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读后感精选

《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读后感精选

《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是一本由[日] 三宅隆太著作,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读后感(一):日剧炼成指南

文/舒念

有个众所周知的秘密,我的正经职业其实是写东西的,虽然水平一般,但是混迹行业几年的时间,也尝试过很多相关的内容,写书评是一个两三年累计下来的爱好,追求的就是写作的自由,毕竟工作上一定是没有自由的,所以在书评上寻找一点点创作的自由,也正因为如此,也发现了一点创作的诀窍,恰恰和《编剧解忧相谈室》的观点一致,那就是将自己的经历与情感糅合在创作中。

说是以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去创作,但绝不是任性而为,读者也好、观众也好,都不会喜欢没有创意的故事,就像在《编剧解忧相谈室》里,作者三宅隆太在全书的开篇说的那样,剧本创作常常可以分为四类——

(1)少年与死神系

(2)中年人与女高中生系

(3)陆幕系

(4)窗边系

除了前三种最为常见的日剧套路,第四种也是日剧中的经典了,虽然日常的小确幸可以成为故事的主题,但每个故事仍需要起承转合的而过程,而不是编剧或作者说“我喜欢这样的日常,这就是我想写的故事”就可以的。作为编剧,或者仅仅是一个写手,对自己所写的东西负责,都需要对故事有一个真正的规划,而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改变写作方式的开始。

首先,一个打动人的故事一定是基于真实情感的,即使是一个完全架空的故事,人物之间的情感互动也一定是能够引起观众或读者的共情的,三宅隆太的意见就是深入、敏锐地探寻实际创作中必要的内观过程,当故事难以推进的时候,我们需要动用自己情绪去调动观众的情绪,让故事中的人物开始行动。

但仅仅是情绪并不够让我们创作出真正有创意的剧本,而大概率只能成为一个能够写作的写手,从写手到创意工作者,在对故事的掌握上需要自己的节奏。《编剧解忧相谈室》里几乎收录了所有你可能在创作构成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梳理一个有性格的角色,何如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如何构建故事中所需场景……从一个仅有框架的大纲填充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就是每个写作者所需要完成的事。

作为创作者,我们的生活不一定精彩纷呈,甚至在许多情况下,能够安坐家中创作的人常常都是相对内向的人,不过内向的创作者不一定就是平庸的创作者,在建立一个故事线索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去改变一些固化的思维,并且承认我们需要修改自己的故事。

修改永远是创意行业的痛,任何创造都面临被修改的命运,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希望将自己的意见填充在你的创意作品中,剧本也是一样,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修改的而必要,但同时对剧本本身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表现出主人公在转变过程中的内心线索,更需要以一个合乎常理的递进过程去阐述这样的转变。

总而言之,即不要让自己的经历限制了故事的视野,也不要让自己的性格影响了主人公的性格,在创作过程中,更应该将自己内心中不为人知的想法表现出来,不仅是在剧本创作中,即使在一篇短小的新媒体文章的创作过程中,多数能够达成10w+的故事,都是表达了所有人心中想说却没说的话,我们阅读或观影也是一样,真正的日常“窗边系”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故事发展,我们想要的是在日常的基础上看到突破,这才是我们期待的故事。

《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读后感(二):日本最受欢迎的剧本医生初诊记录

随着粗制滥造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人们渐渐意识到了编剧的重要性,虽然小剧本无IP的好剧也有不少,但是那些总想让人给编剧寄“刀片”的剧情实在是难以入目,篡改原著剧情的剧本更是让一众原著党骂骂咧咧,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不禁想问:编剧是不是写不出好剧本了?

不论是从非专业的角度来看,还是用专业的角度来审视编剧这个职业,我们都不难看出,众多写作者正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创作焦虑症,这个病症严重与否是具有相对性的,新手创作者在陷入创作焦虑时会相较于职业创作者要严重的多,那么该如何化解这种焦虑感呢?

日本编剧、电影导演、剧本医生、心理咨询师三宅隆太将在《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中对创作一行望、闻、问、切,直达病灶,开出温柔“药方”,化解创作焦虑。

一个剧本如若想要引起大众继续读下去的欲望绝大部分原因在于剧情设定是否具有特色,如果你正在写着“少年与死神系”、“中年人与女高中生系”、“陆幕系”、“窗边系”这四种类型的作品时,三宅隆太将会劝你趁早放弃,如此高度雷同的作品根本不会引起大众观看的欲望。

想要写出好的剧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世界观,了解自身是怎样看待世界和他人的。过于自我性的写作方式代入剧本之中只会让你的剧本成为一个叙述日常性的作品,它没有任何的亮点,纯属“写下了自己的故事”,或者说是写出了你内心隐藏着、压抑着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的价值观同样会引导剧本的走向,三宅隆太在书中提出要承认自己内心的“恶意”,“你以自身的价值观审视、评判着世界和他人,这正是你的世界观。”所以在写剧本时应该本着取悦观众、取悦他人的原则来写就作品,不要害怕出现对立的角色,只有善与恶相互对立时,写出来的剧本才不会平淡无奇。

“黑化”是近来剧情中原本善良的人在经历极大打击后瞬间变恶的转变性用词,它多用于引入剧情高潮部分,同样也是让观众震撼及加深印象的点睛之笔。这种性格结构的转变即是“破壳的瞬间”,是刻画了“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改变人生”这一真理的经典场面。

因此,在创作剧本之初人物性格的设定需要慎重,要为“它”打造一个“壳”,让人物在体现真实的自我时不断的强化这个外“壳”,直至“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

在三宅隆太讲到制造破壳时机的秘诀时,提出了重要的一点,相信也是许多作者在写作时无法避免的一点——“不要溺爱主人公”。为了“破壳”的瞬间,为了使剧情更加饱满、跌宕起伏,更具连贯性,要狠下心来给他们施加压力,将他们逼至极限,期待他们的“破壳而出”。

“人生不是戏剧性的,而是走向戏剧化的。”许多作者在写作的同时更加倾向于将人物的一生写得过于圆满,究其原因或许和自身性格以及世界观有关,他们会无意识的回避自己害怕的事情,启动自我保护意识,这也使得剧本的创作遭到束缚,无法对价值观进行不断的强化。所以你要勇于打破那个“我的人生平淡无趣”这样“毫无依据的断定”,重新认识自己,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每一个剧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中心轨迹,没有中心轨迹的剧本是没有灵魂的,不论是何种作品的创作,结构大纲始终要围绕着中心轨迹来展开,就像三宅隆太说的那样:并非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好的剧本结构会被一再引用,即使套路再老,故事不同,仍然会一直流传下去。

作者在书中列举出许多的实例证明即使属于同一体裁,中心轨迹也可不同。比如《壮志凌云》和《铁鹰战士》故事十分相近,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中心轨迹,再比如《剪刀手爱德华》中的金的中心轨迹与《窈窕淑女》、《尼基塔》是相同的。所以作者建议多多储备从既有作品中提炼出来的中心轨迹,可以帮助写作者构建新的作品,给故事的架构带来启发。

写作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创作的过程中亦会遇到许多阻力,剧本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实则是故事讲述者内心的一种隐喻,好在身兼心理咨询师的编剧三宅可以帮助写作者们发现自身机械化思维的“病症”,用诸多实例来详述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帮你破解因内向、不敢直面自己情绪波动的压力,带你从社会面具中破壳而出,写出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故事。

《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读后感(三):被听见,被看见:一名合格编剧的“自我问诊”之路!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金豪笔编剧之夜上,刘和平面对不来现场领奖的编剧率性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很多影视圈的人不理解,不明白更困惑他的这个行为究竟寓意何为。但其实只有编剧从业者自己清楚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发展前行究竟有多么艰难。 回顾编剧行业本身,根据在艺恩出品的《中国编剧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到现行市场上专业编剧从业人数估算为14万,然而每年只有3%的编剧能有作品播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百分比,这个市场究竟有何等残酷两个数字便已经揭露出来。

因尔当这本《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出版问世时很多编剧从业者,文案从未者都感觉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另一番解读。无论你是编剧还是其他类别的文字工作者在这本书里你都会得到一次提升,更会得到一次与自己和解的机会。

每一个文字工作者都会面临灵感枯竭的时刻,但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破解之法。而在初诊篇中最神奇的地方莫不过于把一些相对现实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总结,把编剧工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拆解,像一位医生一样把编剧的困惑和难点进行对症下药。 其实面对创作焦虑这个通病作者给出了一个系统的破解之法。第一步要认清创作初心,才能架构出丰富的人物形象。第二步要精简状态,敢于破壳。第三步要选择中心轨迹,让线条清晰流畅。第四步要做场景列表,让结构简化立体。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创作的初心,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现行市场环境下很多电视剧的情节都趋于一致究其根本就是因为身为编剧他们丧失了自己创作的初心,拿那些千篇一律的剧本和静心创作的剧本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其中的区别就是编剧在每一个字里行间都能够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因此,不要再继续写一些毫无自身特色的剧本了,就像作者所描述的那样当你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去回答一下那几个问题,或许你也就有了一个重新开始的动力。

其次就是敢于破壳。有一个词汇叫做不破不立。“破”是一个很危险的词汇,正如作者三宅隆太在书中所讲述的墨菲的案例一样,只有身为当事人的他意识到破的重要性,破壳才显得有意义,而在破壳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敢于打破常规,更要打破自己的依赖心理。 随后就是选择中心轨迹这一点。看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作者却给出了一个新解。按照作者的解释其实中心轨迹更像是一个整体性的建置情节点,我们借由中心轨迹把整部作品的核心要素得以提炼出来。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前期工作是很多的,不仅需要把人物的塑造更加立体,更要把每一个人物的情节理顺。 最后就是场景列表的问题。其实这是每一个编剧在创作过程中最高频的问题。在这一章节作者运用求学时期的一件趣事进行引入,吸引无数读者好奇和思考究竟为什么美国片如此吸引人注意呢?其实这个答案的根本就在于美国片子的剧本创作技巧,情节结构处理,以及情节反转要比寻常片子做的好,无论是超级英雄还是灾难片在美国的片子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经典的美式幽默,就像作者所说的那句话一样只有出乎意料才能更加有趣!

作为创作者不仅要有创作的能力,更要拥有诊断的能力。在本书的后两个章节作者罗列了剧本医生的一些工作方法,分为前篇和后篇,而细看工作方法更是事无巨细让读者感到贴心不已。 书中作者细节满满,无论是剧本的署名还是创作问题,还是剧本修改以及文字处理等细节问题均有涉及,无论是初级从业者还是资深从业编辑在这两章节方法论里都能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内容。

其实作者更是细致的将书中所提及的一些参考文献及影片进行了整理方便读者翻阅,更附带了书中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答案并给出了评价表的专业范例方便读者学习使用。 综合来讲,无论你是编剧从业者还是文字工作从业者还是毫不相关的无经验读者,在这本书里你都可以学到一份思维,一份结构和一份从业者的治愈良药!

《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读后感(四):从解读人心到诊断剧本,和三宅隆太一起寻找破壳的瞬间吧!

“剧本医生”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听说过各种各样与电影有关的职业,导演、编剧、制片、演员……却唯独没有听过这“剧本医生”。其实剧本医生——script doctor,在好莱坞是一个十分普遍的职业,对于这项职业的工作职责也并不难理解,顾名思义,医生的工作就是诊断病情然后开出治疗方案,剧本医生也是如此,它所指就是诊断剧本并给出治疗方案的医生。

对于这个职业的初步了解,还是在日本编剧、电影导演三宅隆太所著的《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中读到的。三宅隆太除了兼具编剧与导演的身份之外,同时还是剧本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并且以剧本医生的身份参与过很多的电影项目,为前来“求医问药”的剧本做出了诊断,更是成为很多知名作家争相“问诊”的对象。

“剧本医生”的说法虽然是以“剧本”为定语,其实它的受众范围远不止于此,各种与文字创作相关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这样的“诊断”来寻找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病因”所在。与此同时,三宅隆太的心理咨询师的经历可以让他所作的这些“诊断”工作更容易贴近读者的心理,引起共鸣。

那么作为“剧本医生”的三宅隆太具体是怎样诊断剧本?怎样“对症下药”地开出治疗方案?又是如何将“诊断剧本”渗透到“如何生活”的层面呢?答案就在这本《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里。

你一定想象不到,在日常生活中,被认为是好事的平衡感和谦逊的态度,却会成为剧本创作中的一个阻碍,因为这种人人互相尊重,不去评判他人,也不被他人评判的态度,会让写出来的剧本过于平淡,落入俗套,没有什么吸引观众的看点,这就是三宅隆太在《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中提到的“窗外系”创作。

也许你会问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啊,谦逊平和一点不好吗?当然好,但那时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好,并不能等同于创作需求中的好,因为在这样的剧本当中,“主人公的内心纠葛没有被烘托凸显出来”。

好的剧本中,人物不一定要魅力四射,但一定有着独特的感染力,剧情不一定非要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但一定要有那么一个“破壳”的瞬间。

没错,就是破壳!三宅隆太在《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中的这个说法简直太形象了!

破壳是需要勇气的,不仅是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来说是如此,对于创作剧本的人更是如此。

首先,就故事中的主人公而言,破壳就意味着转折,前后的状况可能会大相径庭,故事从此走到了一个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向上去。但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转折存在,剧本才会更加充满戏剧张力。

三宅隆太在这里详细地分析了电影《蓝霹雳》中的主人公弗兰克·墨菲是如何完成“破壳的瞬间”的,他从隐藏真实的自我,到内心开始动摇,到最后重新敞开心扉——一直逃避的未结清的过去,终于重见天日。

电影中墨菲在破壳之时曾犹豫、曾迷茫,这也让那一瞬间更加震撼人心。

那么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来说,也同样需要这样一种“破壳的瞬间”,三宅隆太谈起自己在作为另一种身份——心理咨询师时曾遇到的一种情形。

C是他在教书时遇到的一个立志成为编剧的男学生,性格看起来完美无缺,剧本写出来却是无聊至极。三宅隆太在为C诊断剧本的同时,也是在帮他参详人生,他找到了C隐藏在社会面具下的真实自我,那个装作“好孩子”,却无法正视未结清的过去的情绪困境。

其实无论是创作剧本,还是自己真实的人生,我们都需要建立起“破壳”勇气,正如三宅隆太在书中所说:

说回剧本医生,这仍然是这本书的主题,正如书名中的“解忧”一词,三宅隆太身兼心理咨询师和剧本医生两个职责,从生活和创作两个方面都开出了良方,穿透外在表面去深入、敏锐地探寻实际创作中必要的“内观”过程,为创作解忧,亦是为人生解忧。

解忧过后正是体会破壳瞬间的快感的时候,打破陈规,正视未结清的过去,将负面情绪转化为驱动力,才可以重获自由,迎来高潮。

对于状态不佳的剧本也是如此,好的剧本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经过一次次修改的剧本就像经历过几次手术的病患,它的状态又怎么能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剧本医生出马了,他们所要做的就是:

从“外部的视点”客观分析这些状态不佳的剧本的问题点,给出能够打破僵局的建议或者帮助,有时还会直接“实施治疗”(修改)。

说白了,就是要对症下药!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正确的倾听,让目光不要朝向自己,而要投向对方,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感受到对方的真实想法,也可以让对方更容易接纳自己,然后寻找共鸣,挖掘出心中蛰伏的“恶意”来,让剧本的创作不受所谓的“技巧”的束缚,勇敢的破壳而出。

这甚至是一个重塑世界观的过程:

如果说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不仅仅在于它可以帮助喜欢创作和想要创作的人们,如何从“卡壳”走向“破壳”,更在于它所蕴含的人生道理,自己我们该如何去约会正视未结清的过去,完成自我的治愈。

“你最强大的武器便是你自己。”

人生如戏,并不是说人生是戏剧性的,而是指人生是走向戏剧化的,重塑起新的世界观,去勇敢地破壳而出吧,也许收获的不只是对于剧本的诊断,还有治愈自我的良方。

《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读后感(五):新手剧本小说网文写不出来?看看职业编剧怎么说

看书看多了之后,曾有一段时间我萌生了想写网文的想法。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整整一个上午,我只写了几百个字,回过头去看,觉得自己写得简直狗屁不如。

我觉得写的差可能是因为自己文笔不好,后来又发现自己不会编故事。于是写网文这件事情就一直僵持在那里,进行不下去了。

之后我找了一些写作和编剧的书来看,直到看了这本《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之后,我忽然意识到了自己在写作中的问题在哪里。

这本书的作者三宅隆太,日本编剧、电影导演、剧本医生与心理咨询师,并执教于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等高校及其他编剧培训学校。可以说,这是一名非常有经验的剧本讲师。

三宅隆太在这本书的开端,就写了他本人作为日本编剧大赛的评委遇到过非常多的雷同剧本,比如说少年与死神,落魄的中年人与女高中生,以军事为背景的剧本,还有一个群体众多的分类就是“窗边系”。

所谓的“窗边系”,其实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日常,在无聊的生活中,常常凝望窗外的景色,内心泛起波澜。通过这个描述,我们就能够知道,其实“窗边系”,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文艺电影。

由于写“窗边系”的学生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三宅隆太忍不住专门写了这样一本书,针对这一题材的编剧们提出了种种的意见。

我发现每一条都直戳到我的内心,这里面每一个错误和禁忌,我基本上都犯了。

这一条是针对初学者最中肯的意见。我记得之前当我写不出来的时候经常去翻阅网文论坛的一些技术帖子和励志帖,上面经常会有一些该怎么描写剧情,该在哪里设置悬念等等的建议。我也会把这些建议一一记录下来,用来学习别人的经验。

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网文分享经验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结果有一天,帖子的作者突然上线,把之前所有的写文技巧全部推翻,并且反省说自己之前把技巧看得太重了,而真正的写作并不是纯粹靠技巧来写作。那写文靠的究竟是什么呢?

在这本书中,三宅隆太提出,初学者首先要学会的并不是写作实用性的技巧,而是调动自己的情绪。写作不是技巧的写作,而是情感的抒发。只有丰富的情绪,才能产生出打动人的作品。而产生丰富情绪的前提,就是直面自己的内心。

在书中举了一些例子讲述了为什么很多在现实中所认为的好相处,脾气好的人反而很难写出优秀的剧本。那是因为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外在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性格,而是因为种种原因,也许是亲人的关系,也许是社会的关系,他们把真实的自我包裹起来,希望给人们展示的是优秀好相处的自己。这种包裹太深,以至于他们在写东西的时候往往也会体现出这种倾向,就是希望把剧本往正面的方向写。人物的刻板与模式化导致了他们写出的剧本,往往淡而无味,读不下去。

对于这样的剧作者该如何是好呢?三宅隆太在与学员们进行交谈之后给出了解答。

我觉得有趣的是,这位作者不仅是一位剧作家,而且为了教育学生还考了心理学资质。作为教导者,可以从心理学角度一步一步引导同学们发现真实的自我,了解真实的自我,接受真实的自我。

当他们接受了真正的自我的时候,才可能把自己的天性打开,让自己的情感宣泄出来。有了丰富的情感之后,不再受外界条件的束缚,那么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自然而然就更加的让人信服。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也没有完全正面的人。当你能把内心所想的东西真正展示出来的时候,你看待世界的眼光会更加的广阔。你的创造力也可以随之提升。相对的,作品也就可以达到某种趣味的程度。

喜欢写“窗边系”剧本的作家,通常都会因为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压抑自己的内心,所以他们才会去想要创造“窗边系”的剧本,表达一种想改变的愿望。作者认为,恰恰是“窗边系”的作家反而容易写不出有趣的剧本,完全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打开自己。他们的剧本往往会让自己的角色会陷入到“壳”的束缚之中。

那么该如何打开这一个“壳”,三宅隆太又引出了第二部分。

曾经我以为写小说最重要的就是设置悬念,而在作者三宅隆太的体系中却完全不一样。

三宅隆太认为写出一部小说,最重要的就是想出非常具有魅力的角色,尤其是破“壳”的瞬间。

有的人认为写小说是写剧情,有的人认为写小说是为了塑造人物,而三宅隆太显然是站在后者立场上的。

所以三宅隆太认为整部剧本最高光的时刻应该是主角陷入困境,自我提升,从自己固有的环境禁锢中突破出来的破“壳”瞬间。

这一部分对我来说是具有启发性的。试想一下,如果我给自己的人物设置一个高光的破“壳”时间,让自己的人物跳出原有的路径,前面一切情节的设定都为了主角的破壳而存在的话。那么那些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情节,简直就栩栩如生地堆在我眼前。

按照作者的理论,我不该只是想情节该如何发展,而是应该推进人物性格的蜕变。不得不说,这一段对我来说简直醍醐灌顶。

一旦心目中有了这个破“壳”高光点之后。从这个高光点就可以引出一条情节发展的“中心轨道”来。

作者所说的“中心轨道”,我的理解应该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纲”。

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观点,让我打开眼界,眼前为之一亮。作者认为与其自己费尽脑汁地想结构,不如直接把成熟影片的结构引用过来。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忍不住就想打三个惊叹号!!!这是我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写看图写话的方法,原来也可以用在写剧本上面!

当然作者所说的并不是整个照搬。而是希望学员先从成熟作品里面提出整个作品走向的中心思想,以这个中心思想为骨架,重新安上自己的血肉。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挖取了很多成熟影片的结构,你会发现,其实有很多你觉得类型完全不同的影片,居然采取的是同一个结构。但因为根据作者所赋予的背景和人物性格不同,呈现出了完全截然不同的效果。

这个观点十分的新颖而且实用,大纲可以说是一部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把大纲解决了,那么这部剧本可以说已经有了自己的灵魂。

仔细想想,其实运用成熟作品的框架这一观点,在《救猫咪》中也有所提及,只不过在《救猫咪》这本书中,作者把成熟的作品进行了一些分类。现在回想一下这些经典的框架分类,岂不正好可以为新人所提供思路吗?

以上三点是我看这本《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最受益的部分,后面还有为剧本设置场景的方法和如何成为一名剧本医生的方法。鉴于在中国剧本医生这个职业应该还很稀少,对读者的启发不多。即使这样,这本书也能让人受益无穷,是一剂虚构文学初学者的良方。我已经翻开了下一本《编剧解忧相谈室:复诊篇》,希望能有新的收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