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心理学通识经典读后感有感

心理学通识经典读后感有感

《心理学通识》是一本由刘嘉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学通识》读后感(一):正念“是一枝花”

正念这个观点在心理学中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心理问题,所谓焦虑抑郁拖延等等都只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自我排解。

心理问题一般滋生于消极的环境中,也就理解为没有“正当理由”摆脱困境。

一个人可能偶尔焦虑偶尔抑郁,也可能堆叠产生,但他不会时时焦虑和抑郁。环境改变能让他情绪波动,正如从消极中找到正念,会让他内心波动,是一个道理。

《心理学通识》读后感(二):利用好自由意识,但不要盲目夸大其作用。

关于心理学的简单介绍,主要集中的中心思想是如何获得幸福的生活。这本书的逻辑,是从认识自我到控制自我最后超越自我。如此描述起来,似乎鸡汤味儿很浓。这也是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所担心的,生怕写成一本打鸡血的成功学。同样,鸡汤味太浓也是当前大部分心理学书籍一个很让人讨厌的通病。不过,读完后比想象中要好。让我觉得,心理学是一种更贴近生活的哲学。

在内容方面,并不想按照这本书给的逻辑总结(因为我也生怕自己的读后感写成励志鸡汤)。个人认为,总体内容都在围绕着人的自由意识展开,这种自由意识的界定可以理解为大脑发出的所有简单指令和进行的所有复杂思考。书里对内阐述了自由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以及自我与超我的关系,对外阐述了如何利用自由意识和世界好好相处。

基于此能够得到的启发是,要利用好自由意识,但是也不要盲目夸大其作用。自由意识对个人成长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对抗着人的本能和原始欲望,更有效地让自我靠近超我。并且通过自由意识形成的自尊和自爱,形成了保护自己的坚固城墙,有效地隔绝着外界带来的伤害,是一道需要坚决捍卫的壁垒。除此之外,自由意识也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由于人的长时间进化,潜意识里面带着同样无法忽视的智慧,当直觉和逻辑、感性和理性出现冲突,还是避免对自己的判断盲目自信。与此同时,为了解释自我意识的局限性,本书提到了宇宙爆炸论,大致意思为在宇宙诞生前这个世界没有时间、没有物理,在宇宙大爆炸发生的瞬间,所有粒子被给了一个初始运动速度,并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则发生着变化,你以为是自己创造的东西其实在宇宙大爆炸的一瞬间早已注定了。这种理论有些消极、正确性也有待探索,但是提供的思想和罗翔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倒是很一致“如果你过于相信天道酬勤的力量,无疑就会变得越来越傲慢”。对这种思想选择性吸收,我得到的结论是,在保持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要懂得顺势而为。对世界心怀感恩和敬畏,竭尽全力后要懂得坦然接纳自我,和外界融洽相处。

在写作方面,第一章更加贴近于科普,基于事实的阐述较多,后面两章由于传达幸福生活的方法论,知识密度下降,开始贴近成功学。虽然,个人的确更加偏爱第一章的写作风格,但是,同样认为大可不必一看到方法论就断定是鸡汤并降低评价。人与人之间的观念不一样,有些人是为了通过了解生理和心理的客观事实,自己制定生活规则、更好地控制自己,成为一个自律进取的叛逆者;同样有些人更喜欢遵循他人提供的生活方法论。我属于前者,但不否认后者同样是一条捷径。

作为书籍不同受众类型之一,我们只需要去获取适合自己需求的部分即可。基于个人偏好,评价过于武断,也是一种不太懂得和外界相处的表现。

《心理学通识》读后感(三):中式心理学讲义

以富裕的心理资本对抗贫穷的物质资本。 用专念来战胜焦虑。 ——于丹 背人过河——这才是现实世界中知识分子和他服务。 ———— 这本是心理心灵类成长书,也算是功能书,它分区罗列了自我成长中遇到的所有困惑。 譬如“欲望”和“本能”带来的困境,走神和意识的精神状态,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心理逻辑等等,并实际列举出五种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理解人生、过去和未来。 我们如何去掌控一个打不倒的人生? 成长中都会面临高度焦虑的时刻,而这段时间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产生情绪疾病。 从拖延症、焦虑症、仇富心理、绝望等等一系列不健康情绪价值中,作者提出方法解决该如何自处,并如何摆脱被别人影响效率,最后顺利走出来获得一个自主掌控的人生。 解开困于羞耻的症结,彻底接受讨厌的那个自己。 掌控是长寿之道,这是必经之路,没人能逃过的人生课题。 ———— 每个标题都是独立观点,前后章节没有很强烈的关联,所以容易理解也蛮实用的。 我很喜欢作者用各种图文的方法,通过身体和心灵的连接,让情绪得到很好的转移和释放,这个过程奇妙且有趣。 但最终对情绪的理解才是我们的目的,只有深刻的理解了,才能自如应对将来。 ———— 提到无意识和走神的关系,并不是从小倡导的高度专注才是好的,有些时候无意识才是带来幸福的状态。 所以它会纠正一些我们固有但又不合理的认知。 相比起心理学的起源,符合中国人的成长和心理指导书更适合我们的所生长的环境。 譬如衰老只是一种心理暗示、享乐主义实质上是对未来缺乏安全感的自我保护。 ———— 篇幅在300页以内,一共四章内容,包含图文和引鉴的心理学家实验和结论、世界级哲学家的思想内容、作者本人提出的成长观点、具体实施方法、名企业家的观点等等。 包含的全面又专业的解说,我更愿意称之为一本解困手册。 ———— 书目分区很鲜明,基本上从目录可以直接找到对应问题的解释和答案,解决应对生活中烦躁时的大小事的心态调整。 ———— 刘嘉是美国麻省脑科学博士,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中国大百科全书》副主编,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等等职位。 相比起偏专业性心理学知识书籍,这本适合行业外的人读,主要针对自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疏导。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刘嘉深入浅出的知识传播,让所有人都能看懂。” 作者归纳了影响情绪的一些细节概念,帮助梳理头脑里矛盾的观点,并用一句话总结清楚,读完感觉对很多问题的本质的理解变得清晰明了。 最后学习一些哲学家的实验结论,与其思想融汇在一起,会发现都是贯通的。 例如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焦虑是人面对虚无和自由时产生的一种眩晕。” 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正念疗法”,通过身心合一塑造合理信念来寻找当下的存在感和真实感。 深刻的剖析“我”,包括自我和本我、他我,就能原谅自己,并包容他人。 辨知人心是最难掌握的能力。 ———— 我最大的收获是,作者提出“正念”的概念是中国心理学里多出来的一个知识点,如果只是解困,心理学只算是治疗。 而对于正念的出现,就像一根牵引绳,将我们从心理困境里彻底解脱出来,并且带领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前进。 它不是与人为善的鸡汤,指导作用永远比安慰拥有更强大的力量,这个概念更符合中国人的成长。 读完这一章,自主救赎的意识在我心里扎了根,找不到拒绝自救的理由。 找不到恰当的时机读这本书,因为它对任何的年纪都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对成败、功利心、与人相处、自我怀疑都有新的审视。

《心理学通识》读后感(四):中国式的心理学讲义

以富裕的心理资本对抗贫穷的物质资本。 用专念来战胜焦虑。 ——于丹 背人过河——这才是现实世界中知识分子和他服务。 ———— 这本是心理心灵类成长书,也算是功能书,它分区罗列了自我成长中遇到的所有困惑。 譬如“欲望”和“本能”带来的困境,走神和意识的精神状态,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心理逻辑等等,并实际列举出五种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理解人生、过去和未来。 我们如何去掌控一个打不倒的人生? 成长中都会面临高度焦虑的时刻,而这段时间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产生情绪疾病。 从拖延症、焦虑症、仇富心理、绝望等等一系列不健康情绪价值中,作者提出方法解决该如何自处,并如何摆脱被别人影响效率,最后顺利走出来获得一个自主掌控的人生。 解开困于羞耻的症结,彻底接受讨厌的那个自己。 掌控是长寿之道,这是必经之路,没人能逃过的人生课题。 ———— 每个标题都是独立观点,前后章节没有很强烈的关联,所以容易理解也蛮实用的。 我很喜欢作者用各种图文的方法,通过身体和心灵的连接,让情绪得到很好的转移和释放,这个过程奇妙且有趣。 但最终对情绪的理解才是我们的目的,只有深刻的理解了,才能自如应对将来。 ———— 提到无意识和走神的关系,并不是从小倡导的高度专注才是好的,有些时候无意识才是带来幸福的状态。 所以它会纠正一些我们固有但又不合理的认知。 相比起心理学的起源,符合中国人的成长和心理指导书更适合我们的所生长的环境。 譬如衰老只是一种心理暗示、享乐主义实质上是对未来缺乏安全感的自我保护。 ———— 篇幅在300页以内,一共四章内容,包含图文和引鉴的心理学家实验和结论、世界级哲学家的思想内容、作者本人提出的成长观点、具体实施方法、名企业家的观点等等。 包含的全面又专业的解说,我更愿意称之为一本解困手册。 ———— 书目分区很鲜明,基本上从目录可以直接找到对应问题的解释和答案,解决应对生活中烦躁时的大小事的心态调整。 ———— 刘嘉是美国麻省脑科学博士,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中国大百科全书》副主编,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等等职位。 相比起偏专业性心理学知识书籍,这本适合行业外的人读,主要针对自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疏导。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刘嘉深入浅出的知识传播,让所有人都能看懂。” 作者归纳了影响情绪的一些细节概念,帮助梳理头脑里矛盾的观点,并用一句话总结清楚,读完感觉对很多问题的本质的理解变得清晰明了。 最后学习一些哲学家的实验结论,与其思想融汇在一起,会发现都是贯通的。 例如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焦虑是人面对虚无和自由时产生的一种眩晕。” 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正念疗法”,通过身心合一塑造合理信念来寻找当下的存在感和真实感。 深刻的剖析“我”,包括自我和本我、他我,就能原谅自己,并包容他人。 辨知人心是最难掌握的能力。 ———— 我最大的收获是,作者提出“正念”的概念是中国心理学里多出来的一个知识点,如果只是解困,心理学只算是治疗。 而对于正念的出现,就像一根牵引绳,将我们从心理困境里彻底解脱出来,并且带领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前进。 它不是与人为善的鸡汤,指导作用永远比安慰拥有更强大的力量,这个概念更符合中国人的成长。 读完这一章,自主救赎的意识在我心里扎了根,找不到拒绝自救的理由。 找不到恰当的时机读这本书,因为它对任何的年纪都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对成败、功利心、与人相处、自我怀疑都有新的审视。

《心理学通识》读后感(五):心理学通识:将欲望、拖延、负面情绪等心理问题一网打尽

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学生和白领群体,出现严重心理疾病的比例越来越高。

观察一下身边的亲朋好友,很多人都有心理困扰。有人因为身材走样而愁苦,有人因为工作压力而憔悴,有人因为生活琐事而疲乏。

当下这些突出的心理问题表征,归根结底不外乎是关于欲望,关于情绪,关于拖延。

1-关于欲望

食欲,睡欲,烟瘾,性和娱乐等等都是人性中最底层的欲望,是作为动物最原始的本能。

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下,很多人已经失去了满足欲望的快乐了。为了减肥成功,不吃早餐,不吃主食,吃个火锅还要用清水把菜上的油涮掉;为了工作晋升,拥抱996,与PPT谈恋爱,还高唱大城市容不下性生活。

大部分人就是在为了所谓的成功疲于奔命,已经忘记如何取悦自己了。

他们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权衡利弊中选择了自己认为的最大值。满足欲望要花费金钱、消磨时间、耗费精力,显然不如单纯地向钱看的性价比高。因此,他们选择压制欲望。

压制欲望等于将本我彻底打入地牢不见天日,自我和超我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人性的比例就会失去平衡。伴随而来的现象就是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精神世界却大面积崩塌。

被压制的欲望不会自然消失,反而会集聚在暗处,等待更大的爆发。比如,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是情绪爆发;比如,下班后无心家务只想躺平是劳累爆发;比如,知名公司高管出轨女下属是情欲爆发。

这都是欲望的伺机报复,都是压制欲望之后的畸形产物。

那么,如何应对欲望才是正确的?很简单,跟着感觉走。饿了就去吃饭,困了就早点睡觉,不开心的时候就放慢脚步,暂停手中的工作,看看天空,做个白日梦开心一下。

让本能的欲望得到合理的满足之后,我们才是一个健康的、有血有肉的人,在此基础上去追求更大成功,才是正确的个人可持续发展之路。

2-关于情绪

当下,情绪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网络热词。意思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公共场合,合理驾驭情感表达,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有人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产生不良情绪很正常,这是无法刻意控制的呀。

其实不然。情绪不是一种先天的产物,而是我们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反应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ABC 情绪理论:A表示激发事件;B代表个人对事件A产生的认知和评价;C表示引发的情绪后果。

可见,情绪C不是由事件A直接产生的,而是决定于我们大脑对事件A的评判。

举了例子来说:

事件A:周日下了一天的大雨。个人认知B:周日我想要去逛街shopping。情绪结果C肯定就是失望、生气。

如果我们调整一下认知B,改成想要在家里睡大觉(下雨天是最适合睡觉的),那么我们的情绪C就会变成开心和惬意。

我们对一件事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所以,改变对事情的评价,就是控制情绪的最佳方式。

3-关于拖延

网上流传着国学大师胡适的一份日记:

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夫。先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啊胡适,你怎么能这么堕落?先前订下的计划都忘记了吗?不能在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从胡适的这份日记中,我们是不是可以为自己的拖延找到些许安慰呢?胡适况且如此拖延,我等凡人拖延一下实属正常。

是的,拖延几乎是人人都会有的一种行为习惯。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拖延呢?

常见的推延借口就是懒惰。因为我懒,所以我没有去做该做的事情。这种观点乍一听也有道理,但是身边有很多勤快的人,依旧是拖延症患者。

其实,拖延本质的原因是大脑中的享乐思想。人是趋利避害的高级动物,“本我”是喜欢享受的,喜欢轻松简单的事情的,不喜欢费力困难的事情。

比如,计划好的跑步,在换鞋的刹那,“本我”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声音:还是别去了,今天有点累,不如躺着刷一会儿抖音吧。于是,跑步就被拖延了。

如何克服拖延呢?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很多职场人士应该都很清楚,想要工作顺利推进,基本上就是采用时限法。通过设置最后的期限,利用外界压力来逼迫自己赶紧去做。

这种方法短期效果不错,但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人是会奔溃的。因为用逼迫的方式,类似于上文中的压制欲望,只是饮鸩止渴罢了。

更好的办法是讨好,即对大脑投其所好,用大脑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大脑喜欢简单轻松的事情。那好,我们就把大项工作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再各个击破。这样在面对每一个简单的单项目小工作时,大脑就像奥特曼打小怪兽一样了,轻松加愉快地完成了。

作家村上春树常年坚持跑马拉松,当别人好奇地询问他是怎么一次性坚持跑完40多公里的?他说:我只是在想着跑过下一个目标物罢了。

学会化繁为简,将大目标分解为力所能及的小目标,才能让自己轻装上阵,积极展开行动。

完成每一个小目标后,不要忘记适当奖励一下优秀的自己。大脑在付出努力之后,消耗了能量,最渴望就是得到奖励。

就像海洋馆的海豚一样,每每完成一次训练师要求的动作后,都会得到一些好吃的,它们之后的表现就会越来越棒。

大脑也是一样,小目标完成后,可以吃点心爱的零食,或者买个心心念念的手办,甚至可以奖励自己一辆跑车。只要奖励能够让大脑觉得“值”就可以。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良性的闭环,在时间的催化下,小的成功就会积累成为大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自己也会更加喜欢自己,更加自信和快乐。

在不知不觉中,拖延已经无影无踪了。

就是这样,人生想要幸福快乐,其实很简单。大胆去正视自己的欲望,用合理的方式去满足;识别情绪的本质,提升对事物的认知;与本我握手言和,彻底消灭拖延顽疾。

读点心理学,原来这么奇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