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日本昔话(上下册)》读后感1000字

《日本昔话(上下册)》读后感1000字

《日本昔话(上下册)》是一本由[日]关敬吾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套),页数:7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昔话(上下册)》读后感(一):感受日本民俗文化

一开始对于“日本昔话”这一个词语带有着一些疑问。“昔话”到底是指什么呢?其实这是一个日本的词汇,可以指过去的故事,也可解释为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可想而知,这一本书其实就讲述的是日本的一些民间故事。

东方的民间故事,我觉得一直是比较相似的,可能包括一些神话色彩,又可能有一些温情与感动,有很短的小故事,也有长一些的故事。这些故事从历史流传下来至今,现在读起来,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日本一些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也有日本独有的一些故事的风格。 整套书就像是所有日本民间故事的总结。它不仅仅只适合儿童,也适合成年人。作者在前言的《致读者》也提到,昔话原本不是读的,他是耳朵听的,也是口口相传的。由祖母母亲说,给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代的流传下来,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故事。而这些故事可能在讲述的过程中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慢慢的适应了当下的时代和生活。

日本西化中的故事,其实都是以一些低阶层的人民和农民为主。所以很多有体现了人民的生活。就如同开头的第一篇中,你一对老夫妻,因为种着瓜开出了很大的果子,从瓜里落出了一位女娃,给他取名为瓜姬,而最后因为遇到了天邪鬼,挂机死了却变成了长长的葫芦,结出了更多的黄瓜。这样的故事其实也是反映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实书中类似这样的故事也有很多,有些精巧短篇也让我记忆深刻,《智多星》就是这样一个短篇故事,篇幅很短很坚强,读起来却特别的有意思。村里的财主老爷到底是怎么去世的?我觉得在这个故事里可以成为了一个谜语,也带你有了一些悬疑的色彩。

其实日本西化的这些故事,作为日本的传统,民间故事是非常有想象力,也有很强烈东方色彩。作者通过不断的整理和总结,把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在阅读的时候,我多次想到了我国的古典作品《聊斋志异》,似乎两者之间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它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用通俗易懂又简单的语句,把故事形象生动的表达,这也是受到了读者和听众喜爱的原因。经典之所以会成为经典,也是因为他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没有被淘汰,一直流传至今。

《日本昔话(上下册)》读后感(二):日本民间文学的瑰宝,受中国民间故事影响极深

说起《桃太郎》、《浦岛太郎》、《瓜姬》等日本民间故事,想来你不会陌生。这些都是非常经典日本民间故事,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昔话”。

所谓昔话,指的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故事”。日本昔话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有传说故事和说唱故事,还包括笑话与动物故事。作为一种口耳相传的文学形式,昔话在讲述故事,给人以愉悦的同时,往往也彰显出教育、感化、引导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作用。

日本民俗学家关敬吾(1899—1990),是日本民间故事的重要搜集整理者之一。他在多年的民间故事和民俗学研究的过程中,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日本昔话并且结集成册,这便是凸显出日本民间精神传统的《日本昔话》。

通常来说,一个民族的民间故事与本民族旧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心理以及观念信仰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们这些生活在新时代的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也会获得无穷的乐趣。

关敬吾的老师、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先生认为,日本的民间故事受中国民间故事的影响极深。《日本昔话》一书中收录的部分日本民间故事,与《牛郎织女》、《画皮》等中国民间故事具有极高的相似度。

这就说明,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形态,不仅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更可以通过民间故事等多种形式得以保留下来。诚然,有些日本昔话在流传的过程中,诸如人物姓名、时间地点等信息有所改变之外,其故事内核却依然保留着原貌。通过对日本昔话的流变过程进行研究,后辈人更能从中感受到日本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毕竟,不同时期的民间故事,总会展现出不同的文学特色和故事内容。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间故事,共同构成了一幅鲜活灵动的日本民间生活图景。

在日本的民间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便是民间信仰。《日本昔话》一书中收录了相当一部分日本民间故事,便鲜明地体现出日本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原始观念,比如,动植物崇拜、精灵神鬼崇拜等。这种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信仰,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中也多有体现。但是,《日本昔话》中呈现出的原始信仰,却别有一番东方色彩。比如,狸猫这种动物就是日本民间故事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到了日本近代,它又成为备受人们尊崇的对象。

日本民间认为,狸猫是一种颇有灵气的动物,具有狡猾的天性和变身的能力。因而很多日本民间故事里都会出现狸猫戏弄人类,或者人类斗败狸猫的内容。明治时期以后,狸猫普遍被人们看作具有招福招财的“神力”,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在日本人的住宅门口,有时候会摆上一尊狸猫造像,其作用就是为了给主人一家招财招福。

不仅如此,源自日本民间故事的“狸猫”形象,还成为影视剧、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中的重要角色。就像曾经风靡一时并对“80后”一代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日本动画片《花仙子》,片中有一个反派人物就是善于变化的狸猫。这个狸猫,便是日本民间故事中狸猫的原初象征,——狡猾、善变、神秘。由此可见,《日本昔话》一书中的大部分故事,已经成为日本几代作家、影视剧导演以及动漫大师的灵感来源。

《日本昔话》中出现的人物,基本是以农民为文体,讲述的事件也多是发生在村野。因此,《日本昔话》的语言风格就呈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天然美感。然而在这展现着自然之美的故事中,也折射出世情百态,反映出某种人生哲理,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教化民心、劝人弃恶从善的社会功用。就像那些以憨厚老实人为主人公的故事,最终的结局都是受尽磨难的良善之人,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而邪恶贪婪之人受到了惩罚。这与中国大部分民间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日本民间文学中的瑰宝,《日本昔话》既深受中国民间故事的影响,同时由于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断与本土文化进行融合,因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深刻内涵。

《日本昔话(上下册)》读后感(三):会讲故事的人,更受欢迎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对于故事,总是情有独钟的。

上学的时候,会讲故事的老师,总是要比其他老师受欢迎一些,比如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全班同学像期盼体育课一样期盼他的课。

听他的课,全程无睡意,时间也过得飞快!

工作后,会讲故事的人也要更受欢迎,更能在各种场合成为焦点,也更容易展示自己,从而赢得机会。

故事也更容易口口相传,比如我们知道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等,就连文学巨著《聊斋》也是在“听来的故事”里加以润色。

今天我要介绍的,则是日本的民间故事,叫做“昔话”。

它是一种“耳朵文学”,就像我第一次听到牛郎织女的故事,妈妈边洗衣服边给我讲着故事,那一刻,我觉得很幸福。

昔话也是如此,一般是在某个傍晚,祖父母,或者母亲说给孩子们听的一种故事。

这样的故事,因为口语化很大,所以大多数人在收录的时候,会加以润色,这样虽然会让故事看上去更好一点,却会失去“耳朵”的感觉。

但是在关敬吾编著的《日本昔话》中,却尽量保留了容易理解的方言及口语。

因为“昔话是在农民、渔民、猎人中生发成长起来的,它并不诞生于诗人的闹钟和研究者的桌上。”

所以,昔话的禅师,可能是基于无聊,也可能是孩子太闹腾。于是故事便诞生了。

在《日本昔话》中,全三卷分别收录了动物谭、笑话、狭义三大类型。

其中,“笑话的一种,没有特别的故事情节,只重复单调的词句,讲给无休止要求听故事的孩子听,使其厌倦入睡”。

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昔话》一书中,有一篇故事叫《无尽头故事》,上面是这样写的:

长崎的老鼠因为没有东西吃了,线稿去另一个岛屿,但没想到在途中遇到了那个岛屿来的老鼠,原来那个岛屿的老鼠也没有东西吃了,于是它们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说着,一只老鼠啾啾地哭着,扑通一声跳进了海。又一只老鼠啾啾地哭着,普通一声跳进了海。”

如此“又一只”的重复着,是不是很有“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的既视感?

哈,看来全世界的小朋友对于故事都会有一种特别的痴迷,而大人对于孩子讲故事的要求,总是能想出近似“无赖”的应对办法。

昔话给我的另一种感觉就是,故事不一定非得讲出什么道理,之前给学生讲故事,总是如有强迫症一般,在故事的结尾,加上“所以啊”这样的总结。

好像不说明点道理,故事就失去了含义。

但在昔话中,有的故事,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如《日本昔话》中收录的《随顿和尚》这篇故事。

故事讲得是一只狸猫,总是会在晚上去骚扰一个叫随顿的和尚,这让随顿和尚很生气,便决定治治狸猫。

于是随顿和尚准备了很多鱼头、萝卜之类的好吃的,然后到了晚上后,狸猫又开始在门外大叫“随顿和尚在吗”,随顿和尚没有像平时一样气恼,而是用同样大声的声音回答道:“嗯,在呢!”

狸猫继续叫,随顿和尚继续回答,不同的是,随顿和尚边吃边喊,而狸猫的声音却越来越弱,直到最后听不见,到了早上,随顿和尚打开门,才发现狸猫破着肚皮死了。

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

它就只是一个单纯的故事,感觉不到任何的启示。

也许对于故事,我们也可以用更轻松态度来对待它,不一定要有什么启示,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便足以让它具有意义。

就像牛郎织女的故事,我并不能想起在我初次听到的时候,妈妈是用什么样的道理总结的,但每当我回想起那一幕,总是会会浓烈的幸福感,那是一种心在阳光下照耀的感觉。

可见,故事带来的情感流动,有时候会超过故事本身。

所以,不要过于纠结故事本身,学会对身边的人讲故事吧!

和爱人之间没有话的时候,试试用故事打破僵局;陪伴孩子的时候,不知道玩什么说什么的时候,试试用故事来连结感情。

你会发现,故事真正的魅力。

《日本昔话(上下册)》读后感(四):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

我小时候爸爸妈妈不会讲故事,我每次央求妈妈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妈她总是讲同一个故事,想必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吧。“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想必外婆也是这么给妈妈讲故事的,这或许是全中国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了吧。我可不想以后我只会讲这么一个故事给下一辈听。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间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底色。一代又一代人辈辈相传的故事,源远流长,有着最古老的思想与文化,是一个民族日后所有故事的基石与根脉。我想不管是谁,总会在小时候有意无意听到很多民间故事,它们有些带着少许哲思,有些生动有趣,有些惊险刺激。一辈又一辈的人在这些昔话的熏陶下,长大成了人。而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故事,它们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通过口耳相传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即使到了今天,或许我们还应该再拿出来读一读。

这本书《日本昔话(上下册)》便是日本民俗学家关敬吾搜集整理的日本民间故事集。之前听说过有类似的集子,叫做《日本的昔话》,是由日本民俗学奠基人柳田国男将口口相传的昔话整理成了文字。而本书的作者关敬吾便是师从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是柳田国男民俗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者,他本人也为日本民俗学建设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亦对新时期中国的民俗学事业有过积极影响。“昔话”二字来源于日文,顾名思义,便是“过去的故事”的意思,“日本昔话”便指的是“日本民间故事”或“日本民间传说”。这本昔话集翻译自关敬吾收集整理的三卷本故事集子,是目前最完整的中文译本。

我想大家最熟悉的日本昔话大概就是关于桃太郎的故事了吧。这个故事有不同的版本,一说桃子是老婆子在河里洗东西,从上游飘过来的,一说是上游飘来的是一只漂亮的箱子。当然也有其他的版本,比如说是老公公和老婆婆吃了桃子返老还童,生下了桃太郎等。这本集子中选了前两个版本,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了一起,取名为《桃太郎》与《桃子太郎》,内容似乎别无二致,只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可见作者的用心。

读着这些日本经典传统民间故事,就会发现它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内涵,其中所蕴含的东方色彩让它们非常接近于中国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复杂故事想象力的源泉,值得再讲一百万次。

《日本昔话(上下册)》读后感(五):东瀛有故事,其名曰昔话

“昔话”在日语中指的是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故事,作为日本早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述的内容多为远古时期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与美好精神寄托,往往与都市或现在的生活大相径庭。

尽管以今人的眼光看来,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是颇令人费解的,但作为一种过往文化的传承,我们对它的态度可以用德国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经典:“存在即是合理”来看待。也就是说,文化,不只需要被大众广泛接受,而且还要很好地传承下去。同时,这也是日本民俗学家关敬吾毕生的期望。

在关敬吾编著的《日本昔话》中,集中收集整理了三卷日本民间故事集子,那些寄托了劳动人民朴实情感的活灵活现、善恶有报的久远传说得以再现。勇敢的《桃太郎》的故事在日本民间早已家喻户晓。但除了《桃太郎》,书中亦不乏其他许多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

比如:从黄瓜中出生,爱吃野老芋、擅长织布却因良善终被天邪鬼所害的《瓜姬》;被父亲与恶毒继母设计而失去双手,但因嫁给了疼爱她的丈夫,有了善良的婆婆,产子后虽历尽波折,继母与父亲终因对她的虐待而得到了惩罚的《无手姑娘》;因下凡洗澡而失了飞天羽衣,不得已只能嫁给凡人米开朗并生了三个孩子,最终在坏心眼的父神设计下,只能与已经登天的丈夫过着牛郎织女般日子的《天女下凡》等等。

如此种种短小精悍的故事折射出的是日本普通民众的智慧与哲思。相较而言,笔者最感兴趣的还是《猴女婿》的故事。它讲了一个在地里挖牛蒡而不得的老头为了诱惑一只猴子帮它干活,许愿将自己一个女儿嫁给它,未料猴子猴子果真帮老头挖到了好多牛蒡。这时老头虽后悔但也无济于事,只能找女儿们商量。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愿意,最后小女儿答应了,她让父亲为她准备一个很重很重的石臼、一根很重很重的杵、一斗米作为嫁妆。猴子来娶亲的归途,经过一条大峡谷时有一片盛开的樱花,小女儿故意让来迎亲的猴子背着重重的三样东西从奔流的溪水中摘一朵最顶上的樱花给她,但由于树枝太细、猴子背的东西又太重,于是倒霉的猴子就这样落入了河里,被湍急的水流冲走了,小女儿开心地回了家。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看,事物总有两面性。也许有人说猴子的丧命是由于它的不识时务导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所有的民间故事抑或神话传说中,人与动物的结合本就很少能善始善终,如果不是猴子太贪心,妄想得到与自己并不匹配的姻缘,它也不会落得葬身深渊的下场。笔者对这个观点却不敢苟同。换个角度想,如果不是这个老头以嫁女的承诺诱惑猴子在先,如果不是小女儿为了脱身而对猴子生了歹心,原本一心追求美好姻缘的猴子怎会如此凄凄惨惨戚戚?不愿履行承诺可以当面说,不管能不能取得谅解,都委实不该让帮助了自己父亲的猴子丧命,如此恩将仇报,用心何其毒也?

还有《鱼妻》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家徒四壁的贫寒男人机缘巧合之下因帮助了老海龟,在它的指点下娶到了龙王的独生女。在美丽的妻子的操持下,家中从此发迹。但妻子有个怪癖,每天在客厅中间拉起隔扇沐浴时绝不允许丈夫偷看。但她似乎低估了人的好奇心。久而久之,丈夫终于按捺不住偷看到了妻子骇人的真身,原来她是一条大鱼化成的人身。由于丈夫违背了诺言,妻子走后丈夫独自带着孩子,家中又过回了从前那般缺衣少食的日子。那么,在这个故事的最后,又会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结局在等待读音呢?

作为乐府文化故事系列—《讲了一百万次的故事》中的日本卷,《日本昔话》无疑蕴含着朴素的民间智慧,并承载了许多秘密在等待着读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把它作为孩子的睡前读物再合适不过,从中可以看到机智勇敢与知人善任的《桃太郎》;吸取因肖想本不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不幸殒命的《猴女婿》的教训;看似贪婪实则腹有乾坤的《买梦的男子》;最终靠自己踏实的品行与如花美眷过着似水流年富足生活的《田螺长者》……尽量多读书,读好书,如此这般,人生就比较美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