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安 长安一片月》读后感100字

《西安 长安一片月》读后感100字

《西安 长安一片月》是一本由蟠桃叔著作,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安 长安一片月》读后感(一):写点这个,多少有点傻气

做这本书,是桃叔和我双向的奔赴。桃叔一直在写关于西安的文章,只是零零散散的,未成系统,就差一条引线。而我是唐朝迷,对西安有特殊的感情,又恰好接到约稿西安的任务。一切都是促成这件事的机缘。

这本书稿的作者,去年初就开始寻觅,大半年里试稿了四五位。直到遇到桃叔,当下不再作他想。因为桃叔笔下的西安,有具体的人,那么可爱、可触。

花花子在大雁塔下唱《蓝莲花》,后来北漂,采访到了许巍,许巍说《蓝莲花》就是写大雁塔的玄奘的。不知道为什么,花花子听后泣不成声。

画扇子的小哥成了网红,不接活动不带货,扇子还是五十元一把。而扇子哥独自养着两个女儿。

肉铺老板趴在剁肉案板上,写下一首诗。做的是油腻的生意,但人是个清朗才子。

严将军在城墙上蹬三轮拉客,听游客说西安没意思,当下生意也不做了,直接怼回去。这就是长安的将军。

……

如果,以前去西安,是去看高僧、良相、诗仙、女皇。下次再去,你要记得,去看看大雁塔广场上唱《蓝莲花》的人,去看看街道边摆摊画扇子的人,去看看菜市场里提着杀猪刀写诗的人,去城墙上指点江山时,也看看旁边蹬三轮的人。

如果没有书本的铺垫,旅行地只是一排打卡拍照的背景板而已。先读书,再到达,眼中所有的人都将有一副活的面孔,这叫见众生。而后可以见自己。

说到大雁塔那段,我便想到自己。花花子离开大雁塔,来到北京,以另一种方式又遇到了大雁塔。我本来计划走玄奘之路,后来碰上疫情,又碰上其他事,一年一年搁浅。但是现在,这本书做出来,第一篇文章多少跟玄奘有关。我想我理解花花子为什么会哭。

不过,就《蓝莲花》这词:

谁听了不哭。

不是什么正经书评,讲了些闲话。写点这些,多少有点傻气。这句话其实是借了桃叔引言里的一句。他说自己不写深刻宏大的东西,只会写点这些,显得傻气。

这些“傻气”的文字,大部分是桃叔在西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封城居家期间熬出来的。外面的世道是乱的,可笔下文字有它自己的节奏。

这两年没有人不在熬,但不是所有人都要在明面上悲天悯人、冷嘲热讽。哭泣很容易,笑是难的。要做难的事。

要抓住自己,忍,看,读,写。乱世里如果不能拯救苍生,抓住自己的也是英雄。桃叔,这哪里是傻,明明是人间清醒。

《西安 长安一片月》读后感(二):明月照长安

尝过蟠桃叔的蟠酱,看过蟠桃书的桃刻,云赏过蟠桃树可爱的闺女杨之了,却未曾想到突然间就收到蟠桃叔的新书:《西安·长安一片月》。

书里的很多文字我都看过,散落在蟠桃叔的豆瓣日记里,也有一些被刊登在《读者》上。蟠桃叔在《读者》开了专栏,我羡慕又赞叹。蟠桃叔是性情中人,从不避讳自己的故事,于是我们早就都知道,蟠桃叔的爱人是老师,女儿叫杨之了,蟠桃叔腰椎不好,蟠桃叔有一辆小电驴,蟠桃叔最喜欢西安。

蟠桃叔对西安是真的喜欢,想不到的喜欢。然后这喜欢全融在这书里了,这本书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我真觉得太对了,翻完这本书,我对西安产生了无限的憧憬,这样的憧憬是任何精美的宣传片也无法比拟。恨不得立马就能到西安去,看看大雁塔下蟠桃叔合唱的地方,去西北大学逛逛,看看木香,去看看古城墙,感受那每一块砖里的踏实,吃一碗糊辣汤,掰一掰羊肉泡馍,当然还要尝尝凉皮和麦饭。回民街是一定要去的,还有西安早市,八仙庵……罢了罢了,晓得了,若是我去西安,一定是要请蟠桃叔当导游的。

我没有去过西安,只有零星几次路过。今年去甘肃路过西安,真恨不得下来转转。西安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西安有华山,城墙,钟楼,兵马俑,有臊子面,油泼面,肉夹馍……我一直想去西安,感受下浓烈的西北风情。这不收到蟠桃叔的新书后,向往变成神往,多想尽早去感受下长安的这一片月。

蟠桃叔爱西安,也爱江南。他爱过江南的一个女孩,名叫小九,他爱江南爱得深沉,魂牵梦绕。西安和江南,理应是两个迥然不同的风格,但真的各有风情。也是,从小在西北长大的人们,想到江南,应当都是如沐春风,茵茵绿草,有潺潺河流,有翠鸟鸣叫。我生于江南,江南的确很美,每个城市都各有特色,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风景,江南的确美得不像话。我也曾尝试写过江南,江南之春,江南之冬,醉落江南雨。古往今来,描写江南之辞也数不胜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对了,蟠桃叔的初恋,小九就是来自杭州的江南姑娘。

就像我提起江南便有着数不尽的感情可言,蟠桃叔之于西安,也是那样浓烈的热爱。蟠桃叔接地气,有烟火气,他的文字朴实无华,然细微之处见端倪,在他的笔下,整个西安都鲜活了起来,平凡的人物也立体了起来,平淡的故事也丰满了起来,最重要的是那些食物,真看得要人命的馋。

蟠桃叔写道:“他说的好像也有指甲盖那么大的道理”。看到这里我噗嗤一声笑了。与一人,踱一城,如果说此前的西安已有深厚底蕴,那么现在的西安一定因为有蟠桃叔在而更趣味生动。所以论西安第一导游是谁?毋庸置疑,一定是“骑驴浪长安”的蟠桃叔了。

带着蟠桃叔的新书一路向南

《西安 长安一片月》读后感(三):骑驴浪长安

如做古人,我定是不骑马,骑驴,陌上缓缓行。

我不是古人。七九年生于陕西淳化,十八岁来西安读书,后来就盘踞在此,不曾走脱。先是进报社做记者,一干二十年。娶媳妇,养闺女,后来又从报社辞职做了闲人,依旧在西安。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是要死在这座城里的。

我住城南,一个老旧小区满是爬山虎的小楼上。我总是骑一辆破旧的电动车御风而行。这是我的小电驴。接送闺女杨之了上下学,取快递,买菜,去图书馆借书,去吃肉丸糊辣汤,去找狐朋狗友吹牛……我都骑它。心情不好了,骑到街上转转,看看风景,看看美女,也蛮解压的。

特别是夏天,在悬铃木或者国槐的荫凉里,追着凉风行进,街巷甩在身后,真有乘风破浪之感。心情舒畅,烦忧俱忘。不知不觉就多过了几条街,天色就暗下来了。抬眼看见晚霞,城市勾出轮廓。

雨天,冬天,骑不得。雨天不安全,冬天冻成冰棍。那就好好在家待着,夜里不睡,刻桃核,或者写文章。辞职后基本就靠做这一刀一笔两件事糊口了。

这几年来,我之所写多为西安。西安也确是写不尽的。

我写曾经呼啸着穿城而过的双层公交车六百路,车上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透过车窗看尽了街市风景。

我写西安逐渐消失的城中村,这里喧嚷脏乱,这里繁华易逝,我曾经在此住过五年,那里有我的青春。

我写西安的市井人物,比如开蔬菜店的楼师呀,烤肉的龙龙妈呀,做生意大起大落的涛涛呀……

我是“老陕肚子”,好碳水,爱辣子。吃不够羊肉泡馍,离不了肉丸糊辣汤。我少不了要写写西安的美食。

我还写身边的朋友:开培训班的老寇,开农家乐的剩饭哥,秦岭山中的隐士志峰和尚,“吃面表演艺术家”仇一凡……

我写我自己,写我的相亲史,写我在南稍门被偷了手机,写我在大雁塔北广场被喷泉打湿了头脸,写我去早市买荷花,写我在夜市摊子拿着烤肉签子默默流泪,或是因为烟熏了眼睛……

这些都是我的生活,拼凑起来,就是我的西安,就是“藏一座城在书里,藏一段时光在心间”。

这些文章一篇一篇写完了,除过杂志,多在西安本地一个叫“贞观”的公众号上发。我喜欢看贞观读者的留言,基本都是老陕,所以评论区里有油泼辣子般的热辣滋味。爱我的,夸我幽默深情不装逼,夸我的文字里有烟火气。也有烦我的,说我是“胡吹冒料”哩。但是,我再发一篇,他们还看,还说我“胡吹冒料”。我哈哈一笑。我知道,爱我不爱我,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爱西安这座城。

二零二二年一月的某一天,“一人一城”丛书的编辑胡一鸣老师通过网络联系到了我,约稿该丛书的西安卷。惊喜之。因为这是正中下怀,我本就打算写一本这样的书。后来意外发现,该丛书的统筹周华诚老师是我大师兄在鲁迅文学院时的同学,更觉亲切了。一切皆是缘法吧。

整理了一些旧稿,又抓紧时间补了新的,一半一半吧,这本“一人一城说西安”的书就有了。

一说起西安,少不了就是秦始皇的兵马俑,杨贵妃的华清池,唐玄奘的大雁塔……还有就是那个歌谣说的:“钟楼长,鼓楼方,端对城墙。古阿房,夜未央,闲打打浪。大老碗,咥泡馍,关中豪爽;美成马,嫽得太,古韵秦腔。西北狼,秦川牛,生性坚刚……”这些,人人皆知,我就不老生常谈了,也不必网上复制粘贴了凑字数蒙人了。我只讲自己亲历的西安故事。说家常话,讲寻常事。深情隐纸后,笔端诉平常吧。

打个比方,我不说西安钟楼里有个景云钟,六吨重,铜锡合铸,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原为景龙观钟楼所用,明初移至现西安钟楼用以报时。每年除夕之夜我们听到春晚的新年钟声即是此钟声。不说,不说,这些我统统不说。

我只说,我和钟楼有上万次的照面。我有近二十年,每天上班下班都会路过钟楼。钟楼四四方方的,像蹲了一方大印。每次路过,我都会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射向它。它永远沉默,熙熙攘攘里,这沉默是这个城市的沉默,无视这城中各色人等的悲喜、离合、来去、生死。我常常会想。会不会有一次,哪怕此生只有一次,当我路过钟楼时,正好钟声响起。那一刻,我的心和它用一个频率共鸣。

对,我会写点这个,多多少少会有点傻气。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诸君读了此书,如果觉得还有些滋味,若有机会亲来西安细逛,就更好了。我书里的所写是我眼里心里的西安,你所游历的是你眼里心里的西安。两相对照,岂不有趣。

这些年来,我游历过不少地方,塞北江南都去过,觉得对我脾胃的还是西安。只有在西安,我才是舒展自在的。我不钓鱼,不打牌,不看球,最大的消遣就是骑着小电驴带着女儿杨之了在西安城中乱转了。用西安话来说,这就叫浪长安。浪,水波也。随性而游才称得上浪。多么逍遥快乐啊。

我们父女俩去书院门看网红扇子哥蹲在路边画扇面。

我们去曲江会特意路过大雁塔南广场,就为看一眼钻天的风筝。

我们常带了馒头去西安博物院喂锦鲤喂野猫,看石人石马。

一直往南骑,过了大学城,过了香积寺,隐隐见秦岭的终南山。

去年,我们去回民街的老巷子看日本飞机扔炸弹留下的弹痕。

大夏天,我们跑到到师大路口在小摊上偷偷吃一碗冰粉。

我还曾经带她去我的母校西北大学的木香园看孔子塑像……

必须承认,西安对于我来说,它是那么厚重深沉,我只是采撷了一些浮光掠影罢了。但这绝对是一本很好的书,希望诸君都来读。通过这些文字随我一起骑驴浪西安吧。愿我们一起的旅途中,花果芬芳,欢歌以咏,好风拂面,时有惊喜。

记得,去年夏天,骑着小电驴,载着杨之了游泳归来,穿行在西安的夜色里。突然闻到花香,勾芡了一般的浓稠。杨之了问我是什么香气。

我大声说,桂花开了。

——此为本书作者蟠桃叔写的该书序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