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河洛古国》读后感1000字

《河洛古国》读后感1000字

《河洛古国》是一本由齐岸青著作,大象出版社出版的295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河洛古国》读后感(一):发现黄帝时代最辉煌都邑,揭开北斗九星神秘面纱,探寻5300年前文化密码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距今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空白,也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

《河洛古国》一书以“夏商周断代工程”多位首席科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多位首席专家学术生涯的回溯为线索,系统记录了2020年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双槐树遗址的发掘过程,全面展现了双槐树遗址的建筑结构、墓葬及牙雕蚕、北斗九星文化遗迹、祭祀遗迹等重要发现,并引用大量翔实的考古材料,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现了“河洛古国”的文化坐标及历史意义,勾勒了5300年前中华文明的最初样貌,书写了黄帝时代的灿烂历史。全书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将冗长繁杂的考古史料简化精炼,将较为艰深的考古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语言流畅优美,雅俗共赏。

《河洛古国》读后感(二):《河洛古国》:发现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还记得小时候每个暑假都会看《还珠格格》还有《西游记》,长大后就开始看一系列穿越剧,但对于河洛古国这个名字和历史却十分的陌生 ,但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学《易经》要先学《河洛图》的这个观点 ,最近看了《河洛古国》这本书。 这本《河洛古国》中不仅仅有考察队研究槐树遗址的部分经过,还分享了很多和中国古代历史相关的神话故事,比如河图和洛书的由来: 在很久以前,伏羲带着部队来到洛河湾(双槐树),这里靠近水源,土地肥沃,所以就在此定居,当时黄河和漯河没有交界,平行向东流 ,而黄河的水神名叫河伯 ,他喜欢伏羲的宓妃,所以他在见宓妃的时候经常使小性子,让黄河水胡乱的流,并且淹了田地,宓妃为了洛河嫁给了河伯,约束住了河伯,洛河也融进了黄河,从此黄河和漯河交汇 ,水域清浊分明 ,伏羲在河洛交结处测星象,演化出了八卦 ,不仅仅教会了村民捕鱼和养殖 ,还画出了河图和洛书。 当然这本书里还有星宿海的由来 ,以及对裴李岗文化、王湾三期文化的简单普及,整本《河洛古国》总共分为11个章节和结语,包括了双槐树遗址之前神话故事的科普以及现在的环境和考察研究 ,以及对文明起源的思考和考古人的故事分享 ,当然你在这本书中还能发现中原仰韶文化时期关于都邑的布局和独有的祭祀文化,以及对古代建筑的详细解读 ,当然不仅仅是枯燥的专业知识讲解 ,本书还涵盖了古代人们的礼俗习惯 ,以及人们对艺术的热爱 ,比如,在古代人们对艺术的看法和喜爱都能从牙雕蚕和彩陶中窥见一二,当然,对于神秘的北斗星图 ,书中的作者也做出了一定的文化解读 。 对于我之前读过的一些历史科普读物 ,这本书真的大大的超出了我的预期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文化科普和文物介绍 ,而是对于双槐树遗址的前世今生(从神话故事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以及古代建筑的布局 ,对于艺术上的创造,现今的环境,现金发掘的文物)都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推演,历史神话故事 和历史故事、现今文化和文物以及现今的发现最大限度的结合,给读者带来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 当然,在这本《河洛古国》中我们也看到了考古人员所做出的努力,他们的专业和认真,很多人都对历史感兴趣,但感兴趣和从事某一职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真正的考古学家是需要付出极大的认真和耐心的,这需要很大的毅力,我很庆幸双槐树遗址的被发现,也很感谢考古队对现今遗址所研究和推测出的另一种古代生活,给读者们带来一个丰富灿烂的河洛古国。 这本《河洛古国》适合所有喜欢历史和文物的读者们观看,当然也很适合地理爱好者,书里的内容细致,图片清晰,而且看完会对历史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河洛古国》读后感(三):中华文明的源流在哪里?听听来自考古现场的答案

我们从小都知道,祖国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人视野的开阔,国人越来越意识到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千年,肯定有许多超越其它文明的特性在里面。那么要充分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性,就要回到文明发展开始的地方,回到四五千年前的历史场景中去。

这本《河洛古国—原初中国的文明图景》,首次详尽揭秘了河南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村遗址的发掘过程,将中华人文先祖“黄帝时代”辉煌的都邑展现在我们面前,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知晓关于中国古文明考古方面的许多背景知识,同时也由作者的视角进入考古现场,和中国考古界的大咖们一起来一次文明的探源工程。

自从人类有了现代性意识,历史观就有了巨大的转变,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人类的历史观念改变巨大,在古代人们就算是接触到了古文物,也仅仅是以一种魅惑的眼光来进行认识,例如孔子时代挖出巨大骨化石,孔子认为那是被大禹所斩杀的防风氏的头骨。到了近代考古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在十八到二十世纪堪称是考古的世纪,无数西方探险家进入古代文明遗存进行挖掘,中国也例外。

在中国史学界,夏商的历史都是只有文字的记载,没有实物的证据,殷墟的发现在当时震撼了中国知识界。从那是起,在黄河和长江流域都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古代文明遗迹,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遗骨等等古文物。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有了清晰的发展脉络,专家们将其形象的称为“漫天星斗”。为了让考古证据和历史资料相结合,中国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了中国历史时期的断代纪年,其中运用到了古生物学、天文学等等学科的手段。

夏商周断代确定之后,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专家们,众所周知,夏商周都是属于中原文明,而且商和周都是属于中原边缘的文明,通过武力征服了先前的王朝而占领中原,可见中原在同时期应该先进于周边,可是漫天星斗光辉依旧,而中原却没有拿的出手的考古遗迹。

幸好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双槐树遗址,保存非常的完好,文化层的堆积从五千三百年前开始,发展阶段接近五六百年之久。更为重要的是在其中发现了阶层分化、贫富分化的现象,通过考古发现应该有了“王”这样的最高统治者,和周边的古文明相比,双槐树王的墓葬有点简朴,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其它文明的物质生产富余,用在了对神的崇拜上,这些文明的统治者是巫师萨满,而在双槐树王才是统治者,产生的物质富余都用在了人口身上,因此当周边其它文明衰落下去以后,中原文明就异军突起了。

双槐树遗址中发现了五千年前古人养蚕的证据,还发现了北斗九星崇拜的绝世遗迹,这些奇妙的故事都在这本书中,等待着你的阅读。

《河洛古国》读后感(四):如果你是考古爱好者,文物爱好者,这本书可千万别错过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他看过有关黄帝以来的许多文献,“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昔三代指:夏商周)古人诚不欺我,几十年来有关夏、商、周的重要考古发现足以证明夏、商、周三代与河洛之间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古史记忆梗概,却因为起源的关键时期、关键地区和关键材料的空缺,一直是备受西方史学家质疑。

直至2020年5月7日,在河南郑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的考古成果。证实了河洛地区在距今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同时也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

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李伯谦表示:“河洛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所处年代意义重大,其所展现的景观与内涵,完全符合《易经》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卷、圣人为之”的说法。从这处遗址,能发现5000多年前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形成的繁华都市群的蛛丝马迹。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发现!

考古就是这么有魅力,我在5300年后还能窥见前人是如何在这片大地上生活的。带着原始的对于生活、生命的祈愿和渴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淳朴地过完短暂的一生。

双槐树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洛河的弯,河湾又叫汭,凡是有汭的地方都是景色好、地也肥的地方。所以几千年前的伏羲爷带着他的部落族人在此定居。

在这本书中,不仅能看到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华文化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双槐树遗址考古领队等学者的学术生涯回顾和挖掘双槐树遗址的全过程,还能看到完整的双槐树遗址的发现过程、建筑结构及历史意义。本书引用了大量丰富的考古资料,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现了“河洛古国”的文化坐标,对繁琐的考古文献进行了细致地梳理和提炼,对双槐树遗址的城池、建筑、墓葬、牙雕蚕、北斗九星文化遗迹、祭祀遗迹等重大发现进行了生动的阐释。本书语言流利,雅俗共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考古的深奥知识用文字叙述,以文学报道的形式叙述,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广泛的读者。

《河洛古国》读后感(五):中华文明的寻根之旅

在村子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还是槐树。老槐树不知在那块土地上伫立了多久,它们的根深深地扎进了足下的土壤里,历经了不知多少年的沧桑岁月,同时也见证了这方水土的历史变迁。

“双槐树村”也因这两棵老槐树而命名,这个村子依河而生,只不过依的是洛河,在那个万物有灵的时代,洛河自然也有河神庇佑,于是便有了洛神宓妃的传说,“芳泽无加,铅华不御”的宓妃为了守护这片土地,嫁给了河伯,于是,洛河与黄河交融了。

黄河,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伴随着这条河的,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许许多多的文化遗址。

而双槐树遗址的发现与挖掘,不仅为这个神秘而又古老的村子添上了一笔真实又生动的色彩。也为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与地点填补了空白。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它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河洛古国”。

而这本书为我们讲述的就是“河洛古国”被发现、挖掘、研究与保护的全过程。

在河洛古国背后究竟还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它的缔造者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都邑建造在这里?他又是如何设计与修建这座城池的?它西依黑石关,北靠河邙山天险,南凭嵩山屏障,东出虎牢关直面华北平原,依靠着山与水的天然优势,易守难攻。

这个古国的王不仅有着出众的军事才能,他也怀着对盛世的信心,所以他建了一座宏大的宫殿。

但遗址所告诉我们的还远不止这些,在50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里,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又是如何祭祀的,随着墓葬遗迹的被发现,更多河洛古国的丧葬习俗与文化被推测与验证。

北斗星图的背后究竟还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我国丝绸史的源头或许就与仰韶文化有关?双槐树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美与文明?

这一切的一切,都等着我们去探索与发现。

我一直认为考古人是浪漫的,不过他们的浪漫是写实的,如果说宇航员的浪漫是探索未知与星辰宇宙,那么考古人的浪漫就是探索已知的浩瀚尘烟。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探索与努力,才能一步一步将推测变为真实,将谜题变为事实。

我们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如果没有这些遗址与文物资料的证实,那一切都是空谈。而正是有了这些发现,我们的中华文明才得以溯其根源。

一个有“根”的民族,即使经历过被侵略的伤痛、即使经历过低迷艰阻的时期,但它永远不会倒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