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边地记事》读后感锦集

《边地记事》读后感锦集

《边地记事》是一本由顾桃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边地记事》读后感(一):边地寂静

那个地方离我很远,是我从未到达过的地方。

那个地方的土地上生存着一群普通人,他们也在逐渐老去,牙齿凋落,皱纹爬上他们的脸庞,胡子遮住了他们的下巴,他们笑着看向镜头,仿佛遗忘了生活的苦难。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作者的日记,一本他十几年间的随行记录,他去过许多地方,见过也拍摄过许多朋友,有些故事被藏在了他的酒里,有些故事被写进了这本书里。

“在城市待久了,便有另一种声音敲击我即将沉睡的魂灵。”

对于一个即将在下个月逃离一座城市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句直击我内心深处的话。

离开,离开,我要离开。

我想去一个寂静的地方,远离喧嚣,我想去追寻一些质朴的人们,过一种平静的生活。

其实作者去的这些地方,是我一直想去没有去的地方,而作者做的这些事,许多是我想做却没有能力做的事。

所以在看书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感叹,这世上还有文字与照片可真好啊,在同一个时间,在不同的时空,总有人在做着他们想做的事情,记录下来,也能让我们有所体会。

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玛丽亚·索家人22日发布讣告称,玛丽亚·索在她钟爱的驯鹿身边去世,享年101岁。

“最后”这个词,总是能引人无限唏嘘,因为最后代表着后无来者,代表着彻底的消失。

而在这本《边地记事》中恰好也记录了一位“最后”——鄂伦春最后的萨满。

在传说中,萨满神为保护族人,特在氏族内选派自己的代理人和化身——萨满,并赋予其特殊品格和通神,为本族消灾求福。

萨满教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渔猎时代,在许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着对这个宗教不同程度的信仰,但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宗教信仰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符号,实用性也变得越来越低。

如果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的人们逐渐开始对萨满充满了陌生,那就意味着“萨满”正在那片土地上走向消亡。

记得在我们的神话体系里也有这样的说法,当一个神没有了信众,他的神力就会逐渐消逝,直到他自己也烟飞云散。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有道理的不是吗?

现在想来,不知道生命自然的流逝和逐渐的被人遗忘,这两者之间哪个更令人心酸。

而在这本书中,除了文字之外,那些照片也很能戳中我的心,其实有些照片高糊得快成马赛克画质了(不是),但是在这些照片中有一种扑面而来的自然感,那是一种纯粹而野生的力量,照片里面是最自然的风景与最自然的人,无论是旷野的山还是普通的人,正是他们组成了边地族群。

走吧,再走得远一点吧。

去记录吧,去记录那些终将消逝的。

《边地记事》读后感(二):永远无法踏足的神秘之地,通过别人的文字来感受另类的美

神秘之地总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向往。 而神秘之地又是我们往往无法去踏足的。 那么怎么办呢? 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走一下这一段路吧。 看不一样的风景, 感悟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见不一样的人, 交不同的朋友。 我们无法完成的事情,让别人帮我们完成,我们走不出去的路,跟随别人去走一下,也是另外一种乐趣了。

顾桃,独立纪录片导演,他的纪录片也就讲述着中国这片广大的土地上处于边远地区的那些被人遗忘的人们和故事。 而这一本《边地记事》就是顾桃关于他行走在那片神秘之地所记录的点点滴滴故事。

这里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念念不忘,有的只是过去点点滴滴的记忆。但就因为他走在我们所不熟悉的神秘之地,见着我们并不熟悉的陌生之人,他的文字也就有了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吸引着我们也走进那样一片广阔的天地。 在这里,顾桃带我们走到了西藏;走到了鄂伦春族的栖息地,见到了最后的萨满;走到了乌兰巴托;走进了新疆。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记录了一些沿途风景,见到了一些有趣的人。而他们的梦想、欢笑和悲伤也慢慢的融入作者的笔下。

作者和他们喝着大酒、吃着烤肉、拍摄记录着他们人生的纪录片的同时,也把他们的人生带进了自己的日记里。而现在也带给了我们,让我们读者也同样感受着边地的、富有魅力的故事。

边地曾经是贫穷的所在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也必然慢慢的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而这些记录已将成为为数不多、他们人生的记录,像最后的萨满可能将永久的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一样。所以这些都是珍贵的回忆,都值得被留住。

走进这本书,走进曾经的故事之中,感受着那份来自于偏远地区带来的神秘,来自于那片神秘之地带来的温情。那是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踏足的地区,那就用文字来感受他们吧。

《边地记事》读后感(三):在流淌的时间之河里,失落的民族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

“沉醉于萨满神鼓的肌肤我醉了的心将永久睡去请你记住当地匹我们的烈马孤寂的哭泣声在我的坟墓上缓缓散开时我再也不能看见你远离了故乡的爱人”

本书是独立纪录片导演、满族人顾桃,在内蒙、青海、西藏拉萨等地拍摄时的日记随笔,他用简洁、直白的文字和摄影记录边地各个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群像与少数民族文化。

尽管我听不懂少数民族的语言,但我对少数民族歌谣一直有一种神之迷恋。就像顾桃日记里记录的这首歌曲,虽然我没有听过,但看着这歌词,脑海里仿佛能勾勒出一幅壮美辽阔的蒙古高原美景。

想到韩红的那首《天路》: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

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

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

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

看到顾桃日记里记载了现代的鄂温克族人经营着餐馆、旅店、浴池,而禁猎后的贫富差距,让大多数没有土地的鄂伦春族猎民都是靠低保生活;还有部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隐晦的冲突……

我总会在想韩红这首歌曲所歌颂的现代文明走进少数民族的欢喜与背后潜藏着的文明冲突,是可调解还是不可调解?汉化是好还是不好?面对逐渐消失的猎民生活,我们目前尚且能在顾桃的纪录片、文字、摄影里,无声地回味着……

不过将死骨头挂在萨满家的这种做法,要不是我之前在纪录片里看过让我震撼N天的藏族天葬仪式,我可能真的会吓得毛骨悚然,哈哈哈!

北方的北方,那宁静的冬夜,古怪的图腾,萨满的世界,隐秘的忧伤,孤独的猫头鹰,漫漫的冬季,恢复狼性的流浪狗,让人逃离孤独的酒……北国冬天总是吸引着都市里的人们前仆后继地前往探索。

顾桃:“我本是草原上一匹无羁的野马,却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

我想大多数久钢筋水泥丛林里奔波的都市人的心境,大抵也是如此吧,谁都想头顶星光闪烁,在透明的夜空里看到天界。可那梦中的理想天堂,总是遥不可及,C'est la vie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