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弥漫空间读后感锦集

弥漫空间读后感锦集

《弥漫空间》是一本由魏娜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弥漫空间》读后感(一):一本让人反思,且读起来顺畅的建筑理论书

很多建筑理论的书都写得很晦涩,有时候觉得里面讲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像是故意说得很复杂似的。这本书不一样,读起来很轻松顺畅,像是个人的随笔一样娓娓道来,但是仔细思考却发现里面讲的内容非常值得反思。感觉书的写法和里面讲的“场景化思维”以及讲故事画分镜一样,都具有叙述性。“情感设计”这部分干货满满,看到前面评论里有人说它是“葵花宝典”,感觉挺形象的,好多方法都不是设计常规做法,但又感觉似曾相识,今后可以好好在设计过程中体会一下。小溪家的设计以前在网上看到过很多报道,真的很喜欢,故事也很感人。最喜欢日照规划馆项目,给人一种直抵人心的触动。

《弥漫空间》读后感(二):读到这本书的每一句话都让我觉得感恩?

记得大一在城规的第一个设计作业是改造学校的宿舍,后来回想起来当时居然不自觉连续熬了一周的夜,一个月陆陆续续才完成仅仅十几平的空间布置,都不能称作设计,但是确确实实每一个用心点都来自于自己对宿舍生活的期许和感受。大二转专业到建筑学的时候,特别迷茫,所有人都在做减法,做形体推敲,我做的东西总是被同学说碎,加法,那时候还不用电脑作图,我总是幻想我自己是手中的那一只铅笔,闭着眼睛,想像在画下的这个地方我在经历什么…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凌乱拼凑的。有一次看到建筑学院推送魏娜老师的情感设计的课程,我兴奋得要死,也顾不上找小伙伴拼课省钱了,然后就用了半个月生活费听课,后来又因为各种原因(其实就是自己懒了吧)没能一步一步跟着课程作业操作完课题,仅仅是听完了。当时还悄悄写了一封信给魏娜老师,但羞于未完成课程作业,就一直留在日记本里了。 今天收到老师的签名书哦,一口气通读下来,不费劲但一直在思考,关于老师的弥漫空间和情感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的兴趣,以前还在疑问场景式设想和情感赋予是不是有点个人和局限了,现在理解,是在建立总体的情感观,在这种综合复杂的领域里面,用多种设计要素去激发不同个体的不同感受,达到最初最高的理想意境氛围。 很感恩魏娜老师能够为我们打开建筑设计里面另一扇充满情绪的大门,让这个些许劳累冷漠的行业变得可爱近人一些。

《弥漫空间》读后感(三):2020.10 笔记补

《弥漫空间》 2020.10

01| 思考

1. 古典园林的启示

· 把人的感受与经历带入设计中,所有的形式都服务于个体的精神状态,关注如何来设计人的一系列体验,如何用历时性过程把各个空间节点组织串联起来,从而融入个人体验里。

· OlafurEliasson ( 《相看两不厌》 《你的园林体现》

《Feelings are facts》,2010,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视线限制(彩色的光和雾) —— 对周围的感官聚焦于自身

2. 上下求索

· 戏剧与建筑设计的共通性

· 张永和老师:通过想象的故事和场景来一步步设计建筑造型(remains)

· “切片化思维”:先问why 再问下一步

· 《恋爱的犀牛》空间叙事,魏娜(找不到实体)

手法: 从剧情中提取一系列关键的情感词汇- 找到/设计对应的空间形式、材料、颜色- 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将空间重组,构成建筑空间

· SALK研究中心,路易斯·康,1959

巴拉甘“一片叶子都不要” “巴拉甘说这个表面就是朝向天空的立面,它把两栋建筑联系起来,就好像所有别的东西都被清空了。”

· ———— 质感的纯粹 氛围的纯粹 —— 在竖向上,最低处的水与最高处的天空(自然),以及夹在中间的人工

· 星空图书馆,魏娜,2018( 没找到资料)

“她设计了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用西方的一点透视反推出来的一个看海路径,另外一条路径则是周边树林里用曲径通幽移步异景的方法设计的一条探索的路径。看海的路径边界嵌入了周边起伏的沙地,随着周边沙子的移动变化而模糊不清,让一点透视本有的肯定与隆重变得漫不经心般的虚幻。而与之正好相反的,穿梭于树间时隐时现的小路则是用“切”入地形的方式,体现着历程给人刻骨铭心的力量。这种游历的感觉类似于中国园林,可以让人逐步感受到路径通往建筑、建筑与大海之间含蓄的过度,调动人的想象和好奇。“

3. 弥漫空间

· Suffused space & enclosed space(围合空间)

弥漫空间:模糊 无形 随意而无所不在 与人相应。物质以及融入感知而不再凸显

“萨特空间” 萨特的存在主义 :“Man first of all exists, encounters himself, surges up in the world—and defines himself afterwards.”

02| 研究

· 情感设计:“ 可以修炼出一些独特的自我意识和思考方式,来找到自我的感受。“ 从感知入手——理性分析——感知决策

·

· ILSEI

I - intuitive perception从直觉找到设计的切入点

1. What

直觉感受:对状态的综合反馈,超越五感( 但还是感知,只是包含了时间(个人经历) 环境的影响?从而范围更大?)

长时间处于不变的环境中,人的感知会丧失敏锐度(惰性)- PhilippeDiole 体验转化空间

2.How

直觉感受 - 提炼成高度抽象的几个词汇 – 图像化(非具象)表达和解释情感状态(分镜)

L- landscape driven 景观先行

1. 景观的含义:周边环境的综合状况+环境和使用者之间可能产生的各种关系

e.g. 孔子面对大河流水 “逝者如斯夫”

2. 三个尺度的设计范围

S 航拍地图看到的最全周边面貌

M 区域平面看到临近可见构筑物和环境

L 红线附近可见的内外具体衔接

3. 景观先行的意义

让信息(调研阶段,理性)成为感性认知(忘记所有单独信息而产生的综合认知,潜意识背景)

e.g. 一年四季的气温(数字)- 联想这个气温穿的衣服、室内外的感受、这个温度下的活动

风玫瑰图(图表) - 想象场所一年四季风向的变化情况、不同时间风的大小和风向、人站在风中的感

S - scenery thought 场景化思维

场景积累(图像 影像 故事(文字)等等

E - experience directed 时空中营造经历

1. 通过叙事理解时空的连续(电影)

人的行为场景 情节而非空间本身来营造空间

2. 通过分镜想象场景意境

· 分镜: 电影- 时间轴 关键帧

建筑- 感受路径 核心场景

· 感受路径: 动线- 行进线索

视线- 视觉线索(与动线平行又通过视线关联,研究大环境与使用者的小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也是研究同时在场的不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个人感觉这两条分类很模糊,视觉线索也是动线,行进线索也有不同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并且感受路径还有其他感官与时间的共同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3. 通过选择形式与材料物化空间

情感字典 P110

I - Iteration between sense and sensibility 感性与理性反复迭代

1. 激发潜意识的参与

“意识制定目标,然后潜意识就会自动调动力量,朝着意识制定的目标而去” 马尔茨

2. 梦的辅助(记录)

03| 表达

1. SongMax 女装店 (一个关于遇见的故事)

·

2. 日照规划馆 2009

- object & void

物体与空间的对立,部分来源于边界(boundary)的处理。 空间边界只有在人穿越时才显现的有意义。通过在穿越过程中对条件(condition)变化的感知,建筑本体被感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