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日读论语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读论语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读论语》是一本由孙晓云 / 府建明著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页数:6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读论语》读后感(一):用国学经典来正三观,这波操作必须打call

孩子是一家的宝贝,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如果一味溺爱放纵的话,很容易让孩子养成娇气霸道的性格。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呢? 很多聪明的妈妈选择了国学教育。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教会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培养醇厚天性和温良品行,让孩子受益终身。 说到国学,特别经典的要数《论语》了。传说宋太宗和赵普闲聊,随口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实地回答说:“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据考证,这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很有些演绎的成分。但这本语录体文集,确实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的传世经典。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届主 席、江苏省文联副主 席孙晓云老师,创意地将中国传统经典和汉字书法结合在一起,推出了《日读论语》读本。

读本用精致小楷和原文解读的方式,以书法和经典相融合的“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让我们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约700页的读本很厚,卷内页设绿、粉、灰、黄、紫五色,清新淡雅。从右向左展卷,有如古代竹简徐徐展开在眼前。 开篇为学而篇,也是论语全书的首篇。本篇里主要谈到孝悌之道、为学之道、君子之道、信义之道。 孔子特别推崇孝悌之道,他认为人的关系中第一位是与亲人的关系,最基本的情感也是与亲人的感情。因此而引申的“在家孝子,出必忠臣”,也成为历朝历代看人用人的标准。 提到《论语》,我们张口都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然而,有多少人能够把论语的原文意思解释清楚呢? 《日读论语》一共分为20篇约500章,每章有一页小楷原文书法,为孙晓云老师亲笔书写;另一页为原文白话释义及重点字词注释,为哲学博士府建明教授的精心译读。让你看得懂,读得透,学得来。 全书使用竖版排版,从右向左读,书香之气扑面而来。书法页面,秀朗雅致又带着刚劲之气的小楷字体,让我们边品读经典,边欣赏书法,还可以用白描纸临摹,可读可写,快乐非常。

注释页面以中国国画的花鸟为水印背景,更添浓浓文艺气息。让人禁不住想起那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意境,平和、洒脱、淡然之气已在悄无声息之中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感染了我们的心境。 每天只需读懂、 读透一两章,一年便可读完整部《论语》。用每日一读的简约方式,学习中国的传统思想和美德,如孝、礼、勤、诚、耻、珍惜时间、尊老爱幼等等,这都是传承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之处。 通过让孩子阅读、书写、背诵,继而理解国学中的精华之处。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又能让他们从小学习美德,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好处,也有利于孩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文化自信的逐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深远,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未来社会里,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更有发展,国学氛围也会越来越浓郁。

《日读论语》读后感(二):翰墨书香中的幽幽哲思

《论语》位列儒家“四书”之一,全书共二十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内容涉及为政治国、立身处世、求学为道等诸多方面,其文辞简约而含义深远,历来为人所重,并传播到了整个东亚儒家文化圈。其中许多语句,像是“过犹不及”“巧言令色”“任重道远”等等,早已成为成语,深深镌刻进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经历了两千年时光洗礼,《论语》始终被奉为经典。即便今时今日与传统中国社会在社会形态方面大有不同,但《论语》中的许多道理依然富有教益。

市面上《论语》的版本不可谓不多,若是算上“四书”的版本就更多了。我所收就有《四书章句集注》《论语译注》等。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所出版的《日读论语》,其特色在于融合儒学与书道,以古典美的形式呈现了这部经典。

整部书装帧精美,如古书一般采取竖排,且每页如同旧时笺纸,绘有花鸟,颇有意境。裸脊装订适合摊开阅读,打开后,右边是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女士用精致繁体小楷抄写的一则《论语》,左边是简体原文、注释和译文,正可对照阅读。如此,每天打开一对页,翻阅一则《论语》,品鉴书法,研读文意,便是“日读论语”题目的由来。

书法形式之美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也是区别于其他《论语》读物之所在。孙晓云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的前半生主要做的就是‘承传’,对传统书法的承传;后半生则是‘润物’”,她精心抄写《论语》,让书法走入阅读,大约也是希望以书法艺术与古代典籍的结合这一形式,滋润现代人的心灵。我是不懂书法的,自然不敢妄加评价,只觉得书中小楷十分漂亮,工整以外还有些秀逸,看着很是赏心悦目。而且书中没有采用现代标点,而是用古代句读,更显古朴。即便只把这当做书法作品欣赏,也是一部佳作。若是对书法感兴趣的读者,大约可以将这为临摹范本,在抄写中体悟《论语》中蕴含的人生之道,可谓一举两得。

哲学博士、江苏人民出版社原总编府建明对《论语》作了释读,他在注释、翻译时参考了多种版本,力求准确,并在每篇篇首提示本篇主旨,阐发孔门提倡的“仁”“礼”“中庸”等概念,并简要介绍了其中反映的儒学基本精神,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现代社会虽然高度发达,但终究要回答人生与人心的问题,解决如何认识自己,如何看待周遭世界,又如何立身处世。《论语》中的道德哲学很大程度上正是对此的回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

细细读来,无论是为人为学为政,都多有教益。

书法与典籍结合,这让我想到《论语》中的“文犹质也,质犹文也”。文采与本质是相得益彰的,书法与典籍亦然。书法有其境界,运笔中讲究的是形神兼备;典籍蕴含智慧,诵读时体会的是先贤之道。在《日读论语》中,书法法式与先贤之道二者互为表里,以翰墨书香传递了幽幽哲思。

《日读论语》读后感(三):一个微小的习惯,足以改变人生,浅谈论语对现代人的价值观塑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微小的习惯,足以改变人的一生。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作,《论语》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以及弟子的言行,并赢得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

当这部古典文学穿越千年,它依然具有着非凡的时代意义,可以修身养性,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也可以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然而,其思想之深邃注定是需要细嚼慢咽的。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和哲学博士府建明联合打造的《日读论语》一书中,就通过将书法与古典文学相结合,为读者呈现出一部风雅至极的上等佳作。

《论语》是中国的古老智慧结晶,关于为学、做人、治家、为政等,都有广泛的涉及。难以想象,在短短的语录之中,居然有这么大的能量。更何况,书中有将近500多章。

从《学而篇》到《尧曰篇》,其内容不仅完整收录了二十篇《论语》原文。在每一篇目开始之前,还有相应的内容介绍,可以让人对《论语》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比如,在《为学篇》中,最为熟悉的大概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人们,学完知识之后,要经常实践,才能被人消化吸收。所谓学以致用,正是如此。

又比如,在《里仁篇》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阐述了何为君子之道。虽然富贵是人人所向往的,但若是不以正当的方法去获得,那么君子就不会接受。

正因为《论语》内容之丰富,所以更需要慢慢品读。从这点来讲,《日读论语》这部书的设计,是非常贴心的。每个对页一篇语录,竖体的排版设计,极度舒适,读起来颇有古书的韵味。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书中除了普通的竖体原文,还有孙晓云女士的书法体原文。其文字采用小楷进行抄录,墨香四溢。由于字体偏大,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临摹练习。

当彩色的纸张交相辉映,于翻页之间,花草鸟兽瞬间跃然纸上。如此,文化与书法的交融,无疑实现了艺术的叠加,淡雅又不失情趣,堪称完美。

由于《论语》的著书年代久远,难免有些地方会略感生涩。这时,每篇语录后的注释和原文,就派上用场了。府建明博士的解读是细致入微的,即使是上小学的孩子也可以轻松读懂。

文学拥有着润物无声的能力,可以滋养人的灵魂。虽然《论语》中也会有一些落后的观念,但整体来讲,它对人在道德方面的要求和标准,至今依然适用。

换而言之,阅读《论语》的过程,就是在进行精神世界的塑造,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如何将君子之风继续传承下去。

一天读一篇《论语》,传承中国文化,提高个人素养。每个人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发生本质的改变。

《日读论语》读后感(四):《论语》与六便士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论语》也会这么美。当看到这本《日读论语》的时候,第一眼就爱上了它。

书法和《论语》完美地结合到一起,让人能赏心悦目的去细细品味。在这本书里,《论语》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古文,而是唯美的书法艺术品。

孙晓云老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

这本《日读论语》是孙晓云老师用精致的小楷抄写的《论语》,力求把枯涩的文字变为书香墨趣,用每日一读的简约方式,让大家享受书法与《论语》的完美结合。

《论语》不愧是传承了几千年的经典,真的是常读常新、长读长新。这次读这本《日读论语》,对论语又有了不同的感悟。而其中感触最深的,还是《论语》中那些让人向往的人生态度。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读到这句话时候,我脑中突然就想起了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做法,不正是跟颜回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真的很羡慕和佩服颜回,羡慕的是他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佩服的是他无惧别人的眼光,追求大道的那种勇气。

现在这个社会,物质生活已经极为丰富,而伴随着的却是因物欲而侵蚀的空虚心灵。人们都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从而没有了那种不改其乐的勇气。

去年网络上一篇名为“北大老师一顿饭三个馒头一瓶矿泉水”的文章火遍全网,后来我们知道这个老师叫韦东奕,人称“韦神”。他穿着朴素,不用智能机,早饭是矿泉水和馒头。在他的眼中,只有数学,其他的都是浮云。

韦东奕就是现在这个社会中,安贫乐道的典型人物。而他之所以能爆红网络,正是因为他身上有我们很多人无法拥有,又渴望的勇气和品质。

有时候感觉用金钱来衡量快乐,是一种伪命题,这就像是饮鸩止渴一样。我们看周围的那些所谓的有钱人,总感觉他们活得很累。然而我们虽然明明觉得他们很累,但还是飞蛾扑火般地想要去过那种生活。

这就是天命和天道分不清楚的典型,金钱富贵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贫贱富贵都是命,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追求自己的大道,并为此乐此不疲。

幸福指数跟金钱无关,我们可以没有钱,但我们可以很快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句话讲得还是不改其志,乐在其中。为了追求自己的志向,就算是粗茶淡饭的,也觉得很快乐。

真的很佩服和向往这种心态,现实中我们往往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所羁绊,让自己活成了曾经最讨厌的那个人。

曾经年少的时候,也曾幻想过,自己像李白那样,不顾世俗的眼光,活出真正的自己。也幻想过自己也会过上仗剑天涯的生活;也会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洒脱;也会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

后来却明白,哪有什么李白,这个李白只是活在我们的想象之中。真正的李白,活得并不开心,这就是现实。

这就又让我想起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不惜抛妻弃子,抛弃优渥的生活,去过穷困潦倒的生活,只是为了寻找自己心中的月亮。

而《月亮和六便士》打动我们的,不正是主人公这种,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奋不顾身,不顾一切的勇气和精神吗?

结语:

立志一直以来在儒家思想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三十而立”的其中一个解释就是人到了三十岁就要立志了。

人若不想浑浑噩噩地活下去,迟早是要明志的。志有定向,内心才会强大,内心强大了,才不会为外物所累,才能达到安贫乐道的境界。

只要明白自己的志向,哪怕马上就会死掉或能长命百岁,都不会动摇自己的方向,不会影响自己的追求,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夭寿不二”的境界。

《日读论语》读后感(五):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日读论语》孙晓云书 府建明 注评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书谱》

提起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无人不知《论语》吧,即使没有系统地读过,也一定听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及“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等等《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论语》这本书是孔子过世以后,他的学生们把他的言论积累、编撰而成。

一部《论语》二十篇,每一篇的话题都给人以启迪。《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儒学大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前两句的见解是: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一席话,说尽了有关习学、有关朋友、有关修养的道理。

不同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论语》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或者简单地当成文言文来读,读一些有哲理的句子,或者可以读到一些儒家思想,而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关于《论语》的解读,从汉、魏晋、唐、宋、明、清,到民国、现代、当代,各家学者都有相关的作品流传于世。

但《论语》更多讲的是人生意态,是一种和人的内心相呼应的一种感觉。既讲了做人应该有旷达、智慧、有修养的人生态度。也讲了遇到问题时如何处理的方式。特别有意思的是,《论语》也客观地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也就是说,人活在世上应该是正直的,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也要接受的确有漏的。

文以载道 浸润翰墨书香

明辨是非,多闻而阙疑。如何读《论语》,让其中的人生智慧融入当下的人生,《日读论语》这本书做了非常用心的尝试。

《日读论语》是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新书,装帧设计就如同一个艺术品,传递着古色古香、浓厚典雅的艺术气息。整本书将《论语》二十篇拆分成册,并采用线装的方式连缀起来,不以气势压人,却有别具一格的魅力。阅读时开合自如,轻松怡人。

版面采用竖排、自右向左的翻阅方式,每一部分的小册子都采用不同的中国传统色作为底色。有“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的凝脂白,有“天地乾坤始见肃,鹰隼捕鸟稷乃登”的草木翠和秋香黄,更有唯美的樱落粉和远山紫,配以淡淡的、似隐似现的绘画背景。在这里,可以说充分展示了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的功力:设计精美,编排得当,装帧讲究。

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典籍的融合

《日读论语》还有两个最大的特色。其中之一是将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典籍融合在一起。整本书的书写者是书法家孙晓云女士,她用小楷抄写了整部《论语》,书写风格既飘逸灵动又秀美典雅,将略显枯燥的文言文转化为书香墨趣。对于既喜爱书法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是不可多得的作品。而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府建明教授对于原文的注释和解读,既详尽又有趣。比如原文中说“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府建明教授译为“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不行的呀!”。

无论是读《论语》,观书法,还是品人生,这本《日读论语》都值得细细品读。品者,一次两次三次,一日两日三日。然而去践行为学之道、君子之道、信义之道,去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的知、仁、勇,恐怕还需要智慧、悟性以及岁月的积累。正如开篇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写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想来人老后再读《论语》,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古色古香的装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