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虞美人草读后感摘抄

虞美人草读后感摘抄

《虞美人草》是一本由[日] 夏目漱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虞美人草》读后感(一):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块传世金表引发的血案

人与人的差异,大概是从第一义的不同开始的吧。 夏目漱石这次带来的故事,是几个第一义截然不同的人在一番抉择后迎来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或者结局。甲野一家,作为外交官的后代,中产以上,衣食无忧,可重组家庭使得一家之主父亲突然在异国任上故去后继母与兄妹的生活更加暗流涌动;宗进家大概是夏目漱石写作此文时理想的家人关系,父亲幽默憨厚,哥哥自在不拘,妹妹贤惠机敏,三人之间既关爱又尊重,其乐融融,亲密无间;再来是孤儿小野,学识卓越,时时刻刻想要维护自己的完美形象,一心想要挤入不同阶层而瞄准了甲野家的藤尾小姐,却在即将成功之时接到了来自过去的重重一击;啊,还有来自“过去”的井上一家,曾经能够助人于水火的井上老爷子随着退休,境遇一落千丈,想要带着独女小夜子追寻心中所爱,托付终身… 创作于夏目漱石四十岁时的《虞美人草》,似乎有一些夏目漱石本人的影子折射在角色之中。外交官的后代钦吾与同父异母的妹妹藤尾,继母生活在父亲去世后的家里关系紧张压抑。夏目自己也出身在官吏之家,在出生后一度被送与夏目家门生盐原昌之助作为养子抚养,但养父母关系不好,夏目七岁时回生身父母家一阵后又被养母接走,隔年养父母正式离婚,在户籍未变的情况下夏目被亲生父母带回。直到二十一岁,户籍才复归夏目家…或许是动荡的童年给夏目留下了不甚美好的记忆,借《虞美人草》的甲野钦吾吐露一二,父亲去世后,面对着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继母,妹妹,钦吾是消极对抗的。他也并不同与自己最为亲近的宗进诉说自己对继母的真实看法,任由宗进大大咧咧地劝解自己,此时静默不语的钦吾脑子里可是兜了大大的一圈“宗进可以信任吗?→宗进在试探我吗?→宗进也觉察出母亲的不对劲了?→他这个人这么直爽会不会反而被母亲给利用呢?→还是什么都不要说了吧”…但如果说钦吾是夏目的某种自比,而他所向往的是成为宗进那样的人,并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也给读者设定“生而为人应当如何”的框架,可把文中的宗进放到现在的社会环境中来看或许也并不是惹人喜爱的人设呢~在主线故事中,宗进与小野同样喜欢上了魅力四射的藤尾小姐,小野令人不屑是故事里给他安排了一段背弃恩人女儿的婚约,想要攀附藤尾过上优渥日子。宗进喜欢藤尾的原因呢?文中他与藤尾的接触不多,对于这段单向的感情或者说选择,他给出的答案是藤尾这样的女子才适合/匹配外交官夫人这个角色。因此,我读下来会觉得在面对藤尾这件事上,宗进与小野并无高低之分,对于这两人而言,藤尾更多的是一个“有用”的物件,是去人性的。甚至于由于笔者给小野和藤尾安排了更多的两人独处的机会,小野反而会展现出更多的被藤尾这个人所吸引的瞬间。尤其在故事的最后,宗进为明心志做出的举动,对于藤尾小姐而言是异常残忍的,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故事最后的惨烈结局…此时再来读最后一章宗进与藤尾母亲的对话只觉得他冷漠虚伪…或许人一生的选择可以有很多,但夏目先生既然已经将自己定位为钦吾,也就没有必要再去羡慕宗进的人生了吧…没有人是完美的… 故事之外还想分享一下这次读《虞美人草》时的特殊感受,说到特殊,是因为在读陈岩老师翻译的一些段落时文字诗意特别强,于是就去找了另两个版本来作比对。最后每每读到意趣之处,我都将三个版本一一对比,各有千秋,十分有趣。这里也给其他读者分享其中一段。 东西分袂后,暮云锁离愁,相思关口闭,会面日渐疏。【陈岩版本】 五年早已成了往昔过去。袂长袂短,东西两分,暮云锁住离愁别恨,就连相思的门扉也一并被堵塞上了,疏于重逢的这些岁月。【李振声版本】 五年过去即堪称往昔,长袖短袂东西别离,暮云深锁离愁阻断了相思的关隘,在相见机缘不可多得的如今年月,唯有不变乃不可想象之事。 【侯为版本】

《虞美人草》读后感(二):生死姻缘无了期 色相世界现狂痴

抛去书中那些华丽的描写和细致入微的对话,《虞美人草》其实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

大千世界变化万千,然只情一字,总是万变不离其宗。

无情的人以爱之名行伤害之事,痴情的人因爱而无视伦理道德,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千年来在人类文明中早已上演了无数遍。

但夏目漱石却用他的生花妙笔丰富了这个传统的爱情故事内核,让读者在毫不费力进行阅读的同时又能无限感受到语言本身的魅力。

书中主要角色并不多,女性角色藤尾、糸子、小夜子、以及男性角色甲野、宗近、和小野而已。此六人展现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相径庭。

藤尾小姐是我在书中最喜欢的角色。我能理解许多读者对她的反感,因为藤尾以自我为中心的程度让人不适。她自私、傲慢、嫉妒,大多数人总是愿意将自己代入善良且正义的主角,这样的主角很难让读者产生相关性。

而我却十分喜爱这位充满了缺点的大小姐。她傲慢,因为她自恃诗才,因此才如此鄙视系子和宗近;她充满魅力,将爱人玩弄鼓掌之中,这才震惊于爱人的背叛。

说起来很羞耻,但我热爱这样的个性,因为在我来看这正是旺盛生命力的表现。

人若对万物皆不悲不喜,先不说虚伪,活着的趣味且剩几何?

我认为,藤尾的行为既可以说是以自我为中心,也可以说是极致的自爱。正是因为不愿意委屈自己半分,才会在无法接受结果的情况下选择玉石俱焚。当然不能说她的种种行为在世俗意义上是正确的,但作为观者说一句喜欢我想也应当无妨。

糸子和小夜子则是藤尾的反面,几乎是事事将他人放在第一考虑,糸子对钦慕的甲野之尊重,甚至让她愿意此生不嫁;而小夜子则更无消多说,主动权完全不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中,一路以来只能努力接受命运的玩弄而已。

这样的女子,让人怜爱,却不能使我喜爱。仅仅为一男子,何苦将自己逼迫至此?白流了眼泪。

而小野和宗近,则是作者花费大量心血刻画的角色,其所展现的角色丰富度也与前文所述人物天渊之别。

为了自己人生的成功,便动辄抛开仁义道德,可小野又偏拥有一副软心肠,无法把事做绝,最终两面不讨好。

爱情和道德于他最后皆似散沙,只能书写博士论文的手是握不住的。

宗近则在书中难得地获得了大家的喜爱。这位言谈中对书本和知识极尽鄙夷之事的人,无论是出于贬低情敌的私心还是本心如此,在故事前段都并非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而在故事后半段,却摇身一变,不学无术的宗近不仅考取了外交官,还帮助甲野一家整理了一团乱麻的伦理问题。如天降正义,让读者对他亲近不少。

看似英雄般的宗近,到底干了何事?

从故事初始便放言要娶藤尾为妻,放弃的那一刻却是在父亲说:“藤尾之类的就不需要了吧?”后的含糊不清的点头;逼迫小野履行道德义务固然好,却又在明明了解藤尾刚烈个性的前提下硬碰硬,以所有人在场的局势使藤尾失恋后崩溃,最后拍拍屁股走人奉上一句:

悲剧制造者的宗近,当然不喜欢喜剧了。

以为胞妹筹谋为名,实则行自己泄愤之实。其实不必讨论人物动机,看结果即可。藤尾和小野便是故事的最大悲剧,而与二人利益冲突的是谁呢?当然,藤、野二人并非完美受害者,是他们的自私送他们走向不归之路,但其中使他人毁灭的推手,就能称之为英雄吗?救他人于水火之中,慷慨人杰也。推他人入火坑之中,非英雄也!

故事已落幕,或仅剩我一人为藤尾叹息而已……

《虞美人草》读后感(三):从银色中萌生,也在银色中寂灭

花色有红,有紫,自银色中萌生,在银色中盛开,即使凋落大概也仍然凋落在一片银色之中。

此花便是虞美人草,一种在盛开时鲜艳美丽、却带有剧毒的植物。

(虞美人草)

小说中的“虞美人草”,就是藤尾小姐。

藤尾出身于富家,本来已经与宗近家订婚,但一方面为了顺利得到同父异母的哥哥甲野的家产,另一方面对宗近的好感不如小野,于是准备与宗近退婚,并将小野招赘入自己家中。

但藤尾不知道的是,小野也打着自己的算盘:他为了藤尾的财产才想结婚,还要摆脱倾心于自己的小夜子。不过,最终小野还是被宗近说服,还是娶小夜子。

过于自信、又过于执着的藤尾自然是暴怒,但最终还是未能经受住这样的打击,香消玉殒。

(电影《虞美人草》剧照)

这本小说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夏目漱石一改以往的轻佻和辛辣,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俳句,用词十分考究,加上时不时的引经据典,让小说变得十分华丽、繁复。纵使阅读有难度,但不得不说,小说写得真美。

其实,这种堆砌辞藻的风格,夏目漱石也很少使用。早期的《我是猫》《哥儿》以辛辣的讽刺见长,而后来的“爱情三部曲”、“后爱情三部曲”语言也相对平实。作为转型期的《虞美人草》之所以另类,有特殊的历史原因。

(夏目漱石)

19世纪末,日本的明治维新已基本结束,知识分子间兴起了“文言一致”运动,有点类似于我国的“新文化运动”,有一些作家认为文字和口语应当一致,同时更加贴近西方语言。

但夏目漱石对此不以为然。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看法,对明治维新本身,他也有相当一部分无法认同。于是,他写下了这本《虞美人草》,华丽的用词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学的全盘西化。

在书中,小野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出身于传统,向往西方,却始终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无论是对待学问,还是对待自己与两个女人的关系都是。

十字是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而卍字是传统佛教的符号。十字与卍字的交织,正是两种文化的冲突。

但无论如何,喧嚣还是要归于寂静,小野也还是会做出选择。小说也有这样一层隐喻:外来的文明看似华美,但只是一时繁华,最终仍会如泡沫般幻灭。

(夏目漱石)

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夏目漱石反对全盘西化,并代表一味排斥西方;日本传统和欧洲文化对他来说并无轻重之分。虽然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骈文,但同样也引用了不少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都有所涉猎。

我认为,夏目漱石反对的,是“我执”,是那种极端的偏执。无论是一味崇洋媚外,还是彻底的闭门造车,结果都是一样——就像虞美人草一样,盛开时万紫千红,但最终寂于银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