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案山子闲话经典读后感有感

案山子闲话经典读后感有感

《案山子闲话》是一本由李长声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案山子闲话》读后感(一):闲话日本文化

提及日本文化我们能想到的有很多,像最著名的芭蕉俳句、追求极致之美的物哀与侘寂、文学史上代表着日本特色的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以及日本人引以为傲的茶道等等。如果再加上一条我最为熟悉的应该便是华裔日本人陈舜臣,最近看了超多他的历史随笔与本格推理小说。

从生活到历史、从风物到人文、从饮食到文学,日本传统地道的文化内涵,让我们领略“菊与刀”中樱花、和服、俳句的“柔”,以及武士、清酒、神道教的“刚”,通过本土居民的生活细节感受茶道、花道、书道的深意。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所以说想要了解日本文化不得不诵读一遍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文化人类学著作《菊与刀》,这本书从他者的角度对日本文化中看似矛盾的方方面面进行了阐释和解说,指出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

而由李长声所著的这本《案山子闲话》则是跳脱出寻常国人看日本的角度,不对其进行简单性的褒贬,另辟蹊径,以另一种角度诠释日本生活美学里的真相,解读芭蕉俳句与文采风流,消除对日本文化的固有认知与文化误解。

如书封所说李长声是文化知日派代表作家“当代周作人”,他的文化随笔近似周作人知识散文的特点,以其独特的角度,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精深的底蕴为我们开启了一个通往探索日本文化之美的道路。

傅月庵曾说李长声随笔之佳妙,正似推开一扇门,让人直接进入日本文化脉络,满目皆绿,触手得趣。不论是谈樱花、日出、河豚、鳗鱼、羊羹、清酒,还是谈俳句、艺妓以及作家名著、极致美学,皆如一个日本通般对日本的文化运用自如。

我们所了解的日本文化片段皆可从李长声的《案山子闲话》中得以充实、串联再整合成日本文化的全部特点。但是他并没有将日本文化的精髓过度解读,而是以平常心看待日本文化与社会,这也使得我们在这本书中读到的皆是日本本土文化的一个真实展现。

如果你想要了解另一个京都、了解日本的茶道、了解陈舜臣的中国历史随笔,你可以来看李长声的《案山子闲话》。如果你想了解菊是什么菊,刀是什么刀,以及日本的文学、清酒、俳句,你更要看这本《案山子闲话》,这里有你想要了解的一切日本文化。

亦庄亦谐,不偏不倚,另辟蹊径,洞察入微,直达岛国真相。

《案山子闲话》读后感(二):都21世纪了,别一竿子打翻一个国家!

说起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因为历史的原因,一般人对之没什么好印象,不过纵观近现代史,日本对中国的影响,远比课本上讲述得多得多。

比如100多年前甲午之后,因为距离近,大批留学生东渡,同盟会就是在日本成立的,常凯申的军校文凭也是在日本速成的,更不用提新文化运动前后,大批翻译后的新词汇从东边而来,成为目前耳熟能详的现代汉语词汇。改革开放后,又有很多中国人求学或者工作在日本,同日本动漫、电视剧、电影等媒介一样,成为国人了解日本的一个窗口。

在旅日的中国知识分子中,随笔家李长声先生是非常特别的一位,他1949年生于长春,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1988年东渡日本,自励“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不凡的经历、独特的阅历,让李长声的随笔文章在趣味佳妙的同时,多了很多深度甚至毒辣,是“文化知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案山子闲话》是李长声近期出版的一部随笔集,这部作品一面世,就带有强烈的魔幻现实感,因为案山子在日本是稻草人的意思,徒有人的形状却没有大脑乃至思想,堪称傀儡空架子,“案山子”三个字加上“闲话”两个字,直接暗示读者:其实,这些文字写了等于没写,话说了等于没说,至于有什么价值,见仁见智。

在《案山子闲话》中,李长声介绍了樱花、茶道、陈舜臣、清酒、荞面等日本风物,文字运用自如,自有雅趣。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闲在日本读鲁迅》这篇。众所周知,鲁迅在日本求学,弃医从文,回国后又和不少日本朋友交往,弟弟周作人也留学日本,娶的是日本媳妇,兄弟二人和日本都有着极深的渊源。李长声认为,鲁迅的写作风格,似乎受了点夏目簌石的影响;鲁迅关注国民性和人性,也受了日本的影响,“周树人若不留日,就没有鲁迅”;李长声甚至猜测,鲁迅弃医从文,也有可能受《国民性十论》的影响,鲁迅受日语的影响,喜欢用长定语句子......

是不是很惊奇?当然,李长声不是钱理群那样研究鲁迅的大家,以上种种叙述也只是在谈笑些蛛丝马迹,并没有直接的证据,也不是考据,只是猜测可能性。这些猜测是真的吗,未必,是假的吗,恐怕也不尽然。这就是随笔的魅力,有核心观点,但不是学术,有点像散文,抒情之后能给予读者一些启迪:鲁迅之所以能走上“神坛”,日本的留学经历十分重要。

因此我觉得,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文明都有其长处值得学习,不能因为历史的恩怨就被蒙住了双眼,从而忽视其参考价值。中国人做事坦荡、恩怨分明,我相信在21世纪,能跳出寻常的阳光,用平常心和不卑不亢的态度,重新打量这个一衣带水的国度,千万别一杆子打翻一个国度和一个文明体。

《案山子闲话》读后感(三):闲话二三句:读李长河的品日文化,才觉樱花算个P ?

实话说,我确实是喜欢日本文化,也时常会读很多些关于日本文化的书籍、会看很多些日本文化气息浓厚的影视作品。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们对它的感情都很复杂,那种感觉熟悉又陌生。我了解另一个国度的文化不是因为自己文化的不自信,事实恰恰相反,我喜欢日本文化是基于学习本国文化的基础上而进行两国的文化对比,也从中明白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差异。

日本文化和中国本土的文化,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差别,比如日本人喜欢樱花,他们喜欢樱花落下时的感伤之美,而我们喜欢樱花,是喜欢樱花盛开的优雅之美,这种“微微的差异”在很大程度山,造就了日本文化较为迷人的体质,也让他们的文化,在传承自中国之后被演变出了新的、唯美的分支。

要说当今还有谁最为了解日本文化,这个人一定是知日派文化作家李长声。李长声原是中国人,出生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在1988年东渡到日本,并决定在日生活,并在日本文化这一块上深耕,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最爱写随笔,出版有《长声闲话》、《李长声自选集》、《我的日本作家们》等随笔散文集作品。而我最近读的《闲话案山子》是他最近的散文随笔集,主要内容是记录了李长声近几年在中、日所见所闻,以及将中、日见闻的差异之处用之于他本人的见解,讲述出来。有人说,读他的作品有种在日本小院里跟他手谈一局的感觉,因为他所写的随笔均是跳出了国人有色眼镜看日本的角度,从不含褒贬的角度去诠释日本的生活美学,并解读芭蕉俳句与文采风流。

我读过后确实有这种感觉,也更加全面的了解了有趣而又好玩的日本文化,比如他所讲解的案山子,在日语文化中,竟然是稻草人的意思,而卡卡西居然也是这个意思,而我最爱的《火影忍者》copy忍者角色卡卡西在日语文化中居然是稻草人的意思,这着实让我惊呆了。

再比如<红包>这篇,讲述着日本医院与中国医院的区别:在现今的中国,给医生送红包是被称为是“贿赂”,不管是医生还是病患,都不敢明目张胆的送红包,而这种收受红包的低俗文化在中国已经被取缔、被列入了条法中被明令禁止;而日本却恰恰相反,他们原是没有去医院看病要收红包的意思,但因在90年代开始,一大部分中国人到日本看病,将这一“坏习惯”带到了日本,导致日本的医院开始面向中国病人收取红包,如果给得少了,他们也会不“尽心”看病,谁让中国“钱多人傻”呢?

而诸如此类的内容非常,读来有些许对日本文化进一步了解,但更多上我觉着李长河这本《闲话案山子》里的部分内容,于中国文化有丝丝误解,也许是他在日本生活的太久了?才导致他对于中国文化理解不深,或者说他所了解的中国文化还停留在十年前的中国,甚至是二十年前?就拿<让座>来说,他笔下的日本文化与中国相比,没有乘车让座这一说法,也没有车上的售票员会大喊“哪位给老先生让个座”,而是会有种沉默声中的“自然让座”,让渴望被让座的老年人拥有更多的“面子”,而让不想被让座的年轻人有苦说不出。他笔下的中国,人,会浮于表面做热情而又私自替别人着想做主的尴尬,弄得老人狼狈,年轻人尴尬。但实际上,这些文化在现今的中国确也已经不再,而今对于让座这一说法,更多的是秉着“让座是美德,但不让座是权力”的实际践行方法。

虽然书里的内容,也许多少有些许不同之处,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颇具风流文采的作品,也有部分内容可以消除我们对日文化的误解,而他的文化随笔更是拥有“独立的眼光”去看到大众所看不到的特别之处,他写到的关于他在日本生活的细节、日本的名人以及日本的文化,都是能够体现他是深耕到日本社会与文化里才有的样子。

读他所描绘的日本文化也让我对日本文化的脉络越来越清晰,这种清晰无限延展到细枝末节,渐渐组成一组有趣的日本文化图画,就好像中国人喝茶,喝得是浓郁与甘甜,而日本喝茶喝得是深切与寂寥一样,两国原就是拥有诸多文化相似且融合,但却又被时间冲刷的不同,这也是读“日本文化”妙趣之处。总体来说,李长河这本关于日文化的随笔散文作品,还是值得一读的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