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方厨房读后感锦集

北方厨房读后感锦集

《北方厨房》是一本由蒋韵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方厨房》读后感(一):终于明白了蒋女士的上一本书?

蒋老师说她的文字注定寂寞 不是这样的 讲故事人和读故事的人不分辈分年纪 国界性别 终究会重逢

#读蒋老师的第三本书

第一本是10年前看的 《隐秘盛开》

第二本是2021年年底看的 《你好安娜》

第三本就是 《北方厨房》

意外发现跟蒋老师竟是老乡 她是开封 我则出生在河南

更没想到的是她和笛安的关系 虽然没看过笛安的书 但却听过她的名字

最后一个惊喜是昨晚 就在昨晚 通过凤凰网微信直播看到了蒋老师 哈哈 好像粉丝见面会 我喜爱的蒋老师 终于隔着屏幕见到真容了 完全没有失望 谢谢您呕心沥血的创作 致敬

《北方厨房》读后感(二):非常值得入手的一本课外书

尽管人们不仅早就对所谓“民以食为天”这样的说法耳熟能详,深知食物乃是人类得以维持生命存在最根本的事物之一,但我却从来都没有能够想象得到,蒋韵竟然会在不期然间写出了一部以食物为中心事物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北方厨房》。不过,反过头来想一想,由蒋韵写出这样一部以食物为聚焦中心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倒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可讲。

《北方厨房》是一本关于中国食物、中国胃、中国家庭的书,收录了大量在中原地区流传已久的小吃和主菜,以食物为线索串起了一个北方的行医世家——孔氏家族长达七十年的风风雨雨。孔氏一族三代成员对家国、历史、生命、自然、文化的体认和抒情,正名温柔敦厚的女性传统。

历史飘风淋雨,时代变迁不定,孔氏家族执掌中馈的三代主妇:奶奶,母亲,我(蒋韵)用女性的力量护佑家族平安延续。一样一样食物的烹制,饱蘸了丰富的历史情感,厨房里的治愈秘方,构筑了一条隐忍无声又温柔敦厚的母系链条,保证爱完整纯粹、毫无损耗地传递下来。以正义和良心为基准的个人成长史、厨房社会史、精神文化史,食物更迭背后往往缠绞着个人经验和社会信息。一粥一饭、一菜一羹,弥纶中国式家庭伦理,体认日用伦常之爱,出场的人物也特别具有北方中国的性格色彩:忠义、平实、豪爽。无论是平常的饭菜粥羹,还是考究的待客大宴,它们既是家庭成员共享天伦之乐的载体,也是世情人际层面的沟通密码。舌尖百味,情之不尽。

最后,蒋韵由对美好食物的抒写转向冷峻的反思发问。在后疫情时代,人类应该自省不断挑起祸端的舌头。蒋韵表以深深的隐忧。这本以“吃”为主题的书最后却以这样的文字结尾:“也许,有一天,人类会找到、并严守自己食物链的界限。

《北方厨房》读后感(三):食物的记忆

非常喜欢。作者借由家庭三代主妇有所延续有所背离的主厨时期描写了人与食物的故事:告诉我你在吃什么食物,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非常喜欢最后的小说:《我们的娜塔莎》。

娜塔莎,一位普通的远嫁中国的苏联女性,不普通的是中苏交恶的时代。小说围绕四位女性的友情展开,她们如何因为食物交好,又如何因为时代压在她们脊背上的噩运而被迫分离。

“我们没有权利任性,没有资格任性,没有权利让我们的亲人,为我们担惊受怕,受我们牵累……”时代最残忍的就是它不由分说、不听劝解、无视苦难与悲痛,把残忍丢给你,不给你喘息的机会。

“让曾经温柔明媚的你学会残忍与决绝。和还没来得及抄录的菜谱,和那些菜式后面的故事,互为知音的那种默契与欢喜和期待的采蘑菇、野游和一诺干金的承诺,和不畏惧人言和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友谊情义,和对被欺凌者的悲悯和坦荡骄傲、崇尚自由、特立独行的那个自己一一告别。

仅仅是一点小风浪:她就现了原形。杜若含着眼泪徵笑。现在,她是一个她曾经鄙夷的那些人中的一个了,滚滚洪流中的一个了。怯弱、自私、猥琐猥琐、不敢承担、人云亦云。”

小说的最后,杜若开了一家俄罗斯餐厅,延续着“丽人行”三人食物的记忆,用一碗“鲜菇菌汤,汤里面煮有饺子。”弥补着年少的缺憾,告慰着娜塔莎的在天之灵。

让我眼馋的食物:

“一碗素面,加小小一勾猪油进去,哦,天地变色,换了人间。”怀念妈妈煮的一碗白面,挂面,肉丝,猪肝,青菜,荷包蛋。是我胃病回家休养便十分怀念的食物。

记录一下大列巴配腐乳的吃法,新奇的很。

《北方厨房》读后感(四):时代的厨房里那些“被摧毁的生活”

哭着读了60页,然后抹了一把鼻涕给伟长老师发消息。

反正我不怕他笑话我。

每个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家庭都是一个中国的时代故事。 蒋韵老师对往昔的细节描述,一句句生生拽起我儿时记忆里的边角余料,激发我回忆起更多听姥姥姥爷讲过的往事。

不烂子、蒸菜蟒、土豆色拉……那些留在时代里的菜名,如果换成地环儿、韭菜盒子、苏伯汤,就是时隔四十年后另一个北方孩子的儿时记忆。我知道,书里描述的不是菜,是记忆,是时代,是伟长老师说的“被摧毁的生活”啊。

书里的故事不是浓油赤酱,是一道熬了好久,颜色浅浅味道浓浓的汤。我码不出蒋老师那么细腻而四两拨千斤的字,只配在每一页的字里行间疯狂点头,划线,抹眼泪。蒋老师说到自己喜爱家乡开封,却没有现实主义的具体回忆,我完全懂得;说到她对家族历史有很多不确定和“据说”,我懂得;说到她很感动于姑姑能生动回忆生活点滴,我以为我也懂得。

我也是羡慕蒋老师姑姑的这种天赋的——因为自己总是回忆不起生活里的细枝末节,所以时常怀疑自己不爱生活,于是在书页上写下了如下照片上的话。可是伟长老师竟然先我一步,说,“你洋溢着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难道就因为我看书看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我简直怀疑他在监控我,怎么知道我刚刚脑子里盘桓的反向想法?我把这张照片发给他,他说,“你说没有记忆,只是没有被激活而已”。

这话真治愈。

真的谢谢蒋韵老师写了这么好的文字,谢谢伟长老师快递的三八节图书包。并祝,蒋老师的小外孙女找到自己的梦想,研究冠状病毒很棒,开美甲店也很美。

《北方厨房》读后感(五):烟火气和锅台里的时代历史

北方厨房 有感

本来想像袁老师一样起一个藕煤和玉兰花里的长沙史这样浪漫的标题,但是迫不及待,想赶快把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想法敲下来。

北方厨房,是蒋韵老师家族的烹饪史,不自觉得牵出许多有关吃的回忆。就像流水账一样,记下来。

提起吃的,我其实是挑食的,饭菜里那些配菜,像牛肉面里为了好看搭配的青菜,这样的东西我是一概不吃的,大概是从小被姥姥养叼了口味。

从幼儿园到小学那段时间,饭菜吃的最多的就是姥姥做的。我们是个大家族,每到周末,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我们总会齐聚在姥姥家,吃一桌家宴。主菜通常富有重要的意义。

这其实要从时代讲起,闯关东时期,本是山东的姥姥,跨越半个中国去到富裕优渥的黑土地,一呆就是三十年,孕育出我母亲那一辈的五个子女。而到我们这辈又都纷纷回到山东这片故土。所以,提到吃,我们家是融合了山东与东北的口味。姥姥蒸的山东大馒头,让我姥爷吃了一辈子,尽管东北的五常大米全国闻名,姥爷一口不吃,只挑姥姥蒸的馒头。

馒头是主食,默默填饱山东胃,承担了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色。而家宴的主角必和东北相关。比如亲戚托人从东北邮寄过来极好的干蘑菇,在千禧年互联网并不发达的时代,干蘑菇是极为珍贵的。姥姥会为了这口蘑菇特定挑一只土鸡来配它。来自东北的干蘑菇,被水泡发,又润浸在鸡汤里,一口下去满是鸡肉的鲜美和风干蘑菇独有的熏干味道。这样的干蘑菇,长大后我从未再吃到过。

我是个杂食动物,鸡心鸭肠鸭血从来来者不拒,大概也是从小就养成习惯。逢年过节,舅舅会拿来品质极优的猪血,是公司养的猪,过年杀掉,血和肉一道分下去。猪血的最佳搭档是酸菜。这种酸菜不像是南方吃的酸菜,而是用白菜腌制好的。天气转凉,姥姥便会腌制一大缸,最后用一块石头压在上面,最上面总会飘着一层白色的霉菌,我见到总是忍不住把手指伸进去搅动一番。腌好的酸菜搭配猪血,去腥解腻,优质的猪血并不是细腻光滑的,而是像蜂窝煤一样,孔洞越多我越爱,因为里面的汤汁微酸,极其下饭。可这样的美味仅在一年享有一次,每次吃到,就会想起今年又会有几只任劳任怨的母猪被宰杀。

除了这种季节和机会限定的美食,还有一类食物,是姥姥的心情才有的。第一样是豆包。红豆是要提前浸泡好再用高压锅煮过,最后用擀面杖一点点捣碎,团成丸子,包在面里。豆包做起来极为麻烦,每次要费好多功夫,但我爱吃,姥姥总是不辞辛苦,蒸上满满两大锅,在冰箱里冻好,每次我来就热给我吃,我百吃不厌。

另一样是牛肉酱,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很久没再吃到了,牛肉粒不大不小,用筷子一夹刚好能夹起,里面还放了辣椒,就着豆包一起吃,我能吃三个。但是听说,牛肉酱做起来更加麻烦,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仔细把握,姥姥也从没说过。随着她年龄越来越大,牛肉酱就已经绝版了,她没再做过,我也就没再吃过。因为它的味道,无可代替,彻底消失在我的味蕾上,成为了历史。

之前提到,母亲这辈重新回到山东,从头开始,从头打拼,一大家只有姥姥家有那样大的房子,能装下我们这十几口。所以家庭聚会从来都是在姥姥家。直到后来,大家各自打拼,也同样拥有能够容纳十几口人的房子后,也会时常变动聚餐地点。比如,会经常在我家吃烤肉,蘸料必须是从东北寄过来的齐市蘸料,烤锅则是韩国货。

青岛,是个港口城市,对外贸易极为发达,千禧年正是对外招商引资最为鼎盛的年代,许多韩国企业漂洋过海驻扎在青岛这个港湾。虽然现在韩国企业逐渐搬到像印度这样工厂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韩国料理和日本料理却依然在青岛枝繁叶茂。我母亲是语文老师,教中国孩子,也教韩国人。所以,小时候我时常能吃到异国风味的食物,像韩国泡菜,韩国烤肉。韩国烤肉锅就是从韩国人那边来的。

总之,孩童时代,日子无忧无虑,连着在吃什么这样的问题上也从未发愁,总会最好吃的东西端到桌上,我只需要大快朵颐就好。对比现在远离家的日子,是远远比不上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