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晚唐五代诗史:甘露之变到汴京残梦》经典读后感有感

《晚唐五代诗史:甘露之变到汴京残梦》经典读后感有感

《晚唐五代诗史:甘露之变到汴京残梦》是一本由陈曦骏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4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唐五代诗史:甘露之变到汴京残梦》读后感(一):你所陌生的晚唐

一看到这本书,就让我想起来前一段时间读的去唐朝中的一本《诗人和人间世》,通过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从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来看诗人的人生,他们的仕途起伏,他们的诗风变化。我们从每个时期的代表诗人中,又能看出当时的社会大背景,窥探唐朝的由盛转衰。侧重审视唐代文人尤其是诗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轨迹。本书和那本书很相似。 本书重点讲述了晚唐五代时期的古诗词,以及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我们从中能了解到晚唐各派诗人作诗风格及他们的趣事。作者也希望我们能更好地去学习了解诗词之美,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洞悉诗词背后的历史事实。 让我没想到的是作者是一位警察,但他却是《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高手在民间啊。他坚持在各种领域和平台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对社会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很大的贡献。 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对诗人及其古诗的讨论赏析,而是开篇对晚唐诗史的介绍。唐代的政治史和文学史上对唐朝都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但具体的划分界限有所区别。比如说政治史上的中唐是从唐穆宗长庆元年到唐僖宗乾符二年这一时期,覆盖了文学史上中唐诗的后期和晚唐诗的前期,著名的“牛李党争”就是这段历史时期的开端;而文学上的中唐是从大历元年到唐文宗太和九年。 唐文宗大和九年,大唐历史又一次发生转折,甘露之变的发生,宦官专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虽然安史之乱被平定,但藩镇割据局面已成定局,此时的大唐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书中还对晚唐诗风的转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介绍,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点是止于至善,诗与乐的分离,格律诗在不断进化,此时国家战乱频繁、政治混乱也给诗人提供了充实的素材;第二点是无能为力的不满,诗人们仍然相信可以恢复到大唐的繁荣景象,晚唐诗的孱弱;第三点是诗人的自我觉醒,诗人开始自外向内审视,从共情到私情,再到内化和深入。 看完本书,也认识了很多以前不熟悉的诗人,如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诗人,同时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

《晚唐五代诗史:甘露之变到汴京残梦》读后感(二):诗词中的历史

在回顾历史的时候,人们有很多的途径去还原历史的真相,文字记录便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流传了几千年的诗词歌赋,也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那些作者与他们所处的时代。 最近我读了《晚唐五代诗史》这本书,本书重点讲述了晚唐五代时期的古诗词,以及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在具体的诗词内容上,涵盖了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诗词,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人们对于唐宋的了解大概是比较多的,而对于五代十国的认识可能会比较模糊。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公元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这本书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其中诗词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环境,这些环境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作本身。当然不同的历史环境,也可能会促使不同的优秀作品产生。 随着帝国的坠落,这种属于整个国的骄傲渐渐治逝。在安史之乱后,曾有人用诗篇追寻这种骄傲,也曾有人追求盛唐的复兴,但当吐蕃破京、回纥掠夺、泾原军变、甘露之变等事件接踵而至时,所做的一次次努力最终化为泡影。 在具体的内容上,作者选取了大量那个时期的诗词作品,展开了非常细致的论述。比如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字字珠玑,耐人寻味,李商隐用一种非常含蓄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大概率上并不仅仅是在讲爱情上的遗憾,还是在讲个人的追求,个人的情感寄托。 回顾过往,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老杜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王维的“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壮阔雄奇,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瞥是两乡”的感慨......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在那个有些特殊的时代,诗人们用诗词歌赋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是一个让人很容易有特别多感想的时期,灵感的迸发让诗人们留下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留给了后来的我们无限的遐想。

《晚唐五代诗史:甘露之变到汴京残梦》读后感(三):以诗明史,以史悟史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朝,从盛唐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辉煌逐渐衰败,历史的趋势不可改变,感叹时局变化,故国不再,多少诗人触景生情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这本《晚唐五代诗史:甘露之变到汴京残梦》由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陈曦骏所著,涵盖了多类别的诗词,结合历史与诗词,将诗词放到历史的大背景之下,更能感受诗词背后的意义与趣味,而不是读书时候枯燥无聊的单纯背诵全诗了。 诗史一体,诗中明史,史中悟诗 读书的时候,每次看到诗歌,就直接看看最后有没有要求背诵,有就提前背完,应付考试。即使老师讲解,也就是大致提一下作者背景和解释诗词意思便结束。在看《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听主持人和嘉宾老诗聊诗词背后的故事,渐渐的对诗词也重新燃起了兴趣。 文史不分家,从历史角度能明白作者为何会写下这样的诗句,而这些诗句背后也折射出作者在混乱时局之下,内心有多愁苦;有的诗句更是一语双关,只有结合大背景才能明白隐含的那层意思是什么。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说起黄巢,我自然会想起黄巢起义,可我没能想到的是他五岁便能题反诗,他所写的这首《题菊花》也成了他日后的谶语。让人不禁想起刘邦亲爹是蛟龙,朱元璋降世满室异香,李世民降世有飞龙,可见无论是谁,干大事者必天赋异禀且有神奇之事傍身。 不过黄巢五岁作如此有志之诗,于科举考试之上也栽了不少跟头。更有一年,一位都没有录用,还美名其曰:“野无遗贤,天下咸宁”,而皇上也相信了。 低录取率是黄巢落举的一个原因,更因为出身和无人举荐。抛去宦官推荐,科考前会向可能推举的文坛前辈“行卷”,例如项斯,杨敬之在看了他的诗文以后一见倾心,做了一首诗《赠项斯》,逢人便推荐他,这也诞生了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逢人说项。 如果“行卷”以后,未能收到推荐消息,便会将行卷内容略做修改,弄一个精编本,再送去前辈那里,也称为“温卷”。这也有一个我们知晓等的故事,朱庆馀温卷时写了一首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以此来询问自己是否会被举荐,而张籍也做了一首诗巧妙的回复:“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而黄巢啥都没做,落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在出城以后,他又留下了一首流传的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阵冲动在心里埋下火种,只待日后爆发。 读诗读史,单纯读诗,不能明了诗句含义;单纯读史,也无法体会诗句的美感。读这本书,即可学史,又可领悟诗歌之美,语言幽默,仿佛跟着作者聆听一曲晚唐诗史的悲歌!

《晚唐五代诗史:甘露之变到汴京残梦》读后感(四):锦瑟无端五十弦

唐诗宋词并列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无论是读诗词还是读史,之前并未仔细想过两个在形式上截然不同的文字形式是在什么时候转变的,何以在唐朝是诗流行而在宋朝是词流行。关键的转变阶段就在晚唐和五代时期,陈曦骏的这本《晚唐五代诗史》就带着我们走进了那个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都在变革的时代,带着我们走近那些伟大诗人的文化世界。

陈曦骏在书中先是将唐朝的政治历史时期与唐诗的历史演变时期进行了划分,让人意外的是,唐朝政治上的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与唐诗的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并没有一一对应,前后之间有所出入,因而诗史的晚唐与政治上的晚唐时间起点也不一样。 说到晚唐诗史的代表性人物时,陈曦骏在书中重点介绍了有“小李杜”之称的李商隐和杜牧。通过陈曦骏方方面面的介绍,才真正明白何以后人将二人并称,并且与先贤李太白杜工部相较。在这两组名垂千古的人物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当然,首先排除杜甫和杜牧之间的亲戚关系。更加准确的对应关系是杜甫李商隐,李白杜牧,这是陈曦骏从这两组诗人的诗风进行对比而得出,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倒是让不明真相不求甚解的后世读者大感意外。 过往我总是更倾向于李商隐诗风接近李白,杜牧诗风接近杜甫,前者都富含想象力和浪漫,后者都讲究实事求是,这还真是不懂装懂造成的严重误解。陈曦骏在书中则指出,杜甫和李商隐的诗都是精工对仗,李白和杜牧则都是豪情万丈,终究是自己读的诗少了,未能看清诗人的全貌。 要说对哪位诗人误解最深,首推陈曦骏最欣赏的李商隐。也是受少年时读的武侠小说所误导,里头说李义山的诗被列为闺中禁书,怕少女读了思春。从在课本上接触到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类的诗句来看,李商隐的情诗确实天下无双,也就让误解更深了。 从陈曦骏在书中的介绍来看,李商隐最出色的有三类题材,咏物诗、咏史诗、无题诗,李商隐的咏物咏史也是非常出色的。而且,李商隐流传下来表达隐晦爱情的无题诗只有十七八首,就数量来说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奈何他的那些无题诗实在太过经典了,让人读过一次就怎么也忘不掉。 在书中的后三章里,陈曦骏写了五代时期中国南方文体由诗到词的转化,韦庄、花蕊夫人、李煜等人将词演绎得变化无穷,为宋词的崛起做足了铺垫。从诗到词,从晚唐到五代,世道在变,但诗人心中的追求始终如一,将文字的美与文化的美完美结合。

《晚唐五代诗史:甘露之变到汴京残梦》读后感(五):打好基本功

《晚唐五代诗史》,光是看了前言,就被作者的经历打动。

作者陈曦骏是一名警察,工作繁忙,居然写了一本和诗词相关的书。

「警察」和「诗词」这两个不怎么搭边的点,被他融合在一起,他还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很佩服他的韧劲和坚持。

简单说几点让我特别有感触的点:

第一,关于如何平衡主业和副业

「副业刚需」成了一个流行词,尤其是这两年,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受到严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的收入大打折扣,焦虑得不行。

如果有一个副业,就能在生活中相对多一点底气。

可要想做好副业,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

就拿陈曦骏来说,他为了保证创作,戒掉了午休,且每天晚睡少睡一个小时,还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刺激自己高效阅读,并对文字进行深度思考和加工。

果真应了那句话,比你厉害的人,比你还努力。

第二,打好基本功

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把一件事做一年两年可能看不出效果,但如果做10年,肯定会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最开始,陈曦骏诗词储量可以,但对诗句的理解经常南辕北辙,对于意象的把握也不准。

他没有掩盖不足,也没有逃避问题,而是开通了微博,一边读诗一边写鉴赏,还加入诗词学会学创作。

通过2年多的积累,他更新了2800条博文,鉴赏内容超过百万字,创作诗词800多首,背诵了3000多首。

光是这些基本功,就已经甩下了很多人。

很多时候,我们拼的不是才华,也不是天赋,而是努力。

第三,培养一点爱好

人无癖不可交。

人啊,总得有点爱好,这样在生活中遇到风浪的时候,也有个躲避的港湾。

就跟投资理财中一样,要做好风险分散,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只有工作,那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可能遇到一点问题就会崩溃,比如之前有被裁员后跳楼的。

爱好能够滋养我们,让我们生活得更平和更幸福。

陈曦骏就在书里提到,诗史能教会我们从历史的角度观察诗人和诗词,历史是复杂的,诗人也是复杂的,我们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去洞悉这些内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