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五代十国全史. Ⅰ, 黄巢起义》读后感1000字

《五代十国全史. Ⅰ, 黄巢起义》读后感1000字

《五代十国全史. Ⅰ, 黄巢起义》是一本由麦老师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代十国全史. Ⅰ, 黄巢起义》读后感(一):专业书读累了读读它挺好的

黄巢最近火了。搜了下,“五代十国全史”是电子书里写黄写的最好的,作者有些风趣,在作者笔下,唐代的各位真的是利字摆中间道义放两旁。

中国的皇帝很难做的,无法利益均衡或人实在不行,就一堆人心里冒泡泡:他做得我也做得。

中国人太聪明,不到大势已去绝不轻易出手,世道是尸横遍野,才会有各路“豪杰”云起。中国人又不太聪明,大势之下谁都能成一方英雄,但改变本职,无人能行。

这书,就是讲张麻子们如何斗来斗去。

《五代十国全史. Ⅰ, 黄巢起义》读后感(二):对五代十国敢兴趣的可以看这套,不枯燥。

对五代十国感兴趣的可以看。

指出几个不足:

这本书中没有地图实在是一个缺点,不过我看第二本已经带上地图了。如果能在书末尾页列出本书历史时间线就更好了。

还有一点,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是居然没有写王仙芝是怎么被杀的。第三章末尾写到副首领尚君长在谈判途中被俘后被杀,王仙芝感到被耍决计报复后,南下江陵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第四章直接跳到李克用。只有在下一章写到黄巢的时候,提到一句王仙芝已经被杀,传首长安了。

再有一点,第六章写到朱温以降将的身份围攻黄巢,使人莫名其妙,怎么朱温就是降将了,到了第七章才写朱温降唐。

《五代十国全史. Ⅰ, 黄巢起义》读后感(三):书里有一处章节错置了吧?

第六章《大齐帝国》之“东塘夏令营”最后一段承上启下:

“如果仔细考察一下高骈在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就会发现,这不过是金钱豹身上的一个斑点而已,那头荒诞离奇的豹子,还在一旁趴着呢!”

紧接下来应接“‘宅男’高骈的幸福生活一节”,此节中提到高骈拒不出兵,躲在扬州求仙问道、盲信乘鹤之说,正应前文中提到的“荒诞离奇的豹子”。

随后即是第七章《黄巢败亡》,“朱温降唐”加“‘飞虎’归来”,而后“百都大战”,战后黄巢的齐军逃离长安,后续才能接上目前第六章中“陈州之围”的开头:

“当各路唐军再一次涌进长安...黄巢正在逃往蓝田的路上。”

黄巢入蓝田,出武关,降蔡州,攻陈州不克而有此节所述的“陈州之围”。

节末是朱温、周岌、时溥认为兵力不足以胜齐,“联名写信请求河东李克用出兵支援”。顺接第七章“狼虎谷”一节开头的“新主人李克用收到了中原朱温、周岌、时溥的...来信”。

还有,“陈州之围”中提到的朱温降唐、梁田陂一战正是第七章首三章的内容,在第六章中并无铺垫。

综上:第六章“陈州之围”应调至第七章第四节,“狼虎谷”前,“百都大战”后。

《五代十国全史. Ⅰ, 黄巢起义》读后感(四):走向衰落的王朝及其革命者

怎一个乱字了得。 宦官干政,藩镇割据,中央权力弱化。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一步一步走下坡路。 黄巢和王仙芝的起义不是偶然事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传世佳作出自于一个盐贩商家的科举失落士子黄巢之手,在他多次落第后终于带着不甘离开了长安。果然,如他写的,几年后他带着他的军队入驻长安,成功实现了当初自己说的冲天香阵透长安这句话。 黄王起义是五代十国的开端,也是大唐藩镇脱离中央管控的发展高潮。黄王两人起义的原因是唐对盐贩子的绝对打压,发展到后面两人逐渐形成有规模的军队后唐打不过便派人过来招安。王仙芝(一把手)有些心动,随即答应和谈。但唐却只给了王仙芝一个人一个八品小官,其余人等什么都没有。黄巢不干,杀了招安的人自己带着弟兄自成一家成了一把手。而王仙芝则一直想招安,最后被朝廷的党派之争波及死于非命。 黄巢一路南下,军队越来越壮大,在广州时还将大唐的摇钱树(贸易港口所设收税的)收入囊中,于是一路高歌冲进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 但黄巢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他死对头大唐高骈手中输过几次,但因为后来高骈因为一次败仗彻底成了缩头乌龟,成天只修仙问佛听信小人,黄巢才没有了负担,顺利入驻长安。 上面说乱,究竟乱在哪里呢?其实乱就乱在黄巢一个盐贩子在无人脉无背景也没有多少实力的情况下居然能够入驻长安,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首先是中央政权的怯弱,宦官当政官员齐齐跳进巴结谄媚的污水中。国家有任何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撤退,一直退,退到无路可退时便拉着小皇帝从长安撤退,一路退到西蜀去。 第二个是藩镇节度使的不作为。安史之乱后节度使表面虽然仍旧属于大唐,但大唐已经使唤不了他们了。他们自己养兵自重,朝廷遇到问题时保持观望态度,弱者好欺负立即撸起袖子就上阵(但还是会让朝廷好吃好喝招待他们,已经不能用骄兵来形容,必须得是土匪行为了),遇到不敢欺负的立即缩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休养生息。 除了以上两点,中间还穿插着节度使之间大大小小的争夺抢位,以及宦官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国家危难于不顾。 所以黄巢起义是五代十国战乱的导火线,也是摧毁唐政权的大力助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