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奇梦人生》读后感摘抄

《奇梦人生》读后感摘抄

《奇梦人生》是一本由[德] 玛丽安娜·莱基 Mariana Leky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梦人生》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翻译好像有个地方错了。。

腰封真是太夸张了,小城畸人写得要好很多。

分了三天读的,总体来说马丁死后的部分写的比死前的部分好一些,但是也没有好太多。

对于整个故事没有什么想法,就是有一个翻译上的问题,不知道是我没能理解呢,还是的确翻译错了:

p308页中间那段:

这里应该有一个帕尔姆改成配镜师傅吧。。

《奇梦人生》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岛上㺢㹢狓”

又一本《岛上书店》或是《一个人的朝圣》类的、充满了某种模棱两可的“人生信息”的“治愈”之作。

大概因为其中的一些死亡和疑似超自然现象的发生,以及“梦到㺢㹢狓就会有人死掉”的年长女性的形象,作为故事背景的村落非常微弱地让人想到马孔多——不过相似度也就到此为止了。和类似主题的畅销书一样,主人公(们)缓慢地过着某种习以为常的日子,隔三差五冒出几句homespun哲学——有时候来自基督教,有时候来自对西方人来说有异国情趣的日本禅宗。日子过得像某种慢性疼痛症状,大家都有种得过且过的感觉,不表白、不离婚、不前进、不后退,最不招人喜欢的人身上最后也能找出亮点,多么积极向上。

个人觉得是味同嚼蜡的一本书,相同的意象重复来重复去,情节发展非常可预期,文笔很Paulo Coelho——换句话说,就是把鸡汤放在羽衣甘蓝沙拉的盒子里。

《奇梦人生》读后感(三):【豆瓣荐书团】

以梦见异兽的塞尔玛为主体,讲述了在一个德国小镇中所发生的横跨近三十年的故事。预兆死亡的㺢㹢狓为本书增添了魔幻主义色彩。的确,这本书包含了众多神秘元素:塞尔玛和艾斯贝特两姐妹共有的通灵能力;精通佛学的日本和尚;突然决定环游世界的父亲。除此之外,书中还充满了诸如“鲸鱼的心脏”、“阿拉斯加”等象征,也流淌着许多意识流叙述。这些遍布书中的联想和想象会把人逗笑。

至于书中所探讨的“你并非总有机会选择你的冒险,哪怕它们早就已经命中注定”,大概涉及到了几个人物被预兆的死亡、弗雷德里克无法否认的爱情、路易莎一直回避但最终履行的云游四方。这些给人以命运不可捉摸又无力反抗的感觉。

但是缺陷仍然是明显的。主线塞尔玛的神秘故事相比其他角色显得疲软,以至于到最后解释异兽来源时,让人觉得不过如此。贯穿全书的异兽的神秘感由此大打折扣。另外,全书语言过于平淡,“克制”(腰封荐语所用之词)过头,让本可以具有想像色彩的意识流片段描写显得散漫寡淡。

《奇梦人生》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漫长的告别

原作者的立意应该是好的。

描写了一场对死亡漫长的告别,像某种临终关怀指导书。

暗线是一种“㺢㹢狓”的生物,代表死亡,却是一种四不像的生物。开宗明义,死亡何尝不是似是而非?它以各种姿态,潜入梦里,冲进脑内,甚至,被揉进琐碎生活中。

明线是主人公的成长,三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对人情世故不同的体察,也有对人生死亡精进的修思。

译作者的翻译却是半生不熟。

这本书很多次都读不下去。行文松散,文字没有凝聚力,对话像呓语。“亲”“暖宝宝”这样的翻译让人出戏。穿插的哲学、禅宗语录也并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让这本书的风格像㺢㹢狓一样变得四不像。很多倒装语句像直译而来,未经雕琢。看着腰封、封底那么多美誉,我只能安慰自己,可能,换个翻译,会好很多。

将此书于《百年孤独》相提并论真是过誉了,但行文风格类似《一个人的好天气》,试图以平凡温情的方式肢解生活。可惜细腻不够、笔触不深,对生活的思考不该是鸡汤的堆砌。

总之,是一本高开低走、莫名其妙的书。

《奇梦人生》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不想面对的现实都是梦

作者立意非常好,看似一场天马行空的故事,但其实这一切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很丧的书,毕竟在开头就用“ 㺢㹢狓 ”来隐喻死亡。 不过在人性善恶交锋中,善依旧是主导者。

全书三部分,个人最喜欢第一部分,这里面的内容千转百回,把死亡那种描写得又宁静又治愈。人本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生物,如果生活中没有那么一丝阳光,我们何以去面对爱人的离世?为了治疗这份伤痛,我们会终其一生去寻找,有些人很幸运找到了与自己和解的方法,有些人很不幸直到生命耗尽那一刻才得到解脱。

也非常喜欢书中一些很小的细节描述。“牧师说,这副棺材的大小就已经告诉世人这里安葬着一位还没有真正走进人生的人。”、“配镜师傅没有摆脱那些声音,它们却开始摆脱配镜师傅。”等,看得出作者应该是个共情能力很强之人。至于里面那些爱情的确非常荒诞,每个人都在逃避自己内心的渴望,所以恍如于梦中的感觉。很松散看完整本书,进入到了作者打造的那个梦境里,体会到那些现实中我们都不想面对的现实都是我们自己的梦。

美中不足,最后对于玛莉丝的感触不深。她到底是成为了谁的生的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