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小龙 : 神话和真实读后感锦集

李小龙 : 神话和真实读后感锦集

《李小龙 : 神话和真实》是一本由【美】马修·波利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2021-6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小龙 : 神话和真实》读后感(一):他离开很久了,我很想念他。

从我出生起,他就已经是一位历史人物了,我只能从吉光片羽中去找寻他的身影。我开始读哲学,练功夫,直到2016年跟随史旭光老师学习截拳道后,顿时觉得我的生命圆满了——我成为了李小龙先生的徒子徒孙,并一步步向他靠近。 自去年年初回家后,除中途有次专程回去探望师父外,并无其他再与师父相见的机会。偶尔师父问起训练进度时,我总含糊其辞,生怕最近的偷懒松懈又被师父埋汰。师父的新译一经发售,我便迅速入手,数着前言后记里的那股较真劲儿,又好像回到了印心会的课堂上一样。 有关李小龙先生的传闻及文章数量纷繁芜杂,品质参差不齐,但这本将近700页的传记,其资料详实、故事脉络、阅读体验都是无可挑剔的。在阅读这本传记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李小龙先生就出现在我面前,直到尾章我才回过神来,他已经离我们而去48年了。我向同学确认了一下,今年确实是2021年,我不得已怀着沉痛的心情再次接受了这个事实。 他离开很久了,我很想念他。

《李小龙 : 神话和真实》读后感(二):能否成功取决于渴望成功的欲望有多强烈

渴望成功名声财富、在实践(打架)中不断验证所学而不断否定修正自己、质疑权威、必不可少的交易和推销思维、爱"现"的性格、好学善思、魅力气质,美国60年代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对中国功夫纯粹的爱,这些造就了李小龙的成功。

在那个时代,李小龙的成功是非凡的,完成了一个华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与任务,而极端功利务实的美国社会也为李小龙的成功做了强有力的背书。

李小龙与好莱坞(明星们)、"学生"们的关系,帮我们打开了李小龙真实面临的心境与选择。

事实上,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需要验证和冒险,别人都在朝九晚五的"正常"的工作,李小龙每周却像"度假",天天跑步、锻炼、看书,没有强大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想象,是做不到的,你以为的慢其实是快,书里面从没有渲染李小龙无敌,但他取得的成就足以彪炳史册。

另一个问题,你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注意不是怎样的中国人、美国人、俄罗斯人,以及任何什么什么的人,而是"人"本身。

李小龙走过的路是有借鉴意义的,有前人指路,有灯塔,有目标,我们更能信心百倍的探索自我,进而成就自我。

记住李小龙说的这句话,“如果我们不去质疑,我们将不会取得进步“。

另外,我也在想另一个问题,李小龙18岁如果没有去美国,他还有没有现在的成就?

《李小龙 : 神话和真实》读后感(三):每个神话人物背后都有神一样的付出《李小龙神话和真实》

这本书有600多页,也是我看的最厚的一本书,当然也是很好看,故事的连贯性很强,也比较有趣味性,经常是读着读者就入神了,忘了所有! 一说到李小龙,大家可能都想到的是为什么他是一个神话级的人物?他是怎么死的? 说到他的神话,可想而知,神话人物不是运气,而是辛勤练就的,使这个人成为了神话。 李小龙的父亲是佛山人,但是他出生在美国,上学时是淘气的小子,被学校多次开除,换学校,家长最后对他都是灰心了,只求他不闯祸,不打人。 爸爸是粤剧演员,后来把他带到香港,偶尔演一些戏,点燃了他的演戏欲望。 后来又多次转学,最后去到美国上学,突然间他明白,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生存,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不当小混混,开始努力学习,完成学业的同时,又有自己的梦想,励志追求自己的梦想,所谓的浪子回头。 他的梦想就是当演员,可是流着东方血液的人,在美国好莱坞去闯荡可是非常艰难的,而且是首个华人去好莱坞闯荡,可想而知,并不会有特别好的角色给他,一般都是跑龙套的戏,他不甘心,想着如何去接更好的戏,一边不甘心,一边又没钱,最后,只好被迫在好莱坞开起了武馆教功夫赚钱,起初,他的梦想在好莱坞开上百家武馆,可是途中又是造人暗算和挤兑,还是不太顺利。 但是,他借着这个平台,他又重新开启自己内心的种子,无法忘怀起初的梦想,做演员。 于是,他教给好莱坞的演员学需武术,让他们推荐他上戏,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艰辛而缓慢的行走着… 面试,拒绝,面试淘汰…被无数次的打击,无数次的拒绝,无数次的看不起,但是,他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在1962年,他写给自己的前女友敏儿的一封信,写明了他对事业的追求,说事业追求仅是其精神追求的一部分,他不仅想要获得成功,更渴求内心的平静。他是这么写的: 我的计划做的一切,最终目的都是在探寻生活的真正意义---实现内心的平静,我知道我刚刚提到的所拥有的一切并不一定会让人内心平静下来,不过如果我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真正的自我实现上,而不是仅在精神层面空想,我就一定可以做到。为了实现内心的平静,道家思想和禅宗所教导的超然心境是很有价值的。 看完他写的信,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清晰自己想要什么什么的一个人,不光是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更是明白如何去实现,用行动去实现,而非空想。 最重他用他的行动做到了成功,而并非空想,当然,这些物质最后也不是他想得到的,他需要的是内心的平静,这个平静指的就是自我实现。 这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也是非常的艰辛,被拒绝无数次,可是他依然不放弃 有一天,当信心满满的去筹备自己的功夫电影时,找到了当红巨星史蒂夫麦奎,史蒂夫当时是他的武术学生,他以为自己还是有分量的,邀请史蒂夫来参加自己的新剧本演出,并且自己联决主演,但是史蒂夫拒绝了。史蒂夫说:面对现实吧,小龙,我知道这是一种让你成为大明星的方式,不过说实话,我做这行并不是为了让别人成为明星,我欣赏你兄弟,但你只会缠着我不放,我不可能出演的,我不会让你踩着我往上爬。 被当面一气二光,打醒之后,李小龙冲出们在,在院子里,举起拳头大声喊道:我一定要成为比他更大牌的明星。 每当被拒绝后,李小龙同样会陷入恐慌,但是,他是有觉知的,他告诉自己不被这种恐慌打倒,他开始,狂热的阅读各种自我激励的书籍,比如拿破仑希尔的《思考之富》罗曼文森特皮尔的《积极思考的力量》,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他最喜欢的作家是拿破仑希尔,在《思考致富》一书中拿破仑希尔建议读者写下自己的目标,从早到晚反复背诵牢记于心。 于是在1969年1月7日,李小龙写下了他的人生目标,标题为“我的明确目标”,李小龙雄心勃勃地写道:我,李小龙将成为全美片中最高的东方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以演员的身份提供最激动人心的表演和最优秀的表现。从1970年开始我将享誉世界,1980年底,我将拥有1,000万美元,我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并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幸福。 于是他开始在他的演艺生涯中不断的尝试,遭遇挫折困难,面对失败,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坚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李小龙在自己的新剧中说道:除非他们改变态度,否则,他永远都没准备好。与其他人一样,你想学习获胜的方法,却不敢承认失败,接受失败,学会面对死亡,你才能真正从中解脱出来,所以当明天到来时,必须去掉一心求胜的念头,去学习死亡的艺术。 可见,每一个传奇人物的背后,都有奋斗的目标,坚定的信念,不怕失败的决心,当你知道如何面对死亡,就会明白如何去生。 再来谈谈李小龙的死 他的死一直是个迷,到底是他杀?还是意外? 庭审结果,他最终是死在了自己情人的丁珮的公寓,说是他的死是过敏性源导致脑水肿,脑水肿结束了他的生命。 当李小龙从公司出发去丁珮公寓时,就感觉不太舒服,丁珮就惯性的拿了一颗药给他吃,说是他常吃的止痛药,结果,睡着了就一直没起来… 最后尸检结果就是:过敏性源导致脑水肿,结束了他32岁的生命! 1972年,李小龙对一名香港记者说道:“其实我李小龙有一天会死去,尚有夙愿不能实现,但我不会感到悲伤的”他似乎在为自己致悼词:“我做了我想做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真诚的,已尽我所能。你不能对生活要求太多。 也许他做到了他内心的平静吧,就是“自我实现”,李小龙,他做到了! 最后作者说:他的死不是悲剧,因为他的生活就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每个人伟大的背后,一定有一份坚韧的信念。 你我的信念是什么呢?加油啊小伙伴们…

《李小龙 : 神话和真实》读后感(四):李小龙:我不怕学一万种腿法的人,我怕的是一种腿法练一万次的人

1971年,一位日本武术大师向李小龙请教: “请你教会我真正的截拳道。” 李小龙问: “你是愿意做高山上挺拔的青松,还是愿意做池塘边纤细的芦苇?” 武师说: “当然是青松了。” 李小龙说: “青松虽然挺拔,大雪照样可以把它压垮。芦苇看似弱不禁风,但它依然可以在风雪中屹立不倒。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形式上的强大,而是内在的韧性。” 提起李小龙,没有不知道的,他仅凭四部半电影,将中国“功夫”传遍了全世界,美国人赞誉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 他是世界上公认的武术奇才,他发扬光大的不仅仅是中国武术,更是中国武术之魂,中国之精神。 很多人对李小龙崇拜至极,美国著名作家马修·波利 ,也是一位中国功夫爱好者,更是李小龙的超级粉丝。 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偶像李小龙的真实生活,也为了纪念那段历史,马修·波利花了七年的时间,脚步遍布香港、洛杉矶、西雅图等,李小龙生前呆过的地方,他四处奔走采访,一百多次亲身采访,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撰写这本《李小龙:神话与真实》著作,字数高达73万字。 李小龙留给我们的太多了,他是电影明星?还是一代宗师?他是神话? 01 1940年11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的中华医院,一名具有中国血统的男孩降生,父亲给他取名李振藩。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威震四海的李小龙。 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粤剧武生,李小龙从小就在舞枪弄棒的戏班子浸泡。 但是,小时候的李小龙,身体并不强壮,父亲为了锻炼他,7岁时就开始带着他练太极拳。 或许,太极拳的柔慢,李小龙年少还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精妙。后来,有幸拜入“咏春拳”大师叶问门下。 有两下子功夫的李小龙,成为了侠士,常常打抱不平。父母担心他惹上更大的事儿,就送他到出生地美国读书,这开启了李小龙在异国他乡的功夫传奇。 在美国,李小龙的主修的是戏剧专业,还旁听了哲学和心理学。除了学习外,他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 他立足中国传统功夫,研习西洋拳法,以武会友,慢慢地闯出了名堂。 1962年4月,他生平第一间武馆“振藩国术馆”在西雅图唐人街破旧楼房的地下室成立了。 他的徒弟不分民族,种族,肤色,在 1962 年写给朋友的信中,李小龙提到,自己的目标是在美国各地成立“功夫学院”。 后来,李小龙仅用四部半电影,让世界真正认识了中国功夫。李小龙,也成了中国功夫的化身。 02 究竟,李小龙有多厉害呢? 美国媒体报道,李小龙拥有一双铁拳和十只钢指。 李小龙一拳能打出400公斤的力量,与拳王阿里相同,而阿里的体重是260磅,李小龙的体重只有130多磅。 李小龙,人称“李三脚”,这是他的绝招。他出拳很快,一秒之内可以打出七拳,连踢六脚。 1967年,李小龙应邀参加美国长滩空手道大赛表演,他的二指单臂俯卧撑、力道万钧的寸拳和快如闪电的进招都让世界为之震惊。 据说,把李小龙出拳的影像放慢25倍后,发现他居然在短短的一分钟之内击出了170多拳。原本好莱坞拍电影习惯用每秒24帧的胶片拍摄,然而他们在拍摄李小龙的时候,却不得不换上了每秒35帧的胶片。只有把镜头调慢,才能勉强看清李小龙的出拳动作。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李小龙,最令人佩服的不是功夫,而是功夫境界。 李小龙,曾在回忆起叶问先生的引导时这样写到: “功夫的精髓不就是水吗?虽然它看起来很柔弱,但它能穿透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我要具备水的特性。” 这种水的特性融汇于李小龙的整个身心,他影视生涯中有这样一句最著名的台词: “清空你的思绪,无形无式,像水一样。水可以流动,可以渗透,可以滴落,也可以冲击!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功夫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格斗技能,而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感受生命的方式。 他创立了“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的全新的“截拳道”。时至今日,李小龙的功夫理念依然是最先进的,受他启发形成的“综合格斗”依然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竞赛形式。 1973年7月20日,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不幸离世。 李小龙的墓碑上面写着: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这便是他一生的功夫哲学。 03 李小龙说过一句话,深深的刻进了我的脑海里: “I fear not the man who has practiced 10,000 kicks once, but I fear the man who has practiced one kick 10,000 times.” 我不怕学一万种腿法的人, 我怕的是把一种腿法练一万次的人。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人生,就是需要这样精进的功夫。 太多人,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但哪一样都不精通,最后往往走不到终点。 在大荧屏上,我们看到李小龙出拳踢腿,刚劲有力,动作行云流水,气势威震山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李小龙从周一到周日,几乎每天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500次出拳、500次标指、500次踢击;晚上还要进行负重训练。 他能站在世界功夫之巅,都是这日复一日的重复和超越累积起来的。 要想使自己不可替代,必须全力以赴,一定要在一个领域走到最后。 李小龙曾说: “截拳道的终极意义,就是磨练人的意志,将人类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写在最后: 电影《一代宗师》中将人分为三个阶段。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宽容;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 在这本《李小龙:神话和真实》的封面上也赫然写着这么一句话: “你知道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吗? 一个人。” 这是李小龙的自问自答。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清醒而通透。

《李小龙 : 神话和真实》读后感(五):《李小龙:神话和真实》:传奇如何铸就

文/灵山絮语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李小龙的。

最早的记忆好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的儿子李国豪拍电影《乌鸦》的时候,因为道具枪的问题,不幸中弹身亡。记得当时媒体争相报道,连带把李小龙在1973年的离奇死亡重新炒了一遍。

那时候虽然听闻一些李小龙参演的电影,但看到它们并不容易,更别提相关的书籍了。他过世后由后来人根据他的教学内容、手稿和笔记整理出的武学专著《截拳道之道》、《李小龙技击法》的英文版,虽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出版,但国内中文版的引进还只是几年前的事儿。

两年前,中信出版社搞了个知中系列,其中有一本专门介绍李小龙的《再认识李小龙》,用杂志专刊的形式,勾勒出了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李小龙的武影人生轮廓。按图索骥,可以大致建立起这位功夫传奇人物的真实形象;不过,那本杂志书还不能算是可以堂而皇之摆上书架的人物传记。

对像他那样贯通中西,具有全球影响力,被公认为是现代综合格斗术之父的天才来说,一本严肃的人物传记其实早就应该被写出来了。一直没出的原因,我想是因为写李小龙的传记太有挑战性,需要一个东西融通,懂功夫的作者才能较好地实现。

刚看完的这本《李小龙传》可说是填补了这个空白。马修.波利(Matthew Polly)对国内读者来说不算是陌生的名字。好几年前,他根据自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少林寺习武求学经历写的《少林很忙》(American Shaolin)一书,因为揭开少林寺运作的一些内幕,再加上自己的外国人身份,曾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波利既是一名传统武术和现代综合格斗术兼修的武者,也是普林斯顿大学汉学专业的高材生(年轻时为去少林寺学武还中途辍学),可说是文武兼修,拳脚和笔头功夫都十分了得。他对李小龙的喜爱,按他在传记后记中的说法,是他在12岁时看过《龙争虎斗》的录像带后被激发出来的。

李小龙一生的精彩故事,也许就在等像波利这么一位后来人为他来写就,因为看起来也只有他这样文武兼修之人,才足以担当起这个任务。为撰写这本李小龙传,波利可说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几乎穷尽了包括新闻报道、书籍、电影、身前记录的各种笔记在内的所有有关李小龙的文字影像资料,还亲自采访了李小龙的家人、朋友、学生、同事、同学等上百号人,做了超过百万字的文字记录,前后花了6年时间才完成写作项目。最终的成书洋洋洒洒将近500页,注释和参考文献近100页。对一个生命在33岁就突然终结的传奇人物来说,这是一本非常翔实、极具分量的作品。

它打破了不少环绕在李小龙身上的光环。对崇拜李小龙的粉丝来说,有些内容可能读来并不太令人感到舒服。你会看到他青少年时期的种种叛逆表现如何影响了他成年以后的人生道路,也会看到他在成名之前的种种艰辛和挣扎,还会看到他所推崇的武道理念和他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行为和刚愎自负性格是多么格格不入。

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有两点:一是他非常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东西方的哲学书籍;二是他对哲学形而上的思考,并未让他看淡对名利的追求。

按波利的说法,李小龙的私人藏书有2500多本,有很大部分是哲学类,涉猎广泛,柏拉图、笛卡尔、休莫、斯宾诺莎、老子、庄子、克里希那穆提等等。对从小因为精力充沛而被母亲称为“坐不住”的李小龙来说,阅读哲学书籍是唯一能让他定坐几个小时的活动。

据说要不是因为后来一门心思专研武学,他还想过经营旧书店。日积月累阅读培养出来的深厚哲学素养,让他在表达自己的武学思想时得心应手。据波利记载,在美国运营武馆的时候,李小龙特别喜欢在练习后的放松时间,利用吃饭聊天的机会,和小伙伴们谈论武道哲学问题。这种偏好,也让那些不爱读书的练武伙伴头痛不已。

1969年的某一天,他用优美工整的花体字写下了自己人生的主要目标:“我,李小龙,将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最高报酬的东方超级巨星。作为一名演员,我将会展现自己最精彩的表演。从1970年开始,我将获得世界声誉,到80年末,我将拥有千万美元资产。我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获得内心的和谐与幸福”。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李小龙的手写笔迹,着实让我惊讶,太漂亮了!据波利的描述,这是李小龙受到积极心理学的启发后写下的,而据他的妻子琳达回忆,为了鼓舞自己,李小龙每天都会大声地朗读这个人生目标好几遍。

从李小龙的人生经历来看,写下那个人生目标的时候,正是李小龙感到比较迷茫的时候。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无论是创立截拳道,还是克服种种偏见和歧视立足好莱坞,他都经历了难以想像的曲折和痛苦,但未来似乎被他言中了。进入70年代,他的人生终于出现了决定性的转折。73年华纳公司制作完成的《龙争虎斗》(Enter the Dragon),为他带来世界性的声誉和影响,可惜他却未能亲眼见到自己为之奋斗的人生荣耀时刻。

也许是第一次,李小龙迷一般的死,被波利如此完整翔实地描述出来。除了李小龙死前一段生活工作的详细实录,他还生动还原了李小龙去世后,港英当局为平息事态,专门请苏格兰场首席验尸官Robert Donald Teare到香港参与调查取证,最后法庭公开判定为对阿司匹林药物超级敏感而导致的罕见性非正常死亡的前前后后。

虽然各种离奇传言和阴谋论不攻自破,但波利看来对这个结论并不太接受。根据此前李小龙一次类似的濒死经历诊断,结合后来对运动员在中暑情况下引发急性脑水肿死亡的研究,波利指出李小龙很可能是因为中暑引发急性脑水肿而死的,这和他此前因为《龙争虎斗》的紧张拍摄导致身心俱疲密切相关。

整本传记读下来,感觉波利的行文非常克制,但在随处可见的种种细节中,其用心程度自然会显现。李小龙作为亚裔美国人,为实现在好莱坞和白人明星平起平坐所做的种种坚韧不拔的努力,透过细密铺陈的文字被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读来让人感叹不已。

今天来看,可以说李小龙依托自己的血肉之躯,改变了世界对黄种人男性审美的看法。他的两部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代表作《猛龙过江》(the Way of Dragon)和《龙争虎斗》(Enter the Dragon),虽然故事情节现在看起来很老套,但其中的格斗场面依然经典耐看,是研究李小龙功夫的重要资料,原因是所有格斗动作都是他亲自设计,并邀请实力相当的对手一起演出,真实而可靠。

位于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莫斯塔尔市Zrinjevac城市公园里的李小龙雕塑,立于2005年11月,是世界上第一座李小龙雕塑,也是弥合当地种族之间纷争的象征。

他通过功夫展现出来的线条轮廓分明的东方男性身体之美,以电影为媒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超越了古希腊雕塑的西方传统审美范式,成为各国年轻人崇拜模仿的偶像。

33岁在登上人生巅峰之际,生命就嘎然而止。李小龙的传奇一生,可说是一曲绚丽而悲情的咏叹调。如今在波利的笔下,这首生命的咏叹又再次令人动容地响了起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