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真的是你的错吗》读后感100字

《这真的是你的错吗》是一本由[日]加藤谛三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2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真的是你的错吗》读后感(一):摘录 | 这真的是你的错吗

一个人说“我怎样都可以”的时候,一定是不想放任对方的自由。

总是间接让孩子做事的父母,表面上常常是友善的样子,内在隐藏的是自私的个性。更有甚者,会指着远处的报纸说:“那是今天的报纸吗?”话中的含义确实让孩子把报纸拿过来。

现实中最可怕的也不是纯粹的恶,而是戴上假面的恶。甚至连戴着假面行恶的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戴着假面在行恶,还以为自己的行为是出于爱。

第一件事,就是要认为自己可以去享受充满乐趣的人生。快乐并非有罪。现实世界并不会因为你快乐而要求你怀有负罪感,需要意识到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为我的高兴而感到高兴的人”。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破坏掉施虐者强加给自己的世界和自我形象。

“你不相信我吗?”说这种话的人,常常正在背叛对方。

真正的善意,对不同的人,应该也有不同的标准。

心怀不安的人普遍喜欢批评别人。

想要幸福的人生,就需要有能够抵御不安的能力。为此,就需要了解情感暴力的心理,然后持续不断地努力。后悔的时候,只是忍住后悔的情绪的人并不会成长,而将此视为自己成长的机会的人才会成长。

就算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不想读的书,心理健康的人也能以学习的心态面对,去思考从中能学到什么。他们有一种从自然中,从动物中身上也去发掘,学习的态度。而心理有问题的人首先会抱有批判的态度,以此来保护自己。

美德就是美德。然而却没有人告诉我们,这种美德也是要分程度,分阶段,分场合的。

《这真的是你的错吗》读后感(二):摘录

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爱护子女的父母。

其次,是不爱子女自己也意识到这件事的父母。

最坏的,则是并不爱自己的孩子,却认为自己深爱着子女的父母。

当然比最坏更恶劣的就是,在情绪上虐待子女,却深信自己是爱着他们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常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施以情感暴力。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无论说什么,本质上都是憎恨和攻击性。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大声叫嚷的美德,实际是憎恨伪装后的样子。

如果受害者想要逃离这种束缚,最重要的就是意识到自己以为是“爱”的部分,其实并不是“爱”,只是伪装成爱的圈套。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把这种圈套当作是爱,所以才会有负罪感。

披着爱的外衣的善意的支配,常常是虐待狂的表现。善意的虐待狂会希望自己的所有物变得富有、强大、成功,但是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的所有物有独立、离开他的想法。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有时候也会试图说些让对方高兴的话,但实际上却是希望借此掌握更多的支配权。让对方高兴只是一种手段,本质上还是掌控。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父母非常喜欢说教。常常说教的人心中时常怀有不满。因为是说教,说的话常常是很漂亮的看似有理有据的话。但是,饭桌变成说教场所的家庭,家庭成员都会变成时常怀有不满的人。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父母会夸奖别人家的孩子,用夸奖别人家孩子的方式来虐待自己的孩子。

父母有时候也并不是真的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说的变得强大,毕竟孩子变强大了自己就没办法虐待他了。理解情感暴力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虐待者其实是非常需要被虐待者的。

在传播学中有两种语言形式,即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当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矛盾的时候,真相往往隐藏在非语言信息之中。语言是一种表达手段,同时也会变成一种隐藏自己真实意图的手段。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的矛盾,会在孩子心理留下深刻的阴影,会让小孩迷惑。当他分不清现实世界的真相的时候,就会渐渐陷入一个人的世界。

有一种父母,束缚着孩子,却会对孩子说:“我一直让你自由自在地成长。”可怕的是,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本人,也真的认为自己是在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他们在束缚着孩子的同时,还要求孩子对自己给他的自由表示感谢。

被情感威胁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的是,会使用情感威胁的人本质都是坏人。绝对不能信任会对你进行情感威胁的人。如果不小心相信了他们的话,便会被他们拖着坠入地狱。

惯用情感威胁的人是那种可以拿着刀子威胁别人的人,这一点永远不要忘记。只要认为对方比自己软弱,就会威胁对方直到对方一无所有。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对自己ID情感暴力行为完全无意识,表面的行动诠释这种无意识的反面形式。也就是说,他会特意表现出和施暴者完全相反的样子,常常把爱、道德之类的词挂在嘴边。

惯用情感威胁的人,内心一定不会尊敬对方。常常被这样的人欺骗的人,心中一定要铭记这一点。

简单来说,想要幸福的人生,就需要有能够抵御不安的能力。为此,就需要了解情感暴力的心理,然后持续不断地努力。

没有什么比情感暴力更影响灵魂的自立了。灵魂如果无法自立,就无法在社会上独自生存下去。因为缺少灵魂的自立,而遭受挫折的人很多。无论在职场、家庭还是社会中,灵魂的自立都非常重要。

被有情感暴力倾向的人纠缠上的话,最可怕的就是失去生存的能量,认为“活着没有意思”。

如何对付这样“有毒的人”呢?要想着战胜他们,而不是输给他们。真正的胜利就是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为此就要用心生活。

如果某个集体中都是狡猾的小人,不狡猾的人就会成为受害者。比如,在一个家庭中,除了孩子以外都是狡猾的人,不狡猾的孩子就会变成牺牲品。然后,这个孩子就会渐渐习惯别人的狡猾对待。长大成人后,他对别人的利用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反抗心理。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有时会逼迫对方到想要自杀的程度。而他们还想从痛苦得想要自杀的对象身上得到爱。

战胜这种怯懦,才有可能有新的开始。现在,你正在对要做的事情感到怯懦。但是,现实中这件事并不可怕。你需要意识到,只有和狡猾的人、榨取型人对抗、战斗,才能真正改变自己。

人因为战斗而改变。

人因战斗而改变。

这种战斗,也是摆脱心理虐待的一个机会。战斗可以帮你战胜内心的恐惧感。要不停地暗示自己“我是不会被你打败的”。与其说“我是不会被你打败的”,不如说“我一定要打败你”。

人不知为何感到不安,能量被消耗的时候,一般是正在被恐惧打败的时候。可能是对要和人战斗而产生的恐惧感,也可能是为了接下来不得不战斗而产生的恐惧感。

顺从型的人总是满怀恐惧感。

“在实际事故发生之前,他心里就已经构建了一个不幸的雏形。”

现在,你要首先意识到,自己挣困于没有任何原因的自我否定中。

意识到自己的恐惧没有任何原因,然后消除它。战斗正是最好的机会。和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对抗,是和过去的自己告别的机会。

和过去告别是困难的。因为小时候的人际关系创造了你现在的性格。

但是,正面对抗是让你从过去解脱出来的机会。一定要面对面地和榨取型人进行战斗。无论如何也要斩断你们之间的关系。

有问题的是,对并不恐怖的事物产生恐惧感。有问题的是,对没有必要感到恐惧的人产生了恐惧感。然后,因此感到压力,身心都被消耗。

西伯里说:“对恐惧最初的反应是愤怒。”

“面对威胁,能够站起来与之斗争的能量也来源于愤怒。”

比什么都更为重要的是,消除自己心中的恐惧感。

把头藏在坚硬的龟壳中的时候,乌龟是无法前进的。只要有自信和勇气,人就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伸出头来,才能消除恐惧。

《这真的是你的错吗》读后感(三):常对你说这6句话的人,赶紧拉黑!!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会披着伪善的外衣,用爱的语言去束缚、虐待、折磨他人,以善意为名控制他人的内心。

而在这种「看不见的束缚」之下,我们往往难以反驳,不得不满足他们的要求,甚至会感到愧疚、自责。

但,这真的是我们的错吗?

我们真的需要对拒绝他们的要求而感到抱歉吗?

“不用为拒绝任何人的要求而感到抱歉,要为没能维护自己的意志与尊严而感到抱歉。”

这句话,就出这本书:《这真的是你的错吗》。

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藤谛三。

在他看来,现实中最可怕的恶,不是纯粹的恶,而是戴上假面的恶;

“皮肤上伤口的愈合最多不超过21天,但情感暴力导致的心灵创伤,或许需要一辈子来修复。”

所以,在这本书中,加藤教授就为我们列举了那些「情感施暴者们」最常说的6句话;

“常对你说这6句话的人,赶紧从你的人生里拉黑删除吧!”

希望大家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决定,享受自己的人生~

1.“你开心就好了,我怎样都可以。”

作者认为,在这句看似充满爱的话里,隐藏着的是憎恨。

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包含着理解、放手和自由;

但其背后的潜台词往往是:

「我这么为你着想,你怎么能不按我的期待做!」「如果你真的只顾自己开心,你就是个自私的人!」

就像作者说的:“一个人说「我怎样都可以」的时候,一定是不想放任对方的自由。”

2.“都是为了你,我才……”

「都是为了你,我才来海边的。」「都是为了你,我们才来吃这家店。」

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这些话语就像是在我们的内心压上了千斤的重担——

海边如果不好玩,就都是自己的错;这家店如果不好吃,就都是自己的错。

久而久之,这会让我们再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主张,成为一个畏首畏尾的人。

3.“你没有我肯定不行。”

一些情感施暴者,会在为我们提供某些帮助之后,不停地重复上面这句话。

听得次数多了,这句话就会像是催眠般侵入我们的大脑,使我们渐渐对对方产生依赖。 事实上,就像作者说的,这正是情感施暴者的真实目的。

他们并不是真心想要帮助我们,而是希望得到我们的依赖,并利用这种依赖满足他们自己病态的自尊心。

4.“为什么你不能像xxx一样呢?”

说这句话的人,往往是热衷于与他人比较,并且常常输给他人的人。

因为自己比不过他人,所以便将这份不甘和憎恨通通转移到身边人的身上。 结果是,长期被这句话刺激的人们,会渐渐变得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最终伤痕累累。 5.“我都是为你好。” 我们许多人啊,都是听着上面这样的话长大的。

在作者看来,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什么是比「我都是为你好」这样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话更可怕了。

这些情感施暴者们会给自己的支配欲强加上爱的名义,使别人无法反抗,只能感到无尽的痛苦。

“说简单一点,这就是道德绑架,是借道德之名行欺凌之实。”

6.“我对你这么好,你是怎么对我的?”

上面这句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情感恐吓。

说这种话的人,会通过强调自己的付出,并以此为武器要求别人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

但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真心地对待过谁,更别提有过什么真心的付出。

“他们只是在轻视对方。”

当我们了解了情感施暴者最常说的6句话,就已经在识别情感暴力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想要彻底走出情感暴力的旋涡,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识别情感暴力,还要懂得如何从中摆脱。

在书中,作者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摆脱情感暴力的建议,这里整理出其中4点,分享给大家。

由于情感暴力往往包裹着善意的外衣,所以想要逃脱,需要花费相当的力气。

而作者认为,逃脱情感暴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用心去看。

所谓用心去看,就是指不只要听对方的语言,还要关注对方的行动、表情;

换句话说,要训练自己学会注意别人传达出的非语言信息,以此观察对方的内心。

无论是哪种情感施暴者,都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特性——

他们一定都不真诚。

而真诚与否,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够辨明。

一直在情感暴力下生活的人们,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会发现自己好像没有「真正的活过」。

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讨厌的人是谁……

也正因为如此,才极易受到情感施暴者的操纵。

所以,作者建议我们,一定要学着找到真正的自己,要明白自己的喜恶。

不仅要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还要分清自己的底限和边界是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足够独立且坚韧,对他人的操纵勇敢说「不」。

作者认为,那些情感施暴者们,是没有爱的能力的。

如果继续选择留在他们身边,将会持续消耗我们的内心能量。

因此作者建议我们,无论如何,要先离开对方。

怎么个离开法呢?

作者是这么回答的:

一旦意识到自己是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无论对方是父母、兄弟姐妹、恋人或朋友,都先逃走再说,在空间和心理上都与对方保持距离。

对于父母,就先自己搬出去住;

对于朋友,就先暂停联络;

对于恋人,就先暂时分居。

总之,只有先让自己从这种糟糕的人际关系中脱离出来,才能清醒地疗愈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生活。

在作者看来,如果我们长期遭受情感暴力,就会对世界产生错误的认知。

我们会误认为世界总是充满矛盾,总是格外残酷;

我们会像一台机器一样生活着,对周遭事物没有任何的兴趣。

但作者希望我们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这样的。

“你也可以去享受充满乐趣的人生。快乐并非有罪的。只要自己快乐就好。”

这个世界或许不足够完美,但绝对也没有那么糟。

现实世界不会因为你快乐而要求你怀有负罪感;

现实世界中一定有很多为你的高兴而感到高兴的人,一定有很多真心爱着你的人。

所以啊,就坦然去做能让自己快乐的事,做一个快乐至上的人吧;

“人活着的最大义务就是让自己幸福”,我们这一生,只需要对自己的快乐负责~

书中,作者还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做你想做的事情,不用顾忌别人的看法,做你想做的决定,只要你能为它负责。”

每个人只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别犹豫别心软勇敢离开不正确的人吧,

只有这样你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无需活在任何人的价值观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