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飓风掠过蔗田经典读后感有感

飓风掠过蔗田经典读后感有感

《飓风掠过蔗田》是一本由刘骁骞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飓风掠过蔗田》读后感(一):读《飓风掠过蔗田》

“我希望能更好地观察古巴人的日常生活,这种体验越主观越好,因为一旦记者的感知不够立体,客观和盲目常常只有一线之隔。”很喜欢书中的这句话,有浓厚的人情味。 全书围绕古美尝试并最终恢复建交的过程这一线索,用整本书诠释了他的题目,“如同亲眼见证一场来自佛罗里达海峡的飓风掠过蔗田遍布的岛屿,从起风前略显沉闷的平静,到气势汹汹的过境,再到消散。” 对于地理、历史、政治知识都缺乏的理科生我来说,读起来也很有吸引力。边读边查资料让我觉得很长知识也很有趣味性。比如古巴独立的前世今生,令人费解的“干湿脚”政策,以及卡斯特罗政府对此政策的反击等等。 关于文字。从序言部分开始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写作上较上一本书有非常大的进步,语言更生动也更有力量。不变的是延续了上一本的风格,运用大量直观且贴切的比喻,给人很强烈的画面感和氛围感。

《飓风掠过蔗田》读后感(二):其实我建议可以再沉淀几年再写

如果说给上本书的评价是语言朴素而有力,那这次可能要为相反的形容词。

首先,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比喻本来是作家经常采用的修辞手法,但在这本书里出现得太过频繁与刻意。主观来说,很难共情。

其次,可能与上本书不太一样的点在于古巴不是记者的根据地,这本书里的采访故事大多不是记者的主动策划,导致采访中遇到了不少突发情况,而这也导致这本书好几处都是在讲历史渊源,而没有现场感。

最后,在这本书里还是可以看到作者对记者这个职业的热情。上次看上本书,我还在校,正值毕业找工作期。这次,自己也成为了一名记者,发现新闻理想与新闻热情很难保持。我很遗憾,自己吃不了苦,熬不了夜,做不到全天候待命,不想被社会关注,不想真实与黑恶势力、资本实力斗争,只想好好生活。虽然对作者这本书不太满意,但还是很钦佩有这样的记者坚守,也希望自己下一次看到作者书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状态。

《飓风掠过蔗田》读后感(三):飓风掠过蔗田

刘骁骞的古巴见闻录。还是那熟悉的独特写作风格,幽默的笔触穿插着古巴的历史,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拉丁美洲岛国图景。全书以卡斯特罗的葬礼为序,首先强调卡斯特罗个人对古巴历史的影响,以及他在民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卡斯特罗也作为全书的主线,刘骁骞根据他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以及相关事件展开对古巴的叙述。其次,用海明威等古巴以外之人的视角来叙述古巴的历史变迁,显得更为冷峻客观,而且也能让人对古巴产生一股熟悉感,名人与首脑的二三事总是能够吸引人读下去。其后选择以冰激凌、蔗田、雪茄等古巴象征性的物产的视角诉说古巴的图景,时光消逝的痕迹在物质上的表现尤为明显,而且也提供了一种他者的视角,表现为古巴历史变迁图景的侧面描写。最后,以与美国总统的同游为全书作结,对于一个记者的新闻生涯来说,这可能是最值得纪念的事了,此后也不一定会再有。如此盛大,就像是卡斯特罗时代落幕前的辉煌。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古巴民众对卡斯特罗的态度变化是与古巴对美国态度的变化同时发生的,也许卡斯特罗是对的,可惜他终究是被时代抛弃了,他们已不再反抗强权。“世界就是这样告终的,不是砰的一声,而是一声抽泣。”

《飓风掠过蔗田》读后感(四):“直到永远的胜利!”

等了能有一个多月,终于拿到了热腾腾的《飓风掠过蔗田》,这是刘骁骞记者的第二本书,也是我我买的他的第二本书。很有幸买到了他的亲签版,这让漫长的等待也变得值得了。

事实上,我看完第一章,就迫不及待的登上豆瓣写长评了。

我发现,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和他的第一本书《陆上行舟》有了一些变化,不知道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所带来的岁月沉淀的感觉,是那种更深厚的灵魂共鸣。我选择用第一章卡是特例的葬礼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直到永远的胜利!”来作为这篇长评的题目,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俄乌战争局势不明朗的情况背景之下,细细品味这句话,似乎有一点现实主义的意义。

看见题目,我原本以为他会用那种冷静的文字来记录这场葬礼是如何进行的,可没想到,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用一种平稳的、淡定的笔触描绘着古巴领袖逝世之后,普通民众、外国记者、小商小贩、工作人员……的表现,从他人的表现中穿插着自己的经历来描绘这场葬礼的开始和结束,实际上过程的篇幅很短,整篇读完,却让人意犹未尽。

我要继续看第二章了……

《飓风掠过蔗田》读后感(五):《飓风掠过蔗田》:飓风掠过,蔗田长在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带上了一本叫《飓风掠过蔗田》的书来到河边一个安静的休闲地儿,开始享受我的个人时光。

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作者刘骁骞的另一部作品《陆上行舟》,我也是从这本书认识的刘骁骞,一个为了追求真相,不惜独自潜入虎穴的一个中国驻外记者。 他曾经说过:“每一个调查报道都犹如亚马孙河流大大小小的支流,地貌迥然,有各自的风光和险阻,我既希望旅途尽快结束,也盼望旅途尽早开始。” 就是这样一个追求真理的记者,曾经在六年的时间里,九次访问古巴这个地方,经历了古巴伟大人物卡斯特罗的葬礼,奥巴马访问古巴等大型历史事件,写下了这本《飓风掠过蔗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古巴。 “菲德尔·卡斯特罗”这个名字也许对你很陌生,但对于古巴人民来说,这个名字不仅熟悉,而且能带给他们希望,值得永远记住。是的,卡斯特罗可以说是古巴武装力量的缔造者,是他领导古巴推翻了巴蒂萨塔政权,让古巴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 但当作者刘骁骞在卡斯特罗葬礼这段时间,本以为这里的人都会有一种悲痛、难以接受的心情,但他却在采访了数人后,开始迷惑起来。 他穿插在在哈瓦那这个城市,采访了一些来自各个不同社会岗位的人,发现他们对于卡斯特罗逝世这个消息出奇的平静。 拉西尔,一个水果摊的伙计,在谈到这个消息时,他说到:“他(卡斯特罗)是一个伟人,我很难过。”但他说完就很不好意思的笑了。 一个国营单位的员工卡洛斯说到:“一切都很平静,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对他充满了敬意。” 在作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段儿时的记忆帮他解惑了,他们不是不在意,而是可能把这当成了喜丧。在悼念的画像上有着这样一段话:司令,我们永远追随你,自由的古巴万岁,我们将永远记得你。直到永远的胜利。 这个“直到永远的胜利”也是就是他们心中最怀念卡斯特罗的象征吧。 正如刘骁骞说的:“我希望更好地观察古巴人的日常生活,这种体验越主观越好。因为一旦记者的感知不够立体,客观和盲目常常就只有一线之隔。” 刘骁骞试图用自己有生命的文字来记录古巴这个神奇国度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氛围以及人们的内心状态,而不是冷冰冰的历史新闻事件,或者就是一句没有任何表情的短句。 这这本书中,我重新认识了古巴这个地方,曾经说到古巴,我能联想到可能就是一个富产甘蔗的国度。 而读完这本刘骁骞的《飓风掠过蔗田》书后,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有文学巨匠海明威在古巴生活的故事;有电影院学生的生活日常;也有那个从国营冰淇淋到城市里的雪茄厂;从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菜自由定价到民众出境许可“白卡”的废止。 就像那海峡的飓风掠过这座满地蔗田的岛屿一样,由最开始的风平浪静到气势汹汹入境,在随着时间的流逝,飓风带来的影响一点点消散,最后恢复平静。 书中,刘骁骞那些文字看似平淡,但却更有真实的色彩。除此之外,书里面的配图都是一副副真实、珍贵的记忆,让那些历史瞬间定格在那一刻。看这样本书,一点没有晦涩难懂,完全就是一种享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