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失敬,植物先生读后感100字

失敬,植物先生读后感100字

《失敬,植物先生》是一本由[意]斯特凡诺·曼库索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敬,植物先生》读后感(一):下次再遇见老友,会有新鲜的话题

与自然有关的书,往往都还是有意思的书。在觉得烦闷乏味的时候,我总喜欢去山野里走走,溪流、树木,哪怕只是几块随意叠着的石头也能给我一些还在当下,有点趣味的感觉。

虽说是学园艺的,但往常看植物也只是叫出的名字,像认出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谈几句以前的事,“现在杭州好多地方都种了翠芦莉,紫色确实好看啊。”“哎又到了银杏果发臭的季节。”“刚才让你打喷嚏的不是柳絮,是法国梧桐的毛絮,也叫二球悬铃木。”

以前的认识虽说算专业,但也很泛泛,这本书可以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植物。“它们很古老,其实它们很先进”,在意大利科学家、植物神经生物学家斯特凡诺·曼库索的描述里,植物是现代化的完美典范。它们一动不动,却从十亿年前伫立至今;它们没有核心大脑,却能精准感知周围环境,精确评估自身情况,做出正确决策;在坚韧性和开创性方面,没有什么能和植物媲美,互联网的构建方式就和植物非常相似,这也绝非偶然。

这本书的质感很好,排版方式也是我喜欢的,章节目录一目了然。从记忆、移动、拟态、民主、奴役、建筑学、植物仿生、太空植物等方面来讲述为什么“它们很先进”,非常多有意思的知识点,确实能重塑一些观念和认知。总的来说,不管是内容上还是排版装帧上,这本书都很适合阅读。

希望下次再遇见老友,能有些新鲜的话题——“含羞草小姐,原来你的记忆这么棒,好吧,不PUA你了。”“别藏了,勃奎拉藤,我知道是你!”

《失敬,植物先生》读后感(二):未来的世界会不会是个植物(或类植物)的世界

失敬,植物先生。还是读库送的书,是一个意大利作者的科普读物。讲植物社会的先进性,植物没有大脑,没有器官,不能像动物般快速移动。但同样有记忆,会学习,更加重要的是没有等级划分,每个单元都可生存复制。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不必去探讨技术上的问题,观点很新颖。比如植物靠水分的多寡、温度的差异运动以及吸收能量,但多讨论的是一些极端性植物,普适性存疑。

书中技术问题还算是阐述的中规中矩,八卦的东西少了些,所以趣味性中下。可以略过那些技术性描述,只关注结论,提高阅读速度。书中插了一张关于水的论述,没清楚在整个结构中的作用。

书翻译的还中,文字还算流畅,只是缺少译后记,有点秃尾巴狼的感觉。

我理解的植物世界

1、植物的特点:不移动,没有专门功能的组织或器官,有皮、芯。对外界有探知和感知的功能,所以枝干可以向阳,根系可以向松软的地方发展。

2、植物是没有核心,等级的,所以每一部分都可以复制,比如插扦,土豆繁殖。

3、农业化使得人们的依赖趋于单一,这将是易受攻击的,比如土豆的坏死病。

19世纪,马铃薯是爱尔兰人赖以维持生计的唯一农作物,1845年秋天,一种突发的植物病害横扫爱尔兰,摧毁了当地的马铃薯种植业。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导致爱尔兰人口锐减,短短两年内,就有100多万人死于饥饿、斑疹、伤寒和其他疾病,约100万难民移居海外。

自然灾害以及英国政府的冷漠迫使爱尔兰饥民揭竿而起,最终遭到残酷的镇压。大饥荒惨剧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前赴后继的爱尔兰人终于在1922年建立了独立自由的国家。

4、未来的世界应该是自我独立,自我完善(进化),自我复制的,远古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基本固定不动,有社会但交流很困难,日益进化的交通与通信,是不是在破坏着什么,比如大城市的虹吸问题,区域性文化的消失,方言的没落,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消亡。

5、我们历史上版图强大,是不是就是因为氏族管理做为基石,从而社会稳定?,当管理的技术手段无法控制辽阔的疆土时候,版图是不能很大的,通过各个群体的自治,才有可能编制,所以和藩,藩属国(越南朝鲜),还有土司制(能力强了后才有可能改土归流)。

我引伸的想法:

1、社会矛盾在建国的时候都会最弱,因为财富平均了,而财富集中的时候,就会形成寡头经济,社会便无法承受,当然这一点不知真假,反正不论左派还是右派在历史学观点上,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因而就有了暴力革命。而后建立了王朝后,又开始保护私有制

2、国外靠税收,温水煮青蛙,本质上也是强取豪夺,只不过这回是以法律的名义,尽量不流血,经济学上起了好多美丽的词儿,比如转移支付,反垄断。其实还是杀富济贫。

3、人越多越变得胆小了,那为什么还要集体生存呢,群体作用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外界强大到自己的力量抵抗不了,但在群体中,也还是要保护自己,所以整体变弱了。

4、罗马是公民才可以去打仗,保卫自己的家园,有钱人才能成为公民,而不是奴隶。

《失敬,植物先生》读后感(三):是时候重新认识一下植物先生了

6亿年前,当生命从水中走出开始征服陆地的时候,植物与动物就此分化,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构建各自的生命形态,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我们说“人定胜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实际上,几乎无处不在的植物,远比我们以为的聪明,它们不仅有智慧,还可以交流,可以运动,善于化学操控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自然能,会模仿,会用民主表决的方式对问题做出最佳回应,懂得趋利避害。

我们见过被砍枝掐叶仍旧生机勃勃存活的植物,但是我们从没没见过无头还能延续生命的动物。动物身体的结构集中,功能集中,由大脑来作为控制中枢,并发出一切行为指令,去控制每个具备特定功能的器官,优势在于能快速反应、会移动。而植物呢,身体结构分散,由一个个功能分散而又相互协作的模块组成,各部分均具备敏锐的感觉系统,能独立维持生命机能的运转,无需指挥中枢。植物的结构可以复制,一棵树木就相当于一个“植物集群”,这种结构模式的运作方式更为高效,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也更高。

就着夏日的阳光、微风,阅读。

植物没有大脑,但是它们也有记忆。它们也会从经验中学习并以某种方式把解决方案储存下来,以避开威胁、增加生存的希望。它们记得在合适的时间开花,也能分辨周遭的危险是真危险还是假危险。

植物没有肌肉,但是它们也能运动。通过控制自身细胞液的浓度,植物可以控制叶片的昼夜开合、花朵的绽放、果实的开裂。而通过借助风力、水力等环境提供的能量,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行走的动物,植物也能抓住机会、做出热烈的回应。最为熟悉的某过于植物妈妈运送种子的各种方式。

为了更好地繁衍生存,植物还学会了利用拟态模仿周围的环境,或某个生物的行为、形态或颜色。其中最为成功的拟态,是部分植物不断演变种子结构,成为为人类提供能量、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食物,由此与人类结成了最为稳固的攻守同盟。伴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进入粮食作物清单的上百种植物得以在全球大面积繁衍。

哪怕只是短短几页,也充盈着宁静。

与动物相比,植物最大的短板是无法移动,它们必须借助于动物的移动能力,来帮助它们完成授粉、种子传播、避免天敌攻击等目的。为此,植物把化学操控术发挥到了极致。诸如辣椒分泌辣椒素,花朵分泌花蜜,部分植株的枝杈、嫩叶和叶腋等处分泌花外蜜,咖啡饱含咖啡因,烟草饱含尼古丁……植物会依据生长的不同阶段和周遭环境的变化,来调节身体中化学活性物质产生的时间、浓度、强度等,除了威慑一部分食草动物远离它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吸引特定的动物和昆虫前来,通过控制其神经系统,产生依赖,操控其行为,实现植物生存繁衍的特定目的。

植物有如此之多不同于人类和动物的地方,虽然现代科技发展的主流模式,还在以复制动物主要机能为目标,让人类的各种功能被替代、扩展或优化,社会也建立在古老的等级化、权力集中的体系上,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学习植物的模块化结构、去中心化组织模式,从建筑、仿生科技到多元创新的思维模式,植物正在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思考与不同的发展路径选择。

早读课,读到停不下来。

如果我们的周围没有了植物,该多么无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