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水岸九歌》读后感摘抄

《水岸九歌》读后感摘抄

《水岸九歌》是一本由程萌著作,沈阳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3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岸九歌》读后感(一):《水岸九歌》带我们看欧洲美丽的湖泊和河流

程萌老师当过摄影师,他拍出来的照片特别的唯美,角度新颖,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水岸九歌》这本书带我们感受了欧洲著名的河流和湖泊,有大家熟悉的莱茵河、多瑙河、还有我们脚步无法触及的科莫湖、莱蒙湖,这些美丽湖泊的景致像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程萌还为读者介绍了关于这些湖泊、河流背后的名人故事、历史渊源等等。是一本让人一边看一边想买张机票,出发去流浪的书。佩服程萌的勇气和魄力,让我们也可以放下繁杂,用一颗好奇的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领略世界的美景,用脚步丈量世界!谢谢《水岸九歌》为我们打开视野,赋予我们征服世界的力量!谢谢程萌老师的诚意之作!

《水岸九歌》读后感(二):他,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水岸,沉醉、迷茫又找寻自己——评程萌旅行文学作品《水岸九歌》

一个人为什么要旅行?或者说旅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旅行,从来都不仅仅是身体在空间距离上的移动那么简单,而是人借助旅行这种方式去发现世界,去认识另一个时空中的自己。一个对生活没有热爱的人不会开启一段旅行,一个对旅行没有思考的人不会在旅行中唤醒自己,而《水岸九歌》的作者程萌就是这样一个热爱生活,又坚持在旅行中思考的人。“程萌一直在追寻着陌生而辽阔的世界。”“他向生活要美感,于是他看见。”这种对美感和世界的追寻与看见,他坚持了二十多年。作为一本书,《水岸九歌》向我们展现的不只是欧洲大陆的一瞥河流与湖泊,还有作者从1999年第一次踏上旅行开始沉淀了二十多年的人生哲学,如河蚌中孕育的珍珠一般,在书中的文字与图像背后隐隐闪耀着。作为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水岸九歌》建构着我们对旅行文学的认识。旅行可以说是链接文化最好的方式,只有当我们了解了景物背后的人与事时,历史与个体感觉才能如水一般流动起来,我们才能由此触碰到旅行的意义。程萌是如何让一部旅行文学作品实现这种效果的呢?他注重旅行文学的文学性,正如程萌所说:“我始终突出非虚构旅行文学的文学性。这种文学性是基于非虚构文学(nonfiction)的基本准则,移植或运用到“旅行和地理文学”中去,从而构成旅行和地理文学的特质,其中有着更现代的叙事原则,强调对历史和现实的再现和见证,所有的人物、年代和基本史实都必须准确无误,所有的事实均可以回溯,能找到最原始的参考资料,同时在书籍的主题确定上更具有文学的特性,重视现场感、对话和细节描写,诗意的和高密度的表述,来展现地理的风貌和人生的真相。”由此,我们借助程萌作为摄影师的敏锐真实、作为作家的敏感细腻,以及学者般的严谨认真,才能从容笃定的站在水岸边,享受身临其境的存在与满足感。一、旅行者自居的作家和摄影师1999年8月,程萌在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启动了“记忆之水”私人长期摄影和写作项目。他创作的作品,如《心灵居所》、《水恋欧洲》都如实记录了他对欧洲旅行的反思。除了旅行文学,在他的作品中,也不乏时装和摄影的题材,如《西欧时装之旅》、《华丽巅峰》、《橱窗里的彼岸》、《时尚候鸟》和《数码时装摄影技法》。通过对欧洲水岸在各个领域(包括绘画、音乐、建筑、美食等)的记录和描写,程萌在《水岸九歌》中,展现了他独有的文化主题和非虚构的写作风格,他将自己专业的摄影技术、富有诗意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旅行经历相结合,“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旅行文学可能企及的全新高度和深度”。在欧洲水岸之旅中,程萌是一个超然的旁观者,他看似融入又游离,他“带着东方作家的观点去看待西方的文明,来把握跨文化和跨文明的题材”。由于他始终坚持他的东方立场,正如程萌自己所言,我“因为一种‘内心的远眺’,不断行走在欧洲大陆上,让我一次次地获得重新观看成长之地的机会”。因此,他的旅行经历有了更多自我认知和个体成长的意义。二、以“水”为链,串起历史与今天在《水岸九歌》这本书中,每一篇章的标题都是一个湖泊或河流的名字,这些看起来散落的河流与湖泊,其实是由“水”这条主线串在一起的。程萌借着水,探讨了水与时间、水与艺术、水与人生这三个话题。以“水”为链,清晨与黄昏、历史与今天、他们与我们、作者与读者也被串联在一起,共情相通。“水”之所以被选择成为创作本书的一条主线,是因为程萌对“水”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眼里,水包容而谦卑,“水,涤荡一切,却永不奢望。”对他而言,“人生蜿蜒而行,最终丰沛如水,如水的生命与记忆,奔腾不息。”程萌对于水的爱深入骨髓,以至于他成为了水一样的人,表面安静祥和,内心却涌动着被水唤醒了的千种感受与万种记忆。于是,站在程萌眼中的水岸边,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文字和影像,听到的不只是河畔边悠扬的乐曲,见证的也不只是历史与今天中的他人,还有此时的自己。“我不由心生感念,在流沙幻影的世界上,生命的泅渡从未停止,以水渡己,以诗渡人。水在闪烁,黄昏与河流都在影响的河流上安眠。”程萌说“当我写完这本书时,有一种中断的激情被再度燃起。”同样,对于作为读者的我们,被水岸唤起的记忆会继续在我们的生命中激荡、回响。“九歌颂起,奔流不息。”读完《水岸九歌》,是告别也是另一种开始。期待未来程萌带给我们更多与水相遇、与自己重逢的机会。会的,因为我们相信“只要在路上,总会相遇。”

《水岸九歌》读后感(三):静水之下:灵魂与治愈之水的对话——读程萌的《水岸九歌》 张思宁

静水之下:灵魂与治愈之水的对话

——读程萌的《水岸九歌》

张思宁

那一天,程萌所著《水岸九歌》的责任编辑沈晓辉老师将这本书寄给我,看到这本书时,立刻被这种收藏级的精美制作所震撼。书本身可以是艺术品。我翻看着书中的文字和图片,那不是阅读,是欣赏,将书当作艺术品欣赏。不晓得是偶尔映入眼帘的文字,还是图片戳中了我的记忆,我安静下来,不由自主地开始了阅读。

阅读,让那些被岁月埋藏的记忆浮现时,有了全新的意义。《水岸九歌》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浑然天成,尼采在《爱情天文学》中的浪漫,是属于哲学家兼具美学家的浪漫,可以奢望,却绝对不可企及,否则,爱情会窒息人生。无论是否见过书中的湖与河,图片上的微波会让你回望那些真正属于人类的爱情;无论是否见过书中的湖与河,最单纯最纯洁最纯粹的怦然心动会在你的心中萦绕,与此相关的是湖与河的水,那水的分子与我们身体中的水分子没有什么不同,爱情的感觉会幻化为自我的重生;无论是否见过书中的圣水,书中的文字和图片会同您一起交织出浪漫的经纬。浪漫令阅读轻松、平静和自如,在不觉中逃离心理伤害的羁绊,将自己与真实捆绑在一起,不是变得渺小,而是变得强大。独处的自己可以从一个水岸到另一个水岸,没有远行却洞见了远方,独处与阅读这样的书是最好的心理疗愈。这不仅是时空的穿越,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穿越,从现在到过去,又从过去回到现在。虽然没有身临其境,却看见了久违的朋友,那朋友不是别人,而是另一个自己。

阅读,让那些没去过的地方,似乎珍藏了心灵的隐秘。书中的风景,也就是那些静止的图片,它的局部,表白的就是那种隐秘的情愫,能勾起人对过去的回忆,而不是身临其境的那种体验。《水岸九歌》是非虚构旅行文学作品,读着读着就看到了属于自己内心的景色,这不是在读别人写的书,而是在读阅读另一个自己,任何一个为之一振、任何一个共鸣和同感,都是最好的自我发现。凝视萨库蒙特圣山的风景,始终会将记忆中的浪漫与现实的浪漫契合。仅仅是作家笔下的文字,不会带来如此丰厚的感觉;仅仅是那些美学意境下的图片,也不会出触摸到记忆深处的另一个自己;只有同时阅读文字和图片,才能唤醒灵魂深处的记忆,遇见另一个自己,这是阅读的力量,更是阅读的犒赏。尔后,是心理成长。倘若有足够的悟性,还会闯入另一个更高的层次或境界。

阅读那些去过的地方,曾经没有感觉的景物似乎串联了过去与现在。书中的图片给真实平添了艺术的色彩,也让阅读有了全新的意境。从科莫湖到伊塞奥湖、从莱蒙湖到博登湖的旅程,绕不过的是埃斯特别墅的午后庭院。曾几何时,直到现在,这是一个著名的地方,那种陈迹的历史感会将人带回过去。有关它的任何角度的图片都浸润了过去时态。不仅如此,还穿梭着亘古不变的永恒浪漫,曾经有过的浪漫没有消失,似乎就弥散、镌刻在这图片中,与当下记忆中的浪漫连成一片,记忆中的浪漫、现在的浪漫和期盼的浪漫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相会了。也许,青春期青涩的爱情才是真的浪漫;也许,那时我们不懂爱情;也许,现在我们依然不懂爱情。但是,我们相信埃斯特别墅的午后庭院在,浪漫就在,而且美丽依然。也许,在香奈儿的小屋和卓别林的隐居地,因为名声效应使得莱蒙湖染上了另外意义,或者说给阅读带来了熟识之感。不管怎么说,所有的阅读没有任何跨文化的难度,阅读令人神情斐然。

阅读书中的文字和图片,曾经有过的有关浪漫的美丽幻念不是孤立的存在,在《水岸九歌》中有存在的缘由。毫无疑问,书中的文字信息远远超越了图片信息,但阅读文字却不能没有图片,有了图片才能感受到浪漫的张力,这不是图片的延伸或完成图片的完整,而是对浪漫的合理猜度,这是真实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恰恰是愿望所在。水分子没有什么不同,《水岸九歌》中的水是有归属的,无论湖水还是河水,它们犹如生命,有自己的名字——奥尔塔湖、马焦雷湖、科莫湖、伊塞奥湖、加尔达湖、莱蒙湖、茹拉及三湖泊、博登湖、圣莫里茨湖、琉森湖、卢加诺湖,莱茵河、美茵河、多瑙河、萨瓦河、瓜达尔基维尔河、杜罗河、哥塔运河。水是生命之源,浪漫犹如生命中的水,无处不在。湖与河不同,蕴意相宜。阅水能感受到的是水与自我的瓜葛,这拉开了现实中的我与记忆中的我的距离,在这既近又远的距离中始终映现一束红玫瑰。于是,不专注使阅读跳跃、溜号,甚至从作者的叙事中断片:联想到多年前似乎忘却的情感,尽管那份情感已与现在无关。这不是读者对遥远情愫的回望,而是同水有关的浪漫联想,不能也不可能与他人分享。毫无疑问,另一个自己胜过知音、知己,遇见另一个自己是最有效力的心理疗愈,那些刻骨铭心的浪漫不过是瞬间的闪念,整个过程在生命中舒缓、清澈、温存。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心理投射,读者在那里可以重温自己的梦,那些曾经的心理创伤会获得康复。也许每一部作品都应当有疗愈作用。但是,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没有任何疲劳感的作品,疗愈的作用才是真实有效的。心理疗愈是自我疗愈,程萌的《水岸九歌》犹如心理医生,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建构过去我、现实我,还有理想我的疆界,让生命有真实的时间感——过去、现在和未来。

行千里路,阅万卷书,阅人无数不如遇见另一个自己。记忆的掠影能唤醒人生,遇见另一个自己是心理成长的必由之路,从而重建属于自我的自我。

(本文作者:张思宁,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水岸九歌》读后感(四):游欧洲水岸,寻文明互鉴

“临水而居,择水而栖”,自古人类就有亲近江河湖海的本性,因此,水边也是文明的起源之地。向往欧洲的旅人,梦里除了古老的建筑、热血的足球,一定还会有一汪汪清澈的湖泊和一条条逶迤的河流。《水岸九歌》是一部用唯美影像和诗意文字书写的关于欧洲水岸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立体画卷。作者程萌先生作为一名人文地理摄影师和作家,历时数年穿越了欧洲著名的河流与湖泊,遍访水岸城镇与乡村、遗迹与古堡,为我们读者了解欧洲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提供了一场色彩斑斓的饕餮盛宴。阅读中读者会产生与作者一起登船上岸之感,并随着镜头的不断推进,思绪也会不断在历史和现实中切换,中西文明互鉴亮点也会如泉涌在头脑中闪现。

湖山水色之畔,文人雅士家园。湖是一处水景净土,湖水不言,却在每个人心中毓灵生动。历史上,文人雅士往往在传统社会价值之外,努力探索个体生命存在价值,避开熙攘世俗,为安放灵魂寻找家园,于是他们把感受寄托于山水。记忆和遥想是通向历史和未来的最真实和最美幻的旅行,作者程萌先生像赴约时光的故人一样,在那些与日月缠绵,与天光云影对望的静默湖水里去邂逅深埋的故事,因为这里都曾留下过诸多名流的喜怒悲欢。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曾在奥尔塔湖畔坠入情网,并孕育出了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拜伦、巴尔扎克等诗人与作家也因奥尔塔湖的宁静之美而来此寻找灵感。卢梭也曾在茹拉及三湖泊区的圣皮埃尔岛上沉思冥想,心灵摆脱了夕日的苦难,领略到了“一种充分、完满、丰盈的幸福”。在中国很早就有过文人雅士把湖畔视为发挥灵感的避世之居的故事。曾有大批文人墨客在美丽的西溪建造草堂、文人庵、读书堂,更有后世“虽无若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之说。因此,文人墨客不分中西,人类有着共同的水岸情怀。

“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我们有历史。”欧洲水岸的样子是源于历史的打磨和冲洗。读者跟随作者的镜头在回溯历史的轨迹上去感受欧洲的“美好年代”。马焦雷湖的“真理山”以其“思想、运动、实验和历史人物汇合的磁石”之美誉吸引读者一步步接近和触摸它的历史。“生命改革”、“青年运动”这些在当今也不落后的名词竟然在欧洲湖岸上也曾精彩演绎。作家雨果·鲍尔、诗人斯特凡·乔治以及其他许多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纷至沓来,使这里成为了孕育新思想的故乡。反观当今,年轻一代内心的反抗与这些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人有着何等惊人的相似。从迷茫的一代到迷茫的另一代,人们总是在积极地寻找灵魂和身体的出口和入口。马焦雷湖的故事似乎在告诉读者,历史与现实并非巧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是这个样子。

湖山水色之畔,皇族显贵休闲享乐的后花园。早在古罗马时期,贵族们就开始沿科莫湖畔而居。这里除了灵秀的自然风光,散落在湖畔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更加动人,大量精美的浪漫主义时期的别墅和庄园,使科莫湖有了“浪漫主义之湖”的美称。拿破仑时期的法兰西梅尔奇·德·伊利公爵在这里建造了别墅式的夏宫;独裁者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和情妇在这里走向了覆灭;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赞美科莫湖“这面湖超越了我所见过的所有美”。作者也借此发出了读者内心的慨叹“间歇湖畔,心若幽穹”。其实,中国也有类似于伊利公爵水岸夏宫的皇家山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承德避暑山庄在规模和气势上远远超过欧洲水岸上的这座宫殿,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建筑与天然景观融为一体,供皇族显贵消闲纳凉,其奢华超出寻常百姓想象。

湖山水色之畔,时尚与奢华的秀场。瑞士人说:“欧洲任何国家都没有瑞士更有意思——它为热爱自然的人提供了绚丽的自然风光;为民族性格研究者提供了简单坚决的民族个性;为领导者树立了宗教、自由和财产安全方面的榜样;而对于文艺青年,则更能激发起他们的想象力。”虽有一点夸张,但似乎也不无道理,尤其在瑞士的莱蒙湖畔。时尚设计大师可可·香奈儿就在莱蒙湖畔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芭蕾舞大师之一”的密友舞蹈家谢尔盖·里法尔幽会聊天,留下了他们俄式坚毅和法式浪漫的传说。作者在把镜头切回巴黎的霓裳衣影、流光溢彩的时装盛会时,借助香奈儿之口总结了时尚观“奢侈的反义词不是贫穷,而是庸俗”,时装是政治,是阶层,是权力,是手段,是展现,是揭露,是阅读和被阅读。电影大师卓别林在这湖光山色的第二故乡度过了一段隐居生活,宁静的莱蒙湖带给他深深的慰藉,也体现出了水岸人巨大的包容力。水岸小镇拥有的高端手表,肖邦限量版的坤包,男人的西装革履,女士的光鲜亮丽,所有这一切都在衣香鬓影中散发着当代清新与奢靡杂糅的气息。此时宁静清新环境与现代奢华生活画面同时出现,让读者有些错乱,但这也社会发展的必然,这种交杂无非是让历史重镇发出时代声响。

长河两岸,建筑记录下来的历史。如作者所说,沿着莱茵河、美因河、多瑙河和萨瓦河逆流而上,又顺流而下,无疑是在寻找由坚硬的历史、柔软的诗歌和氤氲的传说构成的时光之岸。建筑记录的历史往往比文字记录的历史更真实、更直观。长河两岸星罗棋布的城堡、教堂、博物馆以其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等不同风格展示世人,诉说着曾经或辉煌或残酷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历史。这些刻在建筑上的荣耀与沧桑,让读者不免产生“苦难从未走远,优思弥漫,诗情画意,只在阑干外”的伤感。宗教与审美差异在中西方建筑上体现的非常明显,但就长河两岸建筑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而言,值得东方借鉴。

长河两岸,敬畏自然的环保典范。“山水有灵,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应”,这是传统中的宇宙观。沿着莱茵河从阿姆斯特丹到斯特拉斯堡,从美茵河到多瑙河,再到巴尔干上的萨瓦河,在这些静水流深、日夜不息的河流两岸,无论你信步在细雨朦胧中的肯普霍夫公园,还是远眺莱茵峡谷的梯田葡萄园,无论你行走在勃拉姆斯曾经散步的幽深小径,还是漫游在科帕克里特湿地,你能感受到的除了令人陶醉的如画美景,还有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对河流等水资源保护的重视,这些国家也必将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原动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程萌先生的《水岸九歌》不仅为读者展现了欧洲水岸世界的诗意画卷,那只是光影与文字的表象魅力,还不知不觉地引导读者透过光影和文字去感受欧洲水岸文明,让我们对历史,对生活,对环境有了更深的思考。

《水岸九歌》读后感(五):曲水流觞,一篇关于水的雅集

收到并打开《水岸九歌》是今年的一月——在漫长的2020最终被划上句号之时,回望那些出行的步伐被紧紧锢住的日子,心情无疑是激动的。作家程萌用他的作品带我们踏上了一段欧洲水岸的回溯之旅,使我们向往远方的心跟随着文字一起踏上旅途、溯游从之。

文字之觞

很久没有读到过一本如此引人入胜的非虚构旅行书籍了,《水岸九歌》无论是从文学、文化或是视觉上来说,都与市面上的游记或旅游文学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书端在手中意外的厚实,如同书里作者的思想,梳理了20年间作者无数个行走在欧洲水道沿岸的记忆片段以及思考片段。作者以宏大的视角与敏锐的觉察,构建出了其私人地理与文学坐标。

读罢本书最大的感受便是作者对文字的把控功力之深。全书行文就像平静的河水流淌着,这河流并不湍急,但读着读着便会随之潜入水中,读者仿佛是文字里的鱼儿,顺着水流游遍了欧洲的水道。任尔东西,毫不费力。

令我印象尤深的是“从布达佩斯到伊洛克”、“圣皮埃尔岛”和“抵达科莫湖的最深处”这三个小篇章,作者分别记述了三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场二战后发生在克罗地亚土地上历史悲剧、一个哲学家卢梭幸福的人生片段、以及一段发生在墨索里尼与情人贝塔西之间、交织在历史之河中伟大而又不伦的爱情悲歌。作者用诗性的语言,将历史、爱情、喜剧、悲剧都揉在一起,娓娓道来。其文字的深度和厚度,可见一斑。

影像之歌

程萌先生的影像也和文字一样,既记录了当下,却又蕴含诗性。

作品的特性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程萌先生曾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两度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工作的经历使他对于事实及事件的捕捉和刻画,无论从文字还是影像上来说,都极为敏感细腻。作为最早拍摄伦敦和巴黎时装周等国际时尚盛典的华裔摄影师之一,记录了老佛爷和John Galliano的幕后瞬间。此外,二十多年多次非洲、大洋洲、极地等地的世界环游,使他对世界千变万化之美有着最一手和深入的体察。对时尚和美的理解,对摄影技巧的运用纯熟。而本书里的他是镜头后,不带任何工作任务地,完全用他个人审美视角对欧洲水岸文化和历史的一次体察和解读。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提到,“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简而言之,世间美丑并无统一标准,而有一颗懂得美的心去感受和有一粒懂得美的镜头去表达,是缺一不可的。当下的风光摄影,大多追求视觉的震撼,甚而至于有许多PS教程和滤镜帮助获得一张抓人眼球的风光照。而此书中的影像,不是给人带来乍看的震撼感的,却值得反复细细看、细细嚼。就如书中援引的香奈儿的一句话“奢侈的反义词不是贫穷,而是庸俗。”作者对于美的理解是独到的。

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在上世纪末用Ektarchrome反转胶片拍摄的时尚秀场作品,明媚饱和的色彩被印刻在一张张35mm的底片上,在书中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质感。胶片和数码不一样,它对于历史片段的刻画是一种物理记忆,在摁下镜头的一刹那就被封存,静静躺在暗盒里等待冲印师和拍摄者去解封。在数码相机大行其道的今天,虽然柯达Ektarchrome于2018年复产,在摄影发烧友圈里掀起一小波情怀,但终究只是历史洪流里的一朵浪花,很快便被新的浪花替代。作者将胶片作品录入书中的此番情怀,纪念着一个时代,如同作者在书中的思考:“摄影师对世间的追思,是对被遗忘的往事的回眸,是对记忆的回放。”

音乐之诗

视觉可以塑造许多旅途回忆,而听觉也是回忆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程萌先生在书里谈到“河流对我而言,不仅是文学与影像之河,而且也是音乐之河。”这也一定程度呼应了本书的标题“九歌”。诚然,旅途的记忆仿佛一首首交响乐,有抒情的柔板,有轻巧的小快板,有悲欢离合、有起承转合。

书中多次提及了作者旅途回忆中的音乐片段——古典乐迷心目中的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看勃拉姆斯、在波尔图贝拉河畔的Fado弦乐演出,偶遇“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上的马勒《第五交响曲》,以及作者作为古典乐发烧友最爱之一的《伏尔塔瓦河》……

有了音乐的加持,旅途才更完整。或者说,能与音乐相遇的旅途是幸运的。当我们回忆起一个个旅途故事时,是否只有图像记忆呢?我想一定会有许多美妙的旋律,化成感动停留。作者巧妙的捕捉到了这些通感,一曲曲音乐片段的表达,使读者的阅读感受更为立体。

读罢本书让我想起曾看过一支短片,片中是一个小麦肤色的欧洲女孩头戴鲜花,坐在海边的树杈上,用古典吉他弹着巴赫平均律。这恰似程萌的文字,用看似很闲适的方式把严谨的巴赫流畅地演绎。巴赫的平均律,没有大山大河,没有高潮迭起,平缓却意味深长。就如同水一样,每个浪花看似是一样的,细听却又是不同的。而我就这样一个浪花接着一个浪花看下去,一个字接着一个字读下去,仿佛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是曲子就终有休止符,合上书本,余音绕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