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典风格读后感精选

古典风格读后感精选

《古典风格》是一本由弗朗西斯-诺尔•托马斯 / 马克•特纳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典风格》读后感(一):古典风格,就是带你看世界

不偏不倚,呈现真相。不需要作者的任何观点和想法,只带你一人,看这世界。

人习得任何一门语言的时候,都会有口音。写作,带着你的概念,创作出语言,折射出你的风格。说话时,除了口音,还会有肢体动作表情等各种信息,而当你写作时,书面的古典风格,需要你通过纯文字,表达出你作为作者所看到的更真实完整的世界。

古典风格同样有应用的边界。当你理解了古典风格不是……不是……不是……,你便更容易知道古典风格是什么。同样,古典风格的`风格`,也不同于 [[《风格的要素》]]]、《芝加哥大学风格手册》等等书中的`风格`,他们所说的风格往往是一种格式规范,并不足以称之为写作的风格。

这一张卡片,并不足以传递古典风格这本书的核心。稍后通读剩余的2/3后,写一篇长文书评吧~

《古典风格》读后感(二):未完待续:写作风格的塑造

当我们提起笔写下第一个字,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展现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比如,看到月亮,李白写下「明月出天山」,而孟浩然写下「池月渐东上」王昌龄写下「开帷月初吐」......这类带着写作者对真相、呈现、场景、角色等内容所思考的基本立场,然后以自己独有的语言表述出来的,正是写作者独有的写作风格。我们常常会因为写作者所独有的写作风格,而热爱TA热爱TA的作品。但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练习,养成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古典风格》这本书这么对我们说。

《古典风格》是曾任芝加哥城市学院杜鲁门学院人文科学教授的弗朗西斯-诺尔•托马斯博士,与凯斯西储大学认知学科教授、认知科学网创始人之一的马克•特纳教授,联手写的一本将认知科学与写作结合起来的写作指导书。书中内容是基于笛卡儿、拉罗什富科、帕斯卡等17世纪法国作家发明的写作风格--古典风格(Classic Style),将写作视为一种智力活动,从认知科学角度引导读者练就属于自己写作风格的学习指南。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写作者带着读者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如何观看世界,就取决于写作者的写作风格。不同的写作风格立场不同,将呈现不同的展现方式,甚至适合的场景也将不同。其中,古典风格认为:写作者看到了读者没看到的东西,通过文字的表述引导读者的视线,使读者自己发现它。所以,必须以清楚且简洁的语言,让语言与事实一致,达到呈现不偏不倚事实的写作目的。

《古典风格》这本书,从古典风格的原理、古典风格作品(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作者所写)与不同风格的对比赏析,以及循序渐进的写作练习与指导,缓缓引导读者认识并掌握古典风格的 「场景」把不确定的读者当做一个人,展开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对话; 「呈现」不解释,只清晰呈现,推窗带读者看景,再看细节; 「真相」呈现不偏不倚的真相,带读者观看作者所看,再自行做决定; 「角色」作者表达真相读者了解真相,平等尊重彼此的智力,相信真相属于致力于获取它的人; 「思想和语言」作者下笔之前已经洞悉事实真相,并可以以语言表达任何思想。 从最基础处,带读者搭建写作知识架构,在不断地深入学习中,按部就班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进行进阶练习,塑造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自己独一无二的「古典风格」。

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没了解过「古典风格」与「非古典风格」。写文章的时候,我更从未思考过自己的写作思路、表达形式是否呈现了某一种风格?也从来没想过我笔下呈现的风格是否会影响我的表达,读者是否能顺畅获取我所传递的内容?所以,我是带着猎奇的心理翻开这本书,只是没想到翻开「推荐序」我就爱上它。然后,流连在作者架起的写作知识架构中,我开始思考、开始学习......或许,这类从认知科学角度的清晰引导的指南模式,对于我这类思绪乱飞的人而言,具有一定的约束与助力......

《古典风格》读后感(三):什么是古典风格写作?理解这点很有必要

对于写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我们甚至会跟自己的朋友说,写作就是说话,写作就是写你想到的内容,看到的事物,观察到的细节,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直到我读了《古典风格》,尝试习作练习,我意识到写作一个“技术活”。

这个“技术活”,不是指写作的文采和修辞水平,而是指我们对写作的理解。当我们认为他人是友好的,我们更愿意帮助对方,当我们认为他人是刻薄的,我们就更愿意远离他。

而我对于写作的理解,也决定了你此刻读到的文章——是我想象了一个场景,想象我和你正坐在咖啡厅,我跟你说——最近我看了《古典风格》,这本书是谁写的,提到怎样的概念,可以如何有助于我们写作。

或者,我也可能跟你分享,我是怎么发现这本书的,我做了怎样的工作,我跟谁讨论过什么,我对这本书有怎样的感受,我还有什么样的疑问,这本书的新书发布会将在几号,有个同学提了个什么问题,我的观点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描述,你会得到非常多信息,但也可以想象,这不会是一篇好的图书推荐文章。

《古典风格》刷新了我对写作的认识。它让我意识到,写作是作者带读者一起看一件事情,是不解释,不说服,不呈现自己的心理历程,是直接“呈现”自己看到的“真相”。这些对写作的新理解,都让我在认真审视自己写下的的文字。

1、古典风格强调“呈现”。

指作者带读者一起看一个事物。比如:看,那边有一个帅哥,他是刚刚下班过来,脖子里还带着工牌”。

2、古典风格强调“真相“。

作者总是会带读者看到不一样的真相。本书推荐序里的案例很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简单风格;“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第二只老鼠才吃到奶酪,因为第一只老鼠被捕鼠器逮着了”。这才是古典风格。

如果前一个例子,我把帅哥换成杯子——“看,这里有一个杯子”,你大概你会觉得我有病,一个杯子有什么特别的?对,我们看到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希望带读者一起看?

3、古典风格强调“角色”。

作者和读者是假定的对等关系,作者不必说服读者,只需要为读者呈现没有障碍的视角,带读者去看到真相。

4、古典风格强调“场景”。

作者和读者是在对话。如果你在文章中读到很多“其实”、“事实上”,就能知道我不是在呈现真相,而是在自说自话。或者也可以尝试读一段三流的故事,看看作者有多高高在上。

5、思想和语言。

古典风格认为凡是能知道的,就能表达出来。语言足以复刻我们体验到的事实真相。

如果我在这篇文稿里,(大概率)没有呈现这本书的好,那也是因为我尚未洞悉古典风格的魅力。

最后,就让我真诚地跟你分享我的感受:这本书让我感到欣喜和困惑,欣喜是因为我体会到乐趣,困惑是因为原理并不容易吸收,需要在一次次练习中深入体会,但我知道这是好的开始,真心向你推荐。

《古典风格》读后感(四):古代人写的并不一定就叫古典

提起“古典”这两个字,很多人会从“古”这个字开始联想,认为“古典”的就是古代的、遥远的作品。实际上对于“古典”一词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经典”。如此一来便好理解的多,也更容易接受《古典风格》中作者所持的立场。

《古典风格》这本书意在使读者了解何为写作中的“古典风格”,或者说,一种经典的写作风格,可以经久不衰,经过时间的磨砺,依然被后人阅读的写作风格。如笛卡尔、帕斯卡尔等人的作品,依然被我们阅读。再比如说《苏格拉底的申辩》,如今读来依然不难理解。同时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读到以古典风格写就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散文、论文、影评,甚至是社论、广告以及讣告。

在这本长达三百页的“21世纪写作指南”中,弗朗西斯-诺尔•托马斯与马克•特纳两位作者将划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古典风格的原理”、“古典风格博览”、“古典风格工作室”。三个部分循序渐进,使读者先从原理入手,再深入研究,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从而掌握古典风格的写作。这里便强调了,不光写作是可教的,而且风格也是可教的。一般我们辨认出来的独特的个人风格实则是一种教为狭窄的风格,而“古典风格”我们可将其理解为一种属于文本的样式,就像字体的不同样式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作者中的弗朗西斯-诺尔•托马斯是人文学科教授,另一位马克•特纳则是认知科学家,可以看出这是一本尝试跨界合作的写作指南。同时,在推荐序中提到,这本书是通过认知科学来研究、指导写作教育的作品,以一种符合现代科学解释的心智与语言运作规律进行指导的写作手册。(然而在翻阅此书的过程中,却鲜少看见有关认知科学方面的知识。或许可以说这是减轻了读者的阅读负担吧。)

在第一部分的前两章“风格与古典风格”、“风格要素与古典立场”中,作者主要介绍了风格的概念,帮助读者理清关于风格的认识误区,同时能够辨认何为古典风格。要辨认一种风格,首先得清楚它有哪些要素。关于古典风格,两位作者提出了六种要素:真相、呈现、作者、读者、思想、语言。这六种要素又组成了三种关系,即真相与呈现,作者与读者,思想与语言。在第三章“风格种种”中,作者区分了古典风格与其他诸如平实风格、反思风格、先知风格等风格的区别。即使不用做写作指南,这一章也能使读者明白各种写作风格间的区别。

“古典风格博览”部分则着重讲述了古典立场得以建立的要素,继续细分要素的细节。我们对于“古典”的误解之一是认为“古典”总是有一定的主题的,作者告诉我们,古典风格主题不限,而且古典风格要能让抽象被看见。同时在这一部分,作者继续深化有关风格的种种误区,比如,表面特征并不能决定风格。

最后一个部分“古典风格工作室”则是真正的实操部分,从基础到进阶,皆有法可依。从通用的即可以用于说话也可以用于写作的练习开始,导师平等友善(这也是古典风格对作者的要求)地引导,再将写作锚定到说话场景,最后古典风格都会遇到的新情境,继续练习,直至自信且熟练。而这又将使我们回想起古典风格关于真相的立场,那就是作者在写作前依然清楚真相为何,而不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再靠近真相。

《古典风格》读后感(五):写作的难,难在风格上

写作难吗?

难啊,不仅对我这种写作初学者来说,即使对那些有才华天赋加持的作家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然海明威在面对记者的问题,就不会抛出金句「他应该出去上吊自杀,这样他会发现想写得好比登天还难」。

看了李星星译的「古典风格」这本书后,对写作的难有了新的领悟。写作的难,不是难在要掌握一堆写作技巧,如何立意;如何划分落活,如何标标点符号;如何遣词造句。

写作的难,难在认知上,因为写作就是一场智力活动。思想先于语言,在下笔之前,头脑就已经思考千百遍:选择何种态度;什么主题;如何表达,这个过程,就是一场大脑的模拟。在下笔时,深思熟虑的这些内容,才能化为文字。所以写作不是边想边写,而是先想好再写。如果非排个前后顺序,写作风格在前,快写在后,慢改最后。

学习写作,就是学写作风格,这是写作中的道,写作技巧则是写作中的术,哪怕你掌握了很多写作的术,没有塑造风格,文章注定失败。

伟大画家之所以伟大,不是他的绘画技巧有多牛,而是他有自己的风格,如梵高,他的每一幅画都代表着「这是梵高的画」,而不是其他画家的画。

在书中,托马斯和特纳两位认知科学家基于写作风格的要素,提出了两种写作风格:一种是古典风格,另一种是非古典风格,他们推崇的是古典风格。

什么是古典风格?认知科学家史蒂芬.平克在「风格感觉」一书中,使用了「观看世界」的隐喻给古典风格下了个定义。在写作时,作者把看到的真相,经过一番思考后,清晰地表达出来,引导读者观看。从古典风格的隐喻中,强调了一个事实:写作不是一个人闷头在写的过程,而是作者假装在跟读者的一次对话,两人形成了「联合注意」,把感受到的喜怒哀乐传达给读者。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讲述,第一部分是古典风格的原理和风格种种,除了古典风种,还有平实风格、反思风格、先知风格、演讲风格、浪漫风格等;第二部分是详细讲古典风格的基本要素;第三部分是古典风格的范例和练习,成为一个好作者之前先成为一位好读者。

如何区分是古典风格,从风格的五要素出发:真相、场景、呈现、角色、思想与语言,这是写作风格的基本单位,第二部分有详细的介绍。

简单说下古典风格的基本要素:

- 真相

作者选定的一组想表达的主题,以不偏不倚的方式呈出出来,自带说服力,以文字清晰表达出来。举个例子,说明古典风格与其他风格的区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平实风格,注重眼见为实,无需读者验证真相;「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第二只老鼠才吃到奶酪——因为第一只老鼠被捕鼠器逮住了」,这才是古典风格。

- 场景

是一对一的对话,也就是说,写作要「假装」你有一个读者,你要考虑Ta的感受,在跟TA对话时要形成「联合注意」,把想表达的信息传达到位,让读者有一种「我如你一样,在现场。」。作者与读者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作者既不能高高在上,显示不必要的优越感(这种是先知风格);无需求于读者,像营销文案,常表达出渴望用户的购买需求,这种就不是古典风格。

- 呈现

古典风格是一种表演风格,就如电影一样,只需向观众呈现拍好的电影,无需把台前幕后的花絮、NG镜头也展示出来,写作也一样,你是怎么思考的,这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给读者看你慢改后最终呈现的文字。就如这张卡片,在下笔后,写了删,删了又写,前后不知删了多少,改了多少,但你最终只能看到写的这张卡片,其他的无从看到。

- 角色

写作不是一个人自顾自话的过程,而是 作者与读者的一次对话,一对一;区别于演讲风格的一对多。

- 思想与语言

语言是能够表达任何思想的,不能够表达出来,在于作者的水平不够,而不是语言的问题。思想先于写作形式,在下笔前就要确定想要表达的思想。

为什么古典风格如此重要?心智工具箱的阳志平老师总结了三个特点:

- 它更符合人类的认知习惯

- 它灵活多变,适合一切文体

- 它简洁却不简单,它清晰却不肤浅

也如史蒂无.平克所说:

> 古典风格不是唯一的写作方法,但它是一种理想的写作方法,将作者从许多最坏的习惯中拉回来。它之所以特别有用,是因为它使写作这件不自然的事变成我们做起来最自然的两件事:说与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