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藏书票之话的读后感大全

藏书票之话的读后感大全

《藏书票之话》是一本由[日]斋藤昌三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藏书票之话》读后感(一):属于爱书人的“小众艺术”

这本书的受众只是少数的读者,对于爱书人来说,是一本难求、异常珍贵的。对于任何人一个“喜欢读书”或是“爱好书籍”的人来说,书籍的损毁或丢失打击都是巨大的,而藏书印和藏书票的出现,便是为了守护书籍免于失窃。它是藏书的附属物,是藏书者的信物。

最初,我只是觉得小小的藏书票甚是有趣,了解后才明白这其中大有学问。一枚好的藏书票,也是收藏者艺术修养的体现,制作藏票时,最理想的是铜版、石版和原色版。当然,有的收藏家对版画感兴趣,甚至亲自上阵自刻自画,属于手工艺人的独属浪漫了,毕竟亲手制作的物品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枚藏书票就像是一幅缩小的画作,可以是可爱的、迷你的、惹人怜爱的。藏书票也是书籍的一种美化装饰,是持有者身份的体现和标识。而这本书中收录了各路名家的藏书票,欧洲作家的藏书票显然更加的写实、细腻,而日本收藏者们的藏书票显然更偏好于简单的图案、有趣的内容,标志的符号。

书中讲述内容并不多,主要是对各类的藏书票进行了一个展示,作为我这种图册的深度爱好者,是很有福音了,想要浅浅了解一下藏书票的,也可以了解一下,里边讲述了藏书票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制作的方法。深度学习的话,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阅读相关书籍。

因藏书票、藏书印这类的制作过程比较繁杂一些,喜欢、了解的人群也不多,所以普及率不高,希望随着时代发展的进步,有更多的人愿意了解它,将这个文化传承下去。藏书票中也藏有许多小故事,希望有机会可以和相同兴趣的人,一起去探寻。

作为一名对绘画还饶有兴趣的人,藏书票的对称之美、满版之美、流线之美、对比之美也是让我十分的沉醉其中。书山无巅,我们脚步不止。

看来藏书票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每个书签看起来很薄,但拿在手里又那么的有份量。

《藏书票之话》读后感(二):鲁迅的十块大洋——一本藏书票的使用说明书

《藏书票之话》是日本藏书票鼻祖斋藤昌三力作,被誉为“东方藏书票的圣经”! [作者]:斋藤昌三 [翻译]:魏大海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的一大波2021年8月版《藏书票之话》是我国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全面介绍了藏书票的基础知识及东方藏书票历史。

章节目录: 第壹章 前言 藏书票的主旨 制作的种类 贴附的位置 制作的准备 第貳章 藏书票的起源 日本藏书票史 装帧与藏书票史 第弎章 藏书票爱好者与收集趣味 日本藏票界领袖与藏票会 藏书票制作者 附录 日本藏票会作品概评 藏票同好会作品 藏书票余谈 等 藏书票对于国内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的确,在我们的印象里,关于书籍的周边,普遍的多是书签和书皮纸,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出现了文创帆布包、海报等等。

而在历史上,藏书票也曾是文人墨客间风靡一时的文创衍生品。

藏书票的功能与藏书印相同,都是藏书者的个人标志,以此来守护书册免于失窃。藏书票因其制版方式和大小形状的不同,更具有收藏乐趣,也成为了一道书籍藏品中的风景线!

藏书票可以有不同的制版,如铜版、网版、凸版、木版、石版等,一些辅以珍贵绘画、图案或文字,以此来适应不同的书籍种类,使之恰如其分,匹配得当!因此藏书票也能从一定角度上看出藏书者的品位和喜好。

藏书票更像是一种小众文化,它虽没有流行于现在的读者中间,却也始终有它的一席之地。现如今,读到这本书,我更觉得藏书票是一种个人的兴趣爱好。就像有些人喜欢给书籍划线做标记,有些人喜欢贴便签纸,还有些人喜欢作读书笔记……藏书票也是这样一种可以自行制作自行发挥的可爱之物。

不拘泥于一种形式,用自己的理解去做属于自己的藏书票,也不失为一种赏心乐事。

这本书中介绍了很多藏书票知识、应用、制作、历史、藏书票作品等。通过欣赏当时的藏书票,我们也能侧面了解一些当时的世界各地的绘画和标记风格。

如同集邮和做卡牌,以小见大,看见其背后的故事,感受安静的艺术作品里蕴含的波澜壮阔,脑海里升腾出画面,胸腔里迸发出热忱,这大概就是藏书票爱好者共同的心境感受吧!

《藏书票之话》读后感(三):藏书票之爱

前阵子在中图网买书,换购了一张藏书票。拿到小小藏书票的时候,不由得感到有一丝趣味。藏书票是什么?藏书票是什么时代产生的?藏书票又有哪些种类?一系列的问题涌上心头。

抱着疑问,买了这本日本藏书票鼻祖斋

藤昌三的著作《藏书票之话》。在书中,对藏书票的制作、各国藏书票历史、藏书票主体和有关机构、代表性藏书票等做了介绍。

斋藤昌三,被看作是日本藏书票鼻祖。他是藏书家、版本学家、书话家、藏书票研究家、日本近代文学研究家和性学家。曾在商界任职,后转入文坛。他迷恋文史,爱书如命,是名副其实的书痴。

01藏书票的起源和种类

藏书票被成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是贴在书的首页、扉页上带有藏书者信息的小版画或微型版画,材质上常见金属质地、木质、纸质等,一般长度是5-10厘米大小。除了主图案外,还要藏书者姓名或别号、斋名等。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后于20世纪传入日本,后由日本传入了中国,被部分文人喜爱。中国也有许多版画家投身于藏书票的创作,叶灵凤便是之一。

藏书票不仅代表着藏书者的个人品味,而且代表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特征。

比如英王查理二世的藏书票,是以两头狮子捧一面盾牌的王室纹章为图款,是典型的纹章藏书票,代表着权利和威望。

藏书票主图案除了权柄、武器这样象征权利的图案外,还有写实、浪漫风景、寓言、几何形状、人物等。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加之收藏者的署名和设计者的威望,赋予了藏书票不同的收藏价值。

藏书票按照形成方式,大体分为手绘藏书票、版画藏书票、印制藏书票、电子版藏书票、剪纸藏书票,其中剪纸藏书票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与藏书票的完美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藏书票,不仅具有我国民族特色,而且间接地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

02藏书票在中国

如果说日本藏书票鼻祖是斋藤昌三,那么藏书票在中国的普及,离不开叶灵凤的努力。是他,搭建起了与斋藤昌三友谊的桥梁,把藏书票文化真正引入到了中国。

鲁迅曾在鲁迅日记中写道“夜至内山书店买《藏书票之话》一本,十元”。书话家叶灵凤呢,不仅搜集日本藏书票和有关资料,而且顺藤摸瓜找到了斋藤昌三。

斋藤昌三送叶灵凤《藏书票之话》初版本和《纸鱼繁昌记》,叶灵凤则回报叶德辉名作《书林清话》和《书林余话》。就这样你来我往,开始了十多年不密切却动人的深交。两位书痴在书信中诉说对藏书票和书籍的热爱,呼叫交流切磋。

这种对藏书票的热爱和共同爱好下的深交,加上叶灵凤经常函购各种藏书票的书籍,频频出入旧书店,广泛搜集材料,最终有了叶灵凤在1933年12月《现代》上《藏书票之话》的发表。

剪纸藏书票

在文章中,叶灵凤系统介绍了藏书票有关的各种知识,还附录自己设计的藏书票1枚,其他各国的藏书票16枚,由此掀开了我国公开介绍藏书票艺术的先河。

叶灵凤亲手绘稿、刻印的这枚藏书票被业界称为“凤凰票”。主图案采用“凤凰与缠枝”的石雕图案,采用灰黑红三色相组合,恰好契合他的姓名,不仅具有西方藏书票的设计特色,更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特色。

当然,除了叶灵凤,还有很多人对藏书票文化产生了推动作用,比如鲁迅先生倡导的版画创作运动推动了中国藏书票的发展,李允经撰写的《中国藏书票史话》,舒惠芳撰写的《中国藏书票艺术鉴赏》等,让我们对藏书票文化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叶灵凤“凤凰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