地人以及驻疆官兵的物质需求,饷银一直是靠内地的协饷输入来实现的。一方面为了维持五族相对独立的疆界以及相对明显的界限,另一方面为了保护淳朴的维吾尔人不受内地商人的欺压,清廷只允许商民进入而不允许眷属移民。但后来随着1826年张格尔叛乱等战争中内地商民的卓越表现,清朝逐渐放开了对于移民的限制。但结果依然是需要内陆地区大量输血,这种财政依赖在1840年之后由于列强入侵使得新疆财政走向崩溃,当地政府做了提高税收等尝试,希望能够将新疆以更内陆的方式进行统治,依然没有收到效果。而在关内,龚自珍与魏源的态度相似,均是希望朝廷能够将新疆真正纳入“中华文明”的版图,设省派官僚进行管理,同时准许内地人大量移民,毕竟连贵州都做不到自足,不如放弃这种特殊性的打算,真正将新疆作为行省进行管理,而不是作为军区。

在左宗棠收复伊犁之后也确实是这样做的,直到建国后,新疆的汉族人口从最初的百分之几,增长到占四成之多,可以说高宗最初的设想已经不复存在。占领新疆对于清朝来说有一些重要的战略意义:平定了蒙古新疆之后,满清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消灭了来自边疆游牧民族的威胁,此外对于新疆的控制可以更好的震慑西藏的动乱分子,从而加强对于藏传佛教的把控,最终实现对于蒙古的掌握(参见《乾隆皇帝的荷包》)。但开拓新疆的市场、对商业行为收税这些帝国主义行为却少见于新疆统治者中,这还是因为高宗的设计里,是一个以满清皇族为天,五族平等的世界。遗憾的是为什么高宗要进行这样的设想,这有利于帝国的统治吗,还是说这是一个满族统治者基于自身的政权基础而做的考量,本书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从这一点上来说,本书的完成度应该还可以再提高的。

不过总体来说值得一读。推荐

《嘉峪關外》读后感(三):后记(译者)

由于我一直从事清代新疆历史的研究 ,因此在米华健先生的《嘉峪关外》出版后不久,我就开始关注此书,并翻译了书中的 一些重要部分供自己研究之用。2004年国家清史工程编译组将 此书列入其翻译计划 ,我有幸承担此书的翻译工作。2005年年底完成全书翻译初稿,几经修改,2006年10月最终完成。历经数 载 ,个中辛苦与收获自不待言。在此 ,我要向为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做出贡献及提供帮助的所有人表示我诚挚的感谢 。

感谢本书的作者米华健先生,自获悉我翻译此书后,他一直 很关注翻译进程,而且还赠送了许多资料,给我的翻译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此书版权问题的解决上 ,米华健先生也给予了 力 所 能 及 的 帮 助。2004年7月,我 和 米 华 健 在 北 京 见 面 ,就 翻 译 中的一些问题和他进行了讨论 。2005年8月,他又委托他的学生恽文捷在北京与我商谈相关事宜。再次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 。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张世明先生。张先生于清代边疆史研究造诣颇深 ,他是米华健的朋友,对本书内容非常熟悉,因此清史编译组的工作人员委托他来审定此书 ,没有人再比 他更适合此项工作了 。张先生不厌其烦、认认真真地审校了译 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为保证本书的翻译质量及对原著的忠实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

感谢清史编译组的王大庆、徐浩和唐博 ,从最初立项到本书能与广大读者见面,都离不开他们辛勤的劳动和细致的工作 。

感谢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耿癉先生 、马一虹博士和青格力博士,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艾力江·艾沙博士,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的侯艾君博士,本书中一些涉及法文、日文、突厥文、俄 文以及伊斯兰教方面的问题 ,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是无法得到圆满解决的。

感谢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施新荣博士在某些资料方面给我提供的帮助 。

感谢斯坦福大学出版社的Ms.Ariane De Pree-Kajfez以及清史编译组为本书版权问题的解决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最后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工作的一贯支持理解和帮助 。

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找到中文原始文献的地方,我都尽量予以核校并援引原文,但由于有些原文因种种原因无法得见,往往 采用意译。如 ,本书中涉及的朱批奏折,由于第一历史档案馆正 在对此进行整理不对外开放,只能意译。特此说明。

原来清史编译组将书名定为 《西出阳关 》,虽然具有一种沧 桑的文学韵味,给人以丰富的遐想,但是,在我看来,这却不能 如实反应米华健的原意,尤其是不能体现出米华健试图在书中表 达出的将嘉峪关视为一个地理与文化上的分界线这样一种意图,反而在时间和空间观念上具有了一定的误导性。因此,我将此书 定名为 《嘉峪关外》。

翻译是一项极为艰辛的工作,往往难于原始创作。由于本人能力有限 ,其中不可避免存在讹误,我将承担全部责任。希望各 位专家学者给予教诲,以其改正。

译者(贾建飞)

2006年6月29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