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血与火:坦格利安王朝史 第一卷》读后感精选

《血与火:坦格利安王朝史 第一卷》读后感精选

《血与火:坦格利安王朝史 第一卷》是一本由[美] 乔治·R·R·马丁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0元,页数:5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血与火:坦格利安王朝史 第一卷》精选点评:

●血与火(×) 蘑菇骚话集(√)

●真的好看,這坑能待一輩子

●呜哇好看!!!

●血龙狂舞真的太精彩了

●讲述了自伊耿登录开始坦格利安家族对整个维斯特洛的统治,卷一涉及的国王包括:伊耿一世,杰赫里斯一世,韦赛里斯一世,伊耿二世和伊耿三世。之前比较期待的征服者伊耿和血龙狂舞部分,大概因为已经有过各类很详细的介绍,所以再看就略显平淡。相比之下“人瑞王”杰赫里斯的部分倒是让人眼前一亮,加上“善良王后”亚莉珊的故事,两人如何恩爱,统治,赢得民心,建设维斯特洛,最后却败于丧女的打击,实在让人心疼。伊耿三世的部分应该也很精彩,可惜结尾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让人无限期待卷二的出版…(马丁忙的过来吗?)

●愿老爷子长命百岁,早早写完卷六卷七……

●补充了世界集里坦格利安家族的历史部分 期待下卷

●第一卷的末尾伊耿三世亲政夺走托伦曼德勒摄政的那段,读着总觉得有点喜感:“求之不得,陛下!从我来到这个粪坑,连一杯正经麦酒都没喝到!”托伦不是权臣乌尔温,虽然还是把伊耿当小孩,但还是忠心耿耿,在为社稷和君主着想。所以才为伊耿巡游张罗半年,最后不但不被领情,反倒被踢出枢密会。但也就是北境这样坦荡的诸侯才会这么爽快离职,受辱缺不会去报复幼君破坏王国来之不易的和平吧。

●好事仍旧维持高水准,坏处是设定集都这么长,真的很让人担心冰与火之歌的写作难度。

●今天读完前传第一卷了,等待正传完结。

《血与火:坦格利安王朝史 第一卷》读后感(一):评《血与火(第一卷)》

起初我以为前两章属于剧情简述,即飞快的对萌新读者介绍下背景,然后再正式开始剧情。后来才意识到整本书都是这种风格,再一看书名,王朝史,史书风格,很有趣,不过前面还是有点慢热,尤其是大量的人名地名,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确实会劝退不少读者,而我也是直到三新娘这一章才开始看进去的。

另外,我特意搁置冰火一章都没看,就是为了把前传和外传先看完,好戏应该放在后头。

《血与火:坦格利安王朝史 第一卷》读后感(二):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只是三心两意地听完的。

一开始觉得很无聊,就是写南征北伐打打杀杀开疆拓土纸醉金迷酒池肉林的中古欧洲王公贵族的流水账而已。没有具体详实的描写,就是编年体史书一般的罗列。我向来对这种王族内斗一点兴趣都没有,觉得行为的动力都非常草率无聊荒诞。民众因为王族里面兄妹通婚就不满就反抗,那么:如果近亲不可以通婚这样的伦理纲常早都存在,坦格利安家都这么天经地义地一般干了几百年了,怎么早不觉得这件事很扯淡呢?怎么早不反抗呢?真的是那六大国都已经处于腐朽没落的边缘所以伊耿的征服是大势所趋吗?所以当时是社会主要矛盾盖过次要矛盾了吗?而且王族内部通婚碍着民众什么事情了?如果王族治理有方,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那管他和谁通婚呢?反正也没说坦格利安家近亲通婚这么多年,出了好多个智障吧?如果一个王族昏庸无度沉迷酒色,那他和谁结婚其实都是一样的吧?所以兄妹通婚根本不是错,错的是王族在治国理政其他方面的所作所为。所以因为“内部通婚”就引起各方不满,我觉得这个逻辑是站不住脚的。

没错我就是个杠精。

《血与火:坦格利安王朝史 第一卷》读后感(三):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2

流水账和一开始的动乱逻辑硬伤是我觉得这部书的缺陷。所以我一开始就觉得“和中古欧洲的历史一样无聊”。

但是我最近同时又在听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叙述,我忽然觉得那段时间的历史和血火世界的历史好像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南征北伐和家族内斗。也是皇亲国戚争权夺利,也是不顾黎民百姓的死活。而且也有很多荒淫无度的君主,只不过荒淫的描述方式不同:欧洲人注重生理学的元素——多少个情人和私生子,或者是直接告诉读者他们在欢爱;但是中国历史的描述就更花哨,如果描写了,那就是姬妾的美貌多姿,欢愉的奇妙感觉和别出心裁的歪招子(至少在我的印象中是这样)。所以只是描写或者说陈述角度不一样,或者说中国人对这方面总是一笔带过,所以含蓄的中国人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血与火的书只是搭建起了一个大的框架,像是古代写在羊皮卷上的史书一般,不能有太多字,几百年的历史,只能写写重要的王公贵族和战役就差不多了。之后还可以慢慢添枝加叶地细化。反正把重要历史节点都点出来了,重要历史人物和主要做的事都写出来了,搭建好了平行宇宙的框架,还怕宇宙里的众生百态少吗。它们一直在,只是作者的镜头没有转过来罢了。

书的后劲儿也确实挺大的,是框架,所以留白非常多,加之世界观宏大,所以经得起读很多遍,能有很多的解读和很多的想象。很容易出新意。相比于三体这种比较细致的描写,我觉得三体看一遍就差不多能记住和捋顺所有的故事和前因后果了,反而觉得有点有限,解析得多了,反而觉得有点寡淡了。

《血与火:坦格利安王朝史 第一卷》读后感(四):坦格利安王朝的倾轧史

梅葛就像暴君理查,虽然身死,但却帮杰弗里斯剪除了一堆地方势力,使得杰弗里斯和亚莉珊在统治七国时可以少动刀兵,毕竟强悍如梅葛,有巨龙相助,最后还是不明不白死在铁王座上,何况武勇不如他的侄子。坦格利安的国王统治是胡萝卜加大棒,人质和联姻之举并从不辍,一味恃武用强的国王统治都不会长久。亚莉姗王后有点像沙贾汗的泰姬,高产母亲,但是子女太多有多的问题,太多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让她承受,而他两个孩子后代在她去世没多久就为了王位继承权剑拔驽张,实在不是她这个母亲所期望的,维耿学士是聪明人,早早放弃王位继承权,省得卷入相关党争中。杰卡里斯和路路里安的死对雷妮拉公主的统治是致命打击,从此以后她没有合格的接班人和国王之手,她政治上的短视暴露无遗,在伊蒙德仍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就开始横征暴敛,民心尽失,此时她最应该做的事是与铁金库结盟,换取财政支持,瓦解绿党同盟,毕竟君临城的丢失对他们打击很大,正好顺势而为,可惜她毕竟是被铁王座迷晕了眼睛。雷妮拉把精锐带离龙石岛,正好给了伊耿二世东山再起的基地,她自己也不探察清楚基地是否给人偷塔就回去,直接成了阳炎的美食,事实上只要她能谨慎半年,克雷根公爵的北方军团就会南下,形式会大不一样,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最后是她最不起眼的小儿子伊耿成了获利者。东山再起的伊耿二世政治智慧也是足够愚蠢,愤怒掩盖了他的眼睛,如果他听从国王之手的建议,让伊耿和他长女结婚,临冬城军团就没有进攻君临的借口,他也有足够时间化解内外政局的危机,不过考虑到他只有二十四岁,不能对他要求太高。最后伊耿三世和伊耿二世长女结婚,让人想到玫瑰战争的结局,也是以两方代表人物的婚姻结束,马丁肯定借鉴了这个历史。临冬城军团的南下,让我想到了清朝和张作霖的入关,都是极大的改变了政治局势。乌培克想把自己女儿选作王后,很像藤原氏想把持朝政,自然引来各方不满,贝妮拉带来小皇后,培林带回韦塞里斯,都使得伊耿三世有了强有力的内援,于是国王之手也就被弃之敝履了。

《血与火:坦格利安王朝史 第一卷》读后感(五):“从‘龙王’去世到劳勃起兵颠覆王朝,共有十六位坦格利安坐上铁王座。他们有的智慧有的愚钝,有的残忍有的温和,有的一心向善有的卑劣邪恶。”

马丁老爷子写卷六中途的随(kuang)笔(gong)之作(虽然也只写完了一半,还掺杂了不少《冰与火之歌的世界》和《公主与王后》中的内容)。《血与火》在原著中出现在卷五:“至于那本由无名氏所著、以散文形式记载着被鲜血浸染的历史的《血与火》(又称《巨龙之死》),据说其唯一存世的抄本目前深锁在学城底下的地窖里。”马丁特意选择以葛尔丹博士的口吻叙述,加深了这本书“真实”存在于冰火世界的可信度(虽说作者似乎有一点出入)。

回到书本身上,作为一部编年史(或者说伪装成一部编年史),马丁难得地采取了全知视角,尽管失去POV这个利器之后文学性上难以与正传相比,但马丁仍尽可能使故事足够精彩,甚至会“假装”引用野史来分视角叙述,对柯莱安妮的淫书的版本学考证简直神来之笔:“这本书有许多名字,包括《黛粉罪》《浮沉记》《风尘传》及《姑妄天》,但所有版本的副标题都是《红闺觉迷录》”(屈畅老师和赵琳老师翻译辛苦了)且对于原著粉来说,能看到编年史本身已经是难得的福利了还要啥自行车……此外,脱离POV与正传故事框架的限制后马丁也得以更加天马行空放飞剧情,如他在后记中所说,“直截了当”,而写《凛冬的寒风》仿佛在写十部不同的小说,必须变换叙述者的声音,每个章节的风格和氛围各不相同。

作为原著粉,寻找书中字里行间的伏笔与彩蛋是一大乐趣,马丁老爷子也乐于在书中埋各种各样的暗线,如亚莉珊王后的龙三次拒绝飞过长城(不动声色地扇了剧集第七季一脸),全书第三个异色瞳的出现(大概提利昂的确是龙种),以及丹妮三颗龙蛋的(疑似)来源。之前有人提到过,《冰与火之歌》七卷的结构大概是一个3—3—1的形式,卷一与卷二埋下了巨量的暗线与伏笔,因此引爆这些的卷三成为目前评价最高的一本(我个人其实稍倾向于卷五),类似的,卷四与卷五也承担了大量铺垫的作用,马丁又把《血与火》加进了为卷六造势的名单,综上——老爷子您到底什么时候出版《凛冬的寒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