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陆游的乡村世界》读后感摘抄

《陆游的乡村世界》读后感摘抄

《陆游的乡村世界》是一本由包伟民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2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陆游的乡村世界》读后感(一):几张纸可以说完的书,用了一小本

下午读了前四十四页,开始被书名吸引,双十一购买了。装帧很好,书纸张也不错。排版比较宽,字也大。这些算优点。

缺点,前文关于镜湖的图片,模糊,直接抄的别人的,当然,大家叫引用,都这样,但引用完全可以用现在技术弄得清楚一点,三十年前的东西而已。图也不复杂。没有诚意。

第二,引用诗词很多,还有一些其他书籍,但关于这方面资料少,其实大部分都靠推断。第一章我感觉可以直白的写。加一个地图。

第三,中间插的那些彩图没啥价值,牛尾巴续貂。看着都是尾巴。

算是比普及读物稍微高一个级别的东西。普通读者看不进去,专业学者看着有点浅。

这本书结合地方志,各种笔记,重写一个南宋乡村世界的课题应该会更充实!

三分,及格而已。

《陆游的乡村世界》读后感(二):陆游的乡村世界

包伟民《陆游的乡村世界》以南宋诗人陆游的诗歌为切入点,围绕诗歌中有关居处、市场、生计、人的生活角色等内容,对南宋时期浙东农村“乡居寓公”的生活范式、士人的生活角色与生活场景展开了深入的探索。

在面对深入分析农村基层社会时因文献不足造成的研究瓶颈时,包伟民借鉴“以诗证史”的方式,吸取陆游诗歌当中的生活描绘,以区域、乡里、农业、饮食、商业、生活为章节安排,对有关聚落、麦作、乡市等方面中前人未曾注意到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乡村生活细节进行了探索。

同时,包伟民注意对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行吸收。如邹志方的《陆游研究》中关于陆游居处考证与乡都研究,为包伟民进一步探寻三山别业附近聚落群的规模与特性作出了有力的支撑。

在文献运用上,包伟民以陆游存世的大量诗作为核心,辅以南宋相关地理、方志等资料,对浙东农村作出了尽可能的“复原”。在复原过程中,他关注到南宋乡村“胥吏化”倾向这样的大问题,这补充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提及的人民由“贵族整体的奴隶”解放出来“纳入国家统一的管理”中的细节,使当时人民的生存状况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现。同时,包伟民也注意陆游诗作当中呈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南宋乡村生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灵动的生活画卷。

《陆游的乡村世界》读后感(三):绍兴的名字来源于南宋的年号

绍兴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熟悉的地方。

因为鲁迅的缘故,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就有了对绍兴的文化想象,百草园,社戏,闰土。。。

不过鲁迅的文章大都阴沉,且对生活细节着墨不多,他笔下的绍兴也是浓云遮蔽下的萧索破败,如孔乙己,阿Q。

无独有偶,800年前的陆游也是绍兴人,他笔下的江南水乡宛如乌托邦一样另人神往: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陆游一生仕途不顺,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有30多年是作为寓公闲散在家乡的。

桃花源般的乡村生活固然美好,但作为一个文化人生活在乡里,身边交往的都是些白丁,总会有些许落寞。但这也塑造了陆游率真的性格。反映在他的诗作就是直白简单,难怪林黛玉会以此为由不屑。

陆游活到86岁,即使放在医疗条件发达的当代也是高龄了。这不能不说是恬静的乡村生活带来的好处。另外陆游也应该很豁达,很难想象一个成天忧国忧民的人会活这么久。

《陆游的乡村世界》读后感(四):往昔论乡贤,独爱陆放翁

作者将其论文著成书后娓娓道来,从陆游的诗里寻找800多年前陆游的故里——浙东山会平原,寻找回来一方乡村世界与置身其间的一放翁。《陆游的乡村世界》适合爱好古诗词和寻古探幽的朋友来阅读和遐想,读完后会有好心情,基本上没有啥不堪。现今,沿着已越来越狭窄的鉴湖从柯桥到越城,一路所见,开发区、景区、城区……一字排开,见到的村庄多少染上了城市的颜色、蒸发着虚假的烟气,很难想象出南宋时期这里遍布的自然村落,山重水复间稻熟麦已秋、短篱茅屋后堆盘豆荚肥、河塘交错里犬吠船渐归,会稽山里还有大老虎,其中就有陆游的住处——三山别业和石帆别业,后者小妾住,“石帆山下一渔翁“、“石帆山下乐谁知?八尺轻舠万顷湖“,读到这些诗句就想笑,老头是多开心啊,诗歌洋溢着的渔樵之乐,恐怕是基于石帆别业里的鱼水之欢吧。和鲁迅故居一样,陆游故居也是小朋友的研学好去处。

除了故居,还有一个跟他老乡一样:哭穷。他老乡在厦大一个月拿400银洋的工资还哭穷,哭完穷去拿工资,领完银洋继续哭穷;陆游呢,他写信给当时丞相虞允文要官做,原因是家里穷啊,穷到什么程度呢?原话是这样的:“某而不为穷,则是天下无穷人”。后人就讹传出陆游儿子借米下锅的凄凉故事,其实是陆哭穷的两个儿子年底去收租,租难收啊,深更半夜还没回来,老父亲就写诗来流露牵记之情。古时种粮佃户用来交租的是梗米,可见诗人家是吃粳米的,籼米偶尔吃吃。很多东西经不起推敲,一推一敲后大厦就崩塌,赞美的同时也需要思考,非黑即白的世界很稀有。比如抽水马桶,卫生、干净、便捷,算得上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发明吧,可用起来却与人的生理结构不很匹配,无法像蹲坑那样尽可能打开内括约肌,所以现代人便秘与痔疮患者比古时候多,所以聪明人在坐马桶时脚下搁个小矮凳。

作者通过陆游的诗作对当时浙东种植的农作物做了一番有意思的剖析和定论,我读到各种水稻时,非黑即白的世界来了!那就是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对他的赞美不需要任何思考,除了点赞还是点赞,一路都是赞。

“往昔论乡贤,吾爱陆放翁”,陆游是乡贤,也是地主,“地主卜林塘,亦复异子美”,接下来读本关于杜甫的。

《陆游的乡村世界》读后感(五):简评

三星半。

对了解陆游诗文和南宋浙东乡村都一定帮助,但总体写得稀松平浅而略觉乏味。

所谓“白描”,词典的解释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对照这个定义,大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才称得上“白描”,而本书的写法更像是“罗列”或“堆砌”。

因所选材料的限制,本书的分析大多只是点到为止,“可惜难以展开分析”(91)、“还有待于更多材料的发现”(93)、“并未透露准确信息”(95)、“我们已经不得而知”(101)、“可惜由于文献不足,许多现象处于掩映之间”(120)、“诗文中提供的信息不太明确”(132),类似的表述在本书中俯拾即是,其捉襟见肘之态不难想见。其根本原因在于陆诗作为“诗”,所写内容有限,且同质化倾向严重,因此虽多也不多。能否单单选择陆诗展开讨论,本身就是个值得再思考的问题。

学术史梳理方面,朱东润(1961)《陆游诗中的山阴风土》,作者未提及。参考文献编排亦无法。

另,对于某些诗句的解读存在一些可能有问题或者错误的地方。

1、陆游经常哭穷,甚至说“荒园二三亩,败屋八九间”(37)

【按】用陶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2、小园财三亩,手自艺嘉木……不管陆游常抱怨自己的花圃“财”多少,三山别业有数亩园地专为植艺怡情之所,既反映了主人的雅趣,更透露了其相当的财力。(42)

【按】财,仅也,非财货之财。

3、以至他对务农不仕的乡党心生羡慕,有“四朝遇主终身困,八世为儒举族贫”之叹。(62)

【按】不详所谓。

4、陆游晚境困苦,自嘲要与僧人一起去化斋,却还被人催交社钱,“邻僧每欲分斋钵,庙史犹来索社钱”。(69)

【按】分斋钵,邻僧见我食少欲分食而已,如“荞熟山僧分餺飥”之类,非谓与僧人同去化斋。

5、山地种植的是山芋……齿摇但煮岷山芋(80)

【按】吴心怡书评已指出,此为用典。( 《史记.货殖传》:“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汶音岷,蹲鸱,芋也。”按,汶山即岷山。据《史记》记载,蜀西岷山下盛产大芋。后以“岷山芋”作为歌咏岷山的典故。唐.杜甫《赠别贺兰铦》:“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

6、怀中茶饼议租桑……陆游怀中抱着茶壶。(92)

【按】茶饼,非茶壶。茶饼恐是充当一般等价物。

7、果然庄腹三餐饱,悒悒深耕不顾人……这里“庄腹“当指佃户的日常饮食。(103)

【按】《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成玄英疏:“果然,饱貌也。”“庄腹”之“庄”即庄子之庄,与佃户无关。

8、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贵珍讵敢杂常馔,桂炊薏米圆比珠。可见在陆游心目中,羊肉猪肉等,才是“贵珍”的肉食。

【按】三句一句一意,“贵珍”指薏米。

9、还吴此味那复有,日饭脱粟焚枯鱼。……在他看来,“枯鱼”也就是鱼蛙鲞干之类,实在算不得荤腥。(112)

【按】此用典。(《文选》卷二十一三国魏·应璩《百一诗》:“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唐·李善注:“蔡邕《与袁公书》曰:‘酌麦醴,燔干鱼,欣然乐在其中矣。’”)

10、“儿扶一老侯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 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读诗治头风病,自然是戏语。(160)

【按】此用典。(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典略》曰:“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繁简转换、误字及其他

6 宁徳—宁德

78 茆店——茅店

82 蓺宿麦——艺

83 颂呤——颂吟

83 麦【艹由】——麦苗

95还乡困犹昨,负郭无百亩,虽云饥欲死,亦未丧所守。()——还乡困犹昨,负郭无百亩【。】虽云饥欲死,亦未丧所守。【百度百科亦是逗号】

119 伯体——伯休【吴心怡指出】

132 梨头【按】即小梨。

133 方回《古今考》——当为《续古今考》

148 赵冀——赵翼

158 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 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

【附】

94 赛蚕神。【按】王千秋《鹧鸪天·蒸茧》:”比屋烧灯作好春。先须歌舞赛蚕神。便将簇上如霜样,来饷尊前似玉人。 丝馅细,粉肌匀。从它犀箸破花纹。殷勤又作梅羹送,酒力消除笑语新。“

117 易钟馗。宋 陆游《自开岁阴雨连日未止》诗:“应时餺飥聊从俗,耐久 钟馗 儼在门。”原注:“俗有年餺飥之语。予贫甚,今岁遂不能易 钟馗。” 【按】另有一诗:“中夕祭余分馎饦,黎明人起换钟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