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愤怒的玩偶经典读后感有感

愤怒的玩偶经典读后感有感

《愤怒的玩偶》是一本由[阿根廷] 罗伯特·阿尔特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愤怒的玩偶》读后感(一):罪恶之源

罗伯特·阿尔特的小说给我最初的印象(读《七个疯子》去年)概括来说就是很特别的文学性的表达,即使会有一些怪异,他的成功源自拉美这片土地人文魅力的滋养,关于小人物内在的心理动向,从个体挖掘最潜在的爆发点,以至于在罗伯特的作品总会充斥着炸药、毒气、大炮等等这些似乎无政府极端主义的倾向产物,我们亦可在这本处女座《愤怒的玩偶》初见端倪。

可以说这本小说相较《七个疯子》和《喷火器》而言是实验性的,罗伯特在创作初期寻求自己的小说主体(底层社会现状的挣扎)与模式(大量对话及复杂的心理)。这些在罗伯特的小说中逐渐成熟,后来在演变的过程中趋于明晰至暗,玩偶中的主人公是个15岁的大男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顺接了后面两本小说人物的动向和发展(不知在作者心中是否有关联),所以相较埃尔多萨因的复杂丰满,阿斯铁尔只是一个雏形,他的遭遇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是有些许选择和不确定性,但我们终将明白它却总是在希望的边缘遭遇毁灭,这反映了现实,却也极其荒诞。

如何在小说中的荒诞世界营造现实意义的表达,罗伯特是大师。

无法否认我们的世界有太多不能接受却存活很好的事情在随时发生,如果它离你很远,也较安好;若凑得近了,那可能就是压得你透不过气的现实毒害了。它是气化的,是场,我们身处其中,难以逃离,我在罗伯特的小说中感受到了这样的场。它是具有阶级性的,无法在人类社会被剔除的,带有强烈的话语权及至高“崇拜”的化身,凌驾道德与法律,以狡辩与谎言击碎那些正向的动机,让受者开始扭曲怀疑、彷徨不安、欲望作祟、悲伤绝望。极端仇恨。

阿斯铁尔从未有一些真正的道路,这正是罗伯特所要表达的现实,那所谓的生存工作和偷盗事业无非让这个人在整个社会形态的畸形中找到了和解的方式,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答案,他一切的方向与欲望都在一个场中左右甚至毁灭,这是可怕的之处,对于小说而言,孩子总会放大一些问题,也正是这样,这本小说会有所收敛(对于后两部作品而言),但它无疑创造了罗伯特小说浓重的悲剧的色彩。

看了玩偶,不要错过七个疯子和喷火器,有更癫狂的等你。

《愤怒的玩偶》读后感(二):这就是生活

尽管阿根廷作家罗伯特·阿尔特因其用口语化的用词描写底层民众的生活而闻名,译者也在为译本无法将这种特色完全呈现而遗憾,但这种不完美丝毫不影响本书的流畅,而且从书中的种种意象中也可以看书,阿尔特不遗余力地展现生活之丑恶的同时,不乏对于美的描写。

本书主要描写了阿斯铁尔少年及青年时期的四个阶段,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线串连,但也没有明确的壁垒,偶尔有些共同的人物出现,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界限不明显,讲述的风格也是一以贯之的缺乏希望。

开篇是阿斯铁尔和少年时期的两位朋友组成的“夜半骑士俱乐部”,他们煞有介事地对俱乐部的会议进行记录,而俱乐部的活动则是偷盗。他们的梦想是成为劫富济贫的英雄,“罗坎伯乐”的名字贯穿全书,他们从自己灵巧的偷窃中获得快乐,这种充满了不安和刺激的活动,却在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次活动中戛然而止。他们的这一次活动是偷书,多少有些天真烂漫的意思,他们对书也有自己的见解,技术类的有用,文学类的值钱。这一阶段的故事结束在偷书后撞见警察从此作罢,我们不妨猜测一下,假如没有遇到警察,他们三个少年是否会从这种活动中牟利。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阿尔特不给予人希望,这就是生活。

第二章讲述阿斯铁尔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打工。他是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他懂得发明,也懂得文学,可是他求助的索萨先生却认为他的发明缺乏使用。看看阿斯铁尔发明了什么吧,一个自动数星星的东西,这是多么浪漫的发明,可是却被索萨先生定义为无用,并且认为阿斯铁尔会走向平庸。在狭窄肮脏的书店打工,忍受老板娘和老板无休止甚至发疯的争吵,都不及这一刻来得让他痛苦,梦想和价值被否定,生存本身的意义自然也存疑。可这就是生活。

他的第二份工作并没有比上一份好多少,他需要走街串巷地推销纸。这一开始对他来说有些困难,毕竟他虽然身处贫民社会,却自认为自己有能力从事体面的工作。他和菜场的小贩们打交道,为一分钱的售卖价格推拉,渐渐地他能够拿到一些订单,他变得快乐起来,连这些脏乱的小店铺都仿佛散着香味。但阿斯铁尔会因此获得拯救吗。当然不会。他的顾客接二连三地退单,无以为继。这才是生活。

阿尔特用多种颜色来形容这种生活,冰冷而沉重的蓝色,沙漠一样没有生机的黄色。曾经阿斯铁尔也有过希望,他凭着自己的发明来到航空军队做新兵,可是他的这些小发明根本无法说服上校。温和的上校没有像索萨那样打击否定阿斯铁尔,他甚至“仁慈”地鼓励他。可是立刻,上校又下令辞退他。这种仁慈只是伪善,他带给阿斯铁尔短暂的希望,又立刻摧毁了他,他在这绝望中自杀,幸而活了下来。另一个生机是他同意参与瘸子的偷盗事件,却又在事后无法说服自己,便将计划告知被盗者维特利工程师,这本是一件正义的行为,却被维特利视为他对同伴的背叛,不仅不感谢阿斯铁尔,反而羞辱他。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全篇最大篇幅的个人独白,明明他的生活这样贫穷,他所处的境况也如此困窘,可是他的自白却充满了激情,他相信生活本身的力量和美好,也充满了快乐和能量。

是的,他当然是充满了能量的,不然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活下去,明明富有才华却只能从事底层的工作,明明做了对的事情却被人羞辱。“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这样的话说起来多么漂亮,可是说话的人却没有体会也不可能想象的到,真正的底层,只有日复一日的谋求生存,苟且与重复,无聊与空虚。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的路。

《愤怒的玩偶》读后感(三):贫穷的战斗

作者罗伯特·阿尔特是二十世纪阿根廷小说家,出身贫寒,从小靠打工维持生计,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由于生活在低层,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城市底层民众的生活,了解百姓的痛苦与贫困。小说和《七个疯子》同样有着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不过几位疯子显得更加讽刺幽默。这部小说书名“玩偶”,应该寓意着被命运捉弄的玩偶,也可能隐含着主人公无用的小发明,而“猪一样的人生”,也许更为贴切。

作为一个年轻人,本应该在学习环境中努力,只有当掌握了众多的知识之后,学成之际也可以回馈社会、回报父母。不过当家中遇到不想读书的孩子,又该如何是好呢?是继续鼓励他学习呢?还是早早面对现实,去学习某门技术,尽早踏入社会。小说之中也充分体现了,不拥有知识,只能成为社会的底层人物。

青年时代,年轻人偶尔会爆发出冲动行为,想象着能做出不同反响的事情,如让自己成为江湖大盗,让自己成名,以吸引异性的注意。这三人偷盗组织,还真有着一定的成效,拥有着组织的灵魂,自然也让秘密行动顺利进行。想想相声大师马季先生的《多层饭店》,还有冯巩牛群的《小偷公司》,这些素材不就是来源自生活么?

因为被生活压力所迫,青年人西尔维奥,无奈来到书店打起临时工,生活非常艰辛,让自己忍无可忍,如《金阁寺》一样,才有了火烧书店的行为。沟口和西尔维奥,两位主人公都是年轻人,只是这边是无法忍受金阁之美,那边是无法承受生命之重,不一样的心情,却有着同一样的行为。

甜蜜的味道或许随时来到,送书上门却意外得到的女性之吻,让西尔维奥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兴奋。青春荷尔蒙气息,让年轻人的夜晚无法入眠,想象着和女孩该如何相伴在一起,欢度这青春的气息。

人对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无论是任何人,富人或是穷人,都有着这样的想法。不过,当某种诱惑摆在你面前,面对选择的时候,还是需要认真考虑。就像西尔维奥因出卖朋友,成为犹太的这件事,这是因为他内心世界的美好,而最终选择美好的行动。

在小说之中,能感受到阿根廷老百姓艰辛的日常生活。阿尔特笔下的人物都是底层老百姓,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移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他们努力想要摆脱贫困,却始终没有成功,于是越来越陷入黑暗的悲观主义。

人的贫困包含着金钱物质的匮乏和精神文化的匮乏,衣食住行无忧再加上主观脱贫才是真正的脱贫,综合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看待贫困,体现出贫困的二元性。贫穷与富有,看似相距遥远实际近在咫尺的词语,居然让一堵无形的墙分隔开来。而这道墙,其实就是—人们的心境。当有外界的力量来寻求破境时,我们要努力从内在世界中寻求突破。

《愤怒的玩偶》读后感(四):底层民众的生活

作者罗伯特·阿尔特是二十世纪阿根廷小说家,出身贫寒,从小靠打工维持生计,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由于生活在低层,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城市底层民众的生活,了解百姓的痛苦与贫困。小说和《七个疯子》同样有着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不过几位疯子显得更加讽刺幽默。这部小说书名“玩偶”,应该寓意着被命运捉弄的玩偶,也可能隐含着主人公无用的小发明,而“猪一样的人生”,也许更为贴切。

作为一个年轻人,本应该在学习环境中努力,只有当掌握了众多的知识之后,学成之际也可以回馈社会、回报父母。不过当家中遇到不想读书的孩子,又该如何是好呢?是继续鼓励他学习呢?还是早早面对现实,去学习某门技术,尽早踏入社会。小说之中也充分体现了,不拥有知识,只能成为社会的底层人物。

青年时代,年轻人偶尔会爆发出冲动行为,想象着能做出不同反响的事情,如让自己成为江湖大盗,让自己成名,以吸引异性的注意。这三人偷盗组织,还真有着一定的成效,拥有着组织的灵魂,自然也让秘密行动顺利进行。想想相声大师马季先生的《多层饭店》,还有冯巩牛群的《小偷公司》,这些素材不就是来源自生活么?

因为被生活压力所迫,青年人西尔维奥,无奈来到书店打起临时工,生活非常艰辛,让自己忍无可忍,如《金阁寺》一样,才有了火烧书店的行为。沟口和西尔维奥,两位主人公都是年轻人,只是这边是无法忍受金阁之美,那边是无法承受生命之重,不一样的心情,却有着同一样的行为。

甜蜜的味道或许随时来到,送书上门却意外得到的女性之吻,让西尔维奥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兴奋。青春荷尔蒙气息,让年轻人的夜晚无法入眠,想象着和女孩该如何相伴在一起,欢度这青春的气息。

人对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无论是任何人,富人或是穷人,都有着这样的想法。不过,当某种诱惑摆在你面前,面对选择的时候,还是需要认真考虑。就像西尔维奥因出卖朋友,成为犹太的这件事,这是因为他内心世界的美好,而最终选择美好的行动。

在小说之中,能感受到阿根廷老百姓艰辛的日常生活。阿尔特笔下的人物都是底层老百姓,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移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他们努力想要摆脱贫困,却始终没有成功,于是越来越陷入黑暗的悲观主义。

人的贫困包含着金钱物质的匮乏和精神文化的匮乏,衣食住行无忧再加上主观脱贫才是真正的脱贫,综合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看待贫困,体现出贫困的二元性。贫穷与富有,看似相距遥远实际近在咫尺的词语,居然让一堵无形的墙分隔开来。而这道墙,其实就是—人们的心境。当有外界的力量来寻求破境时,我们要努力从内在世界中寻求突破。

------------------------------------------------------------------------------

《金阁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648232/

《愤怒的玩偶》读后感(五):《愤怒的玩偶》:以自我毁灭式的邪恶文笔,凝望被侮辱损害的众生

中国文学的现实,日本文学的细致,英美文学的独裁,是我多年来阅览书籍鄙陋的错觉,而阿根廷文学从未狩猎,也不知道是否与我曾经所知迥然不同,带着好奇之心我走进《愤怒的玩偶》一书,很难想象“以自我毁灭式的邪恶文笔,凝望被侮辱被损害的众生”究竟是何意境。

阿根廷,这个位于南美洲的大国,如今足球场上缺席不了其国成员,然曾经也遭遇了西班牙英国等殖民统治的摧残。阿根廷这个位于南半球的国度,即是探戈之乡,足球之乡,也是葡萄酒之乡,人们经常用“舌尖上的探戈”来形容阿根廷葡萄酒。《愤怒的玩偶》是“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拉美“恶文学现实主义”先驱罗伯特·阿尔特自传式小说,亦是其长篇小说处女作,这本书还有个看似比较庸俗实则很现实的名字《猪一样的人生》,暗喻失败的、肮脏的、失望的人生。

2021年东京奥运会场上有一个落寞的身影,来自于伊拉克的运动员,没有教练指导也无人陪同,只为证明国家还存在的他像明星一样闪耀在世人眼中,可谁能想到他的出发点是有多么心酸,长期遭受战争洗礼的伊拉克百姓即使有心涅槃重生,也会被更强势力摁压住蓬勃跳动的心。或许不久的未来,他们失败耻辱的人生,国家命运都会改变,在世界级的奥运赛场上散发出夺目的光芒,然而现如今举步维艰的生存机遇何时能够蜕变始终遗留在我们内心。

《愤怒的玩偶》中主角阿斯铁尔幻想的人生总是会被现实打压,只要有一次想要展露个性,都会被沉重打击。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不断重生,可是还是难以对付这操蛋的人生,透露着无穷无尽压抑感。我们接受先天条件的不足,哪怕再过贫寒,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我们自学成才可否。阿斯铁尔有英雄梦也有科学家梦,他付诸于行动,按照无数热血澎湃的宣传思想,只要努力皇天定会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就有回报,在其身上就像明晃晃的谎言,他的所有志气都被原生的贫寒给打败。对失败没有反抗之心后,他渴望自杀的满足感,命运居然仍旧打消他的信心,自杀未遂,或许正是希望他能够为后人提供更多的失败借鉴案例,尝试不断消磨他生存念头,成为俗世的傀儡。 阿斯铁尔的人生在中国当今世界,也有无数现行。譬如国家虽然明文规定所有国家承认的学历用人单位都要一视同仁,但自考成考等学历依旧广受褒贬,即使不断深造,大型企业也会考虑第一学历问题,于是乎无论如何起点输了,愈发意味着结局也是输。我们不断蛊惑自己和他人,要用积极向上乐观思想对待失败,但诸多现实情况无疑增加难度。政策问题难以抵挡住民众内心深处的固有思想。中国尚且如此,试问阿根廷这样的国家又会有怎样的热情迎接这些新生思想,每一次的热情都被冷水浇灭。阿斯铁尔的人生是所有阿根廷百姓的应征,能够在这样的体制里塑造出卓越的自己,坚持文学梦想,发明了无数先进物品,这在开明世界里该是怎样的神仙人物存在,他不是。

《愤怒的玩偶》一书,让我们深刻明了没有大环境国家政策,百姓开明思想的支持,即使我们有涅槃重生的能力,也多数被现实打消激情,沉埋于俗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