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设计专家.设计管理.设计变现读后感锦集

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设计专家.设计管理.设计变现读后感锦集

《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设计专家.设计管理.设计变现》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设计专家.设计管理.设计变现》读后感(一):从1到N

这是一本帮助设计师走向更高级别的引导书,以设计技能、设计管理、设计变现这三个维度全面地讲解了设计师在成长道路上如何构建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管理知识。

设计师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新的视角和规划。作为用户体验行业深耕多年的从业者,向刚入门以及资深的设计师们推荐此书,定能从中收获颇多。

这本书为我们梳理职场成长的路径图,告诉了我们一些可及时使用的职场技巧。

《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设计专家.设计管理.设计变现》读后感(二):《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读书笔记

克里斯坦森曾在《创新者的解答》一书中给出这样的论断:“每10家企业中,大约只有1家能够维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从而能回馈给股东们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但更常见的情况是,太多的企业为了成长而付出的努力反而拖垮了整个企业。”

而在企业发展中,增长如此重要那么驱动增长的引擎是什么呢?无非是:红利、管理、创新。那什么是创新?“创新理论和创业家理论之父”、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创新做过如下定义:“创新不是在同一条曲线里渐进性改良,而是从一条曲线改为另一条曲线的新组合。”

任何一个品类或个人,无论是技术提升、产品创新,还是公司和产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的增长形态都是“S曲线”。

由下往上的翻转点被称为“破局点”,靠近曲线上方时,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虽然还是保持着增长态势,但相较之前的高速增长已远远不足;曲线由上往下的翻转点就是“极限点”也叫“失速点”,此后曲线便走向下坡路。

西方管理学大师、被誉为“管理哲学之父”的查尔斯.汉迪在《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一书中论断:“任何一条增长的S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极限点),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此时,时间、资源和动力都足以使新曲线度过它起初的探索挣扎的过程。”

S曲线的应用范围极广,你几乎可以将它代入一切事物的发展周期中,当然也包括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

当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处于竞争基础稳固、相对稳定且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中,或者说处于连续性周期时,企业的最佳选择就是连续性创新策略。连续性创新很重要,但是连续性创新有一个隐含假设:只要努力,就能持续增长。然而,沿着用同一条S曲线的连续创新,存在这一个致命的问题——连续性创新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无论是技术、产品、组织或公司等,一定会到达极限点。

麦肯锡董事理查德.福斯特在《创新:进攻者的优势》一书中,同样花了大量的篇幅研究企业的极限点。他认为,如果你处于极限点,无论多么努力,也不能取得进步。也就是说,处于极限点时,即使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产出率也会不增反降。极限点是任何S曲线都无法跳脱的宿命,我们可以延缓极限点的到来,但无法消除极限点。

其实,人生和职场的成长也是如此,只有找到自己的赛道,求同存异,才能走得更快、更稳。梅鲁尔特在《好战略,坏战略》中所述的好战略的一个其中一个标准:“找到一个能够扬长避短的领域,放大你的优势,同时让你的劣势变得不那么重要。”

在《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中,我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可发展的领域,从“设计专家”、“设计管理”、“设计变现”三个维度切入,如上所述,放大优势,扬长避短,做更多正确的事情来减少错误事情的影响。

《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设计专家.设计管理.设计变现》读后感(三):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设计与成长

我是设计师,XX岁之后我该干什么?在人生与职业成长中我们在某一刻会反思自己。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吸引我的是本书的三大结构:设计专家/设计管理/设计变现。三个基本的结构已经很清晰诉说出职业的成长,不管选择与否这样走都是职业成长的选择;

六篇文章中行业经验丰富的几位互联网从业者,站在自己角度谈了自己对互联网产品设计的相关理解;

篇一:借助物理上的高尔夫挥杆模型比喻在设计上的三大要点:角度/推力/落点;

1.角度:看待问题角度不同设计师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不同,这里要着眼与问题的本质与个人对于设计的理解价值观;

2.推力:项目的推动背后的相关协作,个人理解的就是“独木难成舟”,想要做成一件事相关团队协作代价就很高;

3.落点:书中概括的相对抽象,就用“经验”两字来表达吧;

4.针对三个要点作者又提出自己对于自我修炼的核心要点:需求的理解本质/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行为模式设计(UCD/UGD增长等)/交互行为设计/信息组织能力/设计的取舍/创新

篇二:产品设计师的重要意识,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站在一个产品所处的商业环境下看待产品与相关对产品的基础理念;如果你所处的岗位是公司战略层面以下的,都可以参考下作者对于问题理解的角度;

篇三:微信相关产品线分享的服务设计,可以作为对服务设计理解的文章;

篇四:《用户参与式设计》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下,对于新方法的探索与尝试应当予以支持与鼓励吧;但感觉没有跳出传统用研的路子,该方法的最大核心是教育用户成为设计者。教育用户成为设计者,在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群/用户习这么多变量中要把用户教育成设计者的难度可想而知;实际操作中会不会变成了老路。

篇五与篇六作者结合相关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的了解讨论与思考很值得一阅;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即设计;

篇八“完美项目汇报”作者结合经典的管理方法与实际互联网项目管理做了一些分享;

1.CPM关键路径法: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控制;

2.PERT计划评审技术:他强调的是对于不确定时间项目,用概率方法来估算值,它不关心项目成本,关心的更多是时间控制,被用于大量不确定因素开发研究项目;

3.WBS工作分解结构:将整个计划由上而下逐级分成项目/系统/分系统/任务/分任务六个层次,WBS是一个描述思路的规划和设计工具。

4.互联网项目五大管理流程:项目启动-过程规划-执行-监控过程-结束过程;

5.项目管理的软性能力:辨别和解决问题能力/处理冲突能力/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思维,利于决策辅助/变革能力/跨界整合和连接能力;

篇十《体验动力驱动产品设计》感觉与设计管理关联性不是很大,但作者对于“产品体验动力”思考有自己成熟想法与观点很赞。作者的模型结构通过相关关键因素权重能帮助大家做出相关抉择,如果说卡诺模型是帮助确定需求重要性的,那这个可以帮助你决定单个动作触发重要性;

在设计专业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后,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力摆脱企业的依托自身创造价值;这对于个人综合能力的要求颇高,如何自身创造价值;

《无IP,不创业:设计师如何通过打造个人品牌变现》谈了认清自己,清晰给自己定位与如何经营自己;

《创新思维,用好工具产生好创意》作者运用工具激发创意工具运用的足够结构化颇为赞叹;从发现问题(质疑分析法/奖惩分析法)-找原因(Why-Why分析法/金字塔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帕雷托图法/多次投票法)-解决问题(借鉴创意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双因素法/价值观权重法)

《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设计专家.设计管理.设计变现》读后感(四):《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读书笔记

这两年,一直有在思考应该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还特意去做了咨询,咨询师分析出三大发展方向,1、设计专家;2、管理层;3、设计变现。虽然给出了3个方向,但是一直还是很迷茫,自己应该适合走哪个方向呢?刚好发现了这本书,给出的方向和之前咨询师给的不谋而合,所以我就带着自己的问题去阅读这本书,比如我应该合适走哪个方向?不同方向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设计师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自己创造,他需要和各部门配合,必须符合商业目标。

日常项目的设计,可遵守“高尔夫模型”即:角度、推力、落点。

1、设计的“角度”(设计的意义和价值,能解决什么方面的问题)

做设计前,先理解和思考清楚“为什么”

2、设计的“推力”(协同其他的资源和角色,与计团队达到共识)

小tip:项目问题要和不同职位的同事充分沟通,达到共识后,要有一份书面表达,以便各个同事了解项目情况,方便以后复盘总结问题。

3、设计的“落点”(设计师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能力等,从抽象到具象合理转化到创意过程):

日常需求可分为:1、“一句话”需求,2、“众说纷纭”需求

1、“一句话”需求

对方压缩版需求,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意思,停止一个人的直觉脑补,带着问题去跟需求方沟通

2、 “众说纷纭”需求

放大权重高的信息,过滤信息杂音,按重要性加以筛选。

小tip:大老板给的方案不一定是最好的,这时候,可以准备两套方案,一套是老板提到的思路,一套是自己推敲后觉得合理的。

怎么寻找需求的关键要素呢?可以分成:意义、位置、方式来思考。

1、意义:决定了产品体验是否具备“势能”

2、位置:用户在什么心智下进入/什么状态离开/操作

3、方式:通过什么形式和内容达成上述意义的实现

小tip:可以通过设想场景-动机-行动的逻辑来梳理每个流程步骤

定义核心交互行为,是一个非常考验设计审美的创新过程,需要设计师具有宏大的设计视角,有深厚的人文储备,对人性和本能有深入的洞察。

核心交互行为原则:极简、“自然”

情感设计理念从人类大脑的3个活动层次出发指导设计

1、本能层次:先天的、反应迅速、情感处理的起点

2、行为层次:控制日常行为的运作部分

3、反思层次:大脑的思考部分、可以增强或抑制行为层次

方案的抉择

1、可视化地平铺出所有的方案可能,看得到的方案比停留在想象中更能分出优劣

2、客观将理解的设计利弊助益备注出

3、回到原始问题的出发点,根据影响体验的最大因素来投票

选择合适的方案

是否遵从当下用户任务的核心目的

是否带来更高的效率

是否简单便捷

是否产生学习成本

是否指明当前及后续的行动内容

是否提供足够的预期

是否保持统一

是否能达到产品目标

是否会带来额外的开发成本

创新过程:移情、定义、设想、原型、测试

服务设计的设计思维

用户为先+追踪体验流程+涉及所有接触点+致力于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

核心:服务+设计

了解并且告诉用户“能干什么”其实比了解用户“想干什么”更为直接

焦点原则

体验过程中,用户视觉焦点喝理解力焦点具有集中、稳定、明确、及时的特点

视觉焦点:用户视线及注意力之于内容的分布区域

理解力焦点:文案语义指示的传达要贴切、容易理解、不会误导用户,即常说的“用户预期”正确

从设计管理看设计师角色的转变

精益设计(设计思维)

基本模式:理解、制造、验证,在这个闭环中,不断修正设计方案快速试错、快速修正

管理要点

1、准备定义问题,设定清晰目标,作为设计管理中,需要具有直指关键问题、提供相应的问题语境、有明确的目标以及简洁明了的特征

2、假设,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假设,并加以讨论

3、假说,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创造沟通

为团队创造一个有效、宽松的交流环境

强调与真实的需求方和用户加强沟通

不管是定期沟通还是突发性的会议,应尽量召集全部成员共同讨论,给每位成员充分表达自己,并用最简单的工具进行视觉表达

正确对待“用户研究”

管理跨专业团队及反思

经典项目管理方法

CPM:关键路径法

PERT图:计划评审技术

WBS:工作分解结构

项目管理常用方法

团队目标的一致性&团队沟通的重要性

减少无效会议

1、提前告知会议内容,带着共识参加会议

2、人数尽量达到所需的最小人数

3、会议时间一到,悬而未决事情安排在下一次沟通

4、讨论完相关事物的人先离开,后续可看会议记录

里程碑设计(大目标分拆成各个小目标)

设计师的定位

理解行业和公司

项目管理制度分为四大项目

1、常规事项处理方式

2、紧急事项处理方式

3、新挑战如何应对

4、部门管理

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变现(从定位开始,不求全,但求精,建立差异化以及先发优势)

1、定位先行

2、策略梳理,小能力撬动大流量,5w模式

3、口碑支撑

4、品牌延伸

定位

1、定人(推广的人)

2、定位(特征/标签)

3、定产品

4、定vi

5、定理念

策略梳理

建立知名度

5w传播模式

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取得了什么效果

创业初期,请将注意力放在产生内伤上

蹭热点、傍大腿、巧整合

口碑支撑

用别人家的案例+证言投其所好

小tip:当一个项目介绍后,记得做好收尾和复盘的工作,收集客户反馈和评价,抽离其中与你的品牌理念相一致的部分病放大,并将其做累积。

构建个人品牌,建立三维立体像

x轴(广度):多接触、多延伸

y轴(高度):塑造品牌认知层

z轴(深度):核心势能,差异化

创新+创造+逻辑

漏斗法则

Why-Why分析法

针对某一问题,问为什么,并对下一个回答继续问为什么,直到答案超出自己职权范围则停止

金字塔分析法

倒推逻辑

小tip:出多个解决方案,是风险控制的方法之一

头脑风暴法

4个原则+5种方法+6个步骤

《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设计专家.设计管理.设计变现》读后感(五):《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

在职场生涯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会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本书可能会帮助你解决在设计职场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职业规划中的三种方式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设计师在执行设计前,要考虑到设计的意义和价值。不仅要考虑创新和美感,还需要理解和思考这样设计的原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设计是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设计的结果是团队各方面角色传接配合的结果。 项目开始初期,设计师应该在核心数据指标、产品价值、阶段目标、设计概念、体验问题范围等方面达成项目团队的共识。还要对产品目标和体验问题有准确定位。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而不同项目需求不同。需求的本质是要真正把需求定义到位。在需求明确的过程中会有“意义、位置、方式”三个关键要素构成。 三要素:方式 ----实现----▷ 意义 ----产生----▷ 位置 “意义”可以理解它为“价值”,它决定了产品体验是否具备势能,设计一定会基于一个意义而存在。 “位置”则是要关心用户是在什么状态下进入,什么转态下离开。 “方式”则是为了实现“意义”。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长久时间里,用户行为习惯已逐渐固化下来。而“产品行为模式”则是让移动用户在熟悉的操作系统和环境中更快上手的主要原因。它概括了动机和行为的特征。“发现”“选择”和“场景化”的目标操作是构成产品行为模式的一个要点。因此产品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设计架构,明确产品主要行为模式后,就要定义核心交互行为;它可以为设计“加分”。它在人和界面之间创造对话,是考验设计师审美的创新过程。 当进入具体信息设计时,应具备全局统一的设计思维。模块化设计是编组规划信息过程。选取好规整编组的维度,考虑每组信息模块的优先级关系;精炼规则,约束组合方式。它的核心在于提炼共性,兼容差异、抽象规则。 在深入到设计细节阶段时,规则定义、流程步骤规划、信息层级分组处理、控件调用等是设计师设计判断的关键所在。而设计一定不止一种可能性,在诸多可能性中,找到一个最优解。这三步可以更好的完成取舍。 1、 可视化地平铺所有的方案可能,看得到的方案比停留在想象中的更能分出优劣。 2、 客观地将理解的设计利弊逐一备注出。 3、 回到原始问题出发点,根据影响体验的最大因素来投票。 创新,设计师的职责所在,衡量创新优秀与否,就看它是否成为现在用户的必备功能。在创新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创新方法,不追求过度创新。 对于一个产品,关注用户根本要求,以及产品所在的位置和会触达用户的途径作为入口,以合适的呈现形式把产品功能呈现给用户。腾讯在它的相关应用中,把微信作为一个最大的流量入口,它搭载了“腾讯游戏、腾讯新闻”等内部来源的内容,同时为这些应用带来流量转化,让它所有应用相互成为入口。上述作为对应用具体存在的理解,还有一个比较抽象的意思概念,可以理解为某种原因在产品流程中形成了组块与组块间不相融的认为分隔。 1、 在不同产品自身内部价值上,会连带相关产品的能力,这是产品内部组块与组块信息承接问题。 2、 在产品设计意识里,整个产品使用流程的体验,保证产品可用性、易用性达到最优,确保所有信息页不会进入相同的分支流程,影响用户体验。 3、 技术实现上,需要考虑到在特定情况下,某些操作的实施。 设计的本质就是理解人们日常出现的问题,而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往往这把目光放在了互联网本身,而忽略了现实。而现实才是要设计的主体。服务设计思维可以更好地对项目进行设计。许多用户在线上和线下场景的割裂导致体验出现许多断层,让两者缺乏自然的切换和过渡,体验流程无法正常顺利进行到底,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也未能深入发觉实现。 人与人一起创造与改善服务的体验称之为服务设计,它的关键是“用户为先+追踪体验流程+涉及所有接触点+打造完美用户体验”。而消费者在对一个产品的使用前后所获得的体验决定了一个品牌和企业的整体品质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服务设计则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服务效率从而节约成本,帮企业获得更多回报。服务设计相较于传统设计相比,有诸多的特点和优势。 用户参与式设计可以更好的理解用户的认知过程和背后的原因,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在启动用户设计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技巧方法。而交互组件的优化会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针对不同的产品,首先要区分产品体验倾向于哪方面,再以此来具体改进并优化已有的产品体验,而细节则是最重要的。可能设计师在遵循用户体验设计流程完成设计以后,会发现不一定跟预期一样,这是设计师对人类心理认知不够的一个原因。包含了这五点: 1、 用户的行为不一定会经过理性思考而决策的,他只是在执行他的旧习惯。 2、 高估了可用性对于用户行为发生的帮助。 3、 忽略外部环境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 4、 解决方案太过依赖外部动机。 5、 设计师自身的认知偏见。

优秀的设计需要伟大的设计师,但这还不够,它也需要出色的设计管理。设计管理通过服务、交流等条件创造出有效果的产品。他知道如何规划与管理,保证了在有限的条件内产出最优成果。在初创性、探索性的项目,以及大企业的一些成熟的项目特定环节中,精益设计对他们来说是一套讲求效率的创新设计方法论,而精益设计这三点方法论可以更好的帮助设计师成长。 1、 理解:调研(市场或用户观察),验证上一阶段方案,构思下一阶段方案。 2、 制造:提出假设,价值定义,绘制草稿,原型制作。 3、 验证:分析关键指标评估,A/B测试。 在追求设计的方法论里,敏捷开发模式、创新冲刺也是跟精益设计类似。敏捷开发模式可以更好地变更项目范围,固定时间和成本。创新冲刺更加注重快速定位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作为设计管理者,精益设计模式首先是为了准确定义问题,假设清晰目标,保证解决方案维持在正确的方向上,为团队创造有效的交流环境。其次确保跨专业团队目标一致、分工合理、减少后期工作的矛盾与冲突。项目管理需要在不同的角色里实行不同的职能,确保团队目标的一致性以及团队间沟通的重要性。会议则是沟通的重要工具,提前告知会议内容,达到最小的有效人数参与会议室关键。在项目会议中,交付看板快速让所有人对齐全局信息,对团队的工作决策有很大的帮助。高效的设计团队是提高团队工作,维持团队目标必不可缺的东西。而团队的文化可以对每个设计师都有积极向上的影响;注重团队制度可以更好的维持设计团队人员的稳定。

除了在公司上班,自己创业实现设计变现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个人品牌打造要从定位开始,建立个人优势,建立与众不同的蓝海品牌,形成自己特有的形象和理念,积累好的口碑,让别人信任记住。 创新思维可以帮助打破常规思维界限产生独到新颖的心思为成功。创新需要创新工具帮助开展创新,帮助刺激工作者的思维跃度,更高效产出有价值的方案。设计师创业,不能单单只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这样对于市场的洞察不够强大,做自媒体产出优质内容可以帮助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商业模式中,只有自身能力很强,用户也获益,才能真正实现商业变现。建立产品认知能力,提高认知体系,找到产品方向,确定核心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产品市场化路径。 项目报价也是很关键的一部分,独立设计师想要接到大公司的外包订单,需要先注册一家公司;大公司对外包公司的各项都有要求,如果团队小,可以尝试挂靠资质好的供应商旗下,提供部分利润分成。外包需求者会通过专业的设计平台、自建的网站或者朋友介绍找到你。 对于外包需要设计提案,可以设计一个PPT,介绍个人或团队参与过的项目,加入适当的设计原则与解析图来提升客户对你的专业度的信任;在PPT中多展现对需求方想法的内容呈现,以及设计理念和设计故事。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签合同,合同里对于50%的预报费,修改次数的约定、沟通频次的约定、尾款的支付与交付物都需要有明确的指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