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金王朝(平装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金王朝(平装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金王朝(平装版)》是一本由熊召政著作,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页数:17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金王朝(平装版)》读后感(一):磅礴历史下苍凉的生命

我的历史很糟糕,没办法从历史的角度给这部书一个评价,也不是学识渊博只是广泛的书籍读者,似乎也不能提出专业中肯的意见。

只能从一个业余无聊消遣阅读的读者的视角来谈谈自己的感受,虽然浅薄。

《大金王朝》的建构宏大,描述了三个国家的利益纷争,塑造了阿骨打,完颜娄石,童贯,萧莫娜等一系列生动的人物,看得出来作者的野心,书中的细节描写很丰富,作者应该也是花了不少时间去做研究的。

人物形象通过言行和情节立住了,阿骨打勇猛,萧莫娜聪颖,郭药师的小人得志,童贯的懦弱与奸诈……作者为了还原历史,保住原来人物的模样,在情节上的进展不免有些缓慢,读起来总有些昏昏欲睡。

不过作者对于战争的描写,三方将领在面对复杂情况下,为了保证自己最大可能的胜利而指定的策略,士兵的交战场景……这样恢宏又残酷的战争下,暗中潜藏着历史前进的轨迹,并且无法倒退。

战争讲的是成王败寇,阿骨打强大的军事实力,让南宋一众大臣与皇帝胆战心惊,生怕哪天国家就亡了,而萧莫娜更为凄惨,外有南宋大金,哪个她都惹不起,内是篡权的罪名被戴在身上,两边都不讨好,却还要硬撑着一个国家摇摇欲坠的命运。

或许他们没料到,自己有一天会走上这样一条路,会成为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这至少是幸运的,而更多的是在湮灭在历史车轮下的战士,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拼杀在前线的士兵,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站在了战场上,拿起冰冷的刀剑厮杀,在看见伤口感到疼痛面临死亡时,想到的究竟是什么?

或许这些都不重要。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总归会有人惦记着他们,然后所有人都在历史里消逝了。

大金王朝,构筑起这个帝国的,除了出色的领导者与将领,还有牺牲在战场上的士兵。

灭亡的南宋里,也藏了无数的孤魂。

他们默默无闻,独自承受,能名垂青史的,只有那么几个人。

《大金王朝(平装版)》读后感(二):廉颇老矣,其实可以休息,不必出来费劲吧啦砸自己招牌

总体评价给个及格吧,可能是有《张居正》打底,对这部作品期望太高,导致到最后一本基本是硬着头皮在看。简单说说:

1.总体上讲,你写大金王朝,咋写到靖康之耻就没了呢,时间线还没有《金瓯缺》的长,名不副实;

2.从文笔上来说,真是失望透顶呀,真是难望《张居正》的项背,我都怀疑这两部作品是不是一个人写的,语言通俗到让人发颤,中间对一部分男欢女爱细节描写有点低俗。现在好多文学作品都对这些不避讳,但是怎么样写却有技巧,你怎么也得符合情节需要吧,有些根本不必要的情节给人一种下流的感觉,特别强调的是最最后梅二娘的出现,我真想说必要性在哪儿?除了让你的作品更加低俗之外?

它是能多通俗就多通俗,甚至还出现了“五分钟”等类似的词语,有一些不加括弧的解释真的让人很跳戏,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看历史小说,像崖州跟儋州的问题,你要不就解释清楚,要不就干脆略过,前面说一个流放儋州一个流放崖州,后面又说崖州是今天的儋州,以小说角度来讲,这个今天应该指小说时代背景年代,可是这明显不是。反正就是个乱套。《金瓯缺》就是太想像历史了,反而会有点佶屈聱牙,当时读的时候还有点嫌弃,现在就是不对比不知道作品好。

3.从历史事实角度上来说,大方向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恐怕稍微知道一丢丢历史的都会对这段“耻辱”有所了解,历史小说,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小说作品进行艺术加工,作者处理细节可谓失败,有些地方有点画蛇添足,例如陈东的年纪,其实你不提完全对小说没有影响,但是你非要提,他上书除“六贼”的时候都39岁了,在细节处理方面《金瓯缺》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总之就是大写的失望二字,完全看不到当初能写出《张居正》的老熊的影子了,廉颇老矣,其实可以休息,不必出来费劲吧啦砸自己招牌。

《大金王朝(平装版)》读后感(三):小说家手笔,大历史格调

小说家手笔,大历史格调

——读熊召政《大金王朝》

相见恨晚,读着过瘾。这是读完著名学者熊召政《大金王朝》系列小说的第一感觉。在作者熊召政的笔下,宋辽金三国的风云变幻,民族融合,似乎穿越历史的尘埃,向我们缓缓走来。这部书体现了小说家的手笔,展示了作者的大历史格局。

《大金王朝》为四卷本:《大金王朝•1 北方的王者》《大金王朝•2 擒龙的骑士》《大金王朝•3 逊位的皇帝》《大金王朝•4 崩塌的帝国》,煌煌百万言,于纸面之上,构建起宋辽金三国的兴衰历史。虽然作者是在写历史小说,但从文本之外、文本之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的“匠心”“野心”。

其匠心体现在文本之外,四卷本构思创作14年,考察行程6万里,光是相关资料和文献著作就阅读近千万字;匠心体现在文本之中,既有小说味,又有历史感,读起来,欲罢不能,甚为享受,看得出作者的投入和诚意。作者的“野心”,应该说是很多历史写作者野心的代言:要有手中之笔,穷尽精力,使得历史得到最大可能的还原。

通过阅读这本展现宋辽金大三国时代的著作,再现历史的金戈铁马,历史还原度较高:1115年,宋辽两国进入政治暮年,女真人在松花江畔建立了金国。十年后,辽国灭亡。又两年后,北宋的都城汴京也被金攻陷。《大金王朝》让这段历史得以复原,着力刻画这段历史,各种人物粉墨登场,在历史背景下践行自己命运的悲欢离合。作者是怀着历史使命感去书写这段历史的,虽也有演义的成分,却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尊重历史脉络,尊重历史事实。在阅读的过程中,牵动读者的情绪,为之高兴、哀伤、感叹,情感得到互动,是非常优秀的读物。

作者触碰的是历史的“非热点” 区域。似乎我们一说到宋辽金,就会想起《说岳全传》等读物,一些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我们是正统的王朝,我们被侵略和欺凌。往往写作者也是,写历史喜欢站在汉民族的正统和王道上去书写,这样写就显得格局太小,也难出新意。作者熊召政从中华民族的大版图来落笔书写,突破了意识的局限,用崭新的历史观去呈现这段历史,所以《大金王朝》是一部有胸怀、有大历史格局的小说。

“读史使人明智”。确实,好的历史作品,应该给读者以启迪和思考。作者作为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有着丰厚的学养,创作这本《大金王朝》的背后,也一定有自己的意图和用意。借助阅读这本书,作者的写作初心得以体会:娱乐至死,实干兴邦。在展示这个初心的基础上,还能体会到作者更高的艺术追求:用本书做载体,回望中华民族千年来路,不忘其本;展望民族未来复兴道路,继续前进。理解了作者的这些苦心,对于阅读本书也好、体会历史也罢,都有一定的益处,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一种启迪。

《大金王朝(平装版)》读后感(四):史实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读完了熊召政《大金王朝》的前四卷。一百多万字的小说在几天之内读完,对于我来说,其实还是有难度的,特别是时间上。然而,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完全被它所吸引,一有空闲就马上拿起它。

《大金王朝》是一部雄浑、厚重的历史小说。小说基于严肃的历史事实,选择金朝的角度讲述宋、辽、金三方的和与战,聚焦于北宋和南宋之交的关键时刻,力求探寻和描述靖康之耻这一中国历史大变局的深层次起因、复杂的利益纠纷和其诡异的发展,力图从客观的角度在有限的篇幅内向读者充分的展现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变迁,以及沉浮于其中的个体的命运,开辟出了一片真实与虚构交相辉映的历史的天空。

《大金王朝》也是一部让人感觉沉重的历史小说。上世纪80年代,主要讲南宋的历史评书《岳飞传》曾应听众要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出。《岳飞传》中对金人的描述是非常丑陋和可怕的。这一固定的形象也已经在大多数人心中扎下了根。从靖康之耻开始,北宋进入灭亡阶段,这也是最具痛感的历史时刻之一。无论对这段历史的史实研究还是故事演绎,都令人感到痛心、惆怅和失落。因此,描述这一段历史面临着很多问题,特别是需要面对读者的感受。然而,作者并没有站在所谓“正统”的南北宋王朝的角度,将北方少数民族的攻击视为侵略,而是大胆的从华夏民族的角度,讲述了宋、辽、金三国的爱恨情仇。小说甚至还从各个角度积极和正面的讲述了金朝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特殊贡献,比如对民族大融合的贡献。书中以金贝村的发展为例,汉族、辽人和金人的传统和习俗并存,以及大胆的启用汉族士人进入官僚体系等。

从时间上来看,历史的发展是迅速的,而从历史中的人来看,历史又是漫长的。历史中的人不仅有自己对历史的贡献,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而这些“没有被记录的事实”也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如何在真实的历史中描写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即如何将这些“事实”体现出来但又不扭曲历史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大金王朝》没有像虚构历史小说或者穿越小说一样脱离史实,对历史人物任意胡编。作为严肃的历史小说,《大金王朝》也采用了一些结构方法与描写手段,在厘清历史发展脉络和描述历史宏大场景的同时,做到了史实性与文学性的交融,对情节进行了一定的虚构,做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实现了宏大历史与个人形象的叙事同构,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史学修养和文学修养。

随着小说的发展,历史中的关键人物,如宋朝的宋徽宗赵佶、李师师、宋钦宗赵恒,辽国的郭药师、张觉,金朝的完颜阿骨打、完颜宗翰、完颜宗望、陈尔栻等以符合历史、近于真相的形象一一出现。小说不仅通过对主要人物鲜活生动的描写填充了故事的血肉,使内容更加丰满,充满了张力,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同时,小说没有受到历史的约束,对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理解以及发挥,对这些历史人物有直接的心理和情感体验,使人物有了真实感和亲近感,为读者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具有感染力的历史人物,没有让读者在置身宏大的历史洪流的同时产生历史的虚无感和脱离感。

读完《大金王朝》,感觉意犹未尽。目前,四卷本的跨度只是从金和辽的战争开始,到北宋的靖康之耻结束,没有写完整个金朝的历史。个人感觉作者应该还有后续。如果有,期待能够早日出版,以飨读者。

《大金王朝(平装版)》读后感(五):灭辽伐宋:大金的奋斗史,辽宋的辛酸泪

与以往历史小说不同,长篇历史小说《大金王朝》是站在中华民族版图的宏观视角,讲述了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契丹人的辽国,再一步步入侵宋朝,讨伐征战宋朝官兵,并将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等众多皇亲王臣沦为阶下囚的历史故事。

《大金王朝》的作者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他潜心14年,在辽金故址行走6万里,研读上千万字史料,写就了这部长篇民族历史小说。该小说,分为4卷:《北方的王者》、《擒龙的骑士》、《逊位的皇帝》、《崩塌的帝国》。

小说以宋朝皇帝宋徽宗和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海上之盟为线索展开:在金辽两国冲突不断,战争不断的条件下,宋朝皇帝宋徽宗在几名权宦建议下和金达成密盟:宋和金联合灭掉辽,胜利后金将辽一直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归还给宋。宋徽宗原以为可以从此了却了宋朝的心愿,收回之前花数十年北伐战争都无法收回的如聚宝盆般的燕云十六州,抹去屈辱的“澶渊之盟”。但没想到的结局是,和“澶渊之盟”的进贡金银相比,“海上之盟”带来的却是灭顶之灾。

小说以此展开,讲述了大金王朝如何灭辽伐宋的过程。

海上之盟建立的条件相差悬殊,这也是金未曾想到的。

宋和辽都进入了政治暮年,宋朝皇帝宋徽宗喜好舞文弄墨,茶石诗画,在艺术的世界里,他是个高人,无疑,他的爱好导致身居高位的朝臣也都是些文人墨客,喜好攀附之徒;而辽国天祚帝更是昏庸腐败,如果说宋徽宗是崇文,他便是尚武,在狩猎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多于以往辽国皇帝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而刚刚崛起的金王朝,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无论是亲族臣子,官兵奴仆,各个都是励精图治,肝胆相照,有勇有谋者多,这和辽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若不是宋金的海上之盟,大金王朝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说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无论是大金开国皇帝完颜大骨打,元帅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还是为其出谋划策的汉人参事陈尔栻,第二代皇帝吴乞买,将军金兀术等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便是为大金建功立业,灭辽伐宋,扩张国土。在大目标的基础上,面对背叛和不降,他们凶猛甚至残暴,但在大义面前,他们胸怀宽广,无论是对降将郭药师,还是对劝降的宰相左企弓。

和大金的皇帝朝臣一心相比,宋朝的状况真可谓是各怀鬼胎,众说纷纭,反复无常。从是否和大金签订联金灭宋密盟的事件开始,便产生了两派,建议签订此盟一派,和反对签订此盟继续《澶渊之盟》一派。后来,宋朝因在灭辽一事上未尽多大功,金找理由拒绝全部归还燕云十六州,两派中的同意签订一派为脱责而对上混淆视听,对战事一瞒再瞒。当纸包不住火时,大金开始进攻宋朝时,朝堂又开始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之争,两位皇帝无论是宋徽宗赵佶,还是宋钦宗赵桓,在朝臣的各路进言中优柔寡断,对赔偿了一次又一次的金银,却又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气宣战,屡战屡败。这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累年的结果,纵眼望去,朝臣数百,基本全是文人,竟无一人可用于战场。仅有的几名战将,在平方腊后,返回作为抵御大金的主力,也都老的老,伤的伤,死的死。

《大金王朝》无论是从宏观上战争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都非常细致,读来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金将完颜娄石率敢死队冒险攀越鹰嘴峰时的赞叹;对完颜阿骨打轰然去世的叹息;对辽国萧莫娜殉情殉国的哀悼;对宋徽宗和宋钦宗丧国后的痛惜;对陈尔栻运筹帷幄悲天悯人的崇敬;对饥饿到人吃人的程度时,太原官兵依然顽强抵抗外侵的肃然起敬……

这部长篇小说,起于进攻辽国,终于攻克宋朝黄河以北,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这是一部记录大金王朝崛起后扩张势力范围的史书,也是一部辽国灭亡的史书,还是一部关于宋国皇帝如何沦为大金阶下囚的史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