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凡尔登战役》读后感锦集

《凡尔登战役》读后感锦集

《凡尔登战役》是一本由[英] 阿利斯泰尔·霍恩著作,后浪丨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凡尔登战役》读后感(一):人类亲手塑造的地狱,强加的荣耀,名为凡尔登

真正惨绝人寰的绞肉机。孤立的可怖,甚至都期盼自己被一颗子弹解决掉性命,也不愿直接被炮弹炸成碎片。每一寸土地上都是肉泥。漫天的尸臭。浮在水坑里的尸体,没有四肢和头部的躯干被炸弹嵌入树干,被炸弹劈成两半,像两扇猪肉。人的内脏就在树枝上摇晃。甚至派上战场的军犬都疯掉了。经历这般人间地狱,也难怪幸存者们道德的麻木了。 直到最后一个德国人和最后一个法国人,拄着拐杖跳出战壕,用水果刀或者牙齿或者指甲杀死对方,战役才会结束。 交战双方在当时的日记里,都越来越少提到敌人的残暴,就连步兵对杀人如麻的炮兵的憎恨也逐渐变少了。战斗本身成了可怕的敌人。战斗开始拥有自己的人格,成为客观存在的个体,而它存在的目的就是无差别地毁灭一切人类。 人们使用新式武器,又总是对其抱有怀疑。 在战场上,没有人会不犯错误。 法德双方都不可能“打赢”凡尔登战役。这是一场不具有决定性的战争当中的一场不具有决定性的战役,一场不必要的战争中的一场不必要的战役,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中的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役。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因为采取消极防御姿态,太依赖永备工事而输掉了战争;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法国又转而太强调进攻性,几乎再次输掉了下一场战争,而为了纠正这下一个错误,马奇诺防线所代表的军事思想又出现了,其带来的结果则惨痛得不堪回首。 “献给我的儿子,自从你的双眼闭上,我的双眼从未停止哭泣。”

没有什么好说的,复述这些描述就代表了我所有的感触。只是读来和想象都这么惊心动魄,更何至于亲历战场呢?

《凡尔登战役》读后感(二):虞美人下的凡尔登

合上书,我感到《凡尔登战役:荣耀的代价,1916》的每一页都让我深深沉浸在一百多年前凡尔登战场地狱般的环境中:无休无止的炮击,恶臭的毒气弹,熊熊燃烧的大火扭曲了的天空,泥土和尸体碎片混杂在一起的大地。。。。。。在我那不算长的战史阅读体验中,我曾看到过布达佩斯围城战时德军为了躲避苏军的攻击曾在墓地挖出棺木作为掩体作战;看到过在滑铁卢战役中英勇的苏格兰骑兵浑身血污散发着热气的身体;看到过塔山阻击战时被炸断了一条腿还在熟睡的解放军战士。可即便如此,在凡尔登战役中那反反复复出现的画面还是让我感到异常恐怖:饥渴的士兵舔着要塞墙壁的露水,一个整连的士兵在堑壕里全部战死,被弹片削成两半的战士遗体,它们强烈的冲击着,折磨着我的神经,让我这个读者也产生了一种“什么时候是个头”的无力感,焦虑感,以至于在心里也会发出和战士们一样的呐喊:赶快结束吧! 本书的后三分之一,流干了血的法军终于发动了令人激动的反攻,德军终于在凌厉的攻势面前第一次产生了严重的动摇。而在书的结尾,每个参加过这场战役的人的后半生都紧紧与这个地方联系起来,他们或飞黄腾达成为英雄,或一朝失宠郁郁而终,或在几十年后成为风云人物,或被命运玩弄,在另一场灾难面前,再一次被抽去灵魂,如同一场真正的悲剧。如作者所说凡尔登战役简直不像一场现代战争,反而像是古代战争,它打开了仇恨的潘多拉魔盒,士兵们以前所未有的勇气陷入到一种宛如最后审判般惊天动地绞杀中,不受控制的释放着狂暴力量,将所有对方施加给自己的痛苦全部发泄出来,即使那些最为坚强的神经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疯发狂,而那些没有发疯的人们则继续在凡尔登狭小的地域中毫无知觉的屠杀着,在一次次徒劳的冲锋中走向死亡。在凡尔登有着纯粹的邪恶,纯粹的勇敢,纯粹的杀戮,纯粹的恐怖,甚至还有一种令人胆寒的诗意,所以我们才能在书中读到那么多有着细腻伤感基调的诗歌和记录。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艺作品看的不多,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一本叫《杂草的故事》的书,书里介绍了一战期间的代表性植物:虞美人。关于它,还有一首叫做《在弗兰德斯战场上》的诗: 罂粟花绽放,在弗兰德斯的战场上 在十字架之间,一行又一行 就在血染的战场,而天空中 云雀在勇敢地歌唱,展翅飞翔 歌声淹没在枪响中 我们已逝,回首几日过往 我们也活过,感受晨曦与晚霞 爱过,也被爱,直到我们长眠 于弗兰德斯的战场上 请继续我们的战斗 高举我们低落手中的火炬,让它照亮 如果你们背弃与我们亡者的誓言 我们将永不安息 尽管罂粟花继续绽放 在弗兰德斯的战场上 如泣如诉的诗歌,真的是道出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光亮和暗淡,尽管战争已经过去了一百年,但凡尔登依旧激发着我们关于战争的想象,关于复仇和雪耻,关于破坏和守护,关于愚蠢和智慧,关于牺牲和献祭 。

《凡尔登战役》读后感(三):浸泡在鲜血里的荣耀之碑

在凡尔登战役中反复被争夺的死人山上,除了冷杉,什么都种不活。如果读完《凡尔登战役---荣耀的代价》这本书,我们不难理解其原因。死人山和凡尔登战役中的大部分反复易手的阵地一样,被鲜血覆盖,被腐尸浸透,被弹片翻犁,还被毒气熏染过。这片土地能够接纳生命才是奇迹,因为我们读出的:这里是人类历史上最接近地狱的地方。

凡尔登战役在成为法国人民荣耀象征的同时,也同时提醒着全世界的人民,荣耀的代价有多么巨大。这段持续了10个月的残酷战斗吞噬了整整一代法国人,并在随后的岁月继续让法国付出代价,包括二战以及二战后的阿尔及利亚战争。作者是英国人,他在二战之后写出的这本纪实作品,客观地归纳了凡尔登战役之后法国军队的表现,也包括从这场战役中成长的法国将领的变化(尤以贝当元帅为例): 就像头部重伤未愈的伤员,几乎没有正常的可值得称道的表现---- 这段话是我总结的。

几乎让法国人民“流尽鲜血”的德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双方以接近的伤亡比例为“凡尔登绞肉机”献祭了125万个生命,德国也同样几乎流血致死,并最终耗尽了资源从而输掉了一战。从其他历史书籍中我们可以继续跟进德国人民为这场战争付出的代价 --- 要不是美国介入了最后的战争改变了一战的结局,并由威尔逊总统相对公正地保留了德国人民的生存权,如果由着法国与英国的愤怒,德国人民对于饥荒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毫无疑问,凡尔登战役中有足够多的军人展现出无比英勇的精神,比如坚守沃堡的法军雷纳尔少校和他残存的部队,因缺水而不得不投降,以至于投降后见到第一个有水的地方---一个肮脏的炮弹坑就扑过去痛饮。雷纳尔的英勇行为不仅赢得了德国军队的敬佩以及德军统帅德国皇太子的最高军事礼遇,也让法国军队与人民找到了继续战斗的勇气。

然而,荣耀的代价是如此高昂,正如题为《凡尔登,进攻死人山》的漫画所示,法德双方总司令部都在把彼此的士兵不停地送进死神的血盆大口。每一次微小的胜利,都是下一次巨大伤亡的合理依据。凡尔登战役最终法方的胜利,反而促成了法军将领尼维尔制造了法军历史上最惨重的伤亡战例:贵族小径战役在一天之内的伤亡人数就达到12万,法军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元气。

《凡尔登战役---荣耀的代价》一书以高超的技巧组织了凡尔登战役的全景描述,覆盖了所有影响凡尔登战役进展的人物与事件,并以生动的文笔和详尽的细节复现了发生于1915年2月人类历史上的最残酷的战斗场景。我们在这个故事里找得到多少荣耀,就找得到多少无谓;看到到多少英勇,也同样看得到多少愚蠢。

我们唯有希望,人类的荣耀,不再需要鲜血来证明。

题外:感谢译者!非常出色的翻译,让这本杰作再现光辉。

《凡尔登战役》读后感(四):虞美人之下的凡尔登

合上书,我感到《凡尔登战役:荣耀的代价,1916》的每一页都让我深深沉浸在一百多年前凡尔登战场地狱般的环境中:无休无止的炮击,恶臭的毒气弹,熊熊燃烧的大火扭曲了的天空,泥土和尸体碎片混杂在一起的大地。。。。。。在我那不算长的战史阅读体验中,我曾看到过布达佩斯围城战时德军为了躲避苏军的攻击曾在墓地挖出棺木作为掩体作战;看到过在滑铁卢战役中英勇的苏格兰骑兵浑身血污散发着热气的身体;看到过塔山阻击战时被炸断了一条腿还在熟睡的解放军战士。可即便如此,在凡尔登战役中那反反复复出现的画面还是让我感到异常恐怖:饥渴的士兵舔着要塞墙壁的露水,一个整连的士兵在堑壕里全部战死,被弹片削成两半的战士遗体,它们强烈的冲击着,折磨着我的神经,让我这个读者也产生了一种“什么时候是个头”的无力感,焦虑感,以至于在心里也会发出和战士们一样的呐喊:赶快结束吧!

本书的后三分之一,流干了血的法军终于发动了令人激动的反攻,德军终于在凌厉的攻势面前第一次产生了严重的动摇。而在书的结尾,每个参加过这场战役的人的后半生都紧紧与这个地方联系起来,他们或飞黄腾达成为英雄,或一朝失宠郁郁而终,或在几十年后成为风云人物,或被命运玩弄,在另一场灾难面前,再一次被抽去灵魂,如同一场真正的悲剧。如作者所说凡尔登战役简直不像一场现代战争,反而像是古代战争,它打开了仇恨的潘多拉魔盒,士兵们以前所未有的勇气陷入到一种宛如最后审判般惊天动地绞杀中,不受控制的释放着狂暴力量,将所有对方施加给自己的痛苦全部发泄出来,即使那些最为坚强的神经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疯发狂,而那些没有发疯的人们则继续在凡尔登狭小的地域中毫无知觉的屠杀着,在一次次徒劳的冲锋中走向死亡。在凡尔登有着纯粹的邪恶,纯粹的勇敢,纯粹的杀戮,纯粹的恐怖,甚至还有一种令人胆寒的诗意,所以我们才能在书中读到那么多有着细腻伤感基调的诗歌和记录。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艺作品看的不多,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一本叫《杂草的故事》的书,书里介绍了一战期间的代表性植物:虞美人。关于它,还有一首叫做《在弗兰德斯战场上》的诗:

罂粟花绽放,在弗兰德斯的战场上 在十字架之间,一行又一行 就在血染的战场,而天空中 云雀在勇敢地歌唱,展翅飞翔 歌声淹没在枪响中 我们已逝,回首几日过往 我们也活过,感受晨曦与晚霞 爱过,也被爱,直到我们长眠 于弗兰德斯的战场上 请继续我们的战斗 高举我们低落手中的火炬,让它照亮 如果你们背弃与我们亡者的誓言 我们将永不安息 尽管罂粟花继续绽放 在弗兰德斯的战场上

如泣如诉的诗歌,真的是道出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光亮和暗淡,尽管战争已经过去了一百年,但凡尔登依旧激发着我们关于战争的想象,关于复仇和雪耻,关于破坏和守护,关于愚蠢和智慧,关于牺牲和献祭 。

《凡尔登战役》读后感(五):无谓的凡尔登屠场

法军高层在战前对凡尔登地区的防御部署疏忽到不可原谅的程度,如果德里昂老爹的建议得到重视,法军开战之初不会溃败的这么迅速,圣德蒙堡这样一座要塞居然只有56名守卫,而守军军官和手下在德军摸进要塞时还躲在下层,这种疏忽让人瞠目,后来法军为夺回要塞付出了十万人的代价,这学费交的太贵了。法军的后勤补给和驻军生活水平倒退到克里米亚战争英军的水平,不能相信这是为时刻复仇做好准备的国家。如果不是法军将士顽强的阻击,德军很可能会在这次辅攻中拿下凡尔登,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能在16年就结束。就像二战中德军突破阿登地区一样,幸运的是德军没有乘胜进军,法军迎来了正确的指挥官。法军在凡尔登的惨重伤亡深深震撼了原先爱国的士兵,这也就是他们1917年兵变甚至二战前欣然接受绥靖政策的原因,而德国因为战败,复仇的心态压倒一切。

凡尔登战役到后期,已经成了无谓的拼兵力的角逐,德军和法军都把大量的兵力投入到这个区区几十平方公里的屠场,法军尤其是尼维尔上任后,发起死亡冲锋的次数大大增加,在德军机关枪和火炮的杀伤下只能是弃尸无数。德军统帅部也没有考虑过切断法军的后方补给线,而这仅仅需要空军的轰炸即可,事实上从沃堡因为供水断绝就可以看出补给的重要性,德军一味的猛打猛冲却不考虑后备兵力的投入,导致六月份两次垂手可得凡尔登的机会白白浪费,德军激战到最后已经忘记了凡尔登只是诱骗法军的诱饵而成了最终目标,花过多精锐在凡尔登反而牵制了其他战场的兵力,得不偿失。德军的精英在这一战损失过重,让他们在1918年的西线战场始终差一口气,而法军惨重的损失,也使得西线战场的主力变成了英美军队,双方都不是凡尔登的胜利者。

经历了凡尔登战役的法国士兵厌战情绪严重,先是有1917年的兵变,再是一战后反战情绪的抬头,凡尔登战役中的年轻士兵和军官,见识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从而走向了反战和绝对防御,绥靖政策的泥潭,不想为同盟国被侵略而投入兵力,战略上则龟缩在马奇诺防线后,无视武器的进化,战壕要塞战术的落伍,这一点在甘末林贝当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最终老元帅代表绝大多数法国人意愿出来向德国投降,沦为德国附庸,这并不能只怪他一个人。是法国人不断的神话一战英雄,从霞飞,尼维尔到贝当,遇到困难就呼唤这些他们树立的救世主,全然不考虑他们是否合适,结果偶像一旦垮塌,他就成了法奸和替罪羊,戴高乐应该也是明白这一点的,但是让老元帅遗骨入葬杜费蒙堡的决定他还是不敢做出,毕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德国人则从凡尔登学会了很多进攻的教训,二战时那些年轻的德国凡尔登士兵率领装甲车辆攻陷了杜费蒙堡和凡尔登,法国人证明了他们什么也没学会。

正如书尾所说,二战后法国投入安南和阿尔及利亚战争是急于刷新法国陆军在二战初期的耻辱,但是这种脱离政治解决的军事冒险最后都无一例外陷入了困境,奠边府的大败,阿尔及利亚的泥潭都是法军想重现凡尔登勇气的表现,但是这已经脱离了时代,结果只能彻底失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