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钟振振讲词读后感100字

钟振振讲词读后感100字

《钟振振讲词》是一本由钟振振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7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钟振振讲词》读后感(一):词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话一点没错。在钟振振先生笔下的解读中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诗词,不再只是原先以为的文雅与故事,而是鲜活的场面。就好像那一首词的镜像在你眼前慢慢展开,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读了定风波后让我知晓原来诗词歌剧的形式早已出现,中华文化当真是博大精深。这两首词是清光绪二十六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中发现的,其中很多作品都不知晓作者。任半塘先生《敦煌曲初探》推断是唐玄宗开元,天宝之间。,虽没有直接的证据,却因为词中充满着为国为靖边戡乱以建功立业的自信心,格调豪健爽朗,有“盛唐气象”。 而定风波就是其中两首,当时社会风气重武轻文,词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刺激和伤害,所以借歌伶之口一吐不平之气,到娱乐场上去谋求精神胜利。安邦定国自须文武并重,相辅相成。 词起源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糅合少数民族音乐以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乐”。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曲子”指她的燕乐调,“词”则指与这些曲调相和谐的唱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当属盛唐大诗人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尊之为“百代诗词之祖”。到了晚唐,其标志是第一位大词人温庭筠的出现,温词精艳绝人,音声繁会。 北宋前期,主要是仁宗时期,词坛上就呈现着这样一种贵族词与市民词,雅词与俚词,令词与慢词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局面。 秦之笔轻灵,周之笔凝重;亲词醇正,周词老辣。 在众多词人中,我最为喜欢与敬佩的是一位南宋女词人。那便是“婉约派”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女作家——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对于抗战态度的坚决,对于投降派义愤的强烈,决不亚于任何一位爱国的“豪放” 词人 。 且我们的课本中还有李清照的词,可见她才华横溢。不仅有她的词,还有白居易的词也是让我记忆有为深刻。初中必背的一首词《忆江南词三首》,而这首便是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此词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东亚文学史上的影响都很大影响。 或许诗词有些晦涩难懂,可如果喜爱去读,喜爱去看终究会明白它所包含的意义,看懂那些画面。

《钟振振讲词》读后感(二):【共振书评周】报之以歌:词人的浪漫与哀愁

高中时为了写作文,我看了好多名言警句,但现在多半都已经忘掉了,唯独泰戈尔的一句诗记忆依旧深刻: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看这本《钟振振讲词》的时候,我又想起了这句诗。用它来形容那些留名千古的词人再准确不过了。虽然在浩瀚词海中,也不乏有得意高兴之作。但更主流的,更能引人共鸣的,无疑是那些在失落伤心时写下的词。

羁旅漂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灞陵伤别,同心离居……这些主题被一次次提起,被一次次书写,继而一次次打动我们的心,这种感动是可以跨越历史长河,穿越时间大海的。因此千百年之后,我们依旧能为那些词而感动甚至落泪。

同时,即便时移世易,但有些心情,有些遭遇是不曾变的,一句千年前写下的词,或许可以戳中千年后的我们。我们居然能和古人产生共鸣,读到这样的词,心情想必会非常奇妙,即便难过,心里也总还是会泛起一些亮色的吧。

关于词的赏析之作多如牛毛,其中不乏经典的解读与诠释。《钟振振讲词》未必能在解析层面胜过其他。我之前也曾看过不少解读诗词类的书。

如果要选一本最令我满意的书的话,那我肯定首推蒙曼老师的唐诗三部曲,无论是选择的诗还是对诗的解析,都非常妙。

这本《钟振振讲词》的解析并没有太吸引我,不过它却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那就是拓宽了普通读者对于词的理解。

在提起词的时候,我们多数人往往会加一个“宋”字,说成宋词。平时我们见到的词大多也都是宋词,而且词的发展确实在宋朝达到了巅峰。

但这并不意味着词起源于宋,只盛行于宋。事实上词的发展历史远不是两宋可以概括的,甚至其他朝代的词也不乏有匹敌宋词的精妙之作。

钟振振教授在这本书里详细而又精炼地盘点了词的发展史,打破了许多人对于词的狭窄认知。

词最初起源于隋,但当时的词并没有留存下来。在唐朝,我们熟悉的一些大诗人也曾留下过一些词,虽然为数不多,但质量并不差。比如李白的《忆秦娥》,白居易的《江南好》。

但真正以词出名,最早的应该是晚唐时的温庭筠,他虽然也作诗,但更以词出名,同时他也是花间派的鼻祖,影响力延续到了宋朝。

唐朝结束之后,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进一步拓宽了词的境界,并因此被誉为“千古词帝”。

从进入宋朝之后,词就开始了飞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词人无论是才华还是数量都是其他时期无法相比的,正因如此,宋词才成了两宋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提到宋词,估计每个人都能随口来几句,上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不少宋词。但《钟振振讲词》刻意避开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选择了一些不那么出名,但却很妙的词进行赏析。

因此这本词集里面没有提到苏轼这位大词人,就连另一位大词人辛弃疾,入选的词也都是一些比较小众的类型。

在宋朝结束之后,词的发展似乎遭遇了瓶颈,接下来的元朝并不推崇汉文化,词这一文学形式也受到了冷落。可即便如此,元代也依旧出现了不少经典的词,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元好问就创作出了不少的名篇。

书里面不仅提到了元代的词,甚至还提到了金朝、明朝的词,这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很小众,因此这本书能让我们开开眼界。

明朝过去之后,接下来的清朝又让词迎来了一次繁华,清代的词人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经典名篇,最为人熟知的无疑是纳兰容若了,盛名不输一些宋代词人。除了纳兰容若之外,其他诸如张惠言、黄仲则这些词人也慢慢被读者发现,他们的词开始从历史的灰堆中走了出来……

《钟振振讲词》读后感(三):词之美

初闻钟振振其名,我以为是一位女性教授,顿生好感,拿到书才获悉原是一位男教授,而振振的含义也不是振振有辞,辞令的辞,而是振振有词,钟振振教授爱词研究词,兴趣便与名字相得益彰。

本书我本以为摘录的是一些冷门词曲,我知道的词曲也多出自宋词,却惊讶地发现有一些老熟人,如忆江南,由于是唐代的词,被作者收录。又如破阵子,桂枝香。对于这些词作者都有自己的理解,浅层和深入的,也算通俗易懂,我也有自己的感触,偶尔与作者相同,感受到同样的趣味,偶尔却和而不同。本文读来轻松,轻易进入词的意境之中,且文采斐然,不失为一本佳作。 词的流派中我偏向于婉约派,理由与李清照息息相关,李清照可说是我最爱的词人,也因为我偏爱女性作者的关系。比起豪放派的壮志未酬,或许我更爱婉约派的小情小爱儿女情长,也并不觉得就比爱国的雄心壮志差了多少。正如书中所言,李清照写的爱情都是女性视角的真实心声,而不是男性视角的随意揣测,男性极其容易把女性作为一个工具,或者总是红颜薄命,为家国牺牲,好像很伟大,但是作为一个弱质芊芊的无辜女子,又是何其不幸,她自己又可曾愿意。 破阵子一文:“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我喜爱沈先生《宋词赏析》的解读,因为赢了斗草,那么高兴,只有感情纯洁得像水晶一样的少女才会如此。我很认同,这样的,才是我心中真正的少女,而不是作者倾向的那种少女怀春,并不只有怀春,才是少女,单纯地因为斗草而快乐的,也可以是少女的另一种形象。 水调歌头一文,我也是更爱作者浅层的解释,也是我对作者男性凝视的不满,作者认为昭君和亲化干戈为玉帛,用一个女子的牺牲换来国家的长治久安该是一段佳话而不是奇耻大辱,奈何在我这看就是奇耻大辱。堂堂七尺男儿竟要靠一个弱女子的牺牲,让一个弱女子如浮萍一般承担国仇家恨,平息战火,这不该感到羞耻吗,我觉得非常应该。因而我赞同“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娥羞”字面意义的理解。 比起诗,我总是更喜欢词,词有明清话本的影子,先有词曲,后有话本。词比诗更平易近人,贴近自然,哪怕是平民阶层花街柳巷也可以传唱创造属于自己的词。 我爱词的朦胧之美,也爱词的豪放之美,最喜欢词的婉约之美。词不仅文字优美读来心旷神怡,仔细揣摩还能揣摩出许多言外之意,读词研究词实在是陶冶身心的有趣之事。 本书封面和插画照例十分用心,在此分享一二。

《钟振振讲词》读后感(四):《钟振振讲词》:于大音希声中,感悟词的无限魅力

从高中时候就非常喜欢诗词,那时候喜欢唐诗比较多一些,盖因为唐诗比较规整,每首诗都有不同情感在里面,虽然语言简练,但是意境非常深远。彼时正当少年,非常期待像李白一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仗剑走天涯。

等到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历经社会的各种辛苦,心境比较复杂,这时候感觉词比较符合心中所感所想。但当时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对于词句的了解还是停留在“愁”“爱”本身,因此,更像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现在已经人近中年,心境已经沉淀下来,再重读词,无论是悲伤、哀愁、慷慨、激越,都是越琢磨越有味道,越读越想读。就像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境界。

这几年诗词大会的热播,也带动了诗词热,孩子对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在节目中所涉及的诗词,许多都没有听过,想给孩子讲解也无从下手。偶然情况下,看到了《钟振振讲词》这本书,想必《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顾问钟振振讲解的诗词一定会带来许多共鸣。

《钟振振讲词》从总体上来说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敦煌曲子词,唐宋词,金元明清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曲子”指的是燕乐曲调,“词”则是指的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由于现在“曲子”已然失传,能够欣赏的,只剩下文词,故而,现在“曲子词”直接简称为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敦煌曲子词想必大家接触得都比较少,《钟振振讲词》第一部分中选取了比较典型的定风波二首(攻书学剑能几何)和南歌子二首(斜隐竹帘立),让读者能够领略到西域敦煌那古朴悠扬的曲子词,大开眼界。

敦煌地处边塞,当时的曲子词大多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就像是这首《定风波》:“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侈?手 执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康。四塞忽闻狼烟起, 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这首敦煌曲子词采用现在比较少见的两人对话的方式,体现出当时豪气干云的边塞将士生活与过人的胆略。手执长枪的战士、狼烟四起的战场、风云多变的边塞,将行伍军人们乐观豪迈、建功立业的气魄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词中出现的“明月”,则为血流漂橹的战场增添了一抹柔情与暖意。

在唐宋词这一章节,钟振振老师首先为读者奉上了一篇《唐宋词总论》,将唐宋词的发源、演变、流派、作家等分门别类地加以解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这篇总论就能单独作为一篇唐宋词演变的学术论文,让读者受益匪浅。

随后选取了唐宋诗词大家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晏殊等耳熟能详的作家的代表作,为读者详细解读诗词及作者的历史背景、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诗词的巧妙表达方式等。

与常规的诗词解读不同,看钟振振老师解读词,就像是与一位长者对话,他将词中所包含的哲理娓娓道来,丝毫没有说教感,也没有学习古诗文的枯燥感,潜移默化中,就学到了词中的精髓,也掌握到了人生的真谛。

《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呢,就是指的沉浸于词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当中,将词人个性化的人生体验从诗词中提取出来;而“出”呢,则是以历史的眼光来理解词中所包含的深意,这需要相当多的人生阅历与古典诗词积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其中钟振振老师对范仲淹的《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的解读,堪称这方面的典范。

这篇词语范仲淹其他的词有些不太一样,以口语为主,诙谐幽默,但是充满了消极无为的历史观和及时行乐的人生观,这与范仲淹的历史形象并不吻合,与现在积极向上的风气也并不吻合。

但是要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范仲淹自小勤奋上进,但是在仕途上确实命运多舛,数次被贬官,庆历三年(1043)年终于当上了参知政事,主持新政,但是也已失败而告终,再次被贬出京。而《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就诞生于这个时代背景中,也可以说,这是范仲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心情体现,从另一个侧面刻画了有血有肉的范仲淹形象。“要想深得一篇词作的三味,更须知人论世,于词外求之。”钟振振老师的观点,与王国维的想法何其相似。

《金元明清词》中,则是收录了相对比较生疏一些词人的作品。金元明三朝的词作各有千秋,但是与唐宋词相比,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而清朝词人凭借着庞大的创作群体与的辈出的创作天才,在词作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像是纳兰性德、彭孙贻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词作中的语言精美细致,非常有感染力。

品味古典诗词,领略其中的文化精髓,是有趣的,也是困难的,但是在《钟振振讲词》的引领下,读者仿佛就像是拨开迷雾,终见晴天。这么一本精美又涨知识的书,相比每个读者都会心动吧

《钟振振讲词》读后感(五):中华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词,华夏子孙不能忘记的珍贵财富

近两年央视播出综艺节目《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达人也红遍网络,掀起了学习中国诗词的热潮。这比起各种粗制滥造的选秀节目来,以古典诗词为电视节目的主角,文化和社会意义极其重大。

而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众多教授学者也成了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倡导者,陆续出版了很多畅销书,钟振振老师的《钟振振讲词》一书使我爱不释手。我从小也喜欢诗词,除了课本中学过的诗词,也在课外涉猎过大量诗词作品,但钟振振老师对词的鉴赏让我觉得别具一格,犹如发现了新大陆。

诗词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浮世绘、诽句之于日本人,莎士比亚之于英国人……在《钟振振讲词》中,钟振振老师从敦煌曲子词、唐宋词、金明元清词三部分精选59首词作进行赏析,这其中有很多都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词人,但他们的作品也代表着某个时代词的真实水平。

敦煌曲子词记载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中发现的古代写本书卷上,数量还不少,大概作于八世纪至十世纪之间,也就是唐、五代时期。书中所选《定风波二首》和《南歌子二首》各有特色,钟振振老师在赏析《定风波二首》的时候,说这两阙词像是一文一武两个人的对唱,武人说征战沙场为国效力才是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做的,但文人也有自己的道理,还举出张良的例子来反驳,着实有趣。

唐宋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两个伟大的朝代,大唐包容一切的大气象,大宋铁骨铮铮的大无畏,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钟振振老师用一篇《唐宋词总论》将这两个时代中词的发展梳理了一番,还分析了历代词人的流派风格等,让我对词的了解更加全面系统。

诗仙李白也写过词,今存词十余首,李白的《忆秦娥》首创了一调,用秦娥的“春愁”和“秋怨”发出了深沉的历史感慨。白居易的《忆江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他回到北方回忆江南的词作,这首词还传到了日本,影响极大。

《钟振振讲词》中还摘取了前蜀李珣的《巫山一段云》,这首词在别的词书中或许很少见,但这首词的内容却是上乘的,以古迹的描写、奢靡的帝王生活来表达对历史的沉思,“全词既涌动着感情的波澜,又闪烁着理性的火光。”

宋代可谓是词的集大成时代,遂有“宋词”之称。宋词有豪放派、婉约派之分,范仲淹、苏轼、辛弃疾等属于豪放派,李清照、晏殊等属于婉约派,各有千秋,各有佳词。在书中钟振振老师选评的贺铸的词比辛弃疾的词还多,贺铸作为一个武官在重文抑武的宋代才华得不到充分施展,而他也将母腹经纶通过词的方式吟唱了出来。

在这本书中,贺铸的词十首,而且是各有特色,有怀念妻子的悼亡词、抒发豪情的豪放词、以物咏志的咏物词等,他的题材非常丰富,风格也有盛丽、妖冶、幽洁、悲壮等多种变化,还善于在词中融入前人的诗句,用韵严密,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这使我搜索了贺铸的全部词作,加以阅读品味,从这一点上说钟振振老师给我补上了一课。

在第三部分金元明清词中,作者说:“随着近八百年间政治风云的翻覆,经济土壤的化合、思想火焰的飘摇、文艺潮流的洄溯,四朝词也不断地在‘因宜适变’‘袭古而弥新’。”金朝似乎没有知名文化。元有元曲,明清有小说,但词都是贯穿其中的重要脉系。

作者对清词给出了较高的评价,说“清词就是流金溢彩、光怪陆离的晚霞了。”但书中没有选清词进行赏析,实在有点遗憾。但我们熟悉的纳兰性德、曹雪芹等人的词作还是高水平的,以前细细品读过纳兰词,别有一番风味。

合上这本书,再回味一下书中词作,真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能够离开诗词呢?现在中国力量有目共睹,在世界之林中傲然屹立,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加强,让词这朵绚烂之花开得更加美丽旺盛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