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读后感100字

《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读后感100字

《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是一本由[法]帕特里克·阿夫纳拉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读后感(一):《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精神分析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体现

冲着福尔摩斯看的,从小学开始看《福尔摩斯探案集》,应该说我的侦探入门小说就是他,那个时候非常喜欢福尔摩斯这个侦探,弗洛伊德写的《梦的解析》大学时曾经读过,当看到作者将福尔摩斯的作者柯南道尔与弗洛伊德放在一起做分析研究的时候,好奇心就使我拿起了这本书。 第一章“城市中的相遇”里,将小说中福尔摩斯与华生这对搭档和现实中弗洛伊德与弗里斯这对搭档相比较,一加一的效果大于二,只可惜弗洛伊德与弗里斯的关系随着两人观点的不同而渐行渐远。 第二章“幽灵的历史”里作者讲述了柯南道尔的生平,骑士精神贯穿他的人生,从医生,再到放弃医生转向写作,柯南道尔笔下的人都围绕他的生平而写,酗酒的父亲,生病的第一任妻子。 第三章“勾勒原型”里从爱伦坡的侦探小说中的主角、柯南道尔现实生活中的医生原型勾勒出福尔摩斯,虽然有类似的地方,但是福尔摩斯还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侦探形象。 最后几章从福尔摩斯探案集具体案件出发,了解无意识侦探是如何运用观察、描述、假设、验证、预测这一系列科学思维方法揭开谜题。读完这本书很想再次打开《福尔摩斯探案集》。(取个标题还真的挺难的)

《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读后感(二):一场推理与精神分析的盛宴

“看上去是不值得一提的无赖,但是我相信每个人身上某处都藏有小小的不朽火花。”

作为一个虚构人物,福尔摩斯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是19世纪演绎推理的熠熠之光,他同时也是一个边缘化人格的典范,熟悉的人应该知道,福尔摩斯的性格包括三个方面:勤奋、傲慢、执着,这在旁人看来十分古怪,恰好就是因为他的不完美,才使这个边缘化的形象更加真实,超越了英国的国境线,更加深入人心。 福尔摩斯强大的逻辑思维和可笑的偏执狂妄成为了有趣的二律背反,他的故事也成为了精神分析的最佳文本,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师、精神病医生、作家帕特里克.阿夫纳拉用《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这本书和心理学术语“无意识”为开端,分析了柯南道尔笔下的这位传奇人物和他的故事。 “无意识”并不是心理学所独有的,而是为哲学、法学、文艺、精神病学、历史学等等学科所共用的一种概念。 “无意识”最早诞生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早已渗透到文学、哲学、艺术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无意识指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到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我们不为人知的想法、压抑的欲望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我们可以从《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这本书中读到作者对福尔摩斯冒险中的精神分析,这些冒险有着世俗的维度,也许不可能解开谜团,但却是为了解开谜团所进行的必要行动,在阿夫纳拉的笔下,柯南道尔的这些故事被解读为精神分析的具象表现。精神分析和侦探破案一样,永远不会停留在谜面上,他们分析这些细小的蛛丝马迹,即使令人无从下手、毫无头绪。 柯南道尔创造的不是一个普通的侦探人物夏洛克.福尔摩斯,是福尔摩斯和华生组成的永不散伙的整体。他们具象化了分裂的主体,从一开始相遇就是如此。如果说第一次相遇是建立在信任之上,那么接下来的会面就是由“做的知识”(Ie savoir-faire)决定。他们两人在谈话中又由信任转成了对其方能力的笃信。 福尔摩斯并不是魔术师,这么精神分析家不是巫师,华生对福尔摩斯的信任主要来源于他成功探案的事实,侦探和分析家一样,完全没有官方的肯定。《希腊译员》开篇时,柏尔摩斯和哥哥有一段关于路人的推理:他是印度军官、有几个孩子、妻子不久前分娩后离世,而这些推理都和细致的观察有关,将我们牢牢锁定在福尔摩斯的世界中;《孤身骑车人》史密斯小姐也应验了福尔摩斯的推理,她既是音乐老师也是自行车车手。 侦探故事纪实文学的创作,也有精神分析的世俗维度,不会求助于任何神的救赎,我们的生活也并没有因为这些谜底解开而趋于完美,更多是无法求知的真相驱使我们去探索背后不为人知的谜题。

《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读后感(三):福尔摩斯与弗洛伊德,侦探与精神分析的一场相遇

这本书的诞生来源于一场相遇。这不是一场寻常意义上的相遇,而是灵魂上的相遇。同一时期不同地点的阿瑟·柯南·道尔和弗洛伊德,他们拥有着大量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让他们做出了和当时时代不同的选择:阿瑟柯南·道尔弃医从文,作为一个作家创造的是一个虚拟人物,弗洛伊德和传统医学决裂后,发明了一种精神分析的实践。

无论是虚拟人物福尔摩斯侦探,还是现实中的精神分析家,在当时看来都是超越时代的,是对宗教信仰、现实的一种冲击。比如阿瑟·柯南·道尔在小说中极力弱化做作者的存在感,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场福尔摩斯的探险。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成功且全新的实践,在现实中,众多忠实的读者认为福尔摩斯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们经历过的案件是真实发生过的,这些读者致力于寻找一切证明小说是真实存在的证据。

可能便基于这样的原因,这本书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进一步解构福尔摩斯的性格及其案件。在这种分析之中,作者寻求福尔摩斯与弗洛伊德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出一些观点。比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观点就是,每一个人物的性格以及做事的方式,都来源于其特定的生活经历。

阿瑟·柯南·道尔证明其小说来源于生活,他的经验、个人故事、他的探险,都成为写作素材。将这些经历付诸于小说之后,属于福尔摩斯的人生幻想无处不在。而这些无疑也是阿瑟·柯南·道尔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映射。

关于福尔摩斯这个人物的形象,来源于现实中不止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及其经历。来自于贝尔医生理性的洞察力,巴德医生风靡于世的气度等,一个人的特征,另一个人的态度,第三个人的做事方法,一级来自于作者本人的部分,组成了福尔摩斯和华生的身体灵魂。

而在福尔摩斯探案与弗洛伊德进行精神分析时,他们注重调查或治疗过程中与现实的关系,更关注于这些事件对咨询者的意义,而不是事件本身。这些视角让福尔摩斯和精神分析家愈来愈贴近,或者说,福尔摩斯就是一位精神分析家,只不过他的现实角色为侦探。福尔摩斯的理论和精神分析的临床相呼应。

在整本书的分析中,引用了多本阿瑟·柯南·道尔和弗洛伊德的作品,这也就导致没有读过或尚未读过所有这些作品的读者,很难去读懂书中表达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作品。如果想要深读读懂这本书,一定要了解佛二模滴相关作品以及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析的一些著作。

《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读后感(四):所谓的高深莫测,其实也就是一层薄薄的纸

亲密接触福尔摩斯是在初二放暑假,为了让自己多看点书,我花了十块钱在地摊上买了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包括《四签名》《血字的研究》等等,有中长篇也有短篇,看得不亦乐乎。当然,那时候只看剧情,知道真相才最过瘾,至于一些描述的情节,由于年龄关系,了解得很少。

《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乍一看以为是研究破案手法的解密书,而作者竟然是一位精神分析师,于是所有人都会惊讶地发现,这是一本交叉着福尔摩斯和弗洛伊德的跨界学术书,既通俗,又深奥,又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福尔摩斯的预知力被后世津津乐道,用中国话说就是见微知著,从阅历、从蛛丝马迹中,判断事情的走向。这种风格也体现在作者柯南道尔的写作中,你以为作者什么都没写、什么都没说,根本就没啥线索,结果福尔摩斯几言几语就看出了真相。

例如《红发会》,为什么在固定的时间要抄《大英百科全书》,银行的钱是怎么丢的?你以为故事刚刚展开,结果就立即结束了,过程被福尔摩斯娓娓道来,就一个字:服。佩服福尔摩斯的想象力。再例如《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儿子拿枪,父亲死亡,很多人会想到哈姆雷特,弑父嘛,地球人都知道。在潜意识当中,在精神分析的大框架下,很多情节会在脑海中贯通。

《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的角度很奇特,开始阅读的时候会感到步步维艰,可以翻阅了思维瓶颈,会发现很多情景会迎刃而解。还以刚才说的溪谷秘案为例,詹姆斯真的杀了父亲吗,或许大多数人都如警察所想,就是他!但是福尔摩斯通过实践,逐渐在脑海中还原了真实的情景。这种心理或脑力行为,或许真的只能和华生说,华生不仅是助手,还是一位倾听者,是大多数人同福尔摩斯神交的媒介。

福尔摩斯的魅力,都沉浸在他对一切经历的解释上,每个案件都如此,在谜团想象的轮廓中显示出来,慢慢地让读者陶醉其中。在书中,福尔摩斯乘以弗洛伊德,甚至变成弗洛伊德的案例化身,这样的福尔摩斯怎能不爱?

正如书中所说,福尔摩斯不会去探究哲理,而在我的理解中,福尔摩斯懂得倾听,有强大而敏锐的观察力,也不会像大多数世人一样去用理论指导所谓的实践,他随时能蹦出合理的火花,虽然你不理解,但是最终都能心服口服。对这一切合理的解读,也许只能通过精神分析了。

祝每个人都能啃下这本书。所谓的高深莫测,其实也就是一层薄薄的纸。

《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读后感(五):关于《福尔摩斯与无意识侦探》的一点看法

在19世纪末期,人们对神秘和无意识充满热情,届时人文科学和文学领域也出现了一种思想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人类社会分为理性追求和对神秘主义的吸引力,逻辑思维和偏执狂妄。

为了定义提出的所谓的模式,就有人将弗洛伊德和福尔摩斯联系在了一起——这两个人,一个是精神分析之父,一个是演绎推理的光辉典范——当然本书作者肯定不是唯一一个,但我却是首次知道,是因为整个19世纪末都被一种叙事话语的爆发所困扰,这种话语既基于对实证主义的服从,也基于对异常迹象的迷恋,那么注意到一个虚构人物其实是有些不寻常的,而之所以如此,还要归功于阿瑟·柯南·道尔爵士,他让福尔摩斯变得如此真实。

基于此,作者行文其间有意无意的抛出二者的相似点,慢慢也让人觉得很有说服力,进而觉得,弗洛伊德和福尔摩斯好像还真一样哎,他们或都可被称作为症状的解释者——也是梦想和幻想的诠释者,专注于琐碎、莫名和非理性的意义。像弗洛伊德通过对患者的自由联想报告进行解析,重建症状与患者的隐藏联系,可以说和福尔摩斯一样,通过细微的线索来探知一个人以前的行踪或大致情况,而对于弗洛伊德和他早期的无意识理论概念来说,侦探范式基本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所以无论是作为研究活动还是临床实践,说解释往往都是分析的核心一点都不为过。

另外,常听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通过参考被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方来揭示个体的个性。而读过《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人,想必都非常了解,福尔摩斯的性格包括三个重要特征:古怪、勤奋而傲慢,其性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本我的鼓励,然而,他的超我却又可以几乎很好地控制他的自我。例如,他是一个喜欢以正义的方式工作并且不期望得到补偿的人,他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精神和责任感的人,但他又会忘记所有与工作无关的知识,选择不关心。

整体的呈现上,可以说福尔摩斯是一个边缘化的角色,这种角色本身往往就是对精神分析的巨大挑战。也正如这个角色的可无限延申一般,仍然深深植根于弗洛伊德的思想和他的假设的精神分析,即接近无意识的“侦探”也算是一项永远不能被视为完成的任务吧,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不过经此一番对比,至少可见倘若精神分析能更深入,那么文学结构亦可“再现人类思想的结构”,正如在这个越来越多地怀疑逻辑和理性是统治世界的方式,并且质疑人类通过进步和知识来救赎自己的能力的时代,不论是通过逻辑和推理解决意外的尝试的侦探小说,还是将支离破碎的呈现变得连贯的精神分析,起码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它是如何解释我们与世界、与生命、与死亡、与命运的关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