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失败者的春秋经典读后感有感

失败者的春秋经典读后感有感

《失败者的春秋》是一本由刘勃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败者的春秋》读后感(一):春秋大事也不过是冷暖人情

春秋数百年,最多的是人情冷暖,最多的是礼治的逐渐瓦解。

书中把春秋战争从一开始如同体育竞技般到越来越无下线写的很生动。士大夫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下流。更能理解孔子为何一直高喊克己复礼,一直想恢复周朝的礼治。在一个旧制度日渐崩坏的时代,可以选择如隐士般的旁观,也可以选择顺着时代潮流而去,漠视礼法,无视生命,为当权者蝇营狗苟,而孔夫子的选择是秉持仁义,或逆或顺,知不可为而为之,大仁大义。

《失败者的春秋》读后感(二):读的不是历史,是思辨

要说刘勃老师的这两本书,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其实要是在历史学者、历史发烧友当中,确实读起来有点鸡零狗碎。但对于我们这种对春秋战国一窍不通,啥都不懂的孩子来说,阅读兴趣徒然直升。因为刘勃老师的段子实在是好笑。解决了阅读兴趣这个问题之后,还有一点是我在这两本书中get到的。那就是思辨,相信刘勃老师对春秋战国以及中国历史还是有很深入研究的。对于经常读历史的伙伴来说,最难给别人讲述的,大概就是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思辨了,而这本书,就是在讲一些这些琐碎历史事件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虽然都是刘勃假设、推测,但是一般读者也能读出他的逻辑缜密,可以说这套书非常适合快读。是穿插在大部头阅读之中的小甜品。是小甜品中不让人发胖的那种。爱了。

《失败者的春秋》读后感(三):尚有一丝贵族气息的春秋时代

一直对春秋战国时期这段历史很模糊,了解中国历史又要从春秋时代开始,正巧看到蒋勋老师推荐的这本《失败者的春秋》,说是作者写的不失历史的严谨,读起来也很轻松愉快,果不其然,读起来像侦探小说一样,津津有味的拿起来就放不下的感觉。又学到这一段历史的知识,真是蛮好的。居家这几天读完了,这回对春秋五霸,齐桓公公子小白,管鲍之交,晋文公重耳,介子推,寒食节,直到吴越之战都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孔子诞生于春秋末期,难怪说那个时候已经礼崩乐坏,推崇仁治天下。虽然说春秋无义战,但春秋初期时的人还是讲信用的,这些诸侯还是有贵族风范的,齐桓公的召陵之盟,晋文公的退避三舍,秦晋之好,尊王攘夷,在两军交战时对国君的礼仪尊重等等,那个时期仍是有礼的。而到了吴越之战的时候这些已经荡然无存了,再往下走就到了三家分晋,砸缸救人的小孩儿从三家分晋开始画了一条线,战国时代开始了。

《失败者的春秋》读后感(四):贵族的辉煌与没落

失败者的春秋

本书行文流畅,笔调诙谐!以《左传》《春秋》《史记》为基础,探讨了中国最具贵族精神时代的辉煌与没落。

作者以现代政治眼光重新解读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春秋大事件,比如齐鲁长勺之战,也就是曹刿论战所讲述的那场战争,一直标榜讲礼的鲁其实是在耍滑头,而被中原文明形容为奸滑的齐人却是坚持了战争的传统。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过是一次礼乐开始崩溃的表现!

本书适合对史料不太熟悉者阅读,读起来非常有爽感,但是结论却主观性太强。

最后,作者似乎还隐秘的指出,边缘文明在先进文明中寻找自己祖先中外皆有之,因为地缘的缘故似乎华夏文明渊源流长,文明的包容性,从春秋发展的规律来看,最初的华夏文明,是郑卫宋鲁等国,大概在今天山东河南等地,而后来的超级强国秦晋齐楚最开始都不过是戎蛮边地,甚至最后闪电席卷中原的吴越,都不无在述说着华夏文明对周边文明的带动吸收与融合。

《失败者的春秋》读后感(五):《失败者的春秋》:无证之证

看完书,想得最多的是为什么这本要叫这个名字。

如果从时代趋向的角度看,春秋有什么失败者的话,大概就是所谓“礼乐崩坏”,即贵族政治的日落西山。

刘勃在书里从政治、军事几个方面拆解过这些新旧之别。

虽然不太明显,甚至有点牵强,但我感觉刘勃对这种在现代看来很无厘头的礼乐与贵族风范,是有点感慨的,虽然(可能是在)称其为失败者,从行文里对这种失败也没有什么壮烈之感,没有什么向往之情,但总归没有嘲笑和愚弄。

这本书里,刘勃没有考据癖,而是理性的拆解和分析,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是站在今人的角度去解释一切行为逻辑,而是站在彼时的环境里去拆解和分析,即使称不上丝丝入扣,但也逻辑清晰,让情理都令人信服。

刘勃在这本书里以点带面地讲春秋,基本描绘了春秋的全貌,从自己的理解讲了所谓背后的本质,有深有浅,但又不会偏执地树立一种自以为是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就比其它科普强到不知哪里去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