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偶然的创造》经典读后感有感

《偶然的创造》经典读后感有感

《偶然的创造》是一本由[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1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偶然的创造》读后感(一):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分呢

全文共106页,现在看到84页,也算艰难读了大半本书。每次买书,都会从豆瓣搜索一下该书的评分,这次有些算是背道而驰。因为实在搞不清楚,为什么这本书评分会如此之高?

凝练生动的短文么?没发现。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层次可言。一个主题,一段文字贯彻开头结尾,然后以时间落笔,内容不知所云。

有一篇《植物》为主题的文字,从极度喜欢植物开始、到十分关切植物的一丝一毫爱屋及乌、再到植物另作者不安?心痛? 最后以害怕植物结尾。 作者是有更深度的想法么?我没读懂么?类似的主题文,不胜枚举。

我不知道是作者能力的原因,还是3位翻译不专业文学素养不过关,亦或是我自身读不懂的问题。

总之,这部书让人读着不舒服。不值书价(75元)。

《偶然的创造》读后感(二):我眼中的第一次/章节—第一次

因为好奇,点开本章,

初读发现,可能,也许,某种意义上讲,

曾经发生的一切都在不经意间被自我记录,并在某一时刻被加以回忆,然后沉淀出可书写出的篇章!

人生当中,有太多的第一次,这些记忆,有些早已被遗忘,有些却永久的印了脑海里;

不管遗忘也好,记住也罢,记忆背后的感觉,(可能是气味,可能是情感,也可能是某种场景中出现的某个人,亦或是某个人恰好走进了你提前构建好的场景里),永久的在记忆名单上留下了印记!

也许会说,感觉会变,有时,让你觉得这份感觉变的如此真实,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又或许,让你在某一刻不禁发觉,当下体会到的感觉不过是自己的臆想。

我曾经想过,当有一天,记忆当中零零星星的片段在不经意间被遗忘掉,那时的我究竟会难过不已还是淡然处之?

直到我读到第一次这一章节,我有了答案。

人生当中有太多的第一次,你可以把每一次当弥足珍贵的第一次来过,同样,你也可以把第一次当每一次那样平平常常来过,至于怎么过,由自己定义!

《偶然的创造》读后感(三):一些感触很深的文字

因为喜欢作者,所以买了这本书。这本书挺薄的,看了一下目录,是围绕各个话题进行的一些随笔书写。喜欢埃莱娜的原因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从她的文字里读到自己,好像她把我心里的话给写出来。读到某些文字的时候觉得很难受,甚至有点痛苦,但是还是带着一丝快感读下去。以下是一些摘抄。

“一个故事很好,那是因为它从刻板印象的桎梏中发现生活的真相。正因为真实的生活会向四面八方蔓延,所以看起来无法捕捉。”

“我们女人内心深处,都受制于我们在这世上的存在方式,以至于我们认为那是我们选择的,但那其实是从根基上被男性统治、毒害了几千年的存在方式。女性生活在持久的矛盾和生死疲劳之中。”

“她通过自我控制,让自己不要过于漂亮、过于聪明、过于好强、过于刻薄、过于痴情、过于急切、过于独立、过于慷慨、过于霸道或过于客气。”

“为了息事宁人,她们也会自我抑制……我们还是不能真正做自己,仍然不能完全属于我们自己。”

“女性得到惩罚或赞扬,都是根据不怎么属于我们的准则,只会使我们身心俱疲。”

《偶然的创造》读后感(四):模具中溢出的真性情

看完了埃莱娜费兰特的随笔集《偶然的创造》。初读之下,她的文风有种短促有力的简洁美和富有轮廓的秩序感。同时她的文字却又是那样的柔和渊博,富于想象力。特别是她关于女性主义,写作与失眠,人性与青春等方面的描写让我读得如痴如醉:失眠时,她身处黑暗任由疯狂的偏执情绪吞噬自己和爱的人;一瞬间,在女儿身上看到自己的一部分等等,她那种优雅的脆弱,那种坦诚热情,克制简略的情绪让你的呼吸也跟着她的文字起起伏伏,如同她在文中提到的海中女妖,在不经意间露出水面,然后悄无声息的隐没在无尽的洋面之下。

她并不是那种炫耀文字的作者,她的风格是,和你静静的讲道理,不经意间忽然眼神一亮,用她文字的机锋出其不意地在你心头猛戳一下,然后带着一种似是而非的笑意看着你,我觉得她似乎一直在与过去,与自身,与世界和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它们小心的保持着安全的距离。在书中她说“男性的目光一直在塑造着我们(女性)”。但其实现在她的目光也在隐隐塑造着我们的观念,思想甚至是欲望本身,这种双向的互动和缠绕本身非常迷人。

最后,正像费兰特说的那样“现实无法装入艺术品优雅的模子中,他总是会很不规矩,会从模具中溢出来。”也许文学和生活的关系也是如此吧,好的文学作品绝不是完全受困于艺术模具里,任人摆布的存在,相反好的文学作品是不断打破常规,奋力挣脱时代束缚的,而那些文字中最为动人宝贵的部分恰恰就是那些从模具中“溢出来”的部分。而费兰特最为让人着迷的地方也在于她字里行间的那种不同于以往作品的独特气韵和味道 。

《偶然的创造》读后感(五):听费兰特再谈创作

开始读费兰特《偶然的创造》,思考了一下选择用“读”而不是“看”,因为费兰特的随笔是精密的一字都不容遗落的文字。她的文字像是我的写作推动器,每次阅读都很想仔细揣摩然后自己动笔和她对话。她谈到从记日记到小说创造最初是为了把自己真实的不被接受的一面最为安全地展示出来,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记日记的忐忑心情。人很难在纸上毫无顾虑地写下自己的想法,却有可能在在对话中漏出难以掩盖的情绪。和费兰特一样,少女时期的我总想把日记放在更加安全的地方,甚至用一些缩写指代身边的人,以防某天日记公诸于众。有了这样一层有一层的加密,终于可以在日记本上写下“ta可真让人讨厌/喜欢”这样的句子。工人阶级女孩试图成为学校的佼佼者是需要很多伪装的,很大程度上几乎意味着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告别。在学校要压低自己在农村养成的大嗓门,要时刻注意卫生间的清洁避免累积尿液以后冲水的习惯,要转变自己早睡的生物钟被迫听舍友的激情发言。 关于成功与失败,费兰特写:“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这些的划分既残酷又任意。因为进行这些划分时,根本无视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悬殊,性别和种族歧视,还有不公引起的对于智慧的浪费。” 记得在费兰特的写作书《In the margins》里写到了很多关于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在这本“偶然的创造”当中则分享了关于写作的具体的经验。没有什么是处于偶然,一切是经验的再现。“如果写作是我们在这个世上的存在方式,我们只能不断强化它的紧迫性,把它摆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事情前面,比如爱情、学习和工作。即使没有笔或其他东西,写作也很紧迫,在没有写作工具的情况下,我们的头脑也会不停地遣词造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