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128号房间》经典读后感有感

《128号房间》经典读后感有感

《128号房间》是一本由[法]凯西·柏妮丹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28号房间》读后感(一):时隔多年的相遇

我发现法国人真的很喜欢跟书有关的小说,刚刚读过的《退稿图书馆》也是关于一本从未出版的退稿,现在的《128号房间》开始于一本被遗忘在酒店的小说手稿,围绕该书展开一个新的故事。

1983年,二十三岁的西尔维斯特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他手上尚未完成的小说会在三十三年后影响了为数不多的读者,它本身的经历更是妙不可言。

2016年,安莉丝·布里亚尔在布列塔尼美岸酒店128号酒店发现一本小说手稿,出于职业敏感,她决定将其物归原主,寄往书中第一百五十六页出现的地址,幸运的是作者西尔维斯特在一个月后真的收到了安莉丝的包裹,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安莉丝从西尔维斯特那里得知这本手稿在1983年丢失,不知是何种冲动,她决定和闺蜜麦吉一起追寻它三十多年来的游历,安莉丝通过酒店的帮助找到把它留在128号房的读者娜依玛,从她身上得知它来自一名叫罗密欧的调酒师,他在罗斯科夫图书馆的捐赠书里发现它。

维克多·克莱尔,欧洲事务特派员,正是他把小说留在罗斯科夫,跨国旅程正式开始,他在布鲁塞尔一家足球俱乐部的椅子上发现它,安莉丝为自己找了借口独自前往布鲁塞尔。

一名足球队员的母亲艾伦·安东告诉安莉丝,这本手稿来自她读书俱乐部的朋友威廉·格朗,目前他住在伦敦,故事正式开始。

西尔维斯特的小说就像一份正式通知,告诉他们,是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威廉终于鼓起勇气跟女儿坦白他的愧疚与悔恨;他的母亲丹妮丝见到爱人大卫;麦吉跌跌撞撞地迈向新感情,安莉丝终于跟自己和解,跟巴斯蒂安和解。

《128号房间》读后感(二):这是一本“光是围绕这本小说离奇的流浪路线就可以衍生出另一部‘小说’。”

《128号房间》

这是一本“光是围绕这本小说离奇的流浪路线就可以衍生出另一部‘小说’。”

因为一本书稿串联起了它所遇到的所有读者,当这些读者被一份“冒昧的”信到访的时候,他们内心中一定充满着疑问;但当他们了解信件的意图的时候,他们内心一定充满着释然-----对过去的释然,因为这本书稿回到了作者手中;对未来的释然,因为这本书将会得到作者的完结。

从读者的回信中,能够感受到书籍所带给他们的影响,也让他们成为了更加温暖的人。

“ 贝尔波勒 2016年12月31日

距跨入新年还有几小时,我迫切感到自己需要写点什么。所有我最爱的笔友此刻都在身边,我用不着给他们寄信以澄清思路或解放情绪。所以我凌乱地记录了几页,没有真正的收件人,就像一个女孩在她的日记中倾诉。 ”

看到这里,忍不住搜了一下自己那一天的微博,这一天我还在宿舍,刚上大学的愉悦之情还未消散,还在努力在放假后留校学习。那时的我又怎会想到远在异国他乡的一堆人正因为一本书稿而相聚在一起,谈及各自的过往,谈及这份书稿给予他们的影响。这份书稿不断地影响它经手的每一个读者,最后影响了它的作者。

“你们正小心翼翼地迈向不确定的未来。

毕竟,未来不总是被随机抽中的吗? ”

P.S. 我要用书中经常出现的结尾形式来作为结尾(这样做简直再恰当不过了),在读书的过程中,能感觉到这些读者都是极具温暖和幽默感的人,他们时常在语言上的“不礼貌”和“不理智”让我感到很愉快。

P.P.S. 也要感谢译者(刚在豆瓣上找到了译者:三禾心(王秀慧)),这本书的在翻译上就很多让我感到无比舒服的地方。

P.P.P.S.如果下一次准备再读一遍的话(概率可能比较低,因为还有很多值得一读的书),我会做一个图谱,把里面信件的人物关系连接起来,我想那一定很棒。

《128号房间》读后感(三):《128号房间》——痛哭之后,笑对生活

好像我们很容易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这是必然的吧,因为所有喜爱文字的人在情感上都是相通的,而那些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情感更值得我们妥善珍藏。

《128号房间》是法国作家凯西·柏妮丹的浪漫之作,讲述了一个由一份被遗失的手稿引发的探寻故事。在布列塔尼海岸酒店的128号房间,安莉丝被一份小说手稿深深打动,她通过一封封往来信件,去寻找手稿的主人,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与手稿相关的故事也让这份手稿变得意义非凡。

《128号房间》,这个题目带给我们深深的悬念,而当我们打开这本书会发现,故事的主角竟然是一本被遗失的小说手稿,发现它的安莉丝因为职业关系对文字有着极强的敏感,又因为她被这本小说里带有自传性质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于是,执着的她想尽一切办法去探寻这本手稿的主人以及这本小说所经历的一路轨迹。三十三年的时间里,这份手稿都经历了什么?谁遇到了它?有又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将时间一点点倒推,一个个相关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酒店的调酒师、欧洲事务特派员、扑克职业玩家、因抢劫而入狱的男子、疗养中心休养的女子、儿童画画手、手稿的作者……这份被遗失的手稿,辗转走过了难以置信的路线。而所有与这部手稿不期而遇的人都阅读了这一本本不该出现在自己手里的小说,他们都被故事里纯粹而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依靠着这一份感动,他们打起精神,鼓起勇气,度过了自己人生中的凛冽寒冬。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人,因为这一本有着联络人心力量的书,因为一位读者的执着,相互之间产生了交集,也带来了许多美好的邂逅。一本被遗失的小说,串联起爱的故事,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是的,一部小说可以给我们带来深远影响,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也改变了我们。

这部小说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整部小说是用一封封信件串联起来的,没有环境衬托,没有心理描写,甚至没有故事情节的高潮迭起和情感冲突,而我们却在这些信件的对话中,勾勒出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轨迹,以及在这些故事背后那些焦灼的情感。而这些信件串联起来几个人的人生故事那样让我们心潮起伏,这些故事里有遗憾、有悔恨、有痛苦、有犹豫,有坚定、有深情、有感动,有世间的温暖,更有生命的救赎。

“没有人不是留着疤痕继续生活的”,而文字却有着神奇的、超乎常人想象的治愈力量,让我们痛哭之后,笑对生活。

《128号房间》读后感(四):温情悬疑佳作

一本遗失在酒店床头柜的书稿,究竟能牵扯出多少段人生?本书以信件为载体,追寻续写者为线索,一层层为我们揭露相关人士不为人知的过去,以及书稿内容为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最终,当续写者的身份渐渐浮出水面,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逐渐清晰,作者三十年来的遗憾得以补偿,所有参与者的故事也将归于圆满……

信件体的悬疑故事并非本书作者首创,事实上,与众多悬念丛生、紧张刺激的优秀悬疑故事相比,本书只算得上一本披着悬疑外壳的温情小说。是的,即使文中并不缺少谜题铺设、伏笔制造,但所有的写作技巧都是为了引出一段又一段人生故事,甚至到小说最后,书稿续写者的身份似乎已不再重要,我们更想看到众多登场人物如何从过去的不幸中走出,是否能收获完美结局。或许,这就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书中人物的曲折经历作为小说故事稍显老套,若是平铺直叙,不免会让读者感叹:“又是一本鸡汤文学来进行说教!”本书信件体的形式与倒推式的悬念设置恰好弥补了戏剧冲突不足的这一缺憾,从技巧上将一个简单的故事变得精彩。同时,本书也敢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一些情节套路。比如,在小说开头,女主人公发现书稿后,迅速与三十前遗失稿件的原作者取得了联系。这一情节若放在推理小说中,可能全书就会围绕寻找原作者而展开;若是爱情小说,那么之后肯定是女主人公与原作者在信件来往中暗生情愫,却又面临着世俗压力,不断在分分合合中纠缠……说实话,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一直担心女主人公与原作者会在交往中相互爱慕,好在这样的狗血情节并未发生。当然,爱情是任何小说都无法避免的主题。在寻找续写者的途中,女主人公的好友与书稿的某一任拥有者便产生了美好的爱情。他们之间一见倾心,二见钟情,却因彼此过去的伤痛退缩,两位最终情归何处,有待读者自己去找寻。比情感更重要的是救赎,这也是我所认为的本书贯穿始终的主题。一本未完成的书稿究竟有多大的魔力,能够让每天疲于奔命的职场女性,抛下丈夫孩子,跨越不同国家只为找到一个不知是否存活于世的续写者;让青涩的男孩向爱慕多时的女孩勇敢示爱;让遭受性侵生下孩子却又将其遗弃的母亲开始面对的过去,接纳“陌生”的儿子;让常年奔波于欧洲各国的特派员下定决心换掉工作;让痛失父母的女儿放弃自杀念头,决定好好生活;让数十年过着隐居生活的原作者开始走向外面的世界……当然,那份另所有人痴狂的原稿在本书中并未呈现。我相信,这也是作者的刻意留白,或许,作者是想借这份所谓的原稿告诉大家,有些时候仅需一个契机,人生就会发生重大改变,那份原稿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想要改变的态度与决心。

诚然,本书也并非没有不足之处。信件体的写作方式固然可以让读者轻易代入每个角色,与他们产生共情,但在阅读之初,我们也很容易被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所困扰,在没有任何情节铺垫的情况下,无法在人物登场的第一时间了解其背景,特别是当读者与写信之人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时,总是会令人觉得一头雾水。比如在信件来往中,女主人公的身份渐渐被人猜出,这个谜团却是在小说结尾才向读者揭露,不免让人有种故弄玄虚之感。不过,这样的疑惑情绪会随着阅读深入而消散,作者会用文字引导着你慢慢探寻真相。也许是受教师身份的影响,作者在创作时极善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再指引读者找出答案。因此,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本书绝对值得二次阅读,在大致清晰故事发展脉络,明了手稿丢失、续写真相之后,对故事情节线索进行复盘,一定会因发现初读时忽略掉的细节而惊喜万分。另外,作者也善于制造矛盾,女主人公和原作者在找寻小说续写者一事上也是几经博弈才达成共识,还有前文提到的女主人公好友的“坎坷”爱情,都为小说增加了不少看点。

正如亚马逊官网上首条评论写道,本书几乎包含了一切元素:悬疑、爱情、亲情、友情……很难想象一部仅有十几万字的小说,在融入众多情节后,并不显得杂乱无章。作者用信件把追寻真相途中遇到的所有人的故事串联起来,令小说看上去并非冗余的故事堆砌。同时,这样的创作方式,也使发生在众人身上的各种离奇故事成功合理化,让读者相信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在续写者身份揭开之时恍然大悟,并认可这样的结局。其实,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还隐藏了不少巧思,在此我仅抛砖引玉,期待读者能提出新奇的看法。在我看来,评判一部小说是否优秀的关键在于情节是否引人入胜,内容是否能令读者保有持续阅读的欲望,除此之外,体裁、格式、甚至写作文笔都只算锦上添花。本书便是这样一本对读者来说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小说,相信所有读过之人都会感叹于其情节设置之巧妙。值得一提的是,《128号房间》是本书的中文版译名,其英版书名为The Lost Manuscript: A Novel,即一部遗失的小说手稿。与英版书名相比,中文版更能体现东方语言的含蓄之美,而纵览全文,译者也尽量在保留原义的基础上对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了本土化处理,为读者扫清了阅读障碍。所以,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一读这样一本优秀的小说呢?

《128号房间》读后感(五):爱•书•人:关于书的极致浪漫和理想——《128号房间》的故事

凯西·柏妮丹的《128号房间》被称为法语版的《查令十字街84号》和《岛上书店》,一定要放在一起的话,那这三本书都讲了关于爱、书和人的故事。书将爱书的人们联结在一起,在不同的地方上演着人们爱书和爱人的故事。 一、《128号房间》中的谜题

《128号房间》更像是一本由书信集构成的推理小说,充满悬念,笔者在阅读时头脑中出现了很多问号,这些疑问的侧重点随着故事的展开,也在发生变化。当看到安莉丝愿意为了一本被丈夫判定为被作者遗弃、品相糟糕、没有价值的手稿四处奔波时,当看到一本小说手稿给有缘读过它的人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时,对小说究竟讲了什么故事是笔者最大的好奇,什么样的文字和故事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使读过它的人的人生发生改变。随着手稿丢失的轨迹的年份逐渐向前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他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化,这些人中也包括手稿的作者,笔者的疑问逐渐变为那本小说原稿在流浪漂泊的过程中还给哪些人的生活带来了改变,那些人现在的生活状态怎么样。最后看到小说手稿后半部分的作者出现,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终于露面,笔者好奇的是那些人多年前经历了什么,怎样的美好爱情让作家创作出了一本这样的书,又是怎样的遗憾让这份美好只存在于小说中。因为这本小说原稿或重聚或相识的人,克莱尔和西尔维斯特,大卫和丹妮丝,麦吉和威廉,他们的爱情将何去何从。那些在小说原稿遗失轨迹追寻之旅中相识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又将如何维系彼此的关系。

读完《128号房间》,对于那本小说原稿的内容也只能大致推测出是年轻恋人的青涩爱情故事。1982年克莱尔和西尔维斯特在香槟区相识相爱,现实让二人知难而退,爱情落幕于秋天。西尔维斯特选择用文字缓解悲伤,克莱尔在身患恶疾时用4年时间补完小说的结尾,实现康复,纪念逝去的爱情。两个人在年轻时错过彼此,1983年到2016年,兜兜转转30余年,青年变老年,因为一群爱书的人,他们有机会重逢,平淡生活有了希望和激情。 二、爱·书·人:关于书的浪漫和理想

一本书真的会改变很多人的生活。这是一个很浪漫的故事,陷入爱情中的年轻人用文字写下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有缘读到它的人,给这些人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书稿在一个又一个读者手中流传,有缘人寻找书稿丢失轨迹的过程也改变了故事主人公的生活。失去父母的艾尔薇在收拾身为编辑的继父阿希尔的遗物时发现手稿,读完小说后,从酒精和毒品中实现自我拯救,在蒙彼利埃的疗养院认识大卫,将书托付给他。深陷盗窃泥沼的大卫在书中感受到对丹妮丝的爱情,决定重新开始生活,虽然在他决定洗心革面的那一刻迎来了他最长的牢狱之灾,在被捕前一天将书交给丹妮丝。丹妮丝的儿子威廉在收拾父亲的遗物时发现小说手稿,被深深打动,在结尾写下诗作后分享给布鲁塞尔读书俱乐部的朋友。读书俱乐部的艾伦·安东想要将书分享给巴黎的闺蜜,却被女儿遗失在比利时许尔登贝尔赫球场的更衣室。维克多·克莱德在更衣室长凳上获得小说,读完后决定改变自己在两地无休止奔波的生活,将自己的藏书捐赠给罗斯科夫图书馆。酒店服务员罗密欧在图书馆捡到手稿,勇敢向图书馆管理员表达爱情,将书稿留在沙滩上吸引游客阅读。身患抑郁的娜依玛在沙滩上捡到书稿,感受到人的存在的微不足道,从而有了活下去的欲望,将书留在第一次见儿子的布列塔尼勒孔凯市美岸酒店128号房间,希望可以继续传递。安莉丝度假时在128号房间发现手稿,开始了找寻之旅。大卫在信中说,“虽然它对我生活的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对其他人来说,也许还来得及……所以请告诉这本书的作者,请他把他的书带去学校、医院、监狱……总之任何一个失路之人需要路标的地方”。大卫的人生在1996年因为书稿发生改变,却又陷入漫长的牢狱之灾。10年之后,他再次因为书稿与故人重逢,再次醒来,“往后的时日有了光”。这些被感受到被不断传递的属于书中故事的美好让手稿得以再次回到作者手中,让寻找丢失轨迹的过程得以推进,让更多参与其中的人的生活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只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爱,还有爱书的人对于书的爱和这份爱的扩散。

《查令十字街84号》同样是爱书的人之间的书信集,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它没有什么悬疑色彩,更多的是爱读书的人关于书的跨越国家和大洋的交流。海莲居住在美国纽约,靠写书写剧本为生,德尔居住在战后萧条的英国伦敦,开一家旧书店,一个买书一个努力找书,从未见过面从未通过电话,通过信件往来彼此信任20年。他们在信件中,分享彼此的生活,未曾谋面,却如老友一般熟稔。《岛上书店》讲了一个在小岛上开书店的人的故事。A.J中年丧妻自暴自弃愤世嫉俗,一成不变的生活因为被遗弃在书店的女婴玛雅发生变化。他开始爱人,有了爱人,不再是孤岛,不再孤单。爱丽丝岛的居民很喜欢小岛书店,故事的结尾虽然悲伤但也充满希望,书店得以保存,新的热爱书的图书采购员来到了书店。

三个故事都极致浪漫,浪漫到会有人嫌弃是心灵鸡汤,可读一些关于书的浪漫故事,不失为美好的享受。这三本书把关于书的美好理想发挥到了极致,一份书稿在30余年的辗转中改变了有缘读过它的人的生活;两个未曾谋面的人凭借对书的热爱,维系20年的友情,建立最高的信任;人对书的信任唤醒了人对人的爱,这份爱将人从孤岛中解救出来,书店通过书将爱传播。在这个世界上,好像真的没有比安静读一本书更让人向往的事情了。阿米莉娅离开小岛书店时写道,“我全心全意地爱着小岛书店。我不相信有上帝,我没有宗教信仰,但这家书店对我来说,是最接近我这辈子所知道的教堂的地方。”

小岛书店和查令十字街84号这样的书店,阿米莉娅这样的图书采购员,德尔这样的书店店员,安莉丝这样的图书编辑,克莱尔和西尔维斯特这样的作者,无数诸如海莲、大卫、娜依玛这样热爱读书的人们,共同书写了这些充满爱的关于书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故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