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西庇阿读后感1000字

大西庇阿读后感1000字

《大西庇阿》是一本由[英]李德·哈特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1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西庇阿》读后感(一):好书推荐

总有一本书让你视野大开,这本书读完之后,对古罗马有了新的认知,也理解了为什么其能如此强盛,值得一读。总有一本书让你视野大开,这本书读完之后,对古罗马有了新的认知,也理解了为什么其能如此强盛,值得一读。总有一本书让你视野大开,这本书读完之后,对古罗马有了新的认知,也理解了为什么其能如此强盛,值得一读。

《大西庇阿》读后感(二):李德哈特眼中“间接路线”的代表人物

这部作品是1926年32岁哈特李德的处女作。鄙人觉得好比周汝昌评红楼梦,重点不是红楼梦内容而是周汝昌的看法。想明白这部作品先要了解点李德哈特。

李德哈特思想来自于他的精神导师富勒。富勒那时是唯一的英国坦克军的参谋,据说他也是探照灯发明者。他们二人基本是英国装甲军闪电战思想的倡导者。1929年时,在《历史中的决定性战争》中李德哈特正式提出间接路线思想。间接路线简单说就是 兵者诡道,战争出奇致胜。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后胜利,这种“路线”不但是实际行军“路线”,也有抽象意义“手段”。后期他对中国孙子兵法崇尚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战略论》中他分析了30场战争,小300场战役,他认为只有几场战役不是用间接路线赢的

《大西庇阿》读后感(三):既生瑜又生亮

一直对西庇阿和汉尼拔很有兴趣,但国内一直没有比较好的、关于两位天才人物的传记。

今年得偿所愿。

本书可以与《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的一生》(书的封皮显得很low,但内容很不错,还比较严谨)一起阅读。

看完本书的感觉,西庇阿洞悉人心+深谋远虑+灵活应变,深谋远虑体现他的战略层面,灵活应变体现在战役层面。善于通过巧妙的机制设计,让自己扬长避短,让对方扬短避长,所以往往能以少胜多;善于通过对人心的洞察,着眼细微处的刻意设计,撬动最大的胜利成果。

汉尼拔的惊世大战略——越过阿尔匹斯山,直接深入罗马领地作战,非常出其不意也非常危险。支撑这个大战略的关键,是汉尼拔的灵活多变的战役能力+外交结盟能力。

西庇阿敏锐洞察到汉尼拔的软肋在后勤补给、汉尼拔力量的源头在西班牙,没有在罗马的领地与汉尼拔纠战。西庇阿先通过打击汉尼拔的后勤基地——西班牙有力削弱汉尼拔的力量,或许受汉尼拔的大战略启发,登陆非洲,直击迦太基的领地。

两位都是在认知的高维空间对决。

《大西庇阿》读后感(四):皇权王冠如尘土 ——略读《大西庇阿》

他与元老院的政治缠斗让我想到雷德福德的电影《狮入羊口》;他的结局让我想到纳博科夫那句话——“我永不返乡,我永不投降”。

著名军事理论学家、战略学家李德·哈特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分析和推演,还原了古罗马大将军西庇阿光辉的军政历程,描绘了古罗马一代名将的战略,战术,统军策略,外交理念和他的性格以及道德风貌。

哈特以时间线梳理了西庇阿的战斗生涯。清晰地描述了西庇阿为他需要发动的战争做政治上的充分准备,敏锐地意识到元老院对战争对他个人的疑虑,并雄辩地打消了这些疑虑的过程。西庇阿的目的是建立长久的和平稳定,但不打败迦太基的汉尼拔这座高山就不可能实现罗马的和平与繁荣。西庇阿以西班牙为战局关键的高远战略眼光,对卡塔赫纳的心理与物质攻城战,超前的情报意识,多次为自己赢取关键性的长期盟友的克制自持与宽容,严明的军纪,以及对士兵切实利益的关注,以上这一切勾勒了一位超时代的英将武魂。

在各场战役中,西庇阿展现了在寻找和策划战机方面谨慎而大胆的行事风格。西庇阿在战争中对时间这一概念的掌控细致入微,同时视角兼具宽广与长远——使人惊叹他是如此趋近于一位现代将军——他甚至善于利用时间与敌人打心理战。西庇阿能快速阅读战场形势变化,并果断地提前调整作战部署,使我们看到了他高超的博弈技巧。而他在战斗进行当中,变化战阵对战术进行调整,更是展现了难以置信的临场指挥能力。远征必先夺取作战基地是他一贯稳健谨慎的战略,同时也有夜袭敌营火烧敌营的诡诈兵计。而他的以步兵、重兵定点牵制,同时以高机动性的骑兵或围剿,或从侧翼蚕食的高机动性战术,以及果决的追击战,使人甚至能从中看出一缕“敌驻我扰,敌退我进,敌退我追”的惊鸿艳影。而他扶植一系列有主权的缓冲国作为帝国防线的构想实在是超前于他的时代太多,难怪罗马弃之不顾而奔向了吞并之路。在平定西班牙之后,西庇阿飞速返回罗马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敏锐与远见。西庇阿是一个在广义的权力博弈天才,是个全面而立体的卓越领袖。

对于西庇阿李德·哈特不吝赞美,也许与哈特本人的从军经历有关。哈特看待西庇阿的历史时会给予西庇阿领袖气质,人格魅力,道德情操特别的关怀。因为哈特深知领袖的力量对于一军统帅至关重要。无论历史学家如何地淡化将领的个人形象及个人影响力,在战争中,尤其是在古代战争中,将领本人都是战争成败以及历史走向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所以李德·哈特没有像一般的历史“统计学家”一样,为了显得“客观”而回避讨论西庇阿的人格。

按照哈特的展示,西庇阿对于战争的本质有着深刻的内省。“胜利的果实在于之后的和平年代。”西庇阿多次在有绝对优势或是已经取得胜利之时,仍旧以宽宏大度的条件与敌人议和,这在经历了一战及凡尔赛合约缔结的李德·哈特看来是多么高瞻远瞩,和平与战争的界线从来都不是泾渭分明。西庇阿是真正懂得利用和使用胜利的人,并能克制作为胜利一方耀武扬威的欲望。也许作为史上最伟大的将领之一,他本来也没有这种低级的情趣,胜利于他不是什么稀缺的人生经历。一代兵圣集中精力利用胜利的筹码去为最多的人民(甚至包括敌对一方的人民)争取最为长久的和平。

书中多次提到他宽宏大量自持克制的事迹,犹以名录史册的释放马西瓦一事为典范。哈特盛赞了西庇阿的外交远见。但以微末鄙见来看,也许西庇阿的举动更是出于他一贯的宽容与慷慨,且是一种不愿与人为敌的天性,这在他身上是一种近乎于本能的战略智慧。

而西庇阿至少两次拒绝王权的事情更是令人感慨,这是他对共和制坚定的拥护,也是他的一种坚定的人生选择,从之后发生的事情看来西庇阿确实没有手握皇权的欲望。拒绝皇权的本质是拒绝将至尊的利益纳为私有,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无私与伟大。从始至终他都只是想在最大的时间幅度上延展罗马的和平与繁荣。这是个能够拒绝美色、财富和终极的王权诱惑的人,他是个能够把自身理想、自我要求与自身行动,由内而外终身统一起来的完整天才标本。

李德·哈特对西庇阿的偏爱到了有点可爱的地步,好像他天然的参照汉尼拔的军事成就高度还不够,还要拉上凯撒和拿破仑比较一番。哈特对西庇阿缺少文献研究的状况愤慨不已,于是提笔写了这本军事传记。也许是过往的文献俱已散失,也许是西庇阿身上没有那么多的矛盾,没有那么多扭曲激烈的戏剧性,没办法满足一般历史学家对矛盾体分析的渴求,也没办法满足历史看客们病态的看戏欲望,所以关于西庇阿的著作并不多,而国内的译介就更少了。因此哈特的书就更加可贵了,我们可以从中读到这位温和克制,机敏智慧,无私慷慨而富有远见的一代罗马兵圣的风流远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