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枝读后感摘抄

金枝读后感摘抄

《金枝》是一本由邵丽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枝》读后感(一):我时常为自己get不到亮点而深感与你们格格不入

Rt,看了一下其他书评,夸得我头皮发麻,也不知道是盲评的还是只有我get不到。

先说简介。简介我挺喜欢的,家族史这种也是喜欢的题材。男主扔下孩子逃婚,讲述后代们的故事?妙啊。

一直看到男主和朱珠结婚都觉得问题不大,就是节奏有点快。可能是因为这属于背景交代,所以没必要过度展开?我万万没想到这是全书开始雪崩的关键节点,此后全员工具人,全家人上人,也行,基因好智商高有出息这没问题,但作者为什么对每一个女性都带着丝丝缕缕的恶意呢,不是尖酸刻薄就是趋炎附势,每当我觉得“啊这妹子不错”就突然来一个一百八十度大反转,且反转得没啥逻辑。全书大幅地抒情、发泄、倾诉,而不是讲故事,看得我很心累。

具体的不细说了,有剧透嫌疑,只能说我很认可一条评论,说作者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想表达什么。这是一本时间线贯穿时代的书,然而它毫无时代感。

《金枝》读后感(二):女人们,看看自己!

还是忍不住写了一篇长评。

好久没有这么畅快地读完一本小说了。在周末的上午十一点一直到下午三点,唰一下。

可能是因为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了太多身边人的影子吧。周语同像我离家的二姨,不被父母亲爱的中间的孩子,一样有个受尽宠爱的妹妹和冷漠的哥哥。

而林树苗的叛逆又中和了看周语同生命故事时的那股憋屈。一语中的的快感。特别是和河开姐姐之间的那股坦诚,不知为何,好像只有在女性作家的书写中才能看到,而不会陷入男性作家所书写的纠缠嫉妒。大概,是女性书写的力量和时代的进步吧。

特别是直接在群里询问河开姐姐和导师的结婚是不是别有用心,然后接受河开姐姐的坦然和潇洒,这个动作让人感动。之后胡楠的加入,也让这一群孩子变得不一样,代间传递的不再是仇恨,而是相互理解。

当然,更好的是,作者书写出了另一种中国男人,刘复来,那个周语同眼中背叛了她的周雁来眼中的父亲。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英雄,他的抉择和付出,也同时被看到了。

更不用说周启明。唯一纸片人的男性角色是胡楠的父亲,不过跟老周家的故事没啥关系,也不算是个缺点吧。

朱珠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和林树苗有些不相上下的程度。特别是薛大嫂过来骂了一通之后的醒悟,以及之后下定决心收拾自己支撑起这一个家,我似乎懂了一点,人活着,就是一股精神气。以及老了之后,开解周语同的那一段话,多看看自己,活得透彻。

而对比之下,最令人心疼的角色就是周小语了。说实话,作者还不如给她一个痛快,何必强留着这支被打碎的金枝呢?虽然作者在她身上看到了启明妈妈活佛的影子,同样是金枝,但不同的是,活佛至少还保有她的世界,周小语的世界已经被命运腐蚀殆尽,一颗死亡的心,何必苦苦强留着她的躯体?也许,这也是女性作家的慈悲吧,要是男性作家,估计就把她写死了。反正我是没懂,支撑她活下去的那个念想,那份骨气,究竟是什么呢?

许多女性是无法独处的。是没办法看看自己的。好像舞台塌了,就不再能生活了。像穗子,婆婆死了,丈夫离婚,但她硬是要用自己的疯魔强力维持那个崩塌的舞台,继续在上面演戏。她的生命,只在那张不存在的意义编织的网上。开心,难过,似乎都和她无关,重要的,是周家的八抬大轿抬回来的媳妇,是守活寡的启明嫂。周语同和周栓妮一样,不敢看,不愿看。

真的没有想到,5岁的事件竟然是在伟人照片上画画。也许是宏观的,想要批判性写作的地方吧。唉。

朱珠看清了,所以她活得自在。林树苗就没看混过,河开姐姐顺着网一步步走着,胡楠和周语同妹妹其实也算是纸片人吧,只有周小语,从网上跌落,还得不到一个摔死的痛快。

(话说,为啥英文名是born in the purple啊)

所以。看看自己吧。

(题外话,写完看了一下其他人的评论,想说,能不能不要强调美女,或者文联主席?作者写得这么好,能不能不要再标签化这么优秀的一位作家?好吧,文联主席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挺能说明的,但也没见谁逮着海明威就说是猛男作家或者逮着格非就说帅哥作家吧?Anyway,非诚勿扰)

《金枝》读后感(三):浅谈《金枝》

邵丽的长篇小说《金枝》首刊于《收获》长篇小说2020冬卷,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家族在时代的漩涡当中飘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在李泽慧与邵丽的对谈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创作起源于其自身真实的经历,她的家族本身就隐藏着这样宏大的历史变迁与复杂的血脉关系。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使命将其书写出来。基于作者的创作谈,我想从三个角度谈论《金枝》这部小说。 一、被“虚置”的父权 毫无疑问,在中国社会中,“父权”是一个躲避不开且影响深远的话题。在《金枝》中,作者以“审父”为切入口,展现一个家族近一个世纪的宏阔历史。她认为,对父亲的“审理”,一定要廓清他所生活的时代、土地、文化和人心,否则就是草率的、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们看到,在《金枝》这篇小说中,以父亲的死亡为开端,而后是对父辈革命历史的廓清,涵盖了对父辈婚姻的讲述以及父辈们在时代动荡之下的巨大变化。当然,最值得注意的不是宏观视角下的时代变迁,而是作者深入家庭内部对“父亲”形象的解剖。相对于外部世界中威严正直、位高权重的父亲,处于家庭内部中的父亲则成为了一个被“虚置”的角色,他躲避着子女,对家中的事务不闻不问,也几乎不参与子女的成长过程……父权的威严被表面化,成为一个虚张声势的影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审父”的最终目的是解构父亲,消解父权的权威,在这一点上,《金枝》完成得很好。 二、被禁锢的女性 《金枝》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算作一部女性群像的长篇巨制。虽然它以审父为切入口,但所展现的主体是周家这一庞大家族中不同时代下的女性们,如周氏祖母、穗子、朱珠,如周语同、周栓妮、周小语等。女性角色的复杂丰富,远超过男性角色。但在这些女性的身上,无一不带有被禁锢的色彩。首先是被传统观念禁锢的女性,典型的如周氏祖母和穗子。她们自觉地服从于男性权威,以生儿育女为天职,自愿埋葬幸福,孤寂终老。穗子的悲剧则更为彻底,她狭窄的世界只容纳得下一个男人,残缺的婚姻使她的心理趋于扭曲,从受害者演变为施暴者。其次是被“革命”束缚的女性,如朱珠。她有文化,工作能力强,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女性的代表,然而这样优秀的女性也在革命话语的规训下甘愿委曲求全,为家庭而牺牲自我。最后是新时代的女性,如林树苗、周小语等。她们是真正的“金枝”,生于优渥的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她们也同在禁锢之下。她们都被迫接受着周语同的塑造,区别是性格迥异的两人走向不同的极端。可以看到,不同时代下的女性都或多或少地遭受束缚,她们或在有限的自由之下改变命运,或在禁锢之下走向悲剧。 三、创伤 一方面,个体遭受着时代的创伤。作为父亲的周启明一生忠诚地追逐着革命的脚步,可即便如此,在十年浩劫时期他也饱受打压和摧残。在集体主义和革命话语的训诫下,他变得谨小慎微,更加安分守己,甚至连自己的子女都不再信任。十年浩劫在每个个体的心灵上都打下了深刻而痛苦的烙印,每个人都活在惶恐之中,对党的忠诚高于其他情感,可悲又讽刺。同时,那一代革命者里面,周启明“抛弃了拴妮子母女”这样的故事情节是一个壮举,而到了后来,两个妻子与两群子女是他光辉履历上的污点,成为他一生都无法摆脱的阴影,他始终活在逃避里。另一方面,子女承受着家庭的创伤。“家庭”无疑是这篇小说的笔墨集中之处。无论是作为被遗弃分支的代表的栓妮子,还是生活在父亲忽视之下的周语同,她们的成长都代表着不同阶层之下家庭教育的隐痛。栓妮子的过去由母亲穗子所塑造,穗子的扭曲心理导致了她的粗陋浅薄,作为反噬,她拼命培养着四个儿女。同样,与父亲存在不可消弥的隔阂的周语同,她的内心也潜藏着深深的伤痛。因而,她妄图在女儿与侄女的身上填补缺憾,以强势的手段塑造她们的人生。 作者说,“我们与其讨论个人的创伤,倒还不如去关注创伤形成的社会环境。”可以看到,无论是时代之下的创伤,还是家庭带来的创伤,它们所指向的都是宏阔的社会环境,其中包括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家族观、家庭观和婚姻观,以及时代变迁中与经济发展共时而生的新观念。个体的成长受无数的因素的影响,而成长之后的我们又在伤痛中自愈着。 总体而言,个人更喜欢小说前半部的书写。小切口,却深入到历史内部解剖家族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揭开这一看似光鲜,实则千疮百孔的家族的真实本相。大至时代变迁,小至个体心理,不同人物的性格命运在参差对照中显露无遗,令人唏嘘。到后半部分,尤其是靠近结尾,笔力则逐渐虚浮,比较遗憾。以上为个人愚见,仓促评点,欢迎交流。

《金枝》读后感(四):怨恨与原谅:对两个家庭的审视

《金枝》是一部描写家族故事的小说,这个周姓家族跨越了百年,囊括了前后六代人的生活,也是中国式家族的百年生活写照。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者,肆意抒发着对家族的审视、对父亲的怨恨、与家族里其他人的隔阂,对周拴妮的讨厌与关注以及原谅的过程,对周拴妮后代的扶持与照顾。“我”在作品里直抒胸臆,抒发感情淋漓尽致,对家族的每个人都进行了勾勒与描绘,画出了一个家族的百年风俗画。

女性的敏感、细腻、感性在这部作品里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她犹如“我”的日记,“我”将自己的想法、感情都倾泻到了这部作品里,当它公布于众时,恰好又打中了时代的痛点。书中的周启明一辈子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清正廉明,但他有两个家庭,两任妻子。前妻是包办婚姻的产物,虽然他抗拒,但终究是摆脱不掉,只好每月寄钱回去。周启明的女儿周拴妮在城中的家里可以任性妄为,要吃要穿。这也导致了周拴妮与“我”周语同的矛盾。

作家邵丽

周语同怨恨父亲,后来原谅父亲,原谅周拴妮。母亲用隐忍给周语同上了一课。周语同与自己的女儿林树苗也有冲突。所以,怎样当父母,也是这本书向人提出的发问。

读了这本书后,让人同样对自己的家庭也会有所审视。

我出生在一个平民的家庭,家族没有显赫的背景。童年的我一直生活在妈妈身边,日子虽然不富裕倒也单纯、简单。直到我上了大学,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那个时候我开始怨父亲,怨父亲没有给我提供物质上的丰盈。我怨他不努力,不上进,在工作上不能为我提供帮助,生活上也没有什么关心。大一的时候,我经常跟他吵架,父女关系一度紧张,直到后来我开始反省这一切,才与父亲的关系慢慢修复。

如何做父母?这是很多为人父母的疑问。父母与子女的朝夕相处中,难免会有一些做得不对的地方,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可以有的是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对父母怨恨的消解和对他们不容易的理解。

这本书让人思考原生家庭的一系列问题。原生家庭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金枝》描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大家族也是上世纪很多家族的体现和缩影。中国有很多个像《金枝》里这样描写的大家庭,家族的历史也是人伦的历史。这个家族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北方,带着北方人的气息和性格特点,作者的叙述粗犷、直接、宣泄起情感来一泻千里。

描写家族的小说比较著名的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莫言的《丰乳肥臀》、张怡微的《家族试验》、安妮·普鲁的《恶土》等等。邵丽的《金枝》叙述既简单又复杂、视角既小也大。个人与家族血脉相通、筋脉相连,会塑造出人的性格、影响个人的人生轨迹等等。《金枝》里的父亲周启明在农村和城市有两个大家庭,这本书对大家庭的各个人物都进行了细描与刻画,描写了上世纪农村与城市的不同生活图景、农村和城市人的不同性格特点,是对百年中国人口的迁徙和家族变化的历史写照。

父亲在城市和农村的家庭像是两条线,两个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向前发展,两个家庭也在相互呕气、相互比较。小说以父亲的葬礼为开端,通过父亲的去世,以审视者周语同的叙述向我们缓缓揭开了两个家庭的面貌和有血缘关系的不同人之间的爱恨纠葛,这些纠葛是平凡人的纠葛,更是有温度和有态度的纠葛。

农村人和城市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周边的环境不同,性格和认识也不同。不过农村和城市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农村人可以通过奋斗走向城市,城市人也可以关注农村、理解农村。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情感也是很多小说表达和叙述的对象。平心而论,这部小说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逻辑清晰、线条鲜明、人物错综复杂但主题鲜明,读起来脍炙人口、一泻千里,带给我们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的现实情感体验,也让人通过繁芜复杂的表象进行思考,让我们对自己的家庭和情感更加理智和清醒。

《金枝》读后感(五):那一段家族中难以忘怀的历史痕迹难以消弭

文丨十里荷塘

阅读邵丽的新书《金枝》不止一次让我想到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在两部作品的设计和表现上来看,确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张洁的《无字》里刻画了一个家族中三代女性的形象,从外祖母墨荷到母亲叶莲子,再到小说主人公吴为,张洁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不同时代关于女性婚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同时代的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不同时代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及作者的婚恋观念。

邵丽的新长篇小说《金枝》同样写了一个家族里的女性,还不止三代,应该是四代女性在一个家族中的不同命运走向,而这四代女性因为爷爷周同尧的始乱终弃、孙子周启明15岁初婚后的出逃,带来了更多的婚姻问题造就的尴尬与纠结。不管是奶奶、周庞氏、母亲和穗子、周语同和周栓妮,直到再往下的这一代,女人们的命运开始在这些女人心里和家族的大命运和时代大背景扭结在一起。

周语同是小说中的第一人称“我”,也是整部作品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对于父亲和母亲的感情,她能理解,也能明白,毕竟她自己也是个艺术家了,对于情感的微妙,周语同比别人更敏感也更纠结,她努力想要在父亲面前证明只有自己这样的女孩子,才是老周家的生命力延续的担当,也因此她必须将后代培养好,来证明自己比同父异母的姐姐周栓妮要强得多。

周语同的较劲也许是不自知的,也许是自觉自愿地,没办法,从五岁开始就几乎失去了父亲宠爱的她,恨透了父亲周启明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不学好”,而这所谓的“不学好”仅只是一个未谙世事的幼童在报纸上的胡乱涂鸦,却被父亲上纲上线,认定是不用再花心思培养的、犯了重大错误的、放弃了的子女,周语同内心的悲凉无处言说。

尤其是长大后的周语同看着父亲和母亲朱珠生育了四个儿女,同父异母的姐姐周栓妮是父亲和前妻穗子唯一的孩子,周栓妮自己生育了四个孩子:河开、鹏程、雁来、千里,只有鹏程一个是男孩,其他三个都是女孩。

语同的骄傲在于女儿林树苗,她努力想要把树苗培养得成为整个家族的骄傲,钢琴十级、北大中文系,再继续奋斗下去,最年轻的文学博士指日可待!可惜的是,她周语同却不过面子,自己给林树苗安排的一次相亲让女儿决定终止了一路辉煌的学业,自顾自结婚去了。

在周语同看来,周家的子孙应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更应该是比周栓妮的孩子们要强一些的,却不料,世事难为,日子并不是可着自己心意往前走的。眼见得周栓妮家的几个孩子出息得比自己家的孩子和侄女周小语都要强,周语同的心里不是滋味儿。

“金枝玉叶一旦遭摧折,比普通的一枝一叶更不堪。”在栓妮子的世界里,四个孩子的散养和丈夫刘复来对孩子的教育背后,藏着的是母亲穗子的用心良苦。这苦心经营下的日子,才是这四个孩子学业有成、心气也高的真实原因了。

人生也许就是轮回。

周语同和周栓妮两个人是没有可比性的,前者是美术家和艺术评论家,栓妮子无非就是个农妇,周语同的较劲是一个人希望能将父亲的子孙后代们再抽一把力,扶持一下,“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不想或许真是大户人家的感觉,后代是放松的,也会给自己找可以放松的理由,日子从容,却也有滋有味。

周河开的离婚再嫁,收获的是英俊洋丈夫的宠爱和混血宝宝的完美爱情与婚姻,带着三个孩子依然化身女强人成为理特公司的咨询顾问。侄女周小语的离婚却是一地狼藉的心劲顿失。周语同心里说不出有多么不忍和难受。

然而被母亲朱珠的几句话点醒了,母亲说的是和林树苗一样的语气:“老周家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你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不比什么都强。”

拨云见日。生活的睿智在这一刻,让周语同恍然大悟。这就是人生吧。

邵丽这部作品写得行云流水,在叙述故事中穿插了不同的人物视角,每个人的身上的性格都带着家庭的原罪,这世上原本就没有毫无来由的爱和恨。

一代一代人之间的理解需要合适的契机,女儿以为父亲拦阻自己参军是对自己的粗暴干涉和不待见,殊不知,是面对着“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出挑女儿,父亲害怕担心女儿在部队行差踏错的恐惧,这是最真实的父爱和本能的保护了。

父亲周启明就像是一棵大树,开枝散叶,盘根错节,他是核心,可是他曾经想过吗,在15岁的慌乱新婚和后来的真正婚姻生活中,他给穗子和朱珠带来了哪些困扰和忧伤?

回到张洁长篇小说《无字》来看,《无字》的作品基调风格是悲凉的,因为无论是在20世纪初,还是在20世纪末,张洁笔下的女性在婚恋中均处于弱势地位,唯一变化的就是女性对于婚恋的选择从毫无权利到能够自主选择的变化,但通过墨荷、叶莲子和吴为的婚恋悲剧,我们不难发现,自主选择和无法选择的结果都指向了悲剧,从《无字》中不同女性人物结局的设置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作者张洁对于男权社会的批判。

而在邵丽的这部《金枝》中,叙述上的风格却和《无字》不同,不是悲凉,而应该是一种放松的缓缓道来、张弛有度。在这部小说的文字里,情感的流动感人至深,对于人物的命运和选择,作者力图为我们呈现出多元化生存方式的合理性,不带有锐利的批判,试图唤起的是读者的深层次思考。因而,我们说邵丽这部长篇小说作品是非常走心的,也是新年令人惊喜的长篇佳作。(全文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