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幽女怨怼之物的读后感大全

如幽女怨怼之物的读后感大全

《如幽女怨怼之物》是一本由[日] 三津田信三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20-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幽女怨怼之物》读后感(一):史笔如刀写死你

无剧透。这本也没什么好泄的。 幽女这本,其实可以当做普通小说来看,故事性大于推理性。基本在看的时候会忘记是推理作家的小说,但故事确实很好看,进度很好走,读起来不凝滞。 这本是分了三个前后衔接的小故事,写了章台女们“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的一生。(这本小说,如果看,请看完。) 小说的内容就不讨论了,但是书里有段信息把我惊到了。如下: “八月十五日那天,日本的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同月二十六日,就正式成立了“特殊慰安设施协会”,英语称为“Recretion and Amusement Association”,简称“RAA”。这个机构打着“重建日本以及守护全日本女性纯洁的基础事业”的旗号,却是提供“安抚关东地区美国驻军将校和一般士兵”服务。后来,改为“国际亲善协会”,简直就是国家级别的卖春组织。” 堂堂一国,哪怕是蕞尔小国,这么公开的募集慰安妇也还是惊到我了。而且日本还为了忽悠日本女性国民为国卖身而给她们取了个极具迷惑性的名号,“新日本女性”、“特别挺身队员”。 后来联合国要求日本废止公娼制度,从国家层面取消卖春业,日本还委委屈屈的把卖春楼改成了“特殊饮食店”,来交差了事。看到这里时气到恍惚,你敢信这是1946年左右的事?我们这边在新中国筹备中,那边在鼓励为国卖春。 以前只知道日本对中、韩的人间炼狱式的摧残,真是没想到从一本推理小说里看到他们对自己人下手也没含糊。 忽然就懂了那句话的意思,“我史笔如刀,写死你”。

《如幽女怨怼之物》读后感(二):刀城系列中的异色作品

刀城耶言系列多年后再次在大陆出版,无论如何都应该感谢千本樱的贡献。平心而论,这一次出版的2本书质量确实比原来吉林版的强一些,尤其是比最后出的密室和水魅要好得多了。个人建议之前没有买到吉林版刀城系列的朋友可以入手这一版(当然像在下这种前六本都有的人就算了)。

《幽女》这本书与其说是怪谈推理小说更不如说是日本青楼简史或是花魁血泪史。分别从二战前、战中和战后三个阶段,描写了某三易其名然而名字中都带有一个“梅”字的青楼(后为咖啡馆)中发生的三起怪死事件(3*3就是9起。应该说不愧是33吗)。第一部为某初代花魁的日记,讲述了自己被卖入青楼后的悲欢离合和遇到的诡异遭遇......第二部为某老板娘的回忆,在二战期间原青楼发生了更替,更是有女子以二代花魁之名被迎入青楼,没想到诡异之事再度发生了......第三部是某记者的记录,战后的原青楼现咖啡馆随着原众多花魁的返回再次发生诡异事件,记者试着调查,然而......直到第四部刀城言耶登场,快刀乱麻的指明真相,倒算得上该系列难得的HE结局呢。

《幽女》这本感觉是刀城系列里最为异色的一作,非但结构上与之前几作有很大差异(前面大段是某人的日记、回忆、笔记之类,刀城登场只有短短的四五十页),更是在推理上放弃了以往的反复回转(某人的真相我也猜到了,还是众人XX的原因),最最重要的是:没有以往系列作品那种意味未尽的恐怖余味。所以说,此作也可以看成是33的革新之作吧,当然大家的看法就见仁见智了。个人而言还是很喜欢此书,毕竟这年头能吸引我连夜看到2点的书可真不多了。

《如幽女怨怼之物》读后感(三):可怜坠楼人

虽然「千本樱」的大部分选作质量平平,能够时隔多年再度引进刀城言耶系列还是大功一件。话虽如此,即便本作具备民俗风情、怪谈奇说、书中书等标志性元素,却不是一部典型的刀城系列作品,不但没有三津田赖以闻名的多重反转,甚至连推理元素都很淡薄,几乎不具备推理的娱乐性。同时,关于幽女怪谈的描写也缺少余韵袅袅的诡异怪诞感,花街风俗的展现更不见多少炫学成分,而是更多服务于社会层面的关注与表达,从战前、战时、战后三个时间节点,分别以“初代绯樱的日记”“半藤优子的叙述”“佐古庄介的原稿”三种形式,借助三代绯樱的故事和三起连环坠楼事件,叙述花街女子一旦踏入青楼就将陷入万劫不复深渊的苦难。从这两点来说,倒是与日后的物理波矢多系列的风貌更为接近,可能也是三津田不满足于舒适区的突破吧——虽然该系列怪谈部分暧昧不明的氛围更浓,但同样推理环节薄弱,且诸如《黑面之狐》的煤矿工、《白魔之塔》的灯塔守,都是聚焦于某一旧社会底层职业,同时涉及一定对侵略战争的批判。

相较于简单的故事线,不如说本作主体是近现代以来的游女血泪史。从娼妓制度的演变、青楼的组织构成,游女自被贩卖到初夜的经历、客人自初次登楼到成为常客的过程,嫖资分配、身体检查、刺青、堕胎之类的花街习俗或潜规则等制度式的展示,到游女们以各种名目不断增加的债务、无止尽的接客、染病和怀孕的风险,被家人出卖、被青楼剥削、被客人侵犯、被所有人贪婪而不带一丝怜悯的榨干每一分价值,遭受白眼鄙视,至死都不会被汲取她们血肉的家族接纳的悲惨遭遇,在带有一定类型知识普及和时代控诉意味的描述中,三津田对被迫沦入风尘、即便获得自由也不得不重操旧业的的游女们投以极大的悲悯情绪,塑造出了绯樱、红千鸟、浮牡丹、月影、通小町等一批相对推理题材来说较为生动的形象。樱子在飞白家短暂的幸福和刀城最后的放弃取材,既是能够给予这位坚毅女性的仅有慰籍,也散发着人文关怀的熠熠光辉。

《如幽女怨怼之物》读后感(四):差不多可以给五星的佳作(无泄底)

先说评价:优秀的小说,手记体,精巧的核心诡计,细致的伏笔,安乐椅神探,历史社会派,以一针点之处的直感力穿破全局,该有的东西,都占全了

东方西方人评论起现代科学进步的时候有一个趋于共同的结论:西方人靠实验,东方人靠经验,这话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看这本书时看到解答篇之前,我已经有相当的自信看穿核心诡计了,后来看完果然是如此,当然本书的诡计并不简单,而是稳稳的将各种伏笔散落于故事十几年的字里行间,散落于几代日本青楼的悲欢离合中,此书是继《无头作祟之物》后刀城言耶系列的最佳作品,也是能够比肩岛田《占星杀人事件》之类作品的“手记体”侦探小说的顶峰杰作

作者在四段故事的前面穿插了四个引言在我看来其实也是相当有深意的:《茶花女》貌似光明的开始,确隐射着悲剧的结局;《羊脂球》为了他人的牺牲尊严却没有换来同情与感激;《罪与罚》贫穷的原罪缠绕着女主角的一生,令她终生悲惨;《望乡》日本国家的历史和大环境造就的悲剧中一代青楼女的互相扶持与依偎,闪耀出人性中最后仅存的光芒以及永远抹不去的被鄙夷的耻辱烙印

“幽女”作为一个符号,折射出的,是日本时代大变动中贫下阶级女性命运沉浮的一个缩影,她们有生,有死,有爱,有欲,有不甘,有牺牲,也有颓废,有堕落,此书能活生生的将青楼女性的生存与命运的悲剧描写的细致入微,还能在微笑的地方穿针引线,谋篇布局,确实非一般的作品可以比拟

三津田信三用他一贯擅用的虚虚实实的手法,从序言到结语一再强调了“幽女”的力量,其意和前几作意味也略有不同,这部里三津田信三的作品第一次真正隐隐出现了《京极堂》系列的味道,刀城言耶最为最后的安乐椅神探只是破解了案件,但本书的亮点绝大部分在侦探推理之外,是典型的的先有故事,才有侦探的优秀小说,比之故事为了套用诡计的一分钟破案式作品,着实优秀不少

从书末的各种参考材料来看,此书的成书过程应该殊为不易,福楼拜曾说过:写作本是一个极度艰难的苦修过程 从此书可以窥见一般,只有下过功夫的劳苦,才配有读者极高的评价

《如幽女怨怼之物》读后感(五):个人向

刚读完《作者不详》,我就顺着读了这本《如幽女 怨怼之物》,至此,三三的三部代表作全部阅毕,而且让幽女作为结尾作品,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这部作品在开头中就写到“在这次的事件中,没有密室和人间蒸发,也没有连续杀人和模仿杀人,没有通过反复验证带来的多种解答或逆转结局。”这话说出来虽然可能是在泄底,但是我们对于推理小说的泄底是基于其中蕴含特定的手法、密室、叙诡等,既然这部作品都没有的话,提前声明这一点其实是表明作者很尊重他的读者。

回到这本书的内容。整个故事是架构在日本二战前后的一家青楼上,这家青楼经历了三个时代,分别名为“金瓶梅楼”、“梅游记楼”、“梅园楼”,三个时代分别发生了三起坠楼事件,其中有生有死,而根据幸存者的回忆,自己当时就像被谁在呼唤去三楼,并且眼前能看到断断续续的足迹指引自己,过不了一会就爬上了三楼阳台一跃而下,因此青楼内开始流传“幽女”的传言,因为如果是幽女指引她们前仆后继地去跳楼的话,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主人公绯樱的视角从她小时候被卖到青楼,延续到最后出人头地嫁给一家商人离开青楼,这中间的过程向读者完整地展示了二战期间日本的青楼文化,并且给了很多写实的记叙,有很强的代入感。正因为如此,最后知道了真相之后,我们才会无不为之唏嘘。

这本书的定位和《一朵桔梗花》很像,但又因为是长篇的原因故事比桔梗花更加饱满,每一个人物形象也都个性鲜明,不禁让人想到那个熟悉的格式“幸福的人们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们各有各的不幸。”在经受过太多本格推理的熏陶后,再来品味一下优秀的社会派推理,真的是很容易引发深思的。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怀疑,整个事件是真实发生过的吗?无论怎么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都不仅是她自己一个人,她象征着无数个和她一样在二战期间被卖到青楼的小女孩,这部作品是对她们共同的记录,是合唱的挽歌。大胆假设一下,如果这本书穿越时光被散落到了二战时的某个青楼中某个花魁的房间中去,她读毕会有什么感受呢?会是像读自传,还是读一个全新的故事?

这一点我不得而知,但从这一个假设出发,我开始思考,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故事,是否是几乎处处都有一个现实中的人与它对应呢?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是否都会被写成一个故事?这一点听起来不太现实,但我们将时间延陀到未来,或许未来真的会有人把我们中的一个人写成故事,让后代们体会我们这个时代的世间百态。这样看来的话,作为主角的我,可不能让读者们失望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