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奥斯曼帝国的读后感大全

奥斯曼帝国的读后感大全

《奥斯曼帝国》是一本由林佳世子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4.00,页数:3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斯曼帝国》精选点评:

●兴起于巴尔干,最终也在巴尔干走向灭亡

●这本书帮我厘清了两个认识误区,即”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的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是伊斯兰帝国”。并认识到这一史实:奥斯曼帝国曾统治安纳托利亚、巴尔干、叙利亚、伊拉克、埃及、阿拉伯半岛、北非等广阔疆域,其治理下的五百年,尽管对外战争不断,但境内大致和平稳定,各民族、宗教和谐共处。今日中东之乱局,可以说是奥斯曼帝国解体和民族主义意识兴起之恶果。另外,翻译非常流畅、好读。

●国内目前唯一的新奥斯曼史译作,原著给五星,辣鸡出版社扣一星,昝老师讲的不错,中国的奥斯曼研究和日本相比差距真的不小。

●本书是国内引进的第一部系统论述奥斯曼帝国兴衰史的著作,从地域环境到四大苏丹的鼎盛时代,再到从奥斯曼到土耳其的历史过渡,政治制度与兴衰原因详尽讲述。奥斯曼帝国由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半岛两部分组成,实际上巴尔干这个名称是20世纪之后的产物,早期指罗马最初统治的具有蒙古化和突厥化的游牧民族统治区。这是我的第3700本书。

●轻松好读的一本

《奥斯曼帝国》读后感(一):听《奥斯曼帝国:五百年和平》

看到题目我一直觉得好像听过这本书,后来听到解读者介绍关于奥斯曼的另外一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那本《穿越百年中东》。 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几乎等于中东的历史。奥斯曼帝国版图最大的时候,涵盖了埃及、中东、土耳其、利比亚、伊拉克、巴尔干等等好大的一块范围。几乎是世界上最热闹和不安定的区域了。 解读者介绍过,奥斯曼帝国有过“西亚病夫”的名号,一直被欧洲欺负,而且欧洲一直有想肢解奥斯曼帝国的想法,这个问题被称为“东方问题”。 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上,有着多种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尽管他的统治者苏丹信奉伊斯兰教,但是某一个时期,伊斯兰教人口甚至不到整个奥斯曼帝国人口的一半。奥斯曼的苏丹是怎么维持统治的呢? 解读者认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们采用的办法就是“功能化”,比如说,埃及主要负责提供粮食,利比亚主要负责提供精神信仰动力,北方的小邦国主要负责缓冲北方帝国的侵扰。解读者在这里拿清帝国跟奥斯曼帝国做了对比:清帝国也是把他的管辖区域功能化的,南方的鱼米之乡提供经济和粮食,北方的游牧民族提供军事能力,西部的藏传区域提供精神信仰,北方的区域提供和北方俄罗斯帝国的缓冲。

《奥斯曼帝国》读后感(二):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首先,记录下书中漏印错印,如果有再版,说不定也能做点贡献:

1)29页,第三段内容不完整,有缺失。

2)145页,最后一行,“安防”应是“安放”。

3)180页,第二段,“欧斯曼”应是“奥斯曼”。

上述三个明显错误,只是书中校对失误中随手记下来的几个。

以及,一个疑问:封面书名后为什么是破折号?

关于内容

作为奥斯曼史小白,读起来很顺畅。全书篇幅合适,三百多页,二十几万字,翻译通畅。涉及到古地理知识的时候,有相应的历史地图,很受用。

书籍不止介绍了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历史,每个时期也有相应介绍当时的社会人文,作为了解奥斯曼历史的入门书挺好的:

1. 奥斯曼不是土耳其的奥斯曼。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阅读本书之前,这是一直以来对“奥斯曼帝国”的印象,这本书的介绍推翻了这种认知。

2. 奥斯曼不是安纳托利亚的奥斯曼。因为一直抱有“奥斯曼土耳其”的印象,提到奥斯曼帝国,直觉就是如今土耳其的领土位置,虽然依稀记得伊斯坦布尔的跨越两大洲的所在,还是有着以亚洲领土为主的印象,这本书推翻了这种概念,原来曾经的奥斯曼帝国发迹于巴尔干,继而安纳托利亚,及至阿拉伯。

3. 奥斯曼是伊斯兰的奥斯曼。原本的印象是奥斯曼帝国是神圣伊斯兰帝国,读了本书以后,对于帝国的宗教属性能够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知。

4. 作者再书中有许多对当时不同时代的社会人文描述,对于帝国财政组织架构时人生活状态都有涉及,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帝国历史。

奥斯曼帝国与咖啡

因为咖啡想要了解相关的奥斯曼历史,读书的过程中,自然时不时的对照已有的咖啡知识,查缺补漏。

1. 希腊的ibrik传统。咖啡人熟悉的萃取方式之一,土耳其壶,Ibrik。谈到咖啡历史,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壶,是绕不开的内容。SCAE与SCAA合并之前,在SCAE举办的咖啡赛事中,曾经好奇于ibrik赛事,也好奇于ibrik与希腊的亲密关联。Ibrik不是土耳其传统吗,土耳其不是亚洲吗?

读完这本书,对奥斯曼帝国历史有了一些了解之后,大体就明白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统治巴尔干、安纳托利亚、阿拉伯,如今的希腊、土耳其、埃塞俄比亚都是帝国范围以内,有相似的传统再正常不过。

2. 伊斯坦布尔的咖啡。书中介绍道,十六世纪中期,受到阿勒颇、大马士革的影响,伊斯坦布尔也开始出现咖啡和咖啡馆。历史知识不足会有疑惑,历史悠久的伊斯坦布尔,从东罗马帝国首都变成奥斯曼帝国首都的城市,为什么咖啡文化还要受到两个当下不百度一下几乎不能确定位置的城市的影响,原来奥斯曼之前的阿拉伯帝国中,阿勒颇、大马士革、巴格达都是历史悠久和地位重要的城市,又是一个待补充的知识点。如果说,咖啡早期饮用史来自阿拉伯,自然是这样的传播路径。

3. 法国与奥斯曼的咖啡小插曲。书中一笔带过的,法国与奥斯曼的贸易往来中,因为法国往奥斯曼输入的中南美洲咖啡豆,与帝国自家的也门咖啡产生竞争,导致了贸易摩擦。

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咖啡往事流传已久,从法国咖啡文化的流行,在于法国皇室贵族的推波助澜,法国皇室的倾心于咖啡则源自地缘政治背景下奥斯曼帝国和法国的结盟。了解的比较多的是记录奥斯曼帝国使者在法国宫廷宣扬咖啡文化的历史,在本书里面也介绍了同一时期,奥斯曼人受到的影响,比如枫丹白露宫的奢华、法国贵族的生活方式也促成了苏丹修建宫廷以及上层人士的野餐爱好。这种不同文化交流带来的变化很有意思。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文化影响力确实值得一书,如今常常提到的文化输出、软实力,看看这些历史会有许多想法。

4.维也纳战役与咖啡。在咖啡历史中,最容易提及的就是1683年奥斯曼帝国包围维也纳,以此为契机,维也纳有了第一间咖啡馆,甚而第一次往咖啡里加入牛奶饮用、以及新月牛角包的发明都缘起于此。不过心心念念的这一重场戏,在书中只是一笔带过。有点小遗憾,又想到历史就是这样,有很多面可以讲述,某时是大事,某时也不过连细枝末节都算不上。

一本书,有所得,便是值得。

以上。

**********

Ps:关于书中,译者对诗歌的翻译:

推荐序以及译者后记中都对此特别提及。书前序言中读到关于翻译介绍时没有在意。正文阅读中,见到许多很文雅的翻译词句,觉得译者还蛮古风的。读到诗歌的翻译,只觉得押韵流畅有中文古诗词的意思,了解不多不敢评价,只说一个对比。曾经读到一本,也是中文翻译的日本著作,提到了“三千鸦杀”的名句,译者做了直白的散文式的翻译,这对于已经接受了中文诗歌翻译方式的某人来说,实在是别扭的很,连带着对整本书的翻译方式有了隔阂。

感谢翻译的辛苦,才能跨越语言障碍,能花心思让译文更美好,更值得称赞。这份努力和付出应该被看见。

*******

书籍信息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日:林佳世子

译:钟放

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20.1,一版一次,原作2008

《奥斯曼帝国》读后感(三):蓝星是圆的,历史是长的,走着走着总会相遇

奥斯曼帝国,不属于任何人;

奥斯曼帝国,不约等于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不是纯粹的伊斯兰世界;

奥斯曼帝国,让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兼容并蓄,是伟大而有成效的;

奥斯曼以及他的子孙后代,让巴尔干与安纳托利亚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人类历史上雄霸欧亚的超强帝国,并永久地在这颗蓝星上留下了属于奥斯曼的辉煌“痕迹”。直至今日,很多人依旧有幸能在伊斯坦布尔看到、听到关于奥斯曼留下的种种故事。

后世人评说,前世人书写,这就是历史吧。

这是我第一本看完的历史方面的书籍,纯粹是机缘巧合“选择”奥斯曼。但仔细想想,又并非无来由,因为一座城——伊斯坦布尔。这座蓝星历史上,我愿称之为最伟大的城市,先后拥有了三个响亮的名字: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以及伊斯坦布尔。三个名字,分别代表了三城记三段文明,三段历史,三种世界。因此,从赵林老师的《地中海的辉煌》,BBC的《拜占庭:三城记》之后,我从东罗马帝国来到了奥斯曼帝国。

很喜欢开篇定基调的书,尤其是诸如历史这类对于多数人来说“空白”的内容,由作者给予一个前期总结性的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不是小说,不需要制造悬念。所以,这本书引我深入看下去的一个关键点来源于作者的前言这句:奥斯曼帝国“不属于任何人”,没有国家以奥斯曼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哇,伟大的奥斯曼帝国不属于任何单一族群,任何单一人种,却成为一个持续了5、600百年的强大帝国,不可谓不令人“心驰神往”。而前言中列举了「本书研究的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是伊斯兰帝国吗?」「何为奥斯曼帝国?」这三大关于奥斯曼帝国历史的问题,为读者揭开了本书的核心议题甚至总结性观点:奥斯曼帝国是继承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地区既存文化传统,吸纳各类制度,有效统治上述区域的中央集权国家;帝国通过在周边的对外战争,维系着内部的安定与和平。

本书一共分为八章,整体以帝国数百年的发展时间轴划分,从起源到强盛再到衰落凋亡。而在我看来,可以划分为帝国初创及强盛期,为第一《安纳托利亚时代》到第四章《苏莱曼一世的时代》;第五章《奥斯曼官僚时代》开始已经进入后强盛时代,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等问题的集中阐述,现在想想正因为没有了激进的拓展土地、没有了征服新土地的傲视,也就无可避免的掉入了自我消耗的内部矛盾中。而后的第六章作为一个社会普世层面的研究《近世奥斯曼社会》虽然将视角转入了更多普通人群的研究、日常生活内容的阐述,但我认为其依旧是对近代奥斯曼帝国慢慢因安逸繁盛而走向衰落的必经之路,毕竟喝咖啡、吟诗作对、怎么也不可能发生在一个国家极力扩张时期。第七、八章按照时间轴,进入了和平享乐之后的帝国倒计时直至王朝终结。

这是一部关于奥斯曼帝国的通史,17w字讲述500年的故事,很多时候不得不点到即止。对于门外汉来说,这足够,却也给了我这样的门外汉带来了更多横向思考:不仅蓝星是圆的,连王朝发展史都是殊途同归。

总有一个有魄力的先祖创立基业,下几代坚守祖辈祖训,不断强盛,直到天将猛男,进入鼎盛繁华。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苏莱曼一世是奥斯曼帝国最强盛时期,就像乾隆的繁华盛世一般,其实从1451年即位1453年攻下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到以内修为主醉心于伊斯兰文化的巴耶济德二世再到在位仅仅八年就将奥斯曼帝国疆土扩大一倍的塞利姆一世,再到他的儿子“壮丽王”苏莱曼一世统治的一百年间,‘这四位苏丹,个性相异,但都具备领袖才能,各自主导着奥斯曼帝国的一个时代。他们成功的基础是此前一个半世纪形成的独特的适应军事征服和政治统治的体制。军事上,在乡骑士和“苏丹的奴隶”构成的常备军冲锋在前。背后相应的行政与司法制度也逐渐完备。在占领巴尔干半岛过程中积累的统治经验,使整个帝国有效控制了包括安纳托利亚中东部在内的广大地域。’作者并不偏颇的总结了这四位王接续不断的传承,构筑起了强盛的奥斯曼帝国。正如康乾盛世,文景之治-汉武盛世之后,一个伟大帝国从无名诞生,到盛极而衰,何其相似乃尔!

很庆幸,本书作者没有大篇幅写关于苏莱曼和许蕾姆的历史,却略有笔触的描绘了作为皇后的许蕾姆为子嗣争夺帝国继承者的内容,果然强母必有弱子。作为一个来自俄国的异族奴隶最后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皇后,小说不敢写的东西都发生了。

本书作为一本正经的通史,自然免不了会有一些专业术语,其实从翻译上来说,对于中文读者不算太友好,比如“阿扬”“德米舍梅”“欧莱玛”……其实书中可将英译或者土耳其语一同呈现出来,这样读起来可能不会有突如其来的生涩感。但令人惊喜的是,书中关于奥斯曼帝国诗人的诗作翻译,非常有水准,比如这篇诗人纳比写的,翻译如下: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

悲喜交加,岁月蹉跎

功名如苦酒,穿透我心房

虚名不可依,破碎如尘泥

长太息,哀人生之苦短

世外桃源之乐,转瞬即逝

奔波劳碌之痛,挥之不去

雄姿英发之人,走向穷途末路

诗礼簪缨之族,终日惶惶不安

今日走斝传觞

明朝破钵随缘

纳比欢宴后醉书

醉乎?醒乎?

以上翻译,神乎绝技啊!佩服!

一个中国人看一个日本人写关于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书,本身就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在序言中,北大历史系副教授、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昝涛老师提到,目前我国对于奥斯曼—土耳其的研究跟日本学界存在差距,这本书的引进能帮助推送中文学界相关领域的发展。在这里,要感谢引进这本书的出版社,翻译的作者,能让中国读者更快更便捷的总览奥斯曼帝国500年,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访问异域,探索异国,知晓华夏文明之外的其他世界。

蓝星是圆的,历史是长的,走着走着总会相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