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经典读后感有感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经典读后感有感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是一本由[美]威廉·麦克尼尔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202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读后感(一):这是一本细致的需要辅助资料的专著,是一段我们参考的历史

为了阅读这本书,读了四五本相关著作,没读一段内容,就需要思考,去要参考相关的信息,才能更了解内容。

同时,现代的研究又有了更多的相关进展,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知识,加快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对比,我们更需要仔细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了解我们自己的民族,现代的中华民族是如何。这样,我们才会用一种我们的角度去阅读去了解世界的历史。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读后感(二):极其“复杂”的三百年。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主要讲述了欧洲东部,游牧驰骋欧亚的300年历史,这300年的历史,从时间来看,是否不算太长,但如果从牵扯到里面的各方势力来看,三大势力——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俄罗斯,以及夹杂之间的匈牙利、瓦拉几亚、摩尔多瓦等等,它们共同组建着这块区域的"复杂",因此看这书,仿佛讲述着很久很久的历史。

本书内容一共分为5个章节——引言、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混乱时期、官僚帝国的胜利、边疆的封闭。图书在第一章的引言里,就对东欧所处的地理位置、天气气候、地理状况等,做了详细的说明,并根据其地理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对于曾在这片土地上,驰骋的草原游牧民族的优势,随着后来的发展,比如政治、历史、社会、军事、技术等因素的促使,渐渐开始向农业方向发展。

"人类沿着河道干流的活动横跨整个草原。但是,对那些掌握了马术的游牧者来说,这一片草的海洋本身就是宽广和一成不变的公路。"

游牧民族,生于草原,他们给人的感觉便是奔跑的、随机的、灵活的,而以农业为生之人,因为农业是"依附"于土地,所以农业给人的感觉便是按住的、有序的、固化的。但因为东欧本身的土壤情况,如果要想在此地活下来,向着农业的发展,是必然之路。因此,周边的三大势力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俄罗斯,也开始盯上了这个"农业"宝地。简单来讲,就是谁掌握着草原,谁就可获得丰饶的租金和税收,于是瓜分草原的历史故事开始了。

"难以克服的语言障碍使外人难以在各敌对民族的爱国主义主张之间编织出脉络。"

随后图书,在第三章节"混乱时期"里,非常细致的讲述了,奥斯曼帝国的混乱、哈布斯堡的混乱、俄罗斯的混乱,详细的讲述了这几大势力以及他们的背景,为读者理清了更详细的背景因素和关系纠葛。简而言之,第三章的内容,也可以准确地说是——东欧1500-1800的历史大背景,也因为其势力多、背景复杂,才造成了这"短短"三百年如此混乱的局面。

图书章节不多,但根据作者的逻辑思维,展示的内容非常多,层次饱满。提供了很好的了解思路。

初读感受,会再读。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读后感(三):300年历史是是非非,到底是什么打破了东欧边疆草原曾经的平衡

翻开历史长卷,找到公元16世纪那一页,会发现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明孝宗朱佑樘统治的末期,到了18世纪结束时,清朝的乾隆皇帝正准备将帝位传于儿子嘉庆。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一部讲述东欧1500-1800年期间的历史,作者威廉•麦克尼尔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也是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曾著有《5000年文明启示录》、《瘟疫与人》等知名历史类著作。

这是一段欧洲历史上经历巨大变化的关键时期,时间跨越足有三个世纪,唱主角的不仅仅是当时的奥斯曼、哈布斯堡、俄罗斯三大强权,还有诸如匈牙利、瓦拉几亚、摩尔多瓦,搅局者鞑靼、哥萨克这些当时的小角色在其中求生存。

欧洲大草原的最西段是由多瑙河和庞廷欧洲构成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特色资源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多种选择,游牧与农业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平衡共存在的条件。寄生在牛羊群上的游牧生活,也可以根据草原的条件而安排活动,农业在最初是其补充。

如果这片土地一直都保持着这样,或许也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可历史总是在前进中变化的,不可能永远都是一成不变的。它就是这样的奇妙,任何一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变化,都有可能会影响历史的进程。东欧草原的这种的平衡在1500年开始被逐渐的打破,本书所讲述的相关的那段历史,就从这里开始。

作为知名历史学家,麦克尼尔讲述历史的视野一向宏大而宽广的,他从1571年前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开始讲起,一直讲述到19世纪末欧洲草原开放疆域的消失,详细讲述了曾经的“草原边疆”是如何在三百年间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历史上近代国家的,也能了解到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是如何崛起,以及近代东欧如何形成的。

曾经的兴盛的游牧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以农为本的时代开始向工业化时代转换。就像刀耕火种注定会逐渐消亡被更先进的文明时代所取代那样,纵观过去的历史,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东欧的草原上自然也不会例外。 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不是为了论证当年的谁是谁非,也不是为了叹息从前的阴差阳错,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能否从历史的书籍中收获到启迪,才是最为重要的。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读后感(四):一部草原民族征战史,一次边疆民族细梳理

一部草原民族征战史,一次边疆民族细梳理

提及草原民族,我们必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蒙古骑兵,元朝时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给全世界都带来阴影,蒙古骑射带给了整个世界战争的阴云,也带给了人们更深刻的思索。然而,草原民族的辉煌其实不仅仅只有蒙古骑兵,在相同的时代里,其实依然有同样出色的草原兵团,比如从多瑙河到黑海以北的东欧大草原,游牧民族曾经在这里横冲直撞,直接冲击了整个时代的文明。然而,游牧民族的冲击性和频繁的袭扰又给当地相对稳定的农业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然而,时代是会变化的,随着社会发展,火药已经出现,骑兵的优势在火枪面前荡然无存,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力量被颠覆,游牧民族的辉煌就此落幕。我们可以看得到的历史与历史背后的那些影子,其实还是存留在历史中的。像《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3个世纪的东欧历史脉络在书里就逐渐地梳理了出来,这本书更是一部草原民族征战史,一次边疆民族细梳理。

世界性的历史研究学者不多,但是威廉·麦克尼尔肯定是其中之一,美国当代史学家的代表之一,宏观历史和宏观的世界观是他笔下最具特色的表达,大规模的历史进程里,威廉·麦克尼尔最擅长的就是反映民族之间和文明之间的接触,从往昔的翻译和文字表达上来看,这本《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依然保留了这种特色,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在300年时间的拉锯战里,威廉·麦克尼尔以最精简的语言将草原边疆的战争转变成了历史进程,然后再在这历史进程里,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世界,复原了草原时代的征战年代。那我们应该从这本书的哪个角度来探寻那个年代的历史呢?

首先第一个要了解的应该是奥斯曼帝国,1453年,军事领域领先的奥斯曼大陆上开始施行中央集权式的方式,于是,扩张就成了奥斯曼帝国必然的历史走向。同一时期匈牙利也开始崛起,他们与奥斯曼帝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然而1521年苏丹大军的加入,让这种均衡被打破了,数年之内匈牙利王国就已经解体,奥斯曼帝国趁机吞并了他们大片的土地,然而,漫长的草原又让奥斯曼帝国后继乏力,只能终止其扩张的领域。在这个对应的角力,草原帝国和漫长的农业帝国二者之间就开始有了不同的选择。

时间的节点便在650年,那时候的奥斯曼帝国巩固了官僚主义的君主制度,边疆力量之间的较量开始有了不同的征战方式。在历史上曾经领先的匈牙利和波兰,在游民文明的突破下,哈布斯堡王国和俄国的相继加入,则让局势更加混乱,三大帝国之间的混战1740年前后,迎来了基本的确立——三大帝国基本切分了东欧土地。

然而,任何帝国都是盛极必衰,18世纪的来临,让奥斯曼帝国国内外矛盾逐步加剧,兼职俄国在雄心勃勃、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苦心经营下,挑战必不可少。后来居上的俄国狙击了外强中干的奥斯曼帝国,土地被侵略,人民被侵扰,范围和速度的不断缩减,让奥斯曼帝国无以为继,只能开始向边疆迁徙。最终世界格局最后又在这里开始变了不同,2500多年历史的来自东欧草原的游牧民族,边疆草原开始消散。

300年间的历史风云激荡,在此过程中,曾经先进的农耕文明在游牧文明冲击下溃散,而历史却从未就此结束,东欧草原的争夺在这片新领土上依然上映,这也就之后影响了欧洲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开始和结束的时代,便是如此的时代和展现,读这样的书,自然就可以清晰看到那个时代的脉络和历史的剪影。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读后感(五):耕地之争

古罗马时期,由于欧洲东部土地贫瘠,罗马人已不再向东扩张土地,边界线基本被确立。《帝国与蛮族》提到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全,不时会派出部队主动进攻边界线附近“不友好”的部落。与此同时,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不可避免地从东部地区向西进行大规模迁徙,甚至想跨越边界线前往富裕的西欧,如法兰克人、哥特人、匈人、阿瓦尔人、蒙古人。

与此同时,部分游牧民族开始定居,其原因是由于土地开垦技术的提高。当时间来到16世纪初,东欧也就只剩下匈牙利、波兰、俄罗斯等靠近边界线的未开发土地。

一、周边国家:奥斯曼帝国 奥地利

阿瓦尔人和马扎尔人先后在匈牙利平原居住过,但最后留下的是大约880年到达多瑙河三角洲的马扎尔人。《成吉思汗》提到,13世纪蒙古人曾短时间侵扰匈牙利平原。到了14世纪,当地逐渐演化出三个部族:摩尔多瓦人、瓦拉几亚人、特兰西瓦尼亚人,在沦为奥斯曼帝国附庸后,部族的文化受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如宽松的宗教政策,贵族阶层则沉迷于华丽的宫廷礼仪。

15世纪拜占庭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崛起,《海洋与权力》提到,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的贸易活动因此受到阻碍,所有商品必须优先向君士坦丁堡供应。克里米亚,成为了奴隶的主要交易场所。奥斯曼帝国的奴隶政策,和西欧国家不同,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样。一边是苦力,是受罪。另一个则是摆设,是炫耀。奴隶甚至可以在皇宫的重要岗位担任要职,能享受到一定的自,就连苏丹自己都还是奴的孩子。

另外,奥斯曼帝国对新兴的科学毫无兴趣,一度领先于西欧的科学和文化研究,让西方一再超越。此外,与罗马之间产生的信仰矛盾,无形中造成了东西方的文化割裂,两地越来越不可能互相学习和融合。

历史上的奥地利哈布斯堡,曾经统治着大半个欧洲,极盛时期领土包括西班牙、匈牙利、捷克、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北意大利。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家族才开始不断崛起,并有意统治匈牙利平原。

二、游牧民族:哥萨克人

由于当地的贫瘠,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选择逃离原来的土地,来到尚属荒芜的第聂伯河流域。各种马贼、强盗,以及从克里米亚半岛逃亡来的牧民、冒险商人来到这里,形成了哥萨克群体。哥萨克人主要依靠捕鱼和捕猎为生,其英勇善战,在波兰甚至有注册的“哥萨克骑兵”,强悍的力量威震整个东欧。

16世纪哥萨克人慢慢出现了一些军事组织,而在随后爆发的大北方战争中,跟随着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奋战在北国冰雪之中。随后实力削弱的哥萨克各部落,最终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被帝国政府完全吞并。

三、三国大战 哈布斯堡 奥斯曼帝国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的能工巧匠不足,奥斯曼帝国则陷入旧有的管理制度,只有哈克斯堡在16世纪末,凭借着其他两个国家的弱点,慢慢占有了战争的优势。草原的东部边疆地区,最终在哈布斯堡、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展开最终对决。

在奥斯曼帝国无法扩张领土之后,曾经勇敢的战士也回归到自己的家庭,从而导致部队的战斗力下降。此外,追求世袭制度和旧有的体制,也让他们不能更新现代强国观念,自然与时代进步脱节。当奥斯曼1683年受阻于维也纳城堡之后,匈牙利平原无法再享有主动权,即便是在与威尼斯人的战斗中,处于优势地位。国内的改受到阻碍,最终处于崩溃边缘。

俄罗斯帝国在彼得大帝的率领下,推行独制度,将旧有的部队全部摧毁,建立起一支新的部队,并逐渐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比如和其他国家瓜分波兰。俄罗斯在十八世纪拥有了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地位。

数千年的草原历史,沉没于恐怖的战争之中,而当最后一片草原变成良田之后,草原游牧历史也随之落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