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好物有匠心读后感锦集

好物有匠心读后感锦集

《好物有匠心》是一本由潘天波著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261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02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物有匠心》读后感(一):解剖出好物里的匠人匠心匠事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历史兴衰更迭,人们总能理出一个大致的线,看到哪个统治者,在位做了哪些事。只是,在朝代更迭中,那些好物的点滴却总是被湮没。走进这些好物,洞悉背后的匠人、匠心、匠事,或许才是真正的历史态度。

潘天波《好物有匠心: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国匠人》的出现,恰能填补这个空白,以15章的篇幅,讲述15个中华文明中的匠人的心路历程,看到匠人背后的匠心,了解他们的匠事,点点滴滴,总是充盈着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开天辟地的精神。

有的人们已经耳熟能详,比如活字印刷技术的毕昇、造纸术改进技术的蔡伦、将纺织技术发扬光大的黄道婆。当然,更多的则是我们甚至一次都没有听说过的,比如车正奚仲、铸剑师欧冶子、塑工杨惠之、木工蒯祥、瓷工唐英、紫砂壶的鼻祖陈曼生、切磋琢磨的玉工陆子冈……

既然为匠人,得精工于手作,是一手打磨出来的;作为匠人,又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从来没有止步于当下。在《好物有匠心: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国匠人》中,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走进这些匠人的心灵世界中,看到他们的心路历程,在士农工商这样的排序中,匠人的地位并不高,但他们却能够孜孜以求,锐意创新,直到影响到世界文明的进程。

作为匠人,又必然是匠心独运。这种匠心,无论是在哪个匠人身上,都有着相似的价值,那就是雕琢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将手中的手艺能够演变成为登峰造极的高度。这,对于今天的你我来说也颇有借鉴价值。这既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学习必然具备的。

蒯祥,假如不是这次的阅读之旅,你是否真的认识这个陌生的字?蒙恬,假如不是这次阅读,你是否知道他竟然还创造了毛笔这种书写工具?三长两短、尚方宝剑、画龙点睛……这些小小的成语故事,也都流淌在该书的细枝末节之中,足以让你有着意外收获。

匠人、匠心、匠事,回眸的是沉浸在历史烟云之中的过往;从中渗透出来的精神脉络,却又是能够指导我们现实学习、工作、生活的指南。当好物呈现眼前,我们当从中洞悉到过往的历史、匠人的奉献、匠心的营造,并将这些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难道不正是在承接着这些久久不息的匠人、匠心、匠事而流传下去的吗?读懂了他们的点滴,也就了解了我们的过去,确定好我们努力的未来方向。

《好物有匠心》读后感(二):一部工匠精神传承史

在这个信息过载、追剧倍速的时代,以数十载的光阴成一事,甚至择一事终一生,似乎是“浪费生命”之举。然而,沿着历史长河溯流而上,在那些遥远的故事里,那些为现代技术奠基的工匠们,正是这样做的。

这本《好物有匠心: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华匠人》在造车、纸张、毛笔、纺织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领域中,选择了十五个具有代表性人物,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与演义。一人一故事,一物一历史。不仅讲述了工匠故事和“好物”历史,也再现了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的发展和传承史。

以最为知名的造纸术而言,从灞桥纸、树皮纸、麻纸、树麻纸到蔡侯纸;从原料选择,材料加工、工具改良到石灰制浆技术的形成,蔡伦经过数十年的时间,进行了千万次实验,最终获得了价廉物美的书写纸。它取材广泛,便于携带,对世界文明的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蔡伦造纸的历程是工匠精神的生动演绎: 专注一物,在专业的不断精进与突破中演绎着“能人所不能”的精湛技艺。塑工杨惠之、墨工李廷珪、瓷工唐英、玉工陆子冈……每一个能站在技艺峰巅之人,无不具有同样的精神特质:专注、创新、精益求精。

虽然将之称为工匠精神,但并不表示这是唯独“衣褐者”所有的精神,它同样可能出现在帝王身上,如宋朝。宋代官窑的各种器物的审美,很难说没有宋代皇帝的影响。尤其宋徽宗时期,从美学思想到器物创造,这位“不务正业”的皇帝从当时最高的艺术高度推动了工艺的发展,宋瓷成就之高,宋代的生活器用之讲究,几乎到了一种接近完美的地步。

而蔡伦也好,蒙田也好,还有唐英,黄大成,他们或为官员、或为将军,或为文士,同样具有工于一事而精益求精的追求;而样式雷这样的底层匠人也能凭借自身精湛的技艺赢得皇帝的尊重。

因而,工匠精神并非“工匠”所独有,这种精神的本质与名望、阶层、金钱都无关,而是一种为了成就理想而不断付出、不断超越的执着与决心。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精神传承而不绝,才有了璀璨千年的华夏文明。

在土耳其的博物馆里,听到游览者对那些精美的青花瓷倍加赞美时,很是自豪。而大巴扎的土耳其蓝瓷盘上,也隐约可见数百年前的元青花的影子。古代工匠所创造的技艺和文化,不止流传于华夏,也已经成为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养分和推动力。

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有些“逆风口”,但这或许是它独特的价值所在。现代科技的发展,让生活的便利性大大增加,也让我们的步履愈发匆忙,人人都忙着“赶进度”、“追风口”,“慢工细活”和“精工细作”似乎已经成为奢侈的态度。这样喧嚣浮躁之下,或许更需要能沉下心来投入的勇气,以及极致专注,滴水穿石的工匠精神。

《好物有匠心》读后感(三):《好物有匠心: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华匠人》——品味工匠精神,感受中华文明

匠人,似乎离我们很远,可是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仿佛我们总要很努力才能探寻到他们的故事。他们大多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却将这一件事极力做到极致,那样的传承与持守,那样的开拓与进取,都汇集于一身,成为他们身上不灭的光芒。

《好物有匠心: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华匠人》是中国艺术文化史学者潘天波为我们带来的一本中华工匠传奇,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15位中国历代工匠的故事,他们身处不同的领域,却有着一样的匠心传承,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独具匠心地创造了无数艺术瑰宝,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在从前,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工匠,而关于他们的记载却实在不多,我们渴望了解他们,因为他们的继承与发展都是那样令人动容。他们忙碌于自己的事业,哪怕朝代更迭,哪怕时代变迁,他们的手艺及传统却越来越厚重。他们将在岁月里凝练出的经验转化成每一个精巧的细节,他们将成长中的一点一滴慢慢收集,创造出更多的惊喜,他们,在岁月的长河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我们,在此时此刻怀念他们,通过文献寻找他们的印记,透过传奇探寻他们的故事,透过他们留下的物质遗产去感受他们精神的力量。

这是一段特别的匠心旅程,中国夏朝的奚仲制造出以木结构为主的马拉车,对于人们劳动和生产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春秋战国的铸剑工匠欧冶子锻造出宝剑,造就了冷兵器时代的瑰宝;秦国大将军蒙恬在战争中改进制笔术,用一支笔书写文明的传奇;东汉蔡伦发明了蔡侯纸,改变了文化书写的进程;南唐李廷珪制造出墨中绝品,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媒介;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清代陈鸿寿善制宜兴紫砂壶,开创了文人紫砂壶的新时代……他们就是我们的中华工匠,他们在探索中勇往直前,在尝试中精益求精,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巅峰之作。

他们就是我们的大国工匠,他们不忘初心,善于思考,不断重复做一件事,努力做好一件事。匠心造好物,好物酬匠心,他们用执着的信念,持之以恒的付出,创造出中华历史上的无数辉煌。他们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他们的工匠精神,将被我们永远传承。

《好物有匠心》读后感(四):《好物有匠心》:中国的大国工匠,自古有之,他们深深影响着世界

中央电视台曾经制作了一个栏目《大国工匠》,介绍那些在现代化建设中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神话的工匠们。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壮大,必然需要有着这样一群伟大的工匠存在,他们担负着一种工艺的最高水平,甚至有时就是改变整个社会发展方向的终极力量。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世界发展的最前沿,中国的工艺水平也就是世界的最高标杆,而这离不开中国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工匠们,正是他们别具匠心的工作,为我们中国的工艺史添砖增瓦。而他们的所作所为,理应被我们世人所记住,但这些名字更多出现在专业的领域,甚至被誉为他们行业的鼻祖,但在专业领域之外,在社会的其他群体,我们可能并不了解他们。 潘天波,中国艺术文化史学者,他也担负起了让这些专业匠人走入我们世俗世界的重任。他登上了百家讲坛,用《好物有匠心》这样一个栏目介绍着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略显陌生的那些人,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历史所做的贡献、为了自己的专业所做出的牺牲。现在《好物有匠心》有了文字版,也就是这本书《好物有匠心: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华匠人》,让我们可以在方寸之间,在碎片化的阅读之中了解中华工匠的精神简史。

让我们走进这些匠人之间,看一下他们都有谁?他们都做出了哪些丰功伟绩吧? 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为有了车,人类才可以从自己的一片土地上解放出来,可以走向更为广阔的土地。而车最重要的附件就是车轮,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是极为简单的,但在古代,在远古时期,这一发明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不信可以和印第安文明去作比较,那是一个没有发明出车轮的民族,而他们就只能偏安在那一隅,终走向灭亡 。

车轮的发明者是谁呢?古薛国人奚仲,“奚仲乃桡曲为轮,因直为辕”,不要小瞧这样一句话,这就是车的雏形,而这一原型一直延续几千年,唯一改变的只是局部特征和材料。有了车,也就需要有动力,怎样让车走的更快?这一定就是当时工匠们所需要考虑的另外一个问题,人类驯服的牛或者马就是最佳选择,也就有了马车、牛车。而人类也就从行动中被解放了出来,也可以了远距离旅行,也就有了走出去的人类,也就有了大规模贸易。当然,车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在我国战国时,大型战车就已经普遍使用。当一项物品用于战争时,它的发展速度就会更加迅猛,后来出现各种各样的战车也就不足为奇了 。

车的发明无疑对于欧亚大陆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他最终也走向了欧洲。而其他中国工匠的发明,也一样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知道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由毕昇进行创造改良的,而活字印刷术让书籍出版更为容易,知识可以得到广泛传播,当它传到欧洲,改良成古德堡印刷术之后,欧洲大量书籍得到出版,文化得到传播,文艺复兴就在此基础上诞生。

中国影响世界的工匠还有很多,在这本《好物有匠心》中详细的介绍了他们中的15位,剑工欧冶子、造纸者蔡伦、笔匠蒙恬、织工黄道婆、木工蒯祥、玉工陆子冈等等,他们有故事的人生,也就是中国传统工匠勤勉奋斗的一生,他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就是中国人开拓进取的见证。读这本书,了解那些传统工艺者的伟大,也让我们明白和见证着大国必然要有着大工匠。

《好物有匠心》读后感(五):好物有匠心,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华匠人

文:书侠麦克元

周有《赓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文化是精神的载体,也是物的呈现。看一国文化兴盛如何,且看熙熙攘攘与否。

一国兴盛,百工熙攘。

古代中国社会,等级森严,“重士农轻工商”,后来又兴科举,造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一些“纸上谈兵”而又“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大多数能工巧匠却无法留名,只有少数工匠青史留名。

百工,每个行当皆有祖师爷,比如:笔匠奉蒙恬为“笔祖”,建筑业的多拜鲁班,剃头的多拜关二爷等等。工匠,对我们来说却是“熟悉的陌生人”。让我对古代工匠更加好奇,他们多半大字不识,却又心灵手巧,创造出中华文化灿烂辉煌的艺术流传,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是什么让他们拥有如此优秀的手艺?他们的手作如何影响到世界的?

读完潘天波老师的《好物有匠心·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华匠人》这本书,让我找到了答案。

潘老师,是历史学博士,也是《百家讲坛》的主讲嘉宾。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华工匠文化研究。具体其他的书上会详细的介绍。总之,这本书的价值不容小觑。

因为他们的贡献实在出色,我称他们为:大工匠。

书中目录之前有十五位中国大工匠的彩图和工艺成就介绍。书中有十五章内容,每章都是对一个大工匠的精神文化内核的详细书写。看着中国古代出色的大工匠,我内心不免自豪满满,中华文化传承,他们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如此精美而又富有文化内涵的各色工艺品,真是叹服中华工匠文化之所以不间断,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用手艺和生命在守护。我辈幸哉。

翻看这十五位大工匠的生平故事,会发现他们都有一种精神: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我感到的是一种努力、一种创造、一种执着、一种奉献。他们虽说地位底下,但是在自己的工位上用心去呵护他们所从事的行业。这是一种被作者不断述说的精神,也是大工匠的一种精神。

中华文化传播的四大书房载体:笔墨纸砚。蒙恬造笔,让中华文化可以完整记录;“蔡侯纸”在千百回的试验中被发现,让文化传播走向世界;南唐工匠李廷珪世代坚守、不断创新,成就“天下第一墨”的美誉。“四大发明”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蒯祥的在建筑史上给后人留下的“紫禁城”等建筑,以及景德镇以身殉火的童宾,还有虽为剑工但为国为民的铸剑大师欧冶子等等。他们身上闪耀着智慧和人文的光芒,忠于艺术、忠于职业,用生命守护。

走近中华工匠,品读默默无闻的中华大工匠。用心去体悟古代工匠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丝丝温暖。让这手上的温暖继续传递。

一心一意中华情,百工代有才人出。

不忘初心得始终,中华文化永传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