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农场》读后感精选

《农场》读后感精选

《农场》是一本由[法] 菲利普·迪马 / Philippe Dumas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农场》读后感(一):从《农场》出发聊聊好的幼儿教育是什么样的

一个法国画家在英国农场生活、观察、写生,并结集出版了绘本《农场——邂逅昔日的田园生活》,展现了昔日人们务农工作与生活的场景。推荐给5岁到99岁的,在忙碌生活中仍努力发现美的生活家。

这是一本大大大大的绘本,大约有两个iPad那么大,因为画幅大,连画树干的笔道的边都能看清,各种的绿色,忙绿的农人,各司其职的家禽家畜。打开封二与封三的环衬页,是整个农场的俯视图,从白天到夜晚,画面的角度不同,绘画的时间不同,看到的景象也不同。白天忙绿热闹的农场,到了晚上归于平静安详。

书里的文字不多,一幅大画下面几行文字。像电影的字幕,也像书籍的注脚。一般我们不提倡儿童通过字卡生硬地认字,而是通过优质绘本,图文结合,在亲子共读中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的美,建立听觉与视觉的统一,动用五感,通过句子认字。同时这也对绘本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画面要精美科学,符合幼儿接受能力,能提升幼儿审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多看写实画作,少看卡通。其次对文字有要求,写个孩子的文字,要多用现代语文,简洁通俗,既不古板,又少用流行语。

这里分享一个我自己的阅读建议:年龄越小的孩子(0-3),越要求图文一一对应,很多日本绘本作家如佐佐木洋子、五味太郎等都有很好的低幼读物。年龄越大的孩子(3-6),越要求描写细致,充满想象力,有中文美感,如《不可思议的朋友》、《烧火工》、《月下看猫头鹰》都有精美的文本。上小学的孩子能独立阅读、选书,从阅读桥梁书开始,过渡到章节小说,“哈利波特”系列、“魔戒三部曲”都是引人入胜的小说。小学高年级到初高中,家长还应引导、陪伴孩子接触古文名段名篇,如《论语》、《念楼学短》等。

菲利普·迪马的《农场》不仅画了农场的全貌和种种细节,还描绘了人与动物每日的劳作生活。猪圈、牛棚、鸡窝都是他笔下的作品。鸡舍还分为大鸡和小鸡,作者通通做了详细的描绘。农场中人们劳作的场景,挤奶、收集蜂蜜的手势,储存食物的罐子和带纱网的橱柜,储藏室的角落里,孩子和大人在捉迷藏。《农场》对这些景象的概括是“那里,没有密集圈养的动物,也没有大量电器、机械,动物以人道的方式被畜养,食物用自然的方式进行储存……人类与自然和谐地相处”。本书呈现的是生活的场景,而不是一个故事,因此也更适合5岁以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阅读。

读了菲利普·迪马的《农场》仿佛亲身到达了那样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充满自然趣味的农场,在忙碌生活中偷一丝喘息。下面从《农场》出发来聊聊好的儿童教育是什么样的。

一般习惯热点放凉了聊,但最近看到知乎讨论幼儿园为什么要让家长找红色的枫叶,养蚕宝宝。知乎答主说因为我们的幼儿园很偷懒,直接翻译国外的幼儿园教材,不考虑本地实际情况,造成教材内容“不接地气”。那么,我们有没有好的本土学前教育呢?有没有一种教育模式,是从我们这片土地生长出来的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就是“安吉教育”。它发源于我国浙江省安吉县,是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的先进教育模式。

“安吉游戏”是安吉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简称,作为一种游戏教育的形式,覆盖了整个安吉县所有幼儿园。德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蕾娜特·齐默尔教授参观安吉县新农村幼儿园后评论:“这是我看到的全世界最好的幼儿园,有很多地方值得德国学习。”蕾娜特·齐默尔教授在德国媒体上发表了《我眼中的中国安吉学前教育》,引起了德国学前教育的一次变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切尔西路贝利博士,历时三年、先后五次走进安吉而起草了《安吉游戏国际推广计划》。根据此计划,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12位学前教育与游戏专家组成了专家委员会,负责向国际早期教育联盟、国际游戏联盟和各自国家推介。“安吉游戏”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的学前教育学者。

“安吉游戏”的特色是自然、自主。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方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记录、保护和支持。这样的游戏形式,能使孩子们最大程度地接近自然、感知自然。就像菲利普·迪马的《农场》展现给我们的,人在自然中,才是自在的,有生机的。孩子在学龄前应多接触大自然。这样的一本绘本,可能就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景。

《农场》读后感(二):成为社畜的大人们,比孩子更需要读这本书

收到《农场》的时候,很惊喜,没有想到绘本这么大,扑在我的笔记本上,比键盘还要大。

小时候,自己幻想过当农场主,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稻田。每当站在山坡上眺望,看到金灿灿的一片 ,感到由衷自豪。

还拥有数不清的羊,自己每天骑着马,赶着羊群出门,日落而归。这时,管家会牵走马,厨娘给我端来茶。

晚上,我躺在靠椅上看书。壁炉里的火跳跃闪动。

一天,就这么度过了。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经过考试和社会的毒打,我很快认清现实。我这一辈子都当不成一个农场主,只能当一个社畜!

作为社畜的我,当然会放弃那些无谓的幻想,以及读起越来越“功利”的书。

工作后,我觉得看文学小说都是浪费时间,所以翻的书都是什么时间管理、人际沟通、理财投资。

所以,我不会去看那些“无用”的闲书,对于儿童图画书,更不在考虑范围内。

看到这本《农场》,不知怎么的,突然想读一下,也可能是想给最近的自己解压放松。

刚读的时候,我还带着成年人的思维,翻看着,内心飘过一阵阵弹幕:

要有多少钱才能买个农场?北京一套房子都不够吧。

这些仆人的时薪怎么算?养不起,养不起。

这个只能发生在国外,中国没有农场主。

翻到一半,我停下来,感觉自己的想法都很丧,然后好奇小朋友会怎么看这本书。

这是一本科普性质的绘本,如果让小朋友自己读,他估计很快就放弃了,因为绘本不是在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讲一种生活。

所以是我带着他读的。

“当阳光铺满了惠特尼城,柯吉农场的人们早就从梦里醒来……”

小朋友总是不停打断我,说菜园子这是什么,这是什么。

我很奇怪他怎么知道,因为我根本看不出来作者画出了什么蔬菜。

“我们老师教我们的!”

我明白了,他们老师在课堂上教他,菜园里有萝卜、白菜,他也就自然代入到这里面。

看这个本不需要多长时间,很快就能翻完。但小朋友七问八问,除了为什么没有冰箱这类的,还能出一些超纲的问题,比如挤牛奶,奶牛不会痛吗?为什么它们会喜欢?

他的好奇心真是无穷大啊。

最后合上书,我问他:

“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

“农场里有马,有鸡,还有猪和牛。”

“啊?那你想不想在农场里生活?”

他很干脆地回答,想!

因为他觉得农场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他可以每天骑马。

这几天,时不时翻看这本书,再回想自己初次看的想法,成年人的世界果然好无趣,把一切都量化,而小孩子不会考虑这么多,他们只看表面的东西。

我们大人常常自诩深度思考,看问题看到本质,可能南辕北辙,比不过看到表面的小孩子。

作者在前言里说,现今的农场越来越像工厂了!反对密集圈养以及不人道的养殖方式,必须要确保动物生命的尊严。

他为什么没有讲一个故事,只是把农场里面各个场景画出来?

或许作者只是想告诉我们这些大人,这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人越长大,会生出很多杂念,变得焦虑,变得爱慕虚荣,我们希望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回报。

我们何尝不是现今农场(工厂)里的动物呢?

如果能够明白这个意义,我想这个绘本不仅适合孩子看,更适合大人们看,认真的对待食物和生活 ,重拾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我们能从这里发现生活的美妙。

每当我们焦虑、迷茫时,看看这个,能让我们收拢一切杂念,回归本心。

《农场》读后感(三):昔日的农场,旧时的桃花源

文|莫诺格

可能很多文艺青年都曾幻想过这样一个场景:你悠闲地在一棵树下手捧一本心水的书籍,看倦了、乏了便依偎着恋人的肩膀小憩,阳光透过疏落的树隙斑驳地印在你陷入甜美梦境的脸庞。这可能是你潜意识里截取的一个片段,从这个场景衍生而出的显然是你所期望、梦想中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理想生活可能有些遥远,不切实际,即使缥缈虚无,却依然为眼下疲累不堪、困顿窘迫的生活提供了一缕希望的炊烟。旧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笔下的《桃花源记》也有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这片人间乐土与世隔绝,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实在是令人心驰神往,这个故事因为结尾“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的表述,更是为故事本身披上了一层亦真亦假的面纱,也因此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世外桃源”的四字成语。法国绘者菲利普·迪马为了原汁原味地呈现他的“世外桃源”,特意去英国的柯吉(Cogges)农场采风写生,留给我们这本浓淡有致、色调柔和、画面开阔清朗的《农场》。

《农场》在艺术方面的成就笔者暂时无法阐释清楚,毕竟对于鉴赏绘画笔者还没有入门,但笔者仍然想在此简单聊聊《农场》在表现技巧及内涵意义方面对读者的启发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琴提奥于1554年提出了三一律,三一律要求一个故事严格限制在同一天(或一个昼夜)、同一个地点,同一个主题,我国戏剧家曹禺曾利用三一律创作了著名的戏剧《雷雨》,《雷雨》的故事便是在上午到午夜两点这个时间段的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这两个固定地点集中开展的,因为三一律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集中了大量的戏剧冲突,这种冲突往往是爆炸式的,所以如果将《雷雨》里周鲁两家30年的爱恨纠葛视作一个装满了十足的氢气的球形容器,那么一旦在一个密闭空间点燃一根火柴,氢气球立马就会爆炸。由此,曹禺依据三一律的戏剧理论,把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繁漪与周萍、四凤与周冲的重重矛盾、种种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农场》这本绘本,便会惊人地发现《农场》其实也是基本上遵守了三一律的创作理论。

打开《农场》的第一页,我们便能以上帝视角窥探整个农场的全貌:包括农舍,农场里饲养的各种牲畜,农具,树木,草地,河流,当然画面中也有人的存在,不过在整幅俯瞰视角的农场全景图里,人只是以一种写意式的线条简单勾勒几笔,有轮廓,但没有诸如服装、面部表情等细节性的东西,当然这是俯瞰视角必然导致的人物的缩小,但这似乎也隐含了作者的某种创作倾向或者说创作意图,即人在自然中始终是那个渺小的存在,是不能以征服者的角色战胜自然的,如果一味地强行战胜自然,必然会导致自然的报复。此外,第一页还为我们直接挑明了故事的发生地点及大致面貌,在笔者看来,这也是三一律理论的雏形在《农场》的首次实践。

然而《农场》故事的正式展开是这样的:“我太太的爷爷曾经在这个农场工作。那还是在马路铺上柏油,以及人们大量使用马达之前。我们一起去走走吧,这里依然是很欢迎大家的。”轻松又亲切的叙事口吻似乎很容易把读者带入绘者笔下的这个“世外桃源”。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绘者在每一页图画的上方,或左或右或中间,细心标注了对当前画面的一些解释性的说明文字。

翻过七页之后,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天一亮,莫利塞特就开始给所有家禽牲畜喂谷类饲料”,画面也用暗色调表现出天刚亮的灰蒙状态,这一页姑且可以视作是三一律的最开端,《农场》的时间之轮开始转了。

再翻过五页后,似乎《农场》的时间已经转到了中午,一天之内最热的时间,“夏天,暑热有时会让人受不了,大家只得鼓足勇气加劲儿干。”如果把一年四季压缩成一天的话,那么火热的夏季的确是一天的中午时间啊。

十九页之后,《农场》进入了傍晚时分,这似乎也预示着农场繁忙的一天即将结束,叙事语调也更加轻快起来:“忙了一天,罗贝尔带着最温驯的一匹马来到河边喝水。”

依据三一律,故事果然收束在《农场》的夜深人静的晚上,“此时,到了大家都该上床睡觉的时间了,因为太阳已经带头下山去了。”这也同样寓意着农场时间的结束,如果你意犹未尽的话,不妨把时间重新拉回到最开始的地方,这里的结束并没有戛然而止的死寂,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循环往复,这一部分也是我认为《农场》这本绘本最厉害的地方。

当然,绘者没有忘记与扉页的首尾呼应,在绘本的封底,我们同样可以上帝视角鸟瞰整个农场,不过与扉页截然不同的是,此时的场景已然切换到了夜晚,但可能是为了突出农场的宁静致远的怡然氛围,绘者采用了暗绿色作为整个画面的底色。都说夜晚是最容易暴露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本质,而农场的夜晚却是那么的宁静柔和,画面的绿色似乎已然从纸上满溢出来,缓缓地注入每个读者的心田。

考研政治复习的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总是绕不过一个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一个事物都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体,只有事物量的积累,才有可能达到事物质的飞跃。但是任何事物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路上都有一个临界点,即事物的度,一旦越过了这个“度”,事情就会发生或好或坏的质变,把握“度”其实也是在把握一件事的未来走向,就拿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来说,唯有真正的尊重自然生长的规律,杜绝“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的现象,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相处之道背后涉及的便是“度”的问题。

绘者在《农场》故事的开篇,姑且把它认为是整个《农场》的前言部分,如此写道:

同样,这段话笔者完全可以用拍照片的形式简单快速地呈现给大家,但笔者因为感受到法国绘者菲利普·迪马悲悯沉重的心情,所以选择一字一句地在键盘上敲打出他的原话,希望这种微不足道的行为能够传递给更多读者菲利普·迪马的心情。菲利普·迪马的这段话也让笔者不禁联想到在柬埔寨境内旅行的所见所闻。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柬埔寨的千年文明吴哥窟,而是柬埔寨境内那些瘦到几乎前胸贴后背的动物们,笔者第一次见到那么瘦的马、牛和狗,可以从他们极其削瘦的体形看出它们饱受饥饿之苦,这与吴哥窟那络绎不绝又熙熙攘攘的游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在这群动物中,笔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吴哥窟某处景点路途偶遇的一群鸡,它们的脖子纤细异常,细到几乎要分分钟断气。当时笔者拉开背包的拉链,企图找些食物,那群鸡看到笔者这个举动立马围了过来,聪明到这种程度反而让笔者觉得心痛,最后,笔者没在背包里找到食物,便特意去买了足够多的面食,喂给它们,那群鸡吃得欢天喜地,甚至为了一口吃食,鸡妈妈和小鸡打架争抢,让笔者在一旁看了心里颇不是滋味。

回到绘本本身,《农场》中随处可见那些可被人类食用或作其他用途的猪、鹅、鸡、鸭、马、驴、牛、羊等动物,它们实际上才是农场的真正主人,如果一个农场没有动物,只有人,那还能称作“农场”吗?只有人,没有动物的地方,大概是城市吧。如果人类不能做到节制,不能合理把握与大自然相处之道的“度”,那么势必会让《寂静的春天》那里面的悲剧再度重演。

《农场》的副标题是“邂逅昔日的田园生活”,的确,人人都向往昔日的田园生活,因为那是昔日的世外桃源,只是别让法国绘者菲利普·迪马笔下的《农场》成为下一次我们再也回不去的乌托邦,好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