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成为作家读后感100字

成为作家读后感100字

《成为作家》是一本由(英)特拉维斯·埃尔伯勒 / (英) 海伦· 戈登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页数:4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作家》读后感(一):短短感想

读完了Being a writer,其间多次感到痛苦。因为本书并未有系统性的方法讲解,而是节选了作家的只言片语,毫无系统,因此阅读过程颇感痛苦。但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不再自负地认为自己具有写作的天赋而贸然开始写作,除非我真的想要表达什么声音,创造什么世界,否则我绝不会贸然开始。因为这一过程所需要付出的艰辛、耐心和毅力都是无法想象的,有洞察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每天都能写作。

《成为作家》读后感(二):白宝书。

梭罗的话最震撼,没生活过怎么写作?

49页我喜欢詹姆斯所特的监狱天堂说。既痛苦又快乐。只要你坚持在这个监狱待下去,你起码能写出一本优良的书。

97页说:计划写作,列提纲做调查,这些都不是写作。这和达芬奇密码的作者讲的一样。

141页,海明威说写小说的困难,在于完成。他对于大脑的活动非常敏感,我认为这是可以参考的。

这本书的排版印刷非常有趣,我愿意随便看上一页,并且像打开蜂蜜罐子一样闻一闻。有时大脑发麻或者是才思枯竭的时候,它给你一种能够续上精力的勇气。

《成为作家》读后感(三):“始终接受失败。”

Being A Writer,从装帧看是一本很厚的书,在万圣书园第一眼看到它便被吸引了眼球。看上去厚,实际上装帧十分巧妙。

首先它确实是就“成为作家”这个话题展开的构思,每一章的内容都是在告诉读者如何写作如何成为一个作家,但是摘录了很多伟大作家在各自书中或访谈评论中关于写作的随想和建议。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章都是从巨大无比的短篇幅开始,越往后随着篇幅增长字体也不断缩小,帮助读者降低了阅读门槛,读起来非常轻松。

它真的就是一本教你如何写作的书,但是真的很好看!我看的过程中没有一刻不在体验着马上就去写点什么的冲动。边翻边在觉得很受用的地方折角,最后发现折角页数将近一半。

“你都还没有站起来去生活就坐下来写作,多徒劳啊!”

“如果你把某件事写出来,就不会再如此为之困扰了。”

“阅读,阅读,阅读。阅读所有东西——垃圾、经典,好的坏的,看别人是怎么写的。阅读!然后去写。”

“独自和猫待在你工作的房间,猫的宁静会影响你。猫对于你集中精神的作用相当显著,非常不可思议。”

“始终接受失败。”

“如果你在更小的范围之内也无法让自己得到认可,则要有勇气去停止努力。”

“能删掉的词一律删掉。”

读完了它,单纯是为了在月底前打卡需要,如果抛开这个顾虑,我会每天几页慢慢的品,甚至按着章节划分,边练习边读,很多作家的建议太实用了,对我帮助太大了,最近刚好有要整理之前经历的想法,很多东西想记录下来又无从下手,现在起可以开干了。

《成为作家》读后感(四):你成为不了作家,但你可以看别人是如何成为作家的

一本即使不薄,但我还是觉得短小精悍的语录集。很碎片,但看这种书也不是为了得到完备的方法论,一个人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成为作家——就像书里说的,能够成为作家的人,心里都知道自己终将成为作家——但从各位巨匠的只言片语里得到一二点拨,也就足够了。

第一章最有趣,相比于“找到方法”的小标题,我觉得更像是“文学或写作对你意味着什么”。可以看到不同作家之间相左的观点,明显地感觉到作家有两个类型:天赋型(灵感型)作家和技能型(勤奋型)作家。

二三章略微无聊。

第二章一言以蔽之:不管如何,坚持写作。稍稍有趣的一个观点大概就是,用笔写,打字的过程你就可以重新审视一遍自己的文字——所以我决定以后重回用钢笔写文章了。

第三章关于瓶颈期,概括一下普遍的几个观点或方法:(1)坚持写作;(2)坚持阅读;(3)重写之前的内容;(4)同时写几篇文章,交替写作,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5)瓶颈期就是个骗局。大家说的大同小异,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真理总是能在人群中达成共识。

第四章总得来说内容挺杂,和“寻找字眼”的小标题不大契合,更像是写作过程中的各种碎碎念。

我始终相信,是小说自己完成了自己,不少作家也持一样的观点。也给我提供了一些写作的有趣方法,比如把内容当作是人物写的信。

但也有一些不大赞同的观点,譬如对诗的鄙夷,伴随着贬低极端或浪漫主义的对现实主义的推崇等等。但可以理解,毕竟成为作家的人,大多有自己的偏好,并且相当执拗。

印象最深的是刻薄的狄更斯(也许是第三章的?),还有钱德勒论述推理小说那一段——不只是文学,如今不少电影都可以借此反思反思。

第五章关于何时结束一个故事。大概也是为“为什么大多作家写不好结尾”和“我本人为什么热衷于悲剧式的结局”找到了答案。

很损的是,倒数第三篇讲了柯南决定结束福尔摩斯的过程,最后一篇就批判了柯南结束的潦草。哈哈哈哈哈多损啊。

但回到自己身上,量身定制的感触大概就是:(1)不管觉得自己写得多烂,要写;(2)越是满意的地方越是要大刀阔斧地删掉,我的文章大概的确是有些卖弄;(3)做一个博学且观察生活的人。

btw我种草了《黄色墙纸》哈哈哈哈哈

《成为作家》读后感(五):看了这本书几页后的感受

此刻正在一个咖啡馆的吧台高桌前打下这些字,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而且之前也没计划要写。会有这个动作也许是下面这个原因。

大概一个小时前,我在书店准备买本黄永玉的书看看,结果没找到,但是看到旁边这本设计地挺有意思的图书,就被吸引了。书中摘录了很多厉害的作家语录,主要围绕着他们找到方法成为作家,以及其中的方式和手段,写作上的失败,还有写作中出现的艺术,终结的感觉之类来的。然后所有章节都是由对应的各个章节组成,然后以字数多少进行先后排序出现在书中。这种排序很有意思,容易入门。打开书的第一句话,就被吸引了,几个大字,占了一整页”身为作家,意味着从倾听转为诉说:“我说。”这句话其实挺打动我的。对于职业意见和对别人的人生意见,我的诉说欲望挺强的,但是面对自己,真实地,实事求是地,坦诚地去诉说或者描述,都比较少有,我会被很多想象中,别人期许中的自我描述所得到结论,但并没有自己根源地、坦诚地面对自己,对于自己很多此时此刻此身的情况去了解,或者哪怕有注意到需要去了解,去”研究“的时候,因为懒、因为嫌麻烦或者被其他更爽、更有趣的事情替代过去了。诉说自己,无疑是一种更尊重自己的方式,也会把人拉回对自己的探索研究中去,起码当一个个诉说时的当下片段的探索,还是有的,至于探索的深浅那就跟思想思维有关系了,体会深度不一样。而且这样的诉说,被写下来,有助于各个阶段记录和追溯,仿佛自己给自己一个人生轨迹的四维空间,时间前后的自由移动,自由提取,方便研究和回忆。(提到回忆,自己一直比较轻视,这个是另一个事情了。以后写写吧,关于“以后写写”这种带有随意又有点推迟的态度,当然,又是另另一个事情了·····)

另外对于作家的身份,因为从事和这个行业有关的事情,日常接触还是有的,但是自己把他当作仅仅工作来对待,工作中很重视,但是仅限于工作,对人和背后他们的写作思考,其实还是旁观者为主,或者不太能去好好感受和体会他们。也许自己的创作,试图成为作家这个事情,对自己的工作,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全新体会,也是很好的事情。当然,自己从小到大,也时不时地想要写点东西,比较文学向、思考向的内容,但是好像都没能坚持(当然用到坚持,那说明本身不是很热爱),现在愿意重新来写,主要也是年纪开始慢慢变大,觉得写东西的意义还是比较重要的,毕竟很多关于自己思想思维的提高,没有沉淀的方式,也没有长期的习惯,这样的自己,其实和我想成为一个有点思考的人的愿景,还是不太一致。

好的作家,一定是一个深度思考的人,文字又是我目前唯一有的基本能力,艺术家之类的,门槛还是有,那就乖乖从写点东西开始吧。想一想,能够好好写点东西,还是很开心的,能够自省、向内看,当然还是坦诚地来看,其实感觉挺好的。

七七八八写了些非常零碎的、主观的东西,写作水平不堪,甚至都不配叫做“写作”,但是这本书短短几页,对我的启发还是有的,起码,我花了一个小时写了这篇内容,也激起了一些被尘封的感性的东西。也许,我试图揣测一下,这也是这本书作者的意图吧。

(在咖啡馆,旁边有人的时候,都不好意思把书封让别人瞟见,成为作家,这个事情,可能和今天一百万明天一千万的书一样,让人觉得是狂想吧,但是我还是想悄悄地,自己试一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