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连续“杀人鬼”青蛙男》读后感1000字

《连续“杀人鬼”青蛙男》读后感1000字

《连续“杀人鬼”青蛙男》是一本由中山七里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连续“杀人鬼”青蛙男》读后感(一):手法是猎奇的,议题是沉重的,这本推理是好看的。

对于这部作品,作者本人这样评价的:“写《灾难的季节》(本书原名),我给自己设定了应该要达到的标准。让人一口气读下去,有逆转,最后一行一定要让人惊讶。”

说起来容易,真的实现起来,可以说得上是难度很高的三个标准了。

这本《青蛙男》给出了一份颇为不错的答卷。

像屠宰场里的死猪一样被悬挂在十三楼的赤裸女尸,被垃圾处理的大型机械压扁了的老人尸体,被解剖后摘除内脏的小孩子,尸体被焚烧成灰的残疾人……针对弱势群体的猎奇杀人案接连发生,引起居民们惶惶不安的情绪。

更为让人害怕的是,这些案件的现场都留下了小孩子般玩闹的字条,这些关于青蛙的只言片语,却因为和案件相关,让人有了毛骨悚然的恐怖感。

猎奇手法和案件本身的风格很像是以手法见长的本格派作品,但实际上这是一本颇为社会派的推理。

从青蛙男杀人案入手,读者追随着警察的视角,不仅追踪了整个案件侦破的过程,而且其中还讨论了日本法律关于精神病患者犯法的条目内容。这部分内容会让我想起来那部精彩又深刻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另外,主角古手川实在是太“硬核”了。之前看《北方夕鹤》的时候我曾经发出过“原来日本也有硬汉派”的感慨,现在看来日本的硬汉派侦探名单上又可以增加一个了。特别是看到小说后半段,何止硬汉,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啊!

用猎奇杀人包裹下的沉重社会议题讨论,跌宕起伏的情节,在这部作品的完成中,“反转”是最被常用的手法,也是被应用得最漂亮的手法。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真相一波接着一波地涌来,一浪高过一浪,在我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被我淹没,那种窒息般的畅快淋漓实在让人着迷。

就在我被这多重反转所震撼叹服的时候,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泼了我一身冷水。脑子在一瞬间静止了,然后突然身边的一切都开始爆炸。

下一只青蛙,呱。

《连续“杀人鬼”青蛙男》读后感(二):诡计与社会派兼得的推理神作!

话说今年引进简体版的优秀推理作品,特别是日系推理真的不少,而这本《连续“杀人鬼”青蛙男》绝对算得上是其中的重磅之一了,另外也可以说是最大的惊喜,至于为何这么说,相信关注本书的推理大佬都是明了的。本书于2011年日本出版,在2015年就引进了台版,并且即使是台版,也有500多人在豆瓣标记了已读且评分颇高,那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作品,时隔这么久才引进简体版呢,原因只能是有不符合大陆出版政策的内容,我虽然没看过台版,同时我好像也还没有看过中山七里的作品,但对作者和这部作品却是早有耳闻,并且了解到不少推理大佬都悲观地认为本书简体版无望。

但是!现在!简体版终于出版啦!毫无疑问,能够出版肯定是对内容进行了删改,然而我在阅读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有特别不协调的地方,可以想见编辑付出了多少心血!

警告!!⚠️下面想聊聊本书内容,推理层面实在太棒,会有泄底,同时可能涉及《剪刀男》和《ABC谋杀案》,这几本没看过的建议绕行,不过关注本书的读者没看过这两本的也是少数吧!⚠️

其实看到差不多还有十页的时候,单就推理而言我还觉得不以为然,关于“青蛙男”的诱导,和《剪刀男》有些类似,不过并不是主要诡计,甚至连叙诡都够呛能算上,而“五十音杀人”的诡计则跟《ABC谋杀案》如出一辙,后来广义上这种“藏叶于林”的诡计更是得到了各种应用。因此,到有动小百合真面目暴露之时只能算是对经典诡计的简单移植。然而后面十来页的两次逆转着实让我震撼,让整本书上升不止一个层次,首先是是渡濑推导出背后真正的操纵者是御前崎,其动机是对“五十音杀人”诡计的又一次作用,这种同一诡计的双层应用就让人眼前一亮了。其次,御前崎这样的幕后操作注定很难被抓到把柄,似乎只能看着真正的凶手逃脱制裁,但是真正的巧妙之处在于全书的最后一句话,一个名字,直接呼应了前面说的“因果报应”。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样的结尾显然不是程序上司法正义的结局,但却是对小说故事而言最精彩的结尾。

本书即使抛开已经发挥的相当出色的推理,单从社会派的角度看,也是足够优秀的。我个人一直对心理暗示的作用抱有怀疑态度,但是本书主要是对受过心理创伤的人进行心理暗示,可能的确能够产生显著的影响。除此之外,全书聚焦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条,即有精神疾病的凶手的量刑问题,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也是本书“青蛙男”诞生的直接因素。另外故事中也体现了恐惧的力量,在连续杀人事件造成的恐慌氛围下,面对看不见的生命威胁,正常的社会秩序会被轻易冲垮,这部分同样看得人心惊肉跳。

虽然书中还是有些作者的灌水,但总体而言绝对是一部全面的不可多得的推理佳作,再次感谢编辑将这部神作以简体版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

外封,总体好评!

内封

《连续“杀人鬼”青蛙男》读后感(三):扶好坐稳,节奏快到飞起

当你想写点什么,内心怀着敬畏之情,就会去查很多不相关的东西,于是渐渐迷失在资料之海,最终越来越难动笔写下第一个字。

对于《连续“杀人鬼”青蛙男》,我就是怀着这样的敬畏之情打开了文档,打开了电脑网页,然后迟迟动不了笔去写点儿评论。

今年看了不少欧美悬疑,日系推理也看了一些,但这本书算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了。

开篇抓人眼球的案件,感觉思绪瞬间就被吸入书中,但是随着作者的叙述,我发现小说前三分之一的部分,节奏感其实是很慢的。

这就像是飞机刚刚起飞时,一瞬间感觉自己在急速上升,然后到了平稳期,又觉得时间静得有点可怕。

书中对于精神病人犯罪的探讨非常深入,记得好多社会派作品都探讨过这个问题:精神病人犯罪,到底要怎么处罚?是该保护受害者,还是因为凶手是精神病人,缺乏自主判断能力,就因为疾病让他脱罪呢?

还有一段精彩的描写让我非常感动,就是刑警在钢琴老师家听演奏那段。作者对于古典音乐知识的信手拈来,对于演奏环境的了解,对于聆听音乐的感受、音乐对内心带来的冲击等等多方位的描写,非常专业、透彻。

并且透过这些细节,作者铺陈了非常细致与惊人的伏笔,都为后来故事的发展与反转增添了色彩。

因为我是第一次看中山七里的作品,看到这里不禁惊讶,所以去搜了作者生平,发现他的很多作品都与音乐有关,甚至是以音乐为主题的音乐推理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兴趣与爱好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说回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当人们认为危险与自己无关的时候,可以不痛不痒地大谈特谈。而一旦这个危险与自身相关,所有人都不会再置之度外,而是因为感受到危险在背后追着他,而渐渐变得疯狂,渐渐变得失控。

就像故事的中段,连续发生几起恶性事件后,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陷入恐慌,他们觉得,也许下一个被杀的人,就是自己,或是自己的孩子。于是他们不断给警察局打电话,要求交出有前科犯人的名单,不断质问,渐渐疯狂。

最后事态失控了,大批民众涌入警察局,抗议变成了暴乱,原本瑟瑟发抖,想要获得保护的人们,摇身一变成为事件的主宰者,也成为他们口中原本厌恶的“暴徒”。

所以说,善与恶往往没有那么明显的分界线,最终还是要看人们对待突发事件的态度。

这本书从后半段开始,作者对于节奏的把控可谓让人叹为观止,犹如赛车一般疾速行驶,一个接一个反转,一件接一件事件,后半段的追逐与打斗、解谜与反转,真的让人不得不睁大眼球,怕一眨眼的功夫,就漏掉了关键细节。

看到最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和警察一样,从一开始就犯了理所当然的错误,直到最后作者揭开谜底时,才惊觉自己的幼稚与傲慢。

在这本书中,你以为的不是你以为的。你觉得是凶手的人,不一定是凶手;而你认为绝不可能的事,也是有可能会发生的。直到最后一句话,作者依然在反转。

因为一本书,种草了一位作者,不说了,我要去入手中山七里其他作品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