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动物认知纸板书:谁住在这里?读后感锦集

动物认知纸板书:谁住在这里?读后感锦集

《动物认知纸板书:谁住在这里?》是一本由[德] 苏珊·盖恩豪泽 / [德] 斯特芬·瓦伦托维茨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对裱卡书图书,本书定价:120.00元,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动物认知纸板书:谁住在这里?》读后感(一):《动物认知纸板书:谁住在这里?》:如何引导3岁前的孩子认识动物?

我家养了两只猫,怀孕也没有送走,儿子小海豹出生后更是一起生活一起成长,我一直觉得孩子是天生爱动物的,有时候小动物的陪伴能让他们更快学到一些东西,近期有一件事也让我又惊又喜,9个月的小海豹已经能认识猫这种动物了!

我是怎么发现的呢?小海豹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他的大动作发展比别的孩子快很多,以至于5个月的他就会爬了,7个半月的时候已经可以自己站很久,活动范围大了,视野范围也就更广了,于是我们不再单纯的让他玩玩具,而是更多的带他去看、去讲、去认知,慢慢的他开始学着我们指东西咿咿呀呀的说着。

他追猫,我会告诉他猫的听觉很灵敏,所以他很难追到猫,如果去外面玩,看到猫的玩具、图片我也会指着告诉他这是猫,起初我只是讲我的,至于他能接受多少我无从得知,直到我拿到这套《动物认知纸板书:谁住在这里?》,带着他随意翻看的时候,到猫这一页他异常兴奋,指着猫笑的开心极了,这时候刚巧家里的猫走过去,他更兴奋了,指着跑过去的猫叫起来,又指着纸板书的猫看我,那一刻我真的是兴奋极了!

两岁半以前,是孩子的视觉和听觉的敏感期,出生来到这世界,任何事物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不要以为他们太小什么都不懂,你传递的内容越多,孩子能接受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我坚持每天都给小海豹读绘本,这个时期的孩子太容易被动物吸引了,这本《动物认知纸板书:谁住在这里?》一共有24种动物,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划分为“谁住在花园里”“谁住在森林里”“谁住在池塘里”以及“谁住在草地上?”。

这些动物有一些生活中可以看到,还有一些需要去动物园看。每一种动物都画有生活环境与喜好,比如小海豹最喜欢的猫,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知,猫长着厚厚的肉垫,所以走起路没声音,猫是一种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动物,所以它们喜欢追蝴蝶,喜欢玩羽毛!

在“谁住在花园里”,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前肢发达的鼹鼠,吃毛毛虫的麻雀,以及遇到危险会缩成一团的刺猬等等。

我们还会认识到住在森林里的松鼠、鹿、野猪等,住在草地上的兔子、狐狸、蜜蜂等等,这些动物都有着自己的习性,住在不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呢?

首先,小朋友们会认识到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动物们;

其次,小朋友们会认识到不同动物的习性;

另外,小朋友们还可以学会区分,比如红隼和麻雀的区别;

最后,小朋友们可以根据家长的描述,去猜究竟说的是什么动物,加深记忆。

这套《动物认知纸板书:谁住在这里?》适合认知敏感期的所有小朋友,即便是几个月孩子,也可以从欣赏图片开始阅读,而后逐渐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和生活环境。这本书中的内容很简短,书页都是硬纸板做成,圆角设定也不会划伤孩子,适合3岁以下的小朋友阅读,在他们的认知敏感期,作为认知读物是不错的选择。

《动物认知纸板书:谁住在这里?》读后感(二):3岁前,儿童动物认知敏感期不可错过的一本认知书

周末带优米去了趟圆明园,园内荷花还没凋谢,水上隔三差五游过来的的鸭子让优米很兴奋。她指着不远处的鸭子高兴地喊“嘎嘎~嘎嘎~”,突然一只鸭子一头扎进了水里,优米赶忙喊“妈妈~,嘎嘎吃鱼~”,我有点惊呆了,优米之前从未见过真正的鸭子,我也没有教过她鸭子如何吃鱼。她是怎么知道鸭子扎进水里是为了吃鱼呢?我问:“宝宝,你怎们知道鸭鸭是在吃鱼呢?谁告诉你的?”“奶奶~”优米奶声奶气的回答。

原来,这两天奶奶正好在给优米读《谁住在这里》这套书,在《谁住在池塘里》这册中恰好有一群小鸭子,其中就有一只鸭子正在水里捕食,一旁还配有独白:“有时候,为了吃到水中的食物,小鸭子们不得不把脑袋深深地扎进水里”。奶奶说,“我们每天读到那一页,优米都要观察好久,所以记住了。”这真的太让老母亲高兴了,以前那个在怀里小小软软的萌娃,竟然开始自己认识这个世界了。

回到家后,刻意翻了一下《谁住在这里》这套书,本套书总共有4册,分别是《谁住在花园里?》《谁住在森林里?》《谁住在草地上?》《谁住在池塘里?》。作者以地点作为划分标准,分别介绍了生活在花园里、森林里、草地上和池塘里的小动物们,它们的样子,它们的食物,它们喜欢做什么。这套书的作者是苏珊· 盖恩豪泽和斯特芬·瓦伦托维茨。苏珊是文字作者,她是自由编辑,并给拉文斯堡出版社写过大量的作品;斯特芬是是一位画家,他在野生动物插画领域非常成功,作品已在德国、荷兰、英国、以色列、加拿大和美国等多个国家出版。而这套《谁住在这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实话说来,初次拿到这套书时并没有觉着有多惊艳,因为优米已经有了一套《亮丽精美触摸书》,那套书中的动物同样十分逼真。所以准备将《谁住在这里》当做一般的科普启蒙类绘本读给优米。当天晚上拿给优米时,优米就被《谁住在花园里》这本书迷住了,因为她在这本书里发现了猫咪和蜗牛,而恰好这两个小动物最近总在小区碰到。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的最佳方式,指着绘本中的猫咪,我告诉优米“猫的脚底有厚厚的肉垫,所以它可以悄悄的靠近蝴蝶”,从那以后优米每次见到小区的流浪猫都会说“垫~”,我知道她指的是猫咪的肉垫。

不知是优米这个阶段的孩子酷爱动物,还是小孩都这样。总之优米看到这套书后,十分喜欢。也许是因为这套数中大部分小动物可以经常看到,也许是因为小孩子天生喜欢小动物,谁知道呢?反正到今天为止,这套书虽然看了不到一周,但书中的小动物,优米已基本认识了。

今天早起为了测试优米是否真的认识,特意将4本书一字排开,玩“我说你指”的游戏。我说一个小动物的名字,让优米从4本书中找出来。除了几个生僻的獾、河狸、鼹鼠之外其余的优米基本都答对了,让站在一旁的爸爸很是惊喜。

其实优米能很快找出小动物,离不开这套书中一个有意思的设计。以往拿到的绘本都是规规矩矩、四四方方的,而这套《谁住在这里》由于是纸板启蒙书,所已每页的抬头都做了一个类似楼梯的台阶式预览小图。这样孩子只要拿到其中一本,不用一页一页翻开就能一目了然看到这本书中即将出现的动物。正是利用这个小心机设计,优米才能很快找到我说的每一个动物。

说完通过这套书带给优米的一些变化,再来仔细说说这套书自己的优点。

这是一套动物科普心灵启蒙纸板书,针对的是1~3岁的孩子。我们都知道1~3岁是孩子认知敏感期,这个时期如果孩子能接触大量的词汇、信息,会给将来上学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所以这套丛书,将花园、草地、森林、池塘4个地方可能出现的动物一一列了出来,让孩子在增加词汇量的同时,认识同一空间下的动物,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孩子对一个稳定环境的认识,也有助于孩子通过类比加深记忆。

其次这是一套撕不烂的认知书。优米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像对撕纸格外的感兴趣,我自己的很多书已经惨遭毒手。家里但凡能看到纸的地方,她都想去撕一撕,而这套丝不烂的认知书正好解决了我的这个难题,老母亲不要太开心(此处有老母亲魔性的笑声)。

总之这套简单的动物启蒙绘本,通过精美的图片插画,以及适合儿童的简单语言,让孩子在认知的过程中,变得充满了趣味性,值得分享给每一位家长。

《动物认知纸板书:谁住在这里?》读后感(三):想让孩子学会安静的认识动物,就从这套书开始吧

前几天呀,我带着两岁半的孩子回了趟我的老家。

我的老家还真挺美,山清水秀外加原生态。孩子坐了一趟快艇,上了一个小岛,在小岛里发现了许多橡果,捡得不亦乐乎,还一直嚷嚷着小松鼠吃橡果,遗憾没有看到小松鼠。

回到上海来,晚上睡前我跟孩子回忆起捡橡果这段经历。孩子蹭蹭蹭从床上爬了下来去拿了这本新入手的《动物认知纸板书》,指了指上面的小松鼠。哈哈,我并没有告诉孩子我入手了这本书,可这个眼睛尖的小朋友早就发现了。

这套《动物认知纸板书》是“浪花朵朵童书”系列出品,分为4本,分别讲述了在池塘、花园、草地、森林四个场景下的小动物。整套书明确标明是给1—3岁的小朋友读的,但书中的字数可真心不少,需要爸爸妈妈帮助孩子辅助阅读。

其实呀,我家类似这样的图书并不少。图书市场中名声大噪的《偷偷看里面》、《DK幼儿游戏认知书》我儿子都读过。可我觉得再入手这套书并不多余。因为,《动物认知纸板书》教会孩子去安静的学习一些更深入的东西,正适合我家这个年龄段已经懂得一些东西、需要更深“知识喂养”的小朋友。

读过《偷偷看里面》的小朋友都知道,《偷偷看里面》最优异的是机关和互动。整套书充满着精美的洞洞和翻页,小朋友打开这本书,会觉得别有洞天,对书籍的最初的热爱就从动手分开隐藏的那些惊喜开始的。

而《DK幼儿认知游戏书》最有特色的一点是让孩子去匹配左右两边的物品。我经常和孩子玩儿游戏,指着左侧书页的猫猫问孩子,右边有没有一模一样的猫猫啊?孩子总是乐此不疲地跟我玩儿这个游戏。果然,他在锻炼观察力方面蹭蹭有了提升。

可是孩子岁数大了,总要慢慢的学会脱离绘本中那种花哨的“招式”,沉浸入图书中。这套书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和这个年龄段经常在绘本中出现的动物不同,这套书既有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猫咪、蜜蜂,也有比较小众的动物诸如鼹鼠、红隼等。

比如,在《谁住在花园里?》这本书中,就有我不太认识的这个小动物鼹鼠。插图非常场景化,画出了鼹鼠小小的眼睛以及正在钻地道的样子。读了这本书,左侧关于鼹鼠的讲解孩子会知道:“鼹鼠的眼睛很小,视力很差”。

而提到孩子熟悉的小蜗牛的同时,这套书又科普了另外一种生物叫做蛞蝓(kuo yu)。我这个孤陋寡闻的中年老母亲经常在各色脑洞大开的绘本中看到这种“没有壳的蜗牛”,却始终不知道它的具体名称,这次好不容易在书中看到了名称却又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念法,借着这个机会借助字典总算又长了一些知识。

我脑补了一下孩子在幼儿园里可以炫耀的告诉老师和其它小朋友这种神奇的动物的名称,瞬间对这本书的好感“噌噌噌”往上涨。说真的,别忽视这些小的细节,孩子如果某些东西懂得多,小朋友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他也会越发努力的去学习新知识。这就叫做“积极的心理暗示”。

给孩子读《谁住在草地上?》时,中年老母亲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看到封面是一只小兔子,打开第一页看到这个灰色的小动物时,我想当然地给孩子解释成小兔子。孩子爸爸就说话:“不会是小兔子吧,小兔子怎么会啃玉米棒?”

全家人定睛一看,还真的是我弄错了,这幅图画的是田鼠。爸爸于是一本正经的告诉孩子:“小兔子的耳朵长长的,田鼠的耳朵短短哒;小兔子吃的是萝卜和青菜,田鼠吃的是庄稼。”然后,爸爸顺带show了一下儿童歌曲:“小老鼠呀小老鼠,真呀真讨厌,损害庄稼就是它就是它。”中年老母亲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儿:这个时候爸爸就开始炫耀自己渊博的知识了,平时也没见他讲绘本多么起劲。

整套书标明的是1~3岁的小朋友阅读,但我觉得它的实际使用时间可以更长一点。整套书左侧有四五行关于某种动物的习性的解释,孩子自主阅读了以后,可以了解一下动物的习性,至少多认识这些字也是好的。

对了,这套书是一套德国引进书,作者和插画师都是德国人。德国人的严谨认真在全球都是出名的,所画的动物与真实动物的贴近度、科普的动物习性的准确性都是有保障的。

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套书最别致的设计就是上方有镂空的动物缩略图。这种设计既便于孩子和父母翻查想看的动物,又可以让父母们帮助孩子巩固匹配动物形象、名称与习性。

我们也可以玩这样的一个游戏呀,指着这套书上面的鼹鼠图像问孩子:“你还记得鼹鼠的门牙是怎么样的呢?”看看孩子是不是记住了鼹鼠长着一对长长的门牙,通过咬其他物品来磨短门牙的生长这一习性。当然,设问千万要随性一点,孩子如果答不上来也无所谓,不要把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弄成考察孩子的“测试时间”哦。

“妈妈,再讲一遍小松鼠。”好了,儿子又来催促我讲这套书啦。书中这段关于小松鼠的解释,儿子让我一天恨不得念了10遍,做老母亲的嗓子真是伤不起。这算不算是”甜蜜的烦恼“呢?

《动物认知纸板书:谁住在这里?》读后感(四):如何让孩子爱画画?培养艺术细胞的秘诀一:看绘本

很多人看到我儿子的画都说他画得不错,问我是怎么教的?

今天我就开始分享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第一篇秘诀:看绘本。

熟悉我的人说,孩子的遗传基因强大,妈妈会画画,所以他也会画画。但其实,我觉得遗传因素是一方面,环境熏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我家的环境熏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自己画,孩子看在眼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二是给孩子看绘本,接触大量的、各种画风的绘本,孩子自然会对画面有感觉;三是我会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接触艺术方面的活动,比如让孩子自己画、自己捏泥人,引导他观察事物、观察大自然,让孩子参加早教机构的艺术创作活动等等。

我想先从绘本开始说起。因为,给孩子讲绘本,是所有家长都可以做到的。不论家长有没有美术基础,都可以从讲绘本开始进行家庭美育。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艺术能力是孩子的一个软实力。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哪怕孩子最终都不能很好地创作,但孩子的审美也会得到培养。对孩子来讲,能够更多地感受到自然平凡之美,就是一桩幸运的事。更何况,从现实层面讲,审美高的人也有优势,职场上很多展示类文件,不就靠颜值胜出吗?

△儿子幼儿园时期的画

培养艺术细胞的重要性大家都能理解,可有人估计会说,看看绘本就能让孩子变得喜欢画画?就有艺术细胞?这也太扯了吧?

其实还真的是这样,并不是看了就会画画,但会画画的孩子通常都接触过大量绘本——所谓的素材积累。

艺术能力首先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在色彩、形体、空间感等方面的视觉能力,通过让孩子长期接触绘本,就能促进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发展。尤其在孩子大脑高速发育的1-3岁期间,对孩子讲绘本,会在知识储备、艺术能力等多个方面增强孩子的能力。(但在1岁以内,由于孩子的视觉还没发育到一定阶段,因此不建议这么早就给孩子看。)

另外,与孩子互动的这个亲子阅读过程,会促进孩子联合知觉的发展。联合知觉,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同时对光、声音、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信息流结合成整体来理解。这是促进孩子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在1岁之前,更早期的亲子互动,对联合知觉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绘本的形式也多样,有水彩画、铅笔画、油画、拼贴画、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一方面提供素材积累,另一方面,当孩子开始接受这些绘画知识的时候,更能够引起联想,促进孩子的知识吸收。

那么,说起绘本,家长们肯定又有不少问题,比如绘本如何挑、如何讲?

首先,从1岁之后,我们就可以让孩子慢慢接触绘本。养成习惯之后,就可以一直看下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相应的绘本可以看。

1-3岁年龄段适合孩子的绘本有很多。经典的那些,包括《我爸爸》《我妈妈》《大卫不可以》《猜猜我有多爱你》《鼠小弟系列》等等。这一类以简单主题的图画为主,文字很少的绘本,都是适合给1-3岁的孩子看的。

绘本可以去图书馆借,也可以自己买。但我建议,年龄小的孩子还是最好自己买,等孩子长大点再借了看。因为年龄小的孩子破坏性比较大,容易弄坏弄脏书本,借的书我们有好好保管的责任。

挑选绘本时,除了看画面,当然还要看内容。艺术品除了美,还有内涵。绘本也不是只要有漂亮的画就好。

绘本内容,我把它简单分成两大类:故事类和认知类。故事类,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接触各种内容,包括情绪管理、品格培养、人际交往等等;认知类,包括生物、地理等各种百科知识。

这两大类自然都要接触。可以在两大类下每个小方面都选几本绘本给孩子看。

认知类绘本,在1-3岁这个年龄段,我以《谁住在这里?》这套绘本为例,给大家讲讲,该如何挑绘本、讲绘本。

《谁住在这里?》是4本一套的动物认知绘本,它是用厚卡纸做的纸张。像这样的纸,又厚又硬,方便给孩子翻阅,也不会被孩子撕坏或者啃坏。它的开本也较小,小小孩拿在手里也不费力。

这套书的边角是圆角设计,这设计很有心,可以防止孩子被尖角伤到。越是厚而硬的纸张,就越不能做成尖角。

此外,这套书的页面设计也很有意思。书本的上部,每一张都挖掉一块,形成一个个突出的标签,在这突出的小标签上画上动物,对应那一页上的内容。这就像一个图示的目录一样,让孩子一眼能够看到每一页讲了什么动物,也方便他指认不同的动物,还能让孩子立即翻到感兴趣的那一页。

像这样子处处为孩子考虑而设计的绘本,当然是我们的首选。

有人可能会说认知类的绘本,尤其是生物百科类的,难道不应该放照片才最真实,能让孩子了解真正的状况吗?看画出来的绘本有什么意思?

这话有道理。但这样做不现实。原因一,野生动物逐年减少,人们去拍摄代价也很高,做一本以照片为插画的绘本难度可能比直接画画来得高,而一本书是不可能直接拿网上的照片来拼凑的,这涉及到版权问题。

原因二,认识动物,需要了解它们的习性。拍摄照片,即便能长时间蹲守,捕捉到动物的各种习性表现,但要把它们拼凑到一起,在同一画面上表现出来,又要不失美感,这难度你们自行体会。但绘画就不一样了,它能把动物们的各种动作都画到一个画面里,哪怕同时展现春夏秋冬四季都不成问题。

原因三,孩子的视觉是缓慢发展的,视敏度会在出生的第一年里稳步提高,由于1周岁孩子才刚形成立体视觉,因此,平面图形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绘画表现的内容更简单更直接,也更集中,更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而照片会比较立体和纵深,且画面包含太多细节,反而没有重点,不够吸引幼儿。

《谁住在这里?》这套书,就用“花园”“草地”“池塘”“森林”这4个主题,每种主题下展示6种小动物。用水彩画的方式展现这些动物们的生活习惯。

这些画面,可以说主题突出,描绘出的动物主体也符合真实动物的特征,足以让人辨认,但又不失简单、对比度高的原则。很容易抓住小朋友的眼球,并让小朋友记住它。

此外,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一些动物旁边,作者画上了孩子熟悉的对比物,比如,鼹鼠旁边的苹果,这也能够让孩子对一些动物的大小有个概念。

那么,这样的画面,就不光可以让孩子认识动物,也可以在不经意间培养孩子对画面的感觉。等到孩子到了学画画的年纪,还可以把书拿出来参照着画。这套书的绘画就是相当优质的,完全可以照着画。

绘本,画面和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在1-3岁年龄段,孩子对长句、大段文字通常并不感兴趣。《谁住在这里?》这套书是一个画面配一段文字,按照经验,可能孩子不会听这么长的一段字。家长就可以分散地讲,或者就先看图说话,偶尔再穿插文字内容。

比如,在蜗牛这一页,家长可以先问孩子,哇,这是什么呀?(跟孩子讲故事,肯定要注意语气语调,要带活泼、夸张一点的方式。)孩子就会把认识的东西指给你看。然后家长就可以结合文字内容给孩子一一介绍。

这本书虽然文字是大段的,但其实内容很简单,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性。介绍动物,只介绍它们喜欢吃什么、喜欢待在哪里,什么时候出来活动等。这些就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便于孩子理解。

孩子在这个阶段喜欢重复听故事,有经验的妈妈大概都有这样崩溃的经历——在孩子要求下,你像复读机一样把一本书重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直到筋疲力尽。尽管让人崩溃,但这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妈妈们就努力多讲几遍吧。

如此从易到难,让孩子接触大量绘本。

故事类绘本,在绘本材质、做工和插画方面,挑选方法和认知类绘本大致相仿,在内容方面,则完全可以按需挑选。

比如,你想让孩子提前做好上学准备,那就不妨去买一套关于上学的绘本;想让孩子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就去买讲友情的绘本。

或者,还可以买一套类似《小兔汤姆系列》的综合类绘本,内容就更丰富了,涉及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孩子还小的时候,我记得他特别喜欢《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与同期看的《我爸爸》《我妈妈》和大卫系列,他总是更爱看这本,也许这本书的主题是亲子之爱,而他又刚好比较感性吧。

总而言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偏好,投其所好,给孩子多读他喜欢的。在此基础上,又要想方设法在他不反感的前提下让他接触其它类型,这样孩子的视野才会更宽广,给大脑神经元的刺激才会更多,促进神经元的发展。

只有看过大量的画面,有了足够素材的积累,等到他自己能够创作的时候,脑子里才会有充足的形态展现,让他俯拾皆是、信手捏来。

这些,就是我给孩子看绘本,顺便熏陶孩子艺术细胞的经验。谈不上权威,但应该能给到点启发。而这只是秘诀之一,还有其它秘诀,敬请期待下次更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