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读后感1000字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读后感1000字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是一本由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3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读后感(一):用考古精品铺陈北京3000年历史

引用书的代序的最后2段

总体来说,由于北京建城历史悠久,特别是近一千年以来,北京成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的都城,城市的营建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时至今日,尽管城墙、城门已很不完整,但保留的都城类型性遗迹、个体性遗迹还是比较丰富的。房山区的董家林村,三千多年前的燕都古城遗迹仍在;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见证了一千年前辽南京城的沧桑;丰台区凤凰嘴村的土城遗址和玉林小区的水关遗址,体现了八百多年金中都城的气魄;元大都的城墙遗迹和西城区的妙应寺白塔,彰显了七百多年元大都城的辉煌。到明清北京城,留下了更丰富的遗迹,如宫殿如海的紫禁城、九坛八庙的皇家祭坛、三山五园的皇家园林,还有数不清的胡同、四合院。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显现出北京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典型的代表。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北京3000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一书虽非专业人士之作,但以数十年北京城市考古资料及研究成果为积淀,以《北京日报》“纪事”栏目独到的视角和写作风格为底色,用纪“城”、纪“史”、纪“事”、纪“物”、纪“人”的手法谋篇成章,用考古发现的精品铺陈3000年的北京历史,可谓是言之有据梳“城史”,娓娓道来讲“古事”。这是本书有别于其他北京城市考古著作值得赞赏及价值之所在,也是我这个非考古专业人士喜读及乐荐本书的原因。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读后感(二):请荆轲故地重游,喝燕京啤酒、逛北京城区

文化与历史密不可分。实地考古擦亮北京城市历史脉络。 在读《北京三千年》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想起关于证实中医经络存在的报道。 《中医经络研究获重大进展 我国学者发现经络间质通道》(2020-11-01来源:科技日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张维波教授团队近日相继在大鼠、小型猪等体内经络中发现组织液定向流动轨迹,这是继去年在透明鱼上发现类经脉组织液定向流动轨迹之后,该团队的又一重大发现,为进一步证实中医经络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证据。 有理也需要声高、声广的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际证据的宣传和讲解。 考古梳理、证实北京城市历史脉络如同现代科技手段证实中医经络一样。只不过,一个是发现现存证实历史脉络,一个是发现确存证实人体脉络。 对人看病需要把脉定方。同样,对城市设计也需要把脉规划。 祖国医学文化在更广阔的世界认同,需要源于西方医学科技的证实,才会更容易走向世界。 《北京三千年》对北京城的前世和今生进行了清晰的讲述,对非专业的历史考古的读者来说,足以满足兴趣和认知的阅读需要,让世人和世界能够了解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脉络。 1.源头似特长。说到北京城,一般都会想到元明清的三朝都城。溯源历史,也会想到燕太子丹谋划荆轲刺秦王的燕国,很少人知道,西周燕国还留下了尘封于房山琉璃河的古燕都遗迹。正是有了古燕都,北京才有了燕京的古称。北京肇兴,离不开燕国都城。 燕京啤酒就是燕京文化的著名经济品牌。 荆轲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战国末期卫国人。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如果邀请荆轲穿越回现代燕国故地,品一品燕京啤酒,逛一逛北京市区,肯地也会有无数感慨。 2.一个不知道。很多人知道燕国,很少人知道蓟国。武王伐纣后,在北京地区先后分封了两个诸侯国,一个是燕,另一个是蓟。蓟字是天津蓟县(现蓟州区)的蓟。封蓟,是为了安抚殷商遗民和原住民。有专家认为,东周初年,燕国灭蓟国,并迁都蓟城,从此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北京又被称为“燕京”,就源于此。 3.历经三千年。《北京三千年》是由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著,全书十一章,讲述了西周燕都、汉代燕地、唐幽州、了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中都至今三年历史中的重要遗址、相关事件。捧起此书,穿越三千年,可了解北京得前世和今生。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读后感(三):地下城市面貌探索,地上文明血脉传承

如何从考古的视角看北京?北京是怎么来的?如何从考古视角,探索出一座城的前世今生?从考古视角走进《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封面

董家林古城一般称为“燕国始封都城”,是西周燕国分封到北京地区建造的第一个都城。董家林古城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古城的位置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在董家林古城墓葬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这为历史研究和董家林古城属性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董家林古城所处的燕国是什么时候建城的,从这里能否推断出北京文明发展的最早时间。其实燕国没有明确的建城时间,但燕国是在西周建立不久之后分封的,西周建立的明确纪年是公元前1046年,进而推断出北京建城有3000年之久,所以说北京建城有三千年的历史是没有问题的。

20世界70年代的西周燕都琉璃河遗址发掘车马现场

蓟城是北京城区最早出现的一座城,几乎和董家林古城同时期营建。从唐朝开始“蓟城”叫“幽州城”到辽代作为陪都改名“南京”,后改“燕京”,金朝迁都燕京后改名“中都”。

位于丰台区凤凰嘴的金都城墙遗址

蓟城建立后都城一直延续,从战国时期到秦汉,从魏晋南北朝又到隋唐和辽金。成吉思汗在攻下中都半个世纪后,定都北京,于是决定新建大都城。

1957年5月,一个问题引起考古争论:元大都的中轴线是否为北京城的中轴线。这是当时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调查研究组负责人的赵正之教授提出的。

赵正之教授为其考证付出很大心血,于是后起之秀徐苹芳在赵正之教授研究的基础上,仍然通过细密的考古实证,最终在《考古》杂志上发表:在景山以北发现的一段南北向道路遗迹是中轴线上的一部分,证明了元大都的中轴线即是北京城的中轴线,也就说元大都确实存在于现在的北京城之中,元大都是北京城建城之基。

元大都示意图

从考古视角,看文明血脉传承

书中提到,考古既是寻找一座地下之城的本来面貌,又是在寻找一座地上之城的文明血脉,这是本书的核心,也是考古物质文明的核心。本书以考古的视角,严格处理考古线索,调理清晰,用考古精品铺陈出3000年的建城史,800年的建都史,探寻出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基因。

随着时间的发展,一座城的出现,最早可能是一种文明,对于北京城来说是董家林文明,是蓟城文明。文明往往是一种时间的象征,也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最早的北京城经过了西周、西汉、唐、元、明、清等朝代的更迭,一点一点沿着文明的脉络,逐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诸侯国、封国、郡县、北方军事重镇,发展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陪都、首都,乃至全国的首都。于是这座城的每一步足迹都深埋于地下。通过这本书,能够揭开历史的面纱,破解北京城市发展密码。

瓷器、铜器照片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字的铺陈,也离不开人的发展,一定也离不开文明传承。书中展现了周燕都、汉代燕地、唐幽州、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中都7个历史节点,梳理出北京三千年以来的历史脉络,同时以各时期出土的重要文物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实人物、重要遗址为媒介,书中有历史、有人物,有一座城的方方面面。纪城、纪史、纪事、纪物、纪人,铺陈考古事实,记录北京3000年文明演变。

北京日报以独特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将史、将城、将人、将物,娓娓道来,言之有据。这是其他历史类图书所没有的。本书内容聚焦,但涵盖广泛,思路严谨地展现出北京城的文明血脉,又始终以考古为核心,严格按照考古脉络展开。

穿越考古现场,看清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书中酣畅淋漓地展开北京3000年的历史发展,但同时不乏细节的考究。书中以“悬疑解谜”的方式,将一个个考古故事串联起来,呈现赵福生、王剑英、刘精义、徐苹芳等这些默默付出的考古人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的考古事迹,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一些人的耐心探索,而如何将这些探索过程和考古细节,成串连珠地沿着清晰的脉络展开来,正是这本书所讲述的。

王剑英测量明中都石础

考古人如何探究出北京城的发展脉络,在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西汉大墓、唐幽州墓等多地出土了300多件文物,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他们要做的是唤醒沉睡于地下的这些珍品。

器物上的铭文

这些历史的珍藏中留有珍贵的线索,铭文中的蛛丝马迹透露着城市千年的脉络,考古人要破解这些历史密码,要将淹没于历史尘埃中的古老记忆唤醒,此书也要将这些唤醒的记忆传承下来。读《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沿着城市发展脉络,一口气破解北京城市发展密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