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读后感100字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读后感100字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是一本由迟新丽 / 张沛超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读后感(一):一本实用的心理疗愈书籍

这本书算是我近期内看过的心理类书籍中最让人感到实用的。

2020年,新冠袭击全球,导致无数人员受此影响,有的是身体得病,有的是失业,有的是家庭关系或者其他社会关系受影响,总之,带给人们的大多是消极影响,而在这么大的一个社会公众事件面前,我们的焦虑和担忧应该怎样去化解,这是值得研究的。

其实这本书说是以2020年为契机,但是书中提到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平时生活中就能遇到的,这也是这本书的实用处。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主要面对大众读者的心理学,分为自我情绪篇、家庭关系篇、创伤逆境篇、自我成长篇,围绕“如何走出人生的逆境”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不同心理咨询师从多个方面给出解释和方法,帮助读者走出心理困境,实现幸福人生。

作者迟新丽和张沛超均是心理学出身,研究多年本土心理学,并出版多部著作,可以说在心理学领域是非常有发言权了。

本书是多位心理学家的集大成之作,这样有利有弊,利就是每个心理学者擅长领域不一样,他们写出的东西肯定都是自己最擅长的,读者可以多方面了解心理学;而弊就是会显得整本书不是特别系统,比较杂。

书中的几部分都比较实用,因为作者不仅会把前因后果的都写明白,用案例加以说明,在最后还会给出详细的心理疗愈方法,这一点是非常棒的,很多心理学的书大多是分析,在解决这一块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含糊其辞,导致读者虽然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却不知道怎么样去对待。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家庭关系这一章,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人一辈子都在和家庭打交道,婚前是原生家庭,婚后是新生家庭以及另一半的原生家庭,而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直接决定着下一代的性格和他们的处事方式。

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小姑娘,小的时候拿着小毯子,后来咬指甲,然后上厕所要都脱光,而且好多东西都要强调序列,为啥这个我这样印象深刻,因为我们家的孩子也有这些特征,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因为一岁的时候就跟爷爷奶奶生活了。

书中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不过不是全年龄段的,我也在探索适合我们家孩子的方式,很感谢这本书给我启发。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读后感(二):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走出来才能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我们可以缓下脚步,聆听身边人的各种负面情绪,比如孤独感、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这些情绪在困扰着我们周围的人,只是因为我们忙碌的生活将这些情绪一再的压缩,直至爆发时,才明白原来谁都有压力,谁都可能会抑郁。

随着孤独、焦虑、抑郁这些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对于此类情绪的关怀也日益增多,当我们的情绪陷入低潮,被抑郁焦虑所控制而无法自拔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是用伪装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与孤独,还是在“自恋”与“自厌”之间痛苦挣扎,这些都是逃避现实的做法。虽然我不能切身体会到这些人所承受的痛苦,但是我可以理解他们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病症而带来的恐惧感。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抑郁与焦虑中的自救指南》指出:痛苦和意外是生活的一部分。幸运的是,心灵的伤口是可以被梳理和抚慰的。从而,我们可以从不自在中找回自在。那些我们所遭遇的挫折、痛苦和逆境,甚至可以转换成为我们人生觉醒和发展的巨大力量。

本书分为自我情绪篇、家庭关系篇、创伤逆境篇和自我成长篇。我们可以通过本书中四个章节所阐述的自我疗愈法摆脱抑郁和焦虑,修复来自家庭或是外在的创伤,在困境中实现自我成长。

也许你身患抑郁焦虑症,也许你是高敏感人群中的一员,但是请你不要放弃与自我和解的权利,既然不能幸免所有的苦难,就勇敢地面对,通过破除固化思维、培养思辨思路,来摆脱环境带给你的负面影响,不要被负面情绪暗示所打倒,尝试着与抑郁的灵魂沟通和解,你会慢慢走出思维怪圈,回归生命本身。

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或创伤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激反应,属于一种自我保护模式。但是这种反应可能会导致焦虑,或者是阻碍焦虑自愈。所以我们要学会处理情绪感受,让这种自我保护机能降低,以获得全面、彻底的治愈焦虑。

不论是抑郁、焦虑或是孤独,它们的本质是需要在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选择逃避或是对抗,我们应该用书中所带给我们的变革性技法和易于遵循的练习逐步破解焦虑与抑郁的本质,积极解决导致焦虑和抑郁的问题,才能更快乐、更健康、更放松。

如果你愤怒,那你就呐喊。如果你哀伤,你就哭泣。如果你热爱,你就表达。如果你喜欢,你就追求。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走出去才能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读后感(三):重新架起通往世界的桥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曾经只要有钱有闲,我们可以自由地仗剑走天涯,地球是个村,爱去哪去哪。如今,疫情让一个个家庭闭户不出,缩回各自的小巢,等候解封。

待在家里,不等于岁月静好,可以多睡懒觉。实则长时间生活在密闭环境,24小时和家人相处,容易出现摩擦。而且上课、工作都不落下,加量不加价,整日“叮叮”不消停。

表面上,大家一起生活。精神上,我们的焦虑、压抑,却“冷暖自知”,各自的心灵正像一座座孤立无援的岛。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正写于这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爆发和缓和期间,从自我情绪、家庭关系、创伤逆境和自我提升等四个方面,分享了心理师和学者们的多年经验。既下了诊断,也给我们开了不少良药——大部分篇章都附上相关的练习。

其中最戳中我的,是张沛超老师所著的《重新连接——安住于动荡之中的意象引导练习》。他指出了三种连接,分别是,我们对自己内心的连接,与人际关系的链接,以及生活整体感。而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早已失去了对自己内心的连接,进而也虚假地维持着与他人、世界的连接。

没有踏实的自我,也就没有真实的外在世界。如果日子过得平顺,倒还可以蒙混过关。但若不幸遇到毁灭性的逆境,如瘟疫、地震等灾难,乃至亲人离世、失业失恋,我们必须直面生活对我们的拷问。

因疫情而封闭的家庭环境中,我们不仅面对家人、伴侣,更有机会审视自己。

因为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我很迟缓才意识到自己的心早已麻木。前些天的某个晚上,我赊账买了一一束芍药。图书馆九点闭馆,我搭地铁回家,想到家里的花都谢了,该买新的。可是手机早就没电,兜里也无现金。一路上犹豫,还买不买花?回去充电或拿现金,可能阿姨就收摊了。虽然向她买过几次花,还加了微信,但事后再转微信,她会同意吗?思来想去,决定碰碰运气。一见面,先和阿姨寒暄几句,选定了芍药后,很难为情地提出赊账的请求。没想到阿姨马上同意,甚至还说,你下次来买花时给我就行。话虽如此,回去充上电我就马上转钱,第二天她不急不忙地回复我“谢谢”。我说,是我该谢谢你的信任。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对于我来说却是一次大大的尝试。我意识到,虽然和周围的人无时无刻发生着联系,但我们的心从未连接。对彼此的信任是稀薄的。我们人为地划了一条线,大家客气而疏离地守着合适的社交距离。久而久之,我们都知道彼此是谁,知道对方的姓名、性格、家庭关系,但不一定真的产生“情感连接”。甚至仔细观察自己的内心,也惊奇地观察到它的匮乏。

如果我喜欢花,享受插花的快乐,欣喜于阳光洒在花瓣上的美丽,那我就热烈地爱,大方地爱。当然,不是提倡“赊账买花”。说出这件事,是因为它让我发现,这个阿姨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相对稳定的人际连接。她对我的信任,也增加了我对自己的欣赏,对环境的信任。

以小见大,这个小是否承担得起这样的感悟?但我想正是一件件小事,一个个人,如溪流汇入大海,最终带我看到大海的波澜壮阔。

艾瑞克·弗洛姆早就洞察,“这个时代共同的疾病,即人同人自己、同他的同胞、同自然的疏离,是感觉到生命像沙子一样从手中流失,还未懂得生活就将死去;是虽生活在富裕之中却无快乐可言。”

这次疫情虽隔开了彼此的身体接触,暂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但也给了我们反省自我、反思生命和观察世界的好时机。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读后感(四):孤岛式生活的自救指南

看你下,这些行为你有没有中箭:

1)日常想见父母又不想回家,嫌麻烦,打个电话问好,回家频率从一周二三次到一月两三次再到一年两三次的回家频率。

2)放假想出去玩又怕人多,于是无数个假期的安静宅家;

3)想谈恋爱,念头动一动立马就回想起上一段恋爱的悲惨收尾,得出的结论就是恋爱太麻烦;

4)想努力学习又无法克制自己,随时可能摊在床上/沙发上,刷刷手机睡睡觉日子就这么颓废地过了。

5)偶尔孤独想找人聊天,又不知道别人近况,想象了一下聊天可能的尴尬,费劲心思找话题也能感觉自己社死的聊天技巧在柴米油盐面前的词不达意,然后劝自己算了。

6)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泡杯浓茶喝杯小酒,暖暖身子盖被睡觉。无聊的时候一个人带上耳机,打开窗户望望窗外发发呆。

7)工作日照常起床挤地铁,不急不慢地上班,然后扮完社畜回家干饭发呆睡觉等第二天天亮。

8)人生没有什么大的梦想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越活越宅;

这就是号称“国家一级退堂鼓选手”的“孤岛式”生活日常。其实我就是非常标准地活在孤岛上的人。一个人在大城市只要你不想出去,不想主动认识人,不想了解无关自己的一切,不愿主动与人沟通,很容易就成为一座孤岛。我其实以为一座孤岛也算一种不错的生活状态,一个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也能很好地活下去,自己取悦自己的生活也不错,财务独立不攀附,精神独立不依附。生活上也越来越强大,能自己解决的坚决不求助,内心始终认为给别人带去麻烦是不对的行为,生活就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

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看到社交平台上很多人因为突然地黑天鹅事件被“隔离”在家,将掩埋在冰山的情绪bug完全暴露,很多人感到孤独,恐慌,抑郁,愤怒。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是一本集合多名心理师及学者们撰写的心理学读物。内容主要围绕4大板块:1):自我情绪管理,学会跟自己和解,正视自己的情绪;2)亲密关系管理,良好的亲子/夫妻关系有助于缓解孤独,焦虑和抑郁的情绪;3)创伤逆境管理,通过意向引导,自我关怀等方式重建与自己,他人和社会连接;4)自我成长,通过聚焦,兴趣转移等技术来重建更强大的个体。不是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心理医生,那阅读这本书就是孤岛式生活的“自救指南”。

这本书推荐给内心不够强大,脆弱敏感的旁友们,不是每一个人都享受孤岛式的生活,那就读一下这本书,会获得一些“不活成孤岛”的方法论,有一些心灵救赎的鸡汤,还可以掌握一些心理学自洽技巧,有丰富案例支撑,尽管是心理学读物,阅读难度不高。

书封

书封也可以看出,一个弱小的小朋友以一个非常孤独的姿势自我安慰,防备着他人,但愿当她/他打开阅读这本书,能汲取到一些力量。

关键词:自我救赎;心理学;自我成长;孤岛式生活;情绪管理;抑郁;焦虑;恐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