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寻径林间》读后感摘抄

《寻径林间》读后感摘抄

《寻径林间》是一本由〔挪威〕龙·利特·伍恩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径林间》读后感(一):好奇妙的书,忍不住带它一起去逛公园

《寻径林间》讲了一个奇妙的故事。作者的丈夫不幸离世,她在悲伤中偶然加入一个蘑菇爱好者协会,没想到的是,小小的蘑菇居然一点一点治愈了她的悲伤。

看完这本书时,外面下着大雨,隐隐涌过雷声。第二天一早,我便带着书去公园,想循着书中的文字,看看能不能找到蘑菇,结果真的被我找到不少。能遇到这本书,真的感觉太美好了~

《寻径林间》读后感(二):寻菇和疗伤——两段旅途的交汇

《寻径林间》的副标题是“蘑菇和悲伤”。全书在蘑菇和“哀悼”这两个主题间来回切换, “外观”和“内观”,二者其实都有一种理性的审视。“蘑菇的领地“和“悲伤的迷宫”都是“陌生的异域”,坚强的作者极为不易地保持着开放心态,时时检视。所有恒久固定坚实的东西都化作“轻如羽毛的泡泡”,但她意识到“有责任把令人窒息的悲伤变成可以忍受的痛苦”,让她自己的生活“回到平稳的状态”。副标题中蘑菇在先,找到新方向,培养新爱好,是作者在三十年的伴侣猝然离世后复原自我、重建生活的一种应对。

本业为人类学家的作者也在对蘑菇爱好者团体进行田野考察:仪式、惯例、核心阶层、标准制定者。她发现蘑菇毒性标准在北欧诸国、英法都不同,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潜在毒素的态度”。嗅闻气味对于蘑菇的种类鉴别有特殊的作用,但蘑菇权威书上对于气味的描述是初学者难以领悟的,而且也需要重新探讨,她甚至考虑组织一场芳香研讨会。

作者对于权威和边缘的敏感和她的移民身份很有关系。她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本名龙丽云,当然,在挪威,她是Long Litt Woon。她在挪威做交换生时认识了艾尔夫,很快两人相爱、结婚,她十八岁,他二十一岁,自此开始见证彼此的人生。艾尔夫去世后,她也想过是否应该继续在挪威生活。

采集蘑菇这种必须在户外进行,必须先有老师和向导才能展开的活动,对于作者个人生活的复原和重建至关重要。这项爱好需要专注于当下情境,打开感官充分觉察周遭,作者幽默地创造了一个新词“蘑流”来形容这种状态,类似于运动员的“心流”、禅修之人的正念。对于身心的疗愈,这一点其实极为关键,很多饱经创伤的人无法运作他们的感知系统,难以感到自己是真正地活着。作者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但她也写到自己的感官被悲伤所麻木。在学习和吸收蘑菇知识的过程中,她的感官被重新激活,“重新开始感知世界就像从百年的睡眠中醒来一样。”此外,总有同伴在侧的户外活动,能推动伤痛之人获取新的经历,不致沉溺于悲伤,封闭自我。

她在辨认菌种上很有天赋,修完培训课程后不到一年就通过了挪威特有的“蘑菇检测员”认证考试,之后就可以帮助没有经验的蘑菇爱好者。这是作者终于获得的人生新目标。博物爱好者在读到她初识蘑菇,凭借所学知识正确分辨种类,还有发现个人新种时的难忘时刻——“闪光记忆“等内容时,会格外感同身受,无论是观鸟,还是采菇,这些体验都是一致的。菌类由于其辨识的难度,更大大增强了采集活动本身的成就感。此外挪威的公地制度和一些国家不同,每个人都有权在任何地方采摘浆果、蘑菇或鲜花,采集蘑菇会有专门协会组织,比如“大奥斯陆真菌和有用植物协会“。普通人总有机会报名参加培训课程,在专家带领下实地采集,渐渐窥得个中门径。

令人欣慰的是,作者始终不缺勇气、好奇心和开放心态,无论是参加丧偶互助小组,还是举行派对,邀请采蘑菇同好各自带一道蘑菇菜,热衷尝试各种食用菌的烹饪法,还是采访陌生人,探索被视为禁忌的裸盖菇致幻作用,都显示出这些可贵的特质。 “永远不要害怕冒险走出你的舒适区”,作者从人类学教授弗雷德里克·巴特那里学到的关于田野调查的重要经验,也适用于人生遭受重大变故的阶段。

全书感人至深的一幕来自结尾题为“极乐”的章节,探索蘑菇的领地,走出悲伤的迷宫,这两段旅途终于交汇于一点。但我当然不能剧透。

《寻径林间》读后感(三):漫步蘑菇王国,领略内心哀伤的景致,迈向新的春天

“采集蘑菇给我带来了一种心流的体验,这就是我所追求的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为了生存下去,感受心流就是寻找意义,找到意义就足以平息并改变内心的风暴。回首往事,我可以看到自己在悲伤的风景中走过,渐渐迈向新的春天。在我内心和外在的旅程中,生活悄悄地回来了,我也似乎重新看到了自己。”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自然疗愈的故事。挪威人类学家龙·利特·伍恩面对丈夫艾尔夫的猝死,沉湎于悼念亡夫之际,无意间发现了挪威森林间那奇妙的蘑菇世界。她在探索蘑菇世界的旅程中,滋生了对蘑菇的兴趣和寻觅蘑菇的爱好。后来她成为了一名认证的蘑菇专家,恢复自我疗愈的能力,重新开始感知世界,掌握自己的生活,逐渐地走出了哀伤的阴霾,重新找到了回归生活的道路,开启了生命的新篇章。

龙·利特·伍恩(Long Litt Woon),本名龙丽云,生于马来西亚,现居于挪威奥斯陆。当她18岁到挪威第四大城市斯塔万格市做交换生时,认识了当时21岁的艾尔夫,后来成为彼此的灵魂伴侣,是彼此生命里最重要的见证人。

后来艾尔夫在上班时突然猝死,给伍恩带来了身体、精神和情感上的沉重打击,伍恩由此陷入了黑暗的绝境。为了纪念丈夫艾尔夫,伍恩对蘑菇王国和真菌领域的探索,渐渐地变成了她内心中的一场漫步。在树林里散步给伍恩带来了内心的平静,对菌类界的探索于成为了一种度过哀伤时间的方式。在真菌世界的探索和内在悲伤的旷野中来回徘徊之余,蘑菇彻底地成了她的救命稻草,为她提供了一种看待事物的新视角。随后伍恩在和菇友一起发现珍稀的蘑菇、研究真菌学文献、学习拉丁语以及同专家探讨蘑菇的气味和颜色等趣闻轶事的过程中,她一点一点地重新站立了起来,重新点燃生命中的灯塔,走出悲伤的时光隧道。

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想到我的一个挚友,她在去年也遭遇了与作者相似的不幸经历。当时她把自己困在家里,基本上足不出户,将自己尘封在悲痛的深渊里将近半年有余。身为朋友的我,内心满是愧疚,再多的言语,对于身处黑暗谷底的人来说,都是稀薄而多余的,就像作者所言,“当沉重的悲伤被隐藏起来时,它会变得私密和孤独。”

其实,TA们更需要的是我们对TA们悲伤处境的认可与感同身受。“我们都是悲伤的业余爱好者,即使每个人迟早会失去一个亲近的人。”

BTW,这本书除了是一本心灵疗愈之书,还是一本与蘑菇有关的科普书籍:

1,挪威蘑菇简史:

由于对食用蘑菇中毒的风险忧虑、偏见、无知和缺乏好奇心,曾经的挪威人滋生了对蘑菇的恐惧。19世纪蘑菇第一次出现在受过良好教育的挪威家庭的餐桌上。挪威自1952年起就为蘑菇检测员开设了培训课程。在挪威,蘑菇检测已经非常成熟,公共机构在其网站上引导人们去挪威真菌学协会进行检测。挪威于2000年首次拟定蘑菇食用标准清单。

2,采集蘑菇的科普:

要了解你的蘑菇,必须训练所有的感官,尤其是嗅觉,以便吸收必要的信息来确定蘑菇的种类(比如,可食用、不可食用、有毒、剧毒)。

采集蘑菇前,要对自然界复杂的情况进行各种各样的权衡(比如天气、环境、日期、地点、物种)。

伍恩以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害怕冒险走出舒适区。当我们在寻找生命全新的意义时,要学会不断地扩大我们的舒适区。当我们走不出心灵的囚笼时,可以通过结识新朋友,丢掉旧标签,用正确的时态与心态,重新开始感知世界,拥抱未知。同时还能以不同的方式调动全身感官,慢慢地开始掌握自己的生活,找回自我肯定感,摆脱昨日的忧伤,奔向全新的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