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呵护云端的孩子读后感1000字

呵护云端的孩子读后感1000字

《呵护云端的孩子》是一本由银子著作,平装出版的2022-2-11图书,本书定价:412,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呵护云端的孩子》读后感(一):网络使用家长指南

面对爱用手机上网的孩子,家长仅仅管制使用时间是不够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成为大多数孩子,获得信息和资源的重要且简便的途径。 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为己所用,引导孩子自觉自律地使用和看待有电子产品介入的生活,是现代家长教育的课题之一。 心理医生银子从自身专业角度,基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学和治疗临床经验,在《呵护云端的孩子》中谏言献策,为家长们排解难题。 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网络观,有利于积极引导孩子适应电子生活,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 如今网络环境已然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但很少有家长认为电子信息不仅不能促进人类婴幼儿大脑发育,反而有害。 有经验表明手机成瘾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大脑昏迷状态。 如何唤醒呢? 人类的知觉是对大自然开放,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相连接的。 感知自然和亲人的关爱,会让大脑的神经细胞开辟神经通道,于是知觉被无声地唤醒。 从与大自然互动中,形成的天然感知力,让孩子更好地感受自然、体验情感,和触摸灵性。 银子在《呵护云端的孩子》里用三步走的分年龄段策略,实现了完善的互联网教育。 第一步适应环境,第二步打造环境,第三步预警和避开陷阱。 上述每一步骤,作者结合过去的研究和经验,针对孩子普遍性问题,从儿童心理分析角度,提醒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要点。 在适应电子环境之初,孩子表现出对网络沉迷的倾向时,我们应该明白,这个时候孩子被分散的注意力,被欲罢不能的欲望推动。 孩子处在大脑不能主动过滤纷至沓来的信息的发育阶段,既分辨不清美丑高下,也不能判断应该接受的标准。 另一方面,他们身体和心理发展要求他们需要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在不甘平庸的心态下,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一旦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他们的兴奋和快乐无以言喻。 然而,他们在游戏中找到的乐趣,迟早让他们成为没有实际生活经验的“空心人”。 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相比游戏专门设计成引导人们注意力的吸引程度,其他网络科学性知识能引起注意的门槛要高很多。 因此,大部分经常上网的孩子或多或少有网络成瘾的特点,就不足为奇了。 家长们明白了这一点,可以从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开始,督促孩子关掉手机,多与大自然连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从接受人生的平凡中,发现孩子表现出来优于自己的部分,加以培养,孩子会感激你的理解,与你更亲密,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呵护云端的孩子》最终极的目标是觉察孩子的情诸,尽早预警介入易成瘾阶段和人群,避开网络陷阱,以及应对网络成瘾。

《呵护云端的孩子》读后感(二):谁来解救网络“原住民”的孩子和家长?现在了解正当时!

刚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还以为只是一本常规的为家长答疑解惑的书籍。后来才注意到封面的云字,下面有个wifi符号,难道是关于网络的?立马翻阅目录,果然。。。。。。现代社会谁家能离开网络?家里有个成天抱着手机和电脑的娃,哪个家长不挠头?眼前一亮,马上开始寻找“解毒”良药!

此书的作者-银子,是一位心理医生,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治疗、成瘾治疗的临床工作及心理学教学,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是最早从事此方面研究人员之一,非常权威,帮助大家深层次了解网络世界,帮助像我们这样还在困扰中的家长如何解救沉迷网络的孩子们!作者的学识和眼界很高,可以从多维度解读网络,科学思维让人理性看待问题;引经据典,不禁让人感叹古人大家的智慧,给人以思考;有时候的措辞又充满诗意,让人读起来不觉莞尔。说起来有点惭愧,可能是我心理学知识匮乏吧,很多内容读起来需要慢慢理解和领会,即便如此也不想错过每个段落,因为我想仔细了解作者阐明的每个观点,每个现象及其背后的深层次解读,懂得了本质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不是?!

全书主要分为四个板块:自然环境与网络环境有什么区别?如何适应网络环境?电子产品泛滥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如何应对和预防网络成瘾?

孩子们为什么会沉迷网络?对电子产品操作得心应手,是不是代表他很适合这个环境呢?正相反,越是沉溺,越是代表他对于数字时代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性。此观点,让我对孩子们沉迷网络的原因有了新的认知。网络盛行不过十几年,十几年前和现代绝然不同,我们回不到过去,现代网络发展也必然是大趋势。网络时代有其两面性,可以让人沉迷,也可以带给我们远古时代无可比拟的科技体验,不可避免,就去适应,尤其对于认知度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那我们家长该如何防范呢?

防范是一种被动应对,新时代家长应多陪伴孩子的同时,和孩子们共同融入其中,共同构建家庭电子生活共同体、打造断网模式和联网模式平衡的家庭方法。

最后作者给出了非常中肯的指导意见:婴幼儿时期,不要接触电子产品;儿童时期少接触;然后在家庭电子生活共同体的熏陶下,走进正面的电子生活,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网络或电子游戏,而是父母全身心的陪伴。平时多观察,关心和理解,每个孩子都需要呵护!书中有很多案例和经验分享,值得探究和学习!

《呵护云端的孩子》读后感(三):如果儿童不得不上网,那么如何处理网瘾问题?

作者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这本书很新,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涉猎十分广泛,以自己的专业为核心吸收了跨学科的视角来联合解读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现象。

从定位来看,本书是要提供一份中国式的家庭网络使用指南,但在读的过程中,感觉更加偏向于科普性质,指南的操作属性我认为并不十分强烈。

从内容上看,我将其提炼为三个层面,一是线上线下对立的层面,线下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维度,比如五感、自然光照、人文传承、身心协调联动,都是二维的屏幕无法提供但却对人十分重要的要素。二是线上线下统一的层面,应把线上作为线下的延伸和补充,以家庭为单位一起进入网络,建构网络生活共同体。三是线上线下互相演化的层面,对网络的沉迷往往对应现实生活的贫瘠,所以治疗要“两手抓”。

这三个层面,其实就提供了处理网瘾问题的三点抓手:

1、放大现实的优势面。这个就跟强调奶粉不如母乳类似。这里我要批判一下某乎以及网络中常见的对于成瘾问题的多巴胺式简化解释。通过激励反馈机制形成的多巴胺陷阱并不足以把人困住。上网的人持续通过上网来获得快乐,但这不意味着ta们知道这种快乐的劣质性后还会机械地被多巴胺困住。如果对这种快乐加以反思,人们很快就能发现其骗诱而非单纯诱惑的性质,人们可以容忍替代品,容忍廉价,但不能容忍同等水平下的劣质。书中提到了叙事治疗,把网瘾叙事化,这实质是将人不假思索的,潜意识的动作意识化,这样就有了觉醒和反思。在梁宁的产品课中,专门讲解了产品就是要让人不思考。在讲解文案的书中,也专门介绍了各种收割注意力的套路,正反两方面的知识都学了之后,人的抗性就增强了。

2、打不过就加入。家庭生活是一个整体,所以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实际是以原有的家庭系统为核心,加载了一个电子网络外设,这样就保证了核心系统的控制力,不至于主次颠倒。如果只让孩子单独介入网络,父母与孩子形成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那么就是两套系统互相作用,此消彼长,由此构成的系统稳态就更难解决。

3、把网瘾当一面镜子。网瘾并不是问题本身,而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案。真正的问题出在线下。正是因为需求无法在线下满足,所以线上才成为纾解渠道。有的需求可能家庭就可以解决,而有的需求或许是一个社会问题。

读完本书的最大收获在于对现实的丰富性有了更深的体会。现实中实际沉淀了很多丰富的、引人入胜的人文资源,但是由于互联网劣币驱逐良币的性质,不管是流量影视剧还是制式化口水歌,乃至套路文,都让这种丰富性被过载的垃圾信息遮蔽了,反倒不如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那般争奇斗艳,尽态极妍。那时的动画、歌曲、文学,质量都是有目共睹。

所以现在人们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沉迷,而是垃圾食品吃多了,快想不起真正美食的味道了。

《呵护云端的孩子》读后感(四):《呵护云端的孩子》:健康用网,从娃娃抓起!

现代人和古代人最大的不同在于现代人有两个心脏,一个在身体里,一个握在手里,没错,那个长在外面的心脏就是手机。 随着电子设备的日新月异 ,手机从打电话,发短信演变成了上网、聊天、看电视、拍照等多功能一体的电子设备,不仅仅影响着成年人,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之所以聊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看了这本《呵护云端的孩子》,之所以看这本书,除了想了解手机是如何影响孩子们的生活,作者给出了哪些建议,对于网络成瘾的孩子又给出了哪些建议外,还有第二个原因。

我有注意到,作者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专家,觉得这本书肯定会涉及很多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想了解一下其中关于心理学的内容。 在这本《呵护云端的孩子》中,作者以孩子为主角,以他和大自然、电子产品的接触为对比,让家长了解自然和科技产品对孩子们的影响,又以情绪和心理两个方面入手,详细的解释了为什么手机和网络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以及他们是如何影响孩子们的健康发展的。 当然,这本书最显著的优点是,作者并没有将手机和网络“妖魔化”,告诫家长让孩子远离手机和网络,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远离手机和网络,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作者通过网络的正、反两面,让家长注意到网络的缺点时,同时也让家长们去注意网络的优点,通过对使用网络的建议,让孩子在合适的时间,积极的心态、来使用网络,敦促孩子和家长一起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

当然,虽然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呵护云端的孩子》,内容也是从孩子出发,解析电子产品对孩子们的影响,以及如何让孩子以正确的态度使用电子产品,对网络成瘾现象也进行了简单的解析,对其原理进行了解释,对于如何预防,也给出了一些简单的建议。 我个人认为,关于这本《呵护云端的孩子》,全书主要在认知方面和心理学方面入手,来通过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两大方面来解决问题。

当然,在看完这本书后,我个人觉得,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以更加积极和正确的心态,面对网络和电子产品,和孩子一起迎接更加正确、积极的网络生活。

《呵护云端的孩子》读后感(五):为云端的娃做好云端的家长

送娃上学时,孩子提出,如果这次考的好,就奖励他一套乐高积木。本来听到他这样说,也没有特别反对,但当时也没直接答应。在我看来,考好了给他奖励,这很正常。但考出好成绩一定应该给予他期望的奖励,这有点像交易了。我跟他提出考试是考试,乐高是乐高,这是两码事。前一段娃还提出,考得好就得给他买手机呢。

娃明显不开心了,因为他不开心。我反而更加强调两码事的说法。不知道是他没有理解,还是因为没有按照他的意愿给出承诺,总之娃更不开心了。对于他这样的不开心,我竟然很无奈,每当这种无奈袭上心头,我就会想起我这么大时,就绝不会这么想,这么要求。但我不能这么说,因为娃已是云端的娃,云端的娃能想到玩乐高也算难得了。

云端的娃是我读《呵护云端的孩子》这本书后,给孩子的新绰号,还别说,一这样称呼他,我那种气愤,怒火竟无故压了下去。的确我得承认,娃现在比我厉害,不只是游戏方面,各种网络语言,各种网梗和小包袱,还有那些坑爹的套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我觉得学这些,娃是无师自通,学功课那是逼上梁山,状态和热情上的差别简直不要太明显。

《呵护云端的孩子》这本书的作者是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银子,她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从临床经验中分析电子产品,互联网,以及智能产品给这个时代孩子的影响,汇聚了多方面的思考分析,以及引导家长如何认识,分析,接受和拒绝,从中获得成长,并有能力真正引导和帮助孩子。

就像我每次限制娃玩手机一样,即便娃不暴力反抗,但可以确定,娃不开心,然后做什么事情都毫不积极。反倒有时候娃玩手机,超出了我的限制,也许是出于歉疚积极的做一些事情,包括学习和家务,甚至在交流上也会更主动。只有娃在那个状态,我才觉得他更像一个健康的孩子。

娃每成长一点,我就能发现自己无力应对他空白,不得不提醒自己,是时候去读书充电了,在诸多育儿书里更多的提及父母的成长和优质的陪伴,但面对被网络包围的生活,作为成年人,也有诸多的适应困难和难以摆脱的困扰,在这个层面,可以说是跟孩子在类似统一的水平线,甚至远不如娃们的接受力更强。于是常常会陷入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的状态里,只好武断地隔离娃与网络,但结果可以想象。

到底自己该怎么做才利于孩子的成长,成年人的工作,消费,娱乐全依赖网络,娃就图个玩,只是娃真玩起来也挺吓人的,那个投入尽头,说废寝忘食不为过。

的确小视频的诱惑,有时候就连我也常常会破防,几分钟就普及一套理论,几分钟就表明一个立场,似乎很容易就学习到了,可是过后,又什么也没了。自己沉浸在假学习的状态里见世面。这就是作者银子在书里指出的“快餐式”的信息,它分散人的注意力,削弱人的思考,让大脑习惯偷懒。电子产品全面渗透进学习,生活,工作。如同银子在《呵护云端的孩子》这一书中的描述:

“当网络生活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成瘾问题,已经从一个行为问题的治疗应对和预防发展到需要从更高角度构建新时代的新型人生观,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产品使用价值观和科技馆学习前所未有的屏幕智慧和科技使用素养。”这是作者银子写在前言里的话。这本书分四个部分,自然环境与网络环境、适应全新的网络生活环境、正面网络生活解决方案、拒绝网络成瘾、清朗网络环境。

这本书里涵盖的内容丰富:从人脑的发育特点,科技的发展,客观认识科学的发展和网络环境,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身心成长的规律,认识网瘾,以及普及网游和短视频的产品设计逻辑等,让读者了解为什么不能过早让幼儿使用电子产品,这样才能不盲从地拒绝或引导,了解大脑学习的规律,就能知道孩子为什么不会按照家长的意志去学习,了解游戏和短视频的产品设计就会闭坑,只有自己善于避坑,才好引导孩子不入坑,才能不上瘾。

我觉得,虽然我们还没有到成瘾的地步,但明显,我们开始用手机塞满时间。再回想早晨的事,孩子提条件,目标已经从手机转到乐高,我有点动摇的。但细想这属于转移注意力大法,其实之前是一用再用了,明显不好使。看吧,娃又该说我不重视需求了。谁让家长责任大呢,有些套路还是要躲开的,有些底线还是要守住的。

对于养娃,我妈常常感叹她们那时候养一群都过来了,到了我们,现在就养一个还鸡飞狗跳加冷战,一个手机堪比家庭手雷,随时破坏家庭和睦。我也有同感。但我更深有感触的是这个时代,娃和家长已经被网络渗透着,家长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需要新的成长,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与孩子对话。正如作者银子说的,我们需要在前所未有的网络世界去定义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